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24949400000055

第55章 油田金融事业从这里起头

易维佳

1951年,独山子油田恢复钻探,新建了炼油厂,生产发展很快。独山子地区原系乌苏县管辖,距乌苏县城18公里,各单位经济结算是与乌苏县人民银行建立往来关系,职工参加储蓄由乌苏县人民银行派人前去流动服务,给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方便。195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乌苏县支行根据独山子油田发展的需要,在独山子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乌苏县支行独山子营业所,营业地址设在泥火山的半山腰,这是在独山子油田建立的第一个银行机构,当时仅有职工3人。1953年,随着独山子矿务局的成立,营业所改为办事处。1954年10月,办事处脱离乌苏县支行,成立了县支行级办事处,直接由中国人民银行自治区分行领导(同年独山子建设银行成立,但仅办理基本建设拨款业务)。1955年8月,办事处改为独山子矿区支行。1956年独山子设镇,成立了镇人民政府,当年8月又改为独山子镇支行。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进展,中国人民银行独山子矿区支行于1956年5月派李维仲同志带领4名干部筹建驻黑油山办事处,在黑油山下一条交通要道旁边支起帐篷,建立了一个独特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独山子支行驻黑油山办事处,办理对公结算和储蓄业务。至此,独山子金融事业开始向黑油山发展,随后又延伸到白碱滩、乌尔禾等地。在200多公里长的石油勘探开发线上,留下了银行职工的足迹。当时银行的行动口号是:哪里有石油职工,我们就跟到哪里。

1956年5月8日,一个由帐篷支起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独山子支行驻黑油山办事处诞生了,这样的帐篷银行在当今世界是罕见的。5名银行职工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人,他们在工作、生活艰苦的岁月里,与石油职工同甘共苦,工作上不分白天黑夜,任劳任怨地为石油生产、生活服务。在严寒酷暑和风沙的袭击下,他们只有依托帐篷工作和生活,确实困难不少,但同志们以苦为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亲如兄弟姐妹,一心扑在工作上,为油田建设全心全意地服务。这以后,克拉玛依的金融事业就在这个基础上日益发展壮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