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在《自由和科学》中指出,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具有不受限制地交换一切结果和意见的可能性——在一切脑力劳动领域里的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我所理解的自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条件:一个人不会因为他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殊问题的意见和主张,而遭受到危险或者严重的损害。这种交换的自由,是发展和推广科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这件事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首先它必须由法律来保障。但单靠法律还不能保证发表的自由,为了使每个人都能表白他的观点而没有不利的后果,在全体人民中必须有一种宽容的精神。这种外在自由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完全达到的,但如果要使科学思想、哲学和一般的创造性思想得到尽可能快的进步,那就必须始终不懈地去争取这种自由。
科学的发展和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为内心的自由。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这种内心的自由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礼物,也是值得个人追求的一个目标。但社会也能做很多事来促使它实现,至少不该去干涉它的发展。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权威的影响和强加给青年过重的精神负担来干涉内心自由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鼓励独立思考来支持这种自由。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可以得到改进。
与文学、哲学、科学一样,作为人类认知方式之一的新闻,从其诞生的那一天,就伴随着人类为自由而奋斗,为自由而创造的历程。在人类为民主自由抗争、在人类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中,新闻走向职业化。可以说,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中,在****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中,在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中,新闻自由成为人类自觉追求的自由之一。
新闻自由的认识论意义
杨保军《论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自由》一文指出,如果把新闻活动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即通过新闻传播与收受行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活动,这时的新闻自由就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揭示的是新闻传收者与一定新闻事实对象的认知关系。因而,只有获得对新闻事实的正确认识,传收者才能获得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自由。(杨保军《论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自由》,新闻大学,2008年第2期)
从认识论意义上讨论新闻自由问题是有价值的,不仅扩展了新闻自由论题的视野,也使人们可以透过真实新闻的景象更好地分析、理解政治意义上新闻自由的面目。
新闻传播活动是认知、表现和传播世界最新变动情况的活动,它的直接任务是说明新闻视野中事实世界有意义的最新变动情况。因而,从人类的整体层面上观察,我们可以说,新闻传播活动本质上属于人类认识事实世界(自然事实与社会事实世界)的活动,是人类对客观世界众多精神把握方式中的一种。从新闻传播现象的原始产生,到今天高度发达的新闻传播业,这一点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稳定表现。并且,新闻传播活动还会继续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一种有效精神方式。
恩格斯很认同黑格尔的一句话:“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是从哲学认识论意义上对自由的基本界说,它的实质含义是人们只有正确认识了客观对象,认识了对象的必然性(即本质和规律),才能够自由活动,自由因而在本质上体现为人的一种认识能力或理论理性。
作为认识活动的新闻活动,其内在的基本精神,如前面所说,就是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而求真、求实的直接目的在于获得对事实世界的正确把握,即获得认知自由。因而,在认识论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追求认知自由是新闻精神的基本内容之一,它与新闻传播的科学精神也是统一的。
如果把新闻活动看作是一种认识活动,即通过新闻传播与收受行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活动,这时的新闻自由就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讲的是新闻传受者与一定新闻事实对象的认知关系。由于“认知”这一本质属性的支撑,新闻就将人、世界变动中发生的新事物、人对新事物的认知统一为一体,无法分割。
因而,只有获得对新闻事实的正确认识,传受者才能获得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自由。也就是说,传播者——不管是职业新闻传播者,还是民间新闻传播者,只有能够真实认知所反映的对象,所报道的新闻在本性上才会获得无障碍的传播,成为自由新闻。反过来说,能够创造出自由新闻的新闻传播主体才是自由的。对收受者来说,只有获得自由新闻,并且正确认知了它,新闻才能真正转化成为正确的理论理念,进而成为可能合理的实践理念,获得意志的自由,行为的自由,使自己成为自由主体。
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自由,直接表现或者基本要求就是实现真实报道和真实理解。显然,新闻真实和新闻自由的实现,在认识论意义上首先依赖于新闻传播过程的双重主体。
新闻源主体以直接的方式影响甚至决定着新闻报道真实的实现,新闻控制主体则以相对比较间接的方式影响着新闻报道真实实现的范围和程度。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所有的新闻活动主体在道义上都应该具有追求新闻自由的基本精神。这样的逻辑也提醒人们,即使在认识论意义上,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活动主体都能够、都愿意实现新闻自由。当然,背后的原因不是纯粹认识论意义的,非认识论的原因,也许才是导致认识论意义新闻自由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真实理解以真实报道为前提,即自由新闻的实现包括两个最基本的环节——传播者的真实报道和收受者的真实理解。真实报道所提供的真实新闻才是自由的新闻,可以自由传播。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没有可以自由传播的内在品质。进而言之,一切缺乏自由品质的“新闻”,都是有害的新闻。自由性是真实新闻、合理新闻的内在品性,受限性(限制传播)则是虚假新闻、失实新闻的必然命运。
对虚假新闻、失实新闻的抵制,正是为了让真实新闻获得更好的自由传播与收受机会。当新闻传播者能够在新闻自由的层面上理解新闻真实,就可以说他或者她确立了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自由观念,或者具有了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自由精神。这既是对新闻真实的更深一层的理解,也是对新闻传播者社会责任更进一步的认识,当然也是对新闻自由的一种扩展性理解。
