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语文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2490500000020

第20章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张石

一、说教材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出自初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学习上,要求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这篇课文体裁是记叙文,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里的不少文章都进入了中学教材,没有进入的中考也考了,例如《范爱农》。《朝花夕拾》被诸多评论家认为,是与《野草》一起可以流传千古的作品。课文中的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卑微,卑微得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粗俗,粗俗得语言刺耳,动作可鄙;她迷信,迷信得愚妄可笑,麻木不仁。但她也有着淳朴、善良的美德,尤其是目不识丁的她竟超常人所能地给鲁迅买了一本《山海经》,此举此情震撼着鲁迅的一生。鲁迅没有为自己的母亲写过文章,却为这位保姆写了此文,表现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

《阿长与<山海经>》以讲读课的身份出现在单元之首,学生学习课文的意义有三:一是培养学生观照普通民众的高尚情操;二是学习记叙文线索明晰、选材典型的写作手法;三是品味语言,学会赏读。

课文文本较长,教学安排两课时。我今天说的就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文章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体会重点词句,理解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重点在于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和人物形象。

二、说教法

1.启发式教学(设问法)通过精心设置的由浅入深的设问,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乐趣。

2.采用多媒体教学。更直观地提供丰富的与课文相关的资讯,给学生较多方面的启发或提示,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

1.多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初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标注法。让学生自由标注,养成精读文章的良好习惯。

3.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四、说第一课时教学程序

1.有关资料。

(1)介绍作者;(2)介绍阿长;(3)介绍《山海经》。因为学生比较好奇,图片资料较多。

2.字词掌握。

3.朗读复述,也就是整体感知: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阿长的印象。

4.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文中表达鲁迅对长妈妈感情的句子,说说最感动自己的地方。让学生标注关键语句,体会感情的变化。并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理解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

这一环节学生发言比较积极。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楚因“长毛的故事”而“发生空前的敬意”是一种孩子气的敬意;而因买《山海经》对长妈妈“发生新的敬意”则是真心地感激。鲁迅一辈子跟书打交道,是大文学家,而第一部宝书是阿长给买的,可见阿长是怎样值得怀念。接下来,引出下面对课文情感高潮的理解。

(2)课文结尾的“仁厚黑暗的地母”怎样理解。(难点突破)

学生在这一环节提出了“‘黑暗’如何理解”的问题,因为“黑暗”似乎总是令人恐惧的。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查阅了钱理群教授和王丽老师的一篇讨论,觉得他们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而且也是学生可以想象和理解的。

我是这样讲的:地母就是地神。至于“黑暗”,提示:同学们小时候睡在母亲身边是不是也是黑暗?那你的感觉是什么呢?是安宁。人在出生前,在母亲的子宫里是感觉一片黑暗的,最终到死亡也要归于黑暗,可见这里的黑暗并不是恐怖、邪恶,而是意味着安宁和归依。作者是无神论者,但他在这里却用阿长的方式,祈祷神赐福于她,祈祷让她的魂灵得以永安。这也充分体现了他对长妈妈的感激、怀念与热爱。

讲完之后,和学生一起用凝重的语调朗读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内心对长妈妈深切的怀念和真诚的祈祷。

(3)理解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由学生自由讨论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在充满贬义色彩的文字后面,含有作者的同情与怀念。

(4)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说说自己周围的普通人。也就是拓展延伸。

5.拓展延伸。

让学生懂得这个世界是由普通人组成的。我们既要敬仰和崇拜人类中的精英,我们更要尊敬和关注普通人。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精英也是普通人。

五、说教学效果

1.学生普遍感受到鲁迅文章的魅力,觉得有兴趣,觉得有味道。

2.能够体会长妈妈的可爱之处,并能初步体会到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同情与怀念。

六、说教学反思

由于鲁迅的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有着思想上的难度的,在教学过程中是较难把握分寸的。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少了又担心学生不明白。例如,阿长有很多麻烦的礼节。阿长没有文化,但她也被这种封建的礼节所桎梏,可见封建礼教对于女人的毒害和桎梏。这里到底讲多少,就有个分寸把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