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24949400000022

第22章 岁月的印记(2)

坚持原则的苏联专家

苏联专家管理严格,工作作风雷厉风行,深入细致,我非常欣赏他们奖罚分明、为人公正直爽的性格,对就表扬;错就批评。记得我在测量主蒸汽管线混凝土基础标高时算错了两厘米,工人在打混凝土基础时低了两厘米,在铺设管线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马尔卡利扬严厉地批评了我,他说:“你要是算高了两厘米怎么打掉?低两厘米可以用两块一厘米厚的钢板垫起来。”我心服口服,承认了错误,那时我是个实习生,没给什么处分。常压蒸馏开工后,我们化验室非常忙碌,不但要在馏出口取样,做控制分析,还要做中间罐分析、调和分析、成品分析以及原油渣油分析等……此外还要经常爬上大罐顶取样,忙得不亦乐乎。那时常压蒸馏完全是手控,要爬到塔顶看温度。汽、煤、柴油质量和产率要采用侧线闸门出口开度大小控制质量,化验室分馏测定用瓦斯灯手控,一个人同时要看好几台分馏。劳模吴秀洪一人操作八台,劳动强度大,就像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里的工人一样。我觉得最苦的还是上大罐取样,冬天下大雪,爬上40米高的大罐,罐顶是斜坡,稍有不慎就要滑倒,滚下大罐就得粉身碎骨。成品油大罐要按国家试验标准1∶3∶1的取样方法,取一个样品,取样器要下大罐五次。自制的取样器不标准,用普通玻璃瓶,其瓶口塞子也不够严密,玻璃瓶捆个铅底座,下沉到罐底后,用绳子拉开玻璃瓶塞子,油品就会进入取样器。上层样品好取,瓶子口沉到油面就拉绳子,中层样品按上下放的绳子长度折中取。因为取样时间长,自制的取样器不标准,戴手套不灵活,脱下手套,手冻僵了又不能操作。冬季取样最可怕的是手不能与铁接触。一接触,手就粘住拿不下来了,硬拽就会拽掉一块皮,疼痛难忍。听说有位电焊工打瞌睡发困,一不小心脸贴在罐上,马上就被粘住了,最后是用喷灯在罐的附近烤,才把粘住的地方取下来。“粘住”那是因为皮肤的水分与铁冻在一起了。

为了提高油品收率,一次马尔卡利扬到化验室来叫我们把汽油干点做到225℃,这是违反操作规程的(规定做到205℃)。玛利亚不同意,两人争吵起来,但玛利亚坚持原则,毫不让步。她说就是自用油也要按标准做,不能讲面子。直馏汽油辛烷值不合格,连国标56号都达不到,因此,决定以后上裂化等装置。

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

自1951年到1953年,从内地志愿来疆到独山子参加石油建设的名牌大学毕业生特别多,都是搞石油的,各种专业都有。如北洋(中国第一所大学)学子王炳诚、张毅、张从哲、戴菊生、王国才、姜国清、刘静瑜、栗心平、吕天德、黄炎华、李秉智等,都是学石油化工的,北洋学机械的有吴振江、徐怀志等;从四川来的学化学工程的有袁名遂、唐炳南、钟成禄等;从清华来的有吴泽丰;从大连来的学炼油的有刘志泉、张载欣、万德禄、方桐逊、陈宗雯、沈培铨、吴以慰、刘德燕、陆仁泉等;从南开大学来的有龙守信、白文茹、冀中奇等。在短短几年内,独炼厂又建起了新装置,单炉裂化、釜式焦化、氧化沥青……分析项目增多,也更忙了。但也培养出很多技术骨干,如吴以慰、刘德燕、陆仁泉、陈英、李明华、吴秀洪等。吴秀洪是劳模,她创造的操作法可一人同时看八台分馏。陆仁泉心灵手巧,通过自学,学会了维修仪器、吹制玻璃仪器,为化验室解决了许多难题,作出了很多贡献。后来,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一大批技术干部先后从独炼厂调出,支援其他各地炼厂建设。他(她)们所到之处,都是单位的佼佼者,我知道和比较熟悉的以上这些同志,有的成为领导干部、专家,有的当了总工、教授级高工。他(她)们都是埋头苦干、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勤俭办一切事的优秀知识分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劳模王炳诚,在全国很多油田如克拉玛依、塔里木、大庆、江汉、渤海、吉林等都工作过。无论担当什么角色,他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是我们之中的优秀代表。在大庆工作时,当时的石油部领导曾带头呼出“工人向王铁人同志学习”、“知识分子向王炳诚同志学习”的口号。王炳诚离开新疆转战别的油田多年后,仍不忘这片热土,80多岁的高龄,还亲自来克拉玛依油田,指挥打9000米以上的深井。他在独山子培养出了不少优秀技术骨干、专家,为我国石油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最底层经过艰苦磨炼,和工人师傅们在一起零距离接触,通过劳动和他们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块流,和广大工人师傅结下了真正的友谊,才能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从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最后实现你的理想。独山子就是用这种精神,为我国培养出大批石油化工技术骨干力量,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油田的建设。

