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热土丹青
24950500000020

第20章 独山子矿务局时期(1953~1961)(6)

找到井位后,我们的任务就是卸材料、平整井场,为安装井架做准备。我们住在黑油山,到1号井有六七公里,全是步行。生活上更困难。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饭食就是雪水、馕、方块砂糖,晚上有时做一顿面片吃,算是改善生活了。就是这样的生活也没有能维持多久。因为天气转暖,雪渐渐融化,细菌也繁殖起来,有不少同志开始拉肚子。黑油山周围的积雪化完了,我们吃水更困难了,要到更远的地方去找雪。雪没有找到,回来时,发现了一个足有1米多宽的小水坑,大家非常欣慰。可是我们一尝,是咸的,咸也得饮用。我们每次喝这水时,都要放入一块方块砂糖,来改变水的咸味。可是,过了几天,水坑里生出很多小红虫子。不喝,又没有别的办法弄到水,我们只好用布过滤后再饮用,这时,又有的同志开始闹肚子了,那也只好忍耐。

到4月中旬,1号井架的全套设备基本到齐,独山子安装部派来的机械钳工和电气焊工也来到了黑油山,安装1号井架的紧张工作正式开始。因为化冻路不好走,我们都是一大早进井场,到天黑才回来,中午在井场上只好吃点干粮,工作时间每天都要在10个小时以上。到4月下旬,井架才安装完毕。安装队留下沙因同志看井场,其他同志陆续回了独山子。沙因同志一只眼已失明,一个人留下生活和工作是相当艰苦的。我们走时,给他留下了不少馕和半袋面粉。后来他对我们说,大家走后,他真有些害怕,晚上怕有狼和野猪,不得不爬到井架上去睡觉。近一个月没有说过一句话,憋得真难受!和谁说话呢?茫茫戈壁,只剩他一个人呀!

我们回独山子的路上,汽车几次陷进泥潭里。一路上推车垫路,一个个都成了泥猴。最后,汽车掉进一个很深的泥坑,无法开出。直到第二天,独山子领导知道了,又派车辆把我们接回去。回到独山子后,领导和同志们热烈地欢迎了我们这些在黑油山孤军奋战50天的安装队员,给我们放了3天假,让我们在独山子欢度1955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钻凿克拉玛依第一口油井

荆义田

1955年的6月14日,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派出了一支由36人组成的1219钻井队,朝着克拉玛依方向出发了。36人中有8个民族,全是青年,是一支各民族大团结的钻井队。陆铭宝是队长(兼技师),艾山是副队长(兼副技师),我是这个队里的一名副钻井员。

出发前,我们就听说,克拉玛依蚊子多,气候不好,而且吃水困难。但是,党发出的为祖国寻找油田的号召鼓舞着我们的心,大家都暗下决心: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当时去克拉玛依并没有路,谁先走谁就是开路人。我们的汽车绕弯转道地走了190多公里,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在一望无边的戈壁上,才望见了克拉玛依的那一个孤孤单单的井架,望见这副井架。我们觉得特别亲切,它是上个月才由井架安装队安装的,我们很快就要通过它来揭示克拉玛依地下的秘密。

到了井架场地,当天夜里,我们就经受了一次“战斗”的考验。露宿在戈壁滩上,蚊子成群结队向我们围攻。也不知道那时候为什么蚊子那么多,一巴掌能打死好几个。但是来考验我们的并不单是蚊子,不一会儿的工夫,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不断地从人身上吹打过去。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都站不稳脚跟。于是,我们都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给它个四面不漏。有时,随着大风而来的又是一场暴雨,被子褥子全给淋得像从泥浆里捞出来似的。天明后一看,衣服、茶缸、脸盆……全不见啦。

在准备开钻的日子里,我们抽空挖了几间地窝子住下来。开钻的那天,我们收到许多慰问信和祝贺信,大家都鼓励我们要钻出个名堂来。全队同志宣誓:“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

7月6日我们正式开钻,开钻以后,最大的困难就是缺水。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小拐去拉,又没有路,一路上跌跌撞撞,一天也拉不上一趟两趟。一次,车子在去小拐的半路上,天气太热,水箱开锅了,水不够,又无水可加,跟车去拉水的人个个口干舌燥,渴得不行。但是井上急着用水,不能不往前走,最后,大家就往水箱里撒尿,才把车子开动了。

生活用水,就更困难了。一盆水要用一个星期,脏了澄清再用。洗了脸,再洗衣服,洗了衣服再洗脚、洗袜子,一盆水用得像泥浆一样了还舍不得倒掉。喝的水全是碱水,还经常不够喝,有时喝了这种水竟然拉肚子。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照常钻井,谁也没有停下工作休息过一回。

一天中午,突然井喷了,瓦斯气和水柱直冲蓝天,拳头大的砾石打得井架当当响。这时,工作在站台上的同志非常危险,而且有失火的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马上强行下钻,关上防喷器。可是这时二层平台上的两个工人都是新手,一时心慌意乱,扣不上吊卡,我就一股劲冲上去,把钻杆硬下下去,又下了一根钻杆,才把井喷制服了。但是,泥浆都喷光了,怎么办呢?如果派车到独山子去拉,往返得4天,势必要停钻。全国人民都在盼望着这口井出油的好消息,决不能让它停下来。对此,全队同志商量了一下,决定抢收撒在地上的泥浆,桶子、茶杯……一切现有的盛具都用起来了,有的人干脆用手捧。有了泥浆,不一会儿,钻机又重新吼叫起来。

