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飞碟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24903200000004

第4章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UFO

国内报刊虽然自1978年起才陆续客观地报道了国内外目击和研究UFO的情况,但翻开中国的古籍,却可以看到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关于UFO的种种描述。

中国UFO研究会顾问孙式立在为《中国大百科全书航天卷》撰写的《不明飞行物》条目中提到,中国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了关于“飞车”的传说以及“赤龙”、“飞帽”、“仙槎”、“珠”等酷似现代目击者对类似现象的描述和比喻。

宋代伟大的科学家沈括在他著的《梦溪笔谈》的《异事》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嘉佑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皮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余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线。俄顷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如拳,灿然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杳杳数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类月,荧荧有芒焰,殆类日光。”

《梦溪笔谈》是非常有名的中国古代科学著作,900多年来一直为中国的科学家们所借鉴。外国学者也对它评价极高,誉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有趣的是,与沈括同时代的著名诗人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为沈括的记述做了旁证。

1071年11月3日,苏东坡在游历了镇江金山寺后于当晚借宿该寺,他在观赏落日时忽然看见江水中出现了一个发光体。这个发光体放射出的强光使栖居在江边树林里的鸟儿都受到了惊扰。事后,他在一首题为《游金山寺》的诗中如实地描写了他的所见:“是时江水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为了强调他描述的是真情实景,他还特意在诗中加了“是夜所见如此”的题注。

《明史》中记载着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一种罕见现象:“三十年九月巳未朔,有大星见东南,赤如血,大如碗,忽化为五,中星更明,久之合为一,大如鹿。”

上海壁园图书馆收藏的清代末叶画家吴有如画集中有一幅《赤焰腾空图》,真实地再现了1891年9月28日晚上八时许南京市民目睹UFO的情景:在南京朱雀桥头,一些穿着长袍马褂、蓄着长辫子的清代人正在翘首仰望着悬浮在空中的一个卵形的发光体。画面上有近50个人物,面部表情丰富,神态各异,有的流露出惊奇,有的抑制不住兴奋,有的在静观默察,有的在互相议论,有的则在注意谛听他人的谈话。

吴有如还在画幅上题写了一段文字,对他所描绘的自然现象做了符合科学的中肯的分析:“(1891年)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南京古称)城南隅忽见火球一团,自西而东,形如巨卵,色红而无光,飘荡半空,其行甚缓。维时浮云蔽空,天气昏暗,举头仰视,甚觉分明。立朱雀桥上翘首支足者不下数百人,约一炊许,渐远渐灭。有谓流星过境者,然星之驰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甚属濡滞,则非星驰可知。有谓为儿童放天灯者,是夜风向北吹,此球转向东去,则非天灯又可知。众人纷纷,穷于推测。”

专家们认为,这幅《赤焰腾空图》是中国最早的一幅记录不明飞行物的图画。类似这样图文并茂的UFO图画,在世界上还没有发明现代摄影技术之前显然是非常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