※古时的“天府之国”在何处
世人皆知“天府之国”指四川,然而古时创此词时,却并非指四川。
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了留侯张良在讨论汉定都何处时有这样一段话:“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显然,这个“天府之国”指的是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相当于现在的陕西省。
※“万贯”是多少
人们常用“腰缠万贯”来形容钱多和富有。那么,“万贯”究竟是多少呢?
古时的铜钱一般是用绳子穿着的,每1000枚铜钱叫“一贯”。明朝洪武八年发行了纸制“大明通行宝钫”,而额为“壹贯”。当时,“壹贯”等于1000枚铜钱或1两白银或四分之一两黄金。由此换算,“万贯”等于2500两黄金,的确是一笔为数不少的财富。
※“胡说八道”与“胡说”是怎样来的
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胡说:胡人说讲。八道,即八正道,一称八圣道,为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它主要论述通向涅槃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正见(对佛教真谛的正确见解);正思(对佛教教义和真谛的正确思维);正语(不说非佛理的话);正业(洁净身业);正命(生活符合佛教戒律);正精进(勤修涅槃之道法);正念(明记佛教真理);正定(心专注于佛教禅定)。西汉哀帝时,佛教经胡人所居之地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派郎中蔡愔等人去印度取经,佛教徒摄摩腾、竺法兰随蔡到洛阳传授佛教。魏晋南北朝时,印度及中国少数民族的有名僧人纷纷到内地讲解佛经。
《魏书·释老志》:“晋元康中,有胡沙门支恭明译佛经《维摩》、《法华》、三《本起》等。微言隐义,未之能究。后有沙门常山卫道安性聪敏,日诵经万余言,研求幽旨,慨无师匠,独坐静室十二年,覃思构精,神悟妙赜,以前所出经,多有舛驳,乃正其乖谬。”“多有舛驳”一句,说明晋以前传入的佛经或胡人来内地讲解的佛教教义错处很多,人们逐渐怀疑胡人的说法,后遂有亲去印度取经之举,如唐代的三藏。而不信佛教的人认为,胡人讲解佛经是说荒诞之言。胡人讲解佛法八圣道,在词语上可简作“胡说八道”。故后世以“胡说”、“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喻不可信。今泛指一切没有根据的说法。另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胡说”一词始于东晋之后。这时候,居住在我国西部、北部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他们文化较为落后,但因西晋王朝的腐败无能,他们就打进了中原,成了中原的统治者,人们称他们为“胡人”。胡人办事说话,完全不按以前汉族统治阶级所遵循的孔孟学说。因此,汉人把他们没有任何礼法作根据的说话称为“胡说”。这就是“胡说”一词的由来。
现在,人们常常把日常生活的无稽之谈称为“胡说”,这与原来的意思就相差很远了。
※“名落孙山”是怎么来的
名落孙山是一个成语,指没有被录取或落榜的意思。
据说,宋朝时有一位举子名叫孙山,为人诙谐,好开玩笑。有一年,他同另一位年轻人进京赶考。孙山侥幸名列中榜者的最末一位,而那位年轻人没有考取。孙山回到家乡,恰巧遇到那位年轻人的父亲向他打听儿子是否考取。孙山便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说我孙山是金榜上的最后一名,而您的儿子还在我之外。言下之意是说他儿子落榜了。
此后,人们便用“名落孙山”来指考试落榜或未被录取。
※你知道“八字没一撇”的由来吗
“八字没一撇”这句俗语,按一般的解释是,八字仅左撇右捺两笔,连第一笔撇还都没有写,以此来借指事情还没有眉目,不可指望。实际上它的由来是历史上的一个典故。
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字元晦,江西婺源人,18岁登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等职。在哲学思想上,他发展了程颐、程颢的学说,为理学之集大成者。他的学术著作很多,后人辑有《朱子大全》一书。朱熹主张恢复三代之治,愿周孔之道长存,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等。在他写的《与刘子澄书》一文中说了这样几句话:“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这段文字的意思是通向圣贤的大门,早已敞开,可是人们并不理会,不但不进门反而朝外走。这句话的主题虽说是让人们学习圣贤之道,但却流露出朱熹对这些不认门的人的惋惜、遗憾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可是,他决不会想到这句话竟是俗语“八字没一撇”之源。问题就出在他的那个“八”字上,“八”字形似两扇门,朱熹在这里以八喻门无疑是很形象的。
八字没一撇,即是没有门。现时,我们常说的“没门儿”(意思是不可能)、“没门路可走”(意思是没有法儿),若追根考源,恐怕也都源出于此。
和世上任何事物一样,俗语也是向前发展的,其含意也是在变化的,“八字没一撇”原指没门儿,现在演变为没办法,没眉目,没头绪,不沾边的代名词了。
※《古文观止》书名是什么意思
清代人吴楚材、吴调侯两人编选了一本古文选读本,定名为《古文观止》。为什么定名为《古文观止》呢?