奋不顾身救同事

卓娅小姑娘是我班上一名化验工,她是塔塔尔族,生得机灵乖巧,非常可爱。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我们上早班(8:00~16:00),她去取渣油样品,虽然穿了工作服,但工作服的样式为前面开口式长衫,不小心一小块渣油溅在了里面漂亮的布拉吉(连衣裙)上。回到化验室后,她用汽油洒上想把它洗下来,我正在另一张工作台上做分馏。背对着卓娅,没有看到这一切,忽听“嘭”的一声,卓娅“哇”地惨叫了一声,我回头一看,她变成了一个大火人,向室外跑去,我马上跟着跑了出去。她跑得很快,走廊里过堂风很大,迎着她吹来,火势更大了,我们全化验室的人都追了出去,大家都惊呆了。正在这时,公司设计室的苏联专家斯达里古灵走进来看到这情景,冲上去抱住卓娅在地上打滚,一直滚到走廊外,才把火压灭,避免了全室一场大的火灾。可怜的卓娅,本来是想下班后不用回家,直接脱下工作服和男朋友一起去登记结婚的,万没想到会发生如此惨剧。我们马上送卓娅去医院抢救,她全身烧伤面积达80%,幸亏脸上没留太大伤疤。我们轮流守护她三个月,保住了她的生命。当时通知了她的对象,结果她对象一次也没来看她。她对象觉得她可能烧坏了,变丑了,就不要她了。我们都非常气愤,只得对卓娅说:这种人不值得爱。小卓娅,你不要难过,好好活下去,努力工作。

苏联专家斯达里古灵是俄罗斯人,他那天穿的是皮夹克,衣服虽烧坏了,好在皮肉伤得不大。他40岁左右,个子很高,长得很帅气,他的英雄行为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化验室内到处都是各种油样品,室内弥漫着油蒸汽,卓娅是瓦斯灯(明火)引火烧身的(明火引燃汽油蒸汽,再引到卓娅身上)。这次事故给了我们一次惨痛深刻的教训,此后化验室内严禁使用明火(那时条件差,加热没有密闭电炉)。后来想起来,卓娅当时是很聪明的,若不快跑,整个化验室都会爆炸,不知造成多严重的后果。

建立汽柴油测定新项目

喀加林娜伊万诺夫娜是中苏石油公司调来建立新项目的专家,公司引进马达法测定辛烷值及十六烷值两台机器,她负责指导安装及测定技术。我们化验室派陆仁泉在此岗位。我当时是化验室工程师,自然也经常和她接触、交流、沟通。

常压直馏生产的汽油辛烷值比较低,当时达不到国标56号汽油辛烷值标准,用马达法测定汽油辛烷值的方法,就是用正庚烷和异辛烷两种纯化学剂配制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其抗爆性能与汽油进行对比,当所生产的汽油与其所配制混合物比例抗爆性达到一致时,即测出汽油辛烷值。直馏汽油基本上异构物甚微,所以要生产出符合国标56号汽油就要建裂化装置,加入所生产的裂化汽油。如今我国汽油质量已从56号升至93号、97号了。

喀加林娜伊万诺夫娜是位女专家,四十多岁,身材高大魁梧,体重约120公斤,为人直爽豪放。有一次,她的鞋子坏了,无法修,她叫我带她买鞋,跑遍了商店没有42号女皮鞋,无奈,只好买了双42号篮球鞋,很不协调,但她不在乎,她说只要完成工作任务就行,管它什么样子,又不是去参加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