七八月的天气,真是热得够呛,既没有水,又没有树,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头上,就像火烤,烤得人头昏眼花;每个人的手、脸都被蚊子叮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有的人脸竟肿得认不出来了。其实认不出来还不光是因为肿,还由于经常没有水洗脸,满头满脸都是汗渍和污泥,怎么可能让人认得出来呢!可是36个要强的小伙子偏偏有这么一股顽强劲,生活越艰苦,越要过得像个样子。不管它风再大,天再热,我们照常办黑板报,出墙报,写诗歌,编快板,又歌又舞,日子过得欢乐又愉快。政治学习,组织生活,我们从来没有间断过。

辛勤的劳动,终天换来了胜利。1955年10月29日下午,油井钻到620米深处时,油井出油了!我们全队青年欢腾了!唱啊,跳啊,互相拥抱起来。我们像过“泼水节”一样,把喷出来的原油抹在身上、脸上,尽情地嗅着原油的香味。天黑了,我们的心还是平静不下来,汽车司机打开车灯,照亮了半边戈壁滩,我们在灯光下跳起舞来,一直跳到深夜,热烈庆贺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

10月30日,好消息像一阵风,迅速吹遍全国,发现克拉玛依大油田了!贺信、慰问信像雪片一样飞来。不久,石油工业部李聚奎部长也来了,他带来了中央的关怀,带来了开发克拉玛依油田的决心和力量。从此,大批钻井器材从祖国各地运往克拉玛依。沉睡了亿万年的克拉玛依沸腾起来,伴着全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曲的节奏,开始飞跃发展。

难忘的一件往事——挖土油池

牛留成

独山子是我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在独山子的发展建设中,也曾留下我辛勤劳动的欢乐。

我是1956年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后,从玉门油矿来到独山子的。当时是独山子矿务局时期。在这期间,独山子炼油厂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从一个加工量不到10万吨的炼油厂扩大到加工量达到100万吨的炼油厂。我们这些亲自参加独山子炼油厂扩建和改建的人们,对当年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火热场面,至今历历在目。在我印象中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要算独山子群众性挖土油池的义务劳动了。

1956年,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后,原油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独山子炼油厂,这时独山子炼油厂的原油加工能力越来越显得不能适应克拉玛依油田迅猛发展的形势。为此,炼油厂连续进行了三期扩建,使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提高到了100万吨。但由于二次加工能力不配套,原油在经常减压蒸馏提取了轻质产品后,大量剩余的渣油无去处。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炼油厂要建金属油罐贮存,在诸多方面都有困难。于是,独山子矿务局决定:建造土油池暂时解决渣油存放问题,待日后完善二次加工装置后,再逐步回炼。

独山子矿务局向全矿职工、家属发出了义务劳动挖油池的号召,全独山子人都积极响应,特别是全体团员和青年更是一马当先。当时我任矿区团委副书记(书记缺),担任挖土油池的总指挥,那场义务劳动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挖油池的地点位于炼油厂西部的戈壁滩上。劳动开始了,矿区团委组织青年突击队,以各团支部为单位包干完成分配的土方任务,并且不能影响正常的生产和工作。三班倒的工人利用休息时间参加,上白班的工人、干部利用早晚时间参加。领导干部带头,家属也不甘落后。每天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数少则几百人,多时上千人。场面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热火朝天。工地宣传组的广播成天播送着劳动竞赛中的好人好事,公布竞赛成绩和下一步工作。时值盛夏,耀眼的阳光照在戈壁滩上,白花花的一片,中午温度高达40℃以上,可谁也不肯停下休息一会儿。为了趁天气凉的时候多干活,早上三四点钟就有人到工地上开始干,晚上十一二点还有人不肯离开工地回家。当时挖土机、翻斗车很少,且忙于正常生产,人们挖油池所用的工具,只能是十字镐、铁锹和抬把子。当时的独山子人就是用这样的工具,大家不叫苦,不怕累,不计时间,不要报酬,默默奉献,硬是以拼命苦干,挖出了一个个的土油池。我虽调离独山子已几十年了,而我每每回想起这件事,回想起那场闪烁着共产主义思想之光的义务劳动,回想起当年独山子人的那种艰苦创业精神,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热烈场面,团结一致亲如兄妹的情感,至今仍心情激动,感慨万千。

记得那个时期前后共挖了20多个油池,各土油池的四壁及底部用混凝土封闭防渗后,陆续地储满了粘稠的渣油。后来,渣油被不断回炼,到1965年基本回炼完。

俯视或远看,一个个装满渣油的油池,很像是一个个小湖泊。油池映出炼塔倒影,异常美丽。后来报刊上曾刊登过一幅60年代炼油厂厂景的倒影照片,就是当时在渣油池旁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