“观止”二字出于《左传》:吴国季札在鲁国观乐中称赞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说,这些音乐舞蹈妙极了,其他的就不要再听再看了。后人以“观止”称赞所见事物尽善尽美,无以复加。
《古文观止》收文上起东周,下至明末,共选辑文章222篇;选材广泛,能照顾到各种文章体裁的多方面的艺术风格。所以,作者认为,他所选辑的文章是最好的,其他文章超不出这些文章的水平。
※“一窝蜂”的由来是怎样的
人们常把许多人乱哄哄的同时说话或行动叫做“一窝蜂”。
“一窝蜂”最初是一个人的绰号。我国南宋建炎年间爆发了农民起义,有一支起义队伍领袖名叫张迂,他的绰号就叫“一窝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就曾记述道:“建炎中,张迂号‘一窝蜂’,拥兵过庙下……”这个绰号,大有揭竿蜂拥的气势。
到了明朝,人们便用“一窝蜂”来比喻人多声杂的情形。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二十八回中就曾写道:“好些小妖,一窝蜂齐齐拥上。”
在现代汉语中,从感情色彩上说,“一窝蜂”属于贬义词组;而从修辞学的角度看,“一窝蜂”又是一种比喻手法,多用来比喻人多势众,一拥而上的情势。
※“三味”是指什么
鲁迅有一篇文章叫《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同学们往往对此产生疑问:这“三味书屋”是什么意思呢?
正确的解释是:古人把经书比作肉汤,把史书比作肉块,把子书比作肉酱,说读这三类书就像品尝这三种美味一样。取名“三味书屋”有博览群书之意。
※“杜撰”是什么意思
古时候有个人叫杜默,很喜欢做诗,但内容多是无病呻吟,凭空捏造的,也不讲究诗的格律,令人生厌。人们每逢看到他的诗就讥笑说:“这是杜默所撰的狗屎诗。”这句话东传西传之后,简化为“杜撰”两字,用来讽刺那些闭门造车、凭空捏造的作者,把他们那些不真实的文章称为“杜撰”之作。
另有一说,“杜撰”可能由“杜门(闭门)编撰”简化而来。
※为什么将做官清廉称为“两袖清风”
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为人耿直,做官廉洁。当时,官吏贪污受贿成风,他们从老百姓那里搜刮大量的财物,天下百姓叫苦不迭。
据说,于谦在担任巡抚从外地回京时,什么礼物也不带,还写了一首《入京》诗表达自己对贪官污吏的不满和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等物,本应供百姓之用,只因贪官污吏巧取豪夺,反而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我要保持自己的清白,离职返京时,什么礼物也不带,只带着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免得老百姓对我议论纷纷。
“两袖清风”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意思是为官清廉,除两袖清风外别无所有。
※为什么用“狼烟四起”表示战乱
狼烟是古代的一种军事信号。传说用干的狼粪烧出的烟,风吹不散,而且可以升得很高很直。所以,在通信条件极不发达的古代,守卫边疆的士兵们便用“狼烟”来传递危险信号。一旦发现敌情,哨兵马上燃起“狼烟”,后面的哨卡看到“狼烟”后,也立刻燃起“狼烟”通知更后边的“哨卡”。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大家就都知道:“敌人来了!”
