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郊外波茨坦举行重要会议,会议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如何挫败日本的问题。当时美国准备在日本登陆作战,已经拟订了详细规划,还预计了在日本登陆作战美军将伤亡100万人。
此时,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传到在波茨坦开会的杜鲁门总统那里,他马上同丘吉尔商量是否对日本使用这一新式武器。他们决定这样干,但得给日本一个最后庄严的警告——《波茨坦公告》——后再动手。盟军于1945年7月底发布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义正词严地警告日本说:“吾人通过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及充分的保证。
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灭亡。”7月27日至8月1日,盟军飞机在日本各城市上空散发了150万张传单和300万份《波茨坦公告》。传单对这些城市发出警告,说它们将受到猛烈的空中轰炸,而每次警告之后,紧接着就是一次常规炸弹的猛烈袭击。但是日本政府没有表现出接受投降的任何迹象,日本军界要员还叫嚣“不予理睬,只有完成战争。”
到此为止,美国仍未决定使用原子弹,它想通过苏联出面解决战争。不久,斯大林致信杜鲁门说,苏联对美国提出的对日斡旋建议进行过研究,认为过于含糊,无法认真考虑。看到斯大林持这种态度,加之日本拒绝波茨坦最后通牒,杜鲁门总统深信不疑: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只有投掷原子弹。
传统的观点认为: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是为了缩短第二次世界大战,避免美军伤亡100万人员,同时对苏联炫耀一下原子弹的威力。原子弹投掷后的第二天,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说:“7月26日在波茨坦发布的最后通牒旨在拯救日本人民免遭彻底毁灭。他们的领袖迅速地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如果他们现在还不接受我们的条件,他们的毁灭将自空中而降。”
杜鲁门的声明也表明美国使用原子弹是敦促日本早日投降。
日本《文艺春秋》1986年3月特别号上,金子郭郎发表《美国选择广岛投掷原子弹的原因》一文,对上面看法提出质疑。
该文说,日本共同通讯社驻华盛顿的7名记者通过查阅美国国会公文文书馆、杜鲁门图书馆以及当时美国政府的有关机密文件和有关人员的日记、著作后认为:避免100万美军阵亡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据当时美军的绝密文件《日本登陆作战纲要》记载,美军拟在日本进行两场登陆作战,一是九州,二是关东平原。他们估算美军伤亡数字是:(1)九州作战死亡2万5千人;(2)关东平原作战死亡4万人;(3)在九州南部和西北部登陆并进而展开关东平原作战时死亡4万6千人,加上伤员、失踪者总数约为20万人。美总参谋部在拟制这份纲要时,曾征询过西南太平洋军司令部的意见,得到的答复是九州登陆作战的头30天将死亡5万多人,而麦克阿瑟坚持认为事实上不会有那么多伤亡。然而,无论从哪个文件上也找不到死亡100万人的推算数字。因此,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夸张,是为了使投掷原子弹的行为正常化。
关于对苏联显示威力一说,这些记者也予以否定。当时美国虽对苏联怀有戒心,但在任何文件中都未见到后来历史学家所分析的那种对苏战略。事实正好相反,在原子弹研究过程中,美国首脑人物一有机会就讨论这种可能性,即向苏联提供原子弹情报,建立国际管理体制。在1945年决定对日使用原子弹的会议上,马歇尔甚至主张邀请苏联科学家参观即将进行的原子弹试验。此事因有人担心“斯大林把机密泄露给日本”而作罢。7月25日,波茨坦会议仍在进行,美国于当天发布了对日投掷原子弹的命令,规定目标是广岛、小仓、新潟、长崎中的任何一个,投掷日期“根据气候而定”。7月26日,杜鲁门在日记中仍认为:“莫斯科共产党的做法虽与沙皇及俄罗斯贵族无异,但纳粹更可恶。”此情况也表明,美国投掷原子弹并没有考虑对苏未来的格局。
那么,美国为什么在日本投掷原子弹呢?记者们根据所查阅的资料证明,在原子弹研究初期,美国就已确定对日使用原子弹,他们把它当作一种“巨大的实验”。在原子弹研制尚无充分把握时,美国曾计划把它用来轰炸集合在特鲁克群岛的日本舰队,以避免原子弹不爆炸时被敌人回收而泄露机密。随着原子弹试验成功,他们坚持要实施有视界爆炸投掷,目标选择在人口集中,没有遭到普通轰炸的城市,以便科学家同行观测原子弹的机能,检测其威力。
其次,美研究两颗原子弹共花费2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用于生产弹药的全部费用。而原子弹的研究是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全国只有4位领导人参与,以致议会和政府长期来围绕巨大军费去向问题不断发生争吵。如果花费如此巨额的经费制成的原子弹不能发挥任何效力,议会肯定要作出强烈反应。因此,记者们认为,议会强大的压力也是使政府最终决定使用原子弹的原因之一。
事实是不是如日本记者所说?历史真将重写?看来这个问题有待矢志于此研究的人们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