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24949400000060

第60章 “三八”炼油班小记

宋井波

1958年8月,胶东半岛老区200多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怀着献身边疆石油建设的决心,告别了故乡,登上了前往大西北的征程。

火车“轰隆隆、轰隆隆”地日夜奔驰,跨越黄河,驰出嘉峪关,一路数千里。年轻人看到的不再是山青水秀的田园海滨风光,而是浩瀚无涯的戈壁沙滩。乌鲁木齐在哪?克拉玛依在哪?独山子又在哪?小伙子们缄默了,姑娘们茫然了。在甘肃峡东车站,他们换乘汽车继续向西进发。三天三夜,日夜兼程,汽车始终在戈壁旷野之中颠簸,一路上像大姐姐似的关心着每一个姑娘的刘丰荣看了看大家,大声提议:“姑娘们,我们来唱个歌吧!”

“年轻人,火热的心……”歌声并不十分响亮。

姑娘们终于到达了乌鲁木齐。她们被安排到新疆石油学院附属班进行培训,经过半年的培训,刘丰荣、林玉梅、王桂香、杨月华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独山子炼油厂。

炼油厂内高耸的炼塔,纵横交错的管道,“呼呼”吼叫的加热炉……这一切使来自山东乡村的姑娘们有点骇然。王桂香走近加热炉,看那炉火,听那怒吼,竟惊恐地捂起了耳朵,惹得一旁的小伙子们“哈哈”大笑。笑声刺伤了姑娘们的自尊心,林玉梅气得一把拨开小王捂耳朵的手,说:“怕什么?它又不吃人!”刘丰荣上来挽起小王的胳膊为她壮胆。姑娘们互相勉励着,经过跟班学习操作,很快在实践中成长起来了。

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使独山子炼油厂的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发挥妇女在石油炼制工业中的半边天作用,1960年8月炼油厂决定成立“三八”炼油班,由刘丰荣担任班长,张子山任指导员,全班5名姑娘,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开始了独立顶岗操作。

当时在加工量猛增、技术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加之违章操作,火灾爆炸、冒顶冲油事故不断,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这一年,独山子矿区党委决定在炼油厂开展“文明生产、平稳操作”的竞赛活动。

“三八”班的姑娘们在“文明生产、平稳操作”方面为全厂作出了榜样。她们操作的是一座半土半洋的老常压炼油装置。生产中,姑娘们以她们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上班时精心操作,下班后苦心钻研,把这样一座土洋结合,人们看不上眼的装置整修得无泄漏、无油污、管沟见底、设备见本色。在她们的艰苦努力下,塔顶冲油、油罐冒顶的现象没有了,泄漏油污的问题解决了,消灭了火灾爆炸事故。科学的管理和操作,使这套老装置的轻质油收率和产品合格率得到了提高,给国家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八”班的姑娘们能够做到这些是多不容易啊!她们文化水平低、胆子小,但她们以巨大的毅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刻苦学习,掌握了操作规律。王桂香怕加热炉,她却当上了司炉工。第一次上班,在师傅的带领下进炉子操作室调整火焰强度时,她手把着燃料油开关直打哆嗦,生怕一动开关那喷射吼叫的火焰会像老虎似的窜出来,但她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概念。那个平时眼急手快的林玉梅一旦离开师傅独立操作,便险情不断,塔盘温度总也调整不好,要不是师傅来得及时险些造成塔顶冲油。就连一向心细主意多的“大姐”刘丰荣,自当了班长后,也觉得主意不够用了。为了管好一个班,抓好操作,搞好生产,她常常愁得整夜整夜睡不好觉。在困难的时候,车间领导、师傅们给姑娘们很大帮助,给她们出主意想办法。姑娘们为了掌握炼油生产规律,搞好平稳操作,常常是跟了上一个班又跟下一个班,没日没夜地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姑娘们终于摸到了平稳操作的规律。

“三八”班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顽强的学习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平稳操作的先进经验赢得了矿区职工的称赞。一些女职工、家属为此而感到自豪,她们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刘丰荣班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矿区党委向全矿推广了刘丰荣班的先进经验,一个学习刘丰荣“三八”班,搞好文明生产的活动在矿区蓬勃开展起来。全厂响亮地提出了“平稳操作,安全生产,消灭事故,提高收率”的口号,全体职工、家属人人动手,为文明生产作贡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独山子炼油厂正是在善于培养和推广典型中,有力地推动着各项事业的发展。

(作者1956年8月来独山子,曾在矿区党委工作。后调辽河石油勘探局,任该局供应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