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两个世纪,见证百年历史,历尽沧桑的独山子,由石油土法开采起始,跌宕多舛、九曲奔海,发展成为如今气势磅礴、堪称国际一流的现代石化基地和现代石化新城。这是几代石油前辈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用热血和生命对这片高天热土寄托的梦想与追求。从那一册册泛黄的尘封档案中,从那一位位接受访问的耄耋老人的沧桑回忆中,从那一座座独山子公墓的英烈墓碑上,我们听到了凝重铿锵的历史回声,看到了义无反顾、奋勇向前的英烈楷模:
——心系独矿的****先烈毛****、秘密共产党员厂长赵国元、国府石油地质精英、进疆解放军、首批接收油矿的干部、北洋学子、石油师人、后续转业官兵、大批青年学生……一组组英雄群雕浮现在我们眼前。
——独山子、黑油山、齐古、克拉美丽、三塘湖……一个个抛洒过先辈们生命与热血的石油圣地在我们面前展现。
因为他们的付出,因为他们的奉献,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令国人瞩目、令世界震撼的宏大业绩。他们开拓独山子石油石化历史的豪迈气概,他们献身新中国石油石化事业的忠诚精神,与独山子石化工业飞速发展、石化新城日新月异奔向现代化的历史相叠印,与独山子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石化基地的宏伟目标交相辉映。
为了传承历史,继往开来,努力发挥好政协文史图书补史料之遗、匡史书之误、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的独特功能,在党委、石化公司、区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区政协编辑出版了《热土丹青》这本书。这本书是在《独山子文史》第五辑、第六辑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对内容进行认真梳理,进一步优化结构,并做了必要的增删,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原貌,忠于历史,便于阅读。
本书编撰过程中,受到了石化公司、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总经理(区长)徐福贵、公司党委(区委)书记付德新十分关注这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公司党委副书记努尔麦麦提·阿曼、公司工会主席麦麦提·伊力参加书稿评审,亲自把关;区政府常务副区长王学锋为本书编撰、修改和出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安排有关部门在经费上予以支持;公司总经理助理白继晨多次审阅并协调有关人员对书稿进行审核修改。
在编撰过程中,为求得当事人亲历、亲见、亲闻的最鲜活资料和馆存档案的真实可靠性,我们除了查阅独山子区档案馆、石化公司档案馆的馆存资料,采访了本地部分仍健在的石油老前辈外,又先后赴克拉玛依市油田党委史志办、新疆油田公司档案馆、克拉玛依市档案馆、自治区档案馆、乌鲁木齐明园干休所、石河子市政协和史志办、五家渠市政协等,查阅了大量与独山子各个发展时期有关的历史档案,采访了不少现今仍然健在的石油老前辈:原中苏石油公司独山子地调处翻译、地质勘探队队长、后任新疆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的赵白,原中苏石油公司独山子科学研究中心化验室工程师、后任新疆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克拉玛依市政协副主席的李淑贞,原独山子炼油厂厂长、后从自治区经委主任任上退休的段振廷,原独山子炼油厂厂长、后从中石油集团公司炼化局局长任上退休的老领导杨生汉,等等。他们不但讲述了当年独山子开发创业的艰难历程、奋力发展独山子炼油化工事业的慷慨场景,有些还给我们寄来了亲笔书写的文稿,其精神实在感人。原厂区党委书记王德华、党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董明、总工程师张载欣、纪委书记杨万明、炼油厂党委书记韩文考、区********曹月辉、炼油厂副厂长赵德炯、工会主席赵廷连、厂区工会副主席王德欣、厂区政法委副书记耿玉臣、王悦梅、独炼工人报社社长兼总编鲁增敏、公安分局局长詹雪成、老工人代表吕宝汉等退休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积极参与书稿评审,热情提供资料,帮助修改书稿。
本书编撰过程中还得到了独山子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总经理办公室(区委办、保密办)、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纪委(监察处)、政法委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直党工委、大项目指挥部综合管理部、科技信息处、规划计划处、企管处、安质环处、区财政局、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察局、公安分局、建设局、司法局、行政执法局、民政局、卫生局、食药监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教育局、文体局、环保局、安监局、统计局、旅游局、园林局、计生委、妇联、规划分局、区档案馆、残联、疾控中心、西宁路街道办、金山路街道办、国土资源分局、国税局、地税局、石化医院、公司档案馆、离退处、天利高新、天利实业、石化报社、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独山子职业技术学校、一中、二中、各小学、各幼儿园等各有关部门积极提供资料、图片,参与阅稿、审稿并不断提出修改意见。原区政协副主席杨耀顺,热情为我们提供自己拍摄的大量珍贵图片,区政协常委、文联副主席付剑锋提供了很多弥足珍贵的美术和摄影图片,石化报社社长马士斌参与修改并协调提供图片资料,纪委副书记李波、石化公司办公室(区委办、保密办)副主任张朝君、公司科技信息处常务副处长杨丽芳、大项目指挥部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杨世瑜、区政府办公室主任蔡国标、副主任吴军、信息网络中心副主任白洁、公司办公室(区委办、保密办)张岚、刘晓玲、宣传部乔靖芳、文联王子等帮助修改书稿,并提出改进意见;石化报社编辑许家华、记者王凤云、种玉忠、陶红、宋爱华、尹松涛、武安桦、刘朝阳、张晓玲、张绮、帕尔哈提·卡德尔、叶晖等同志,满腔热情地为本书提供稿件素材和图片;区民政局局长蒋川、该局干部汪新华、新北区办事处周峰松、天利人印务公司殷建如等,也为本书编撰特意拍摄图片,并协助制作等。
本书的编撰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外地有关单位的大力协作。克拉玛依市政协始终关注并指导我们的编撰工作,市、油田党委史志办为我们提供参考图书及光盘资料,新疆油田公司档案馆为我们查阅、复制档案提供了全方位帮助与支持,石河子市政协和党史办为我们热情提供图片、资料,吐哈油田三塘湖采油厂为我们提供了三塘湖油气田重大发现资料和杨拯陆烈士的相关图片。
在此,我们向所有给予本书帮助、支持和关注的单位及个人表示衷心感