新闻真实实现的程度是认识论意义上新闻自由实现程度的根本,或者说人们可以用新闻真实的实现程度和水平来衡量新闻自由实现的程度和水平。试想,如果新闻媒介不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的新闻,或者说不能充分提供真实的新闻报道,那么,谈论新闻自由显然就没有了前提。因此,从认识论意义上讨论新闻自由问题是有价值的,不仅扩展了新闻自由论题的视野,也使人们可以透过真实新闻的景象更好地分析、理解政治意义上新闻自由的面目。反过来说,政治意义上的新闻自由程度,最终还是要通过新闻真实的面目来表现,即通过认识论意义的新闻自由来表现。
新闻真实或者新闻自由的实现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认识论问题,当然,也不是纯粹的政治、经济、技术问题。在现实的新闻传播中,并不存在纯粹的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自由,也不存在纯粹的政治意义上的新闻自由。现实的新闻自由必须考虑到两个方面。因此,新闻传播追求的自由精神,既是一种政治精神、人文精神,也是一种科学精神,它是两种精神统一后达到的一种美好境界。
新闻自由与新闻真实是一对互为因果的“联合体”。消灭新闻自由,可以从压制新闻真实入手。反之,压制新闻自由,也可以从取消新闻自由入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封闭了人的耳目口舌,也就使人失去了行动的自由,进而失去思想的自由。让人生活在一个黑暗的、虚假的世界里,或者变得愚昧,或者走向疯狂,这是所有反动统治者惯用的伎俩。
5.1.2新闻自由推动社会进步
认知自由与思想自由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思想自由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因。
思想自由的前提,则是认知的自由。
也可以说,人的认知自由与思想自由是互相支撑、互相推动的。
杨得东《浅论思想自由与社会进步的辩证关系》一文指出,没有思想自由,就不会有当今世界的繁荣与进步。因此,实现人的思想解放及思想自由对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豆丁网,http://docin.com/p+52895107.html)
文章指出,思想自由的涵义应该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内涵,是指头脑内部思维活动的自由性。这是思想自由的一个基本前提。也就是说,大脑思维并不天生就是自由的,只有在一个没有外在思想高压和灌输的社会环境里,只有在一个多元宽容的社会环境里,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才会处于自由状态,即“想怎样想就怎样想”的状态。
第二层内涵,是以言论来表达思想的自由。约翰·洛克(John Locke)曾说过:“最低级的自由是大声地说出自己心里话的自由。”如果一个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确实是自由的,但不敢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那么别人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的价值所在。在一个缺乏言论自由的极权主义社会里,一个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言论而付出包括生命在内的惨痛代价。
第三层内涵,便是借助媒体(包括报刊杂志、图书音像、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等)来传播思想的自由。由于时间、精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人所能认识和接触的人是有限的,因而与外部世界的直接交流也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借助各种媒体来扩大自己与外部世界的间接交流。时至今日,媒体已经成为传播思想自由的最有利工具,但在民主法制仍然不健全的国家,媒体有时候会阻碍思想自由的传播,而成为当政者愚钝民众的工具。
因此,只有将大脑内部思维活动的自由、言论自由及媒体自由三者结合为一起才是“思想自由”完整内涵。
建立在认知自由基础上的思想自由,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因。
社会的进步总是与思想的自由有关系,而社会的停滞或倒退则是由于思想僵化导致的。思想自由的前提则表现为思维活跃。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世界,社会的迅速发展都是在思维活跃的时期。
社会发展有突进和渐进两种形式,突进一般表现为革命,这时,思维活跃表现得尤为明显,形成了不可遏止的思想解放运动,而思想解放运动的指向应当是思想自由,所以,只有人们的思想获得自由,社会才会真正的进步;渐进则主要表现为改良运动,这时,思想则呈现比较活跃的状态。历史已经证明:一切革命,如果没有思想解放作为前提,只是按固有的思维模式提出一些纲领或改革措施,人们的思想仍然处在被束缚的状态,其结果只能是改朝换代,而单纯的暴力,则只能对社会造成破坏,无益于社会进步。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是一个思想自由的高峰期,形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灿烂辉煌的黄金时期。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之后,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运动,迎来了新的思想自由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都极大地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被解放了的人,又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性的作用。由于文艺复兴唤起了社会的觉醒,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继之,一场近代工业革命开始了,科学技术以极快的速度在迅猛发展。西方近代工业文明迅速崛起,把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个个东方文明古国甩在身后,踩在了脚下。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思想也极为活跃,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极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时期。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会转型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自由的高峰期。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毫无疑问,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大一统”的思想束缚也不断加强,铸就了中国人的思维定式和思维习惯。
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中国,沉入半殖民地的深渊。一大批有识之士深深地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与耻辱。于是,一场转变思维模式,打破僵化保守的思想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从洋务派到维新派,到资产阶级革命,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新文化、新思想、新道路的探索步步深入。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民主”和“科学”成为向传统的封建文化挑战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