这种落后的通信方法现在当然早就不用了,但“狼烟四起”作为一个词汇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真有“世外桃源”吗
我国东晋时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一生写了不少很好的诗歌和文章。其中,被人们熟知的“世外桃源”的故事,就是陶渊明创作出来的。
陶渊明在他的名篇《桃花源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个渔人摇着小船,在河上捕鱼。也不知摇出有多远,他忽然看见了一片桃花林。当渔人来到桃花林的尽头时,却发现了一个可爱的村庄。村里道路平坦,房屋整齐,有良田、桑树和竹林;人们耕作、往来,个个都显得无忧无虑,欢乐愉快。
村民们看见渔人,都很惊异,忙杀鸡摆酒招待他。村民们对渔人说:“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就来到了这里。后来,祖先们发现这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好地方,就在这里定居、繁衍了。”
村民们听见渔人说,在桃花源外的世界里,有着无数的战乱、灾难,都非常惊讶。几天后,渔人离开了桃花源。他在沿途都做上标记,然后他找到太守,汇报了自己离奇的经历。太守忙派人跟着渔人去寻找桃花源,可是这些人很快就迷失了方向,根本找不到桃花源了。
桃花源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只是陶渊明虚构的地方。可宁静美丽、没有战争和贫困的桃花源,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从此,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比喻那种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地方,或者用它来比喻那种理想的社会了。
※你知道三教九流吗
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北史·周高祖记》载:“周武帝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诸流派(《汉书·艺文志》),这些流派及学说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见“诸子百家”),后泛指宗教及学术中各种流派。亦用以泛称江湖上各行各业的人,含有贬义。
※成语中的数字有哪些
成语中的数字很多,从一到十、百、千、万,无数不有,如:一鼓作气、二姓之好、三缄其口、四面楚歌、五味俱全、六亲不认、七窍生烟、八面威风、九霄云外、十步芳草,百家争鸣、千金买骨、万马齐喑、十万火急、千万买邻、亿万斯年。还有全是数字的成语,如三三两两、一五一十、千千万万。
成语中的数字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作主语的如:一之谓甚、百无一是;作谓语的如:言行不一、气象万千;作宾语的如:知其一,不知其二;作定语的如:六神无主;文房四宝;作状语的如:三顾茅庐、韦编三绝;作补语的如:行百里者半九十。
成语中数字除表数目之外,有的还有修辞作用。表比喻的如:八字打开、十字街头,取“八”、“十”之形似设喻;表夸张的如:一蹴而就、万夫莫开,以“一”言极少,以“万”言极多;表对比的如:九牛一毛、一本万利,数字一多一少形成反衬;表顶针的如:一传十,十传百。
成语中的数字有实指的,有虚指的。实指的如:三足鼎立、七窍生烟,鼎正是有“三”足而人正好是“七”窍。虚指的如百感交集、万事亨通,并非正巧“百”感,恰好“万”事,言其多而已。
成语中有“三”、“四”,多含贬义,如:不三不四、丢三落四、朝三暮四、低三下四等。
成语中有“七”、“八”,多表凌乱繁杂,如: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拼八凑、说七道八,横七竖八,乱七八糟等。
成语中有“四”、“八”,多和方位相关,如: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八方呼应、八面玲珑、八面见光、四面楚歌等。
成语中的“百”、“千”、“万”,多表多数,如“千方百计、千疮百孔、千山万水、千丝万缕、万紫千红等。
※你知道这些成语之最吗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悬殊的区别:天渊之别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最困难的恢复:万劫不复
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
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冲得最高的气:气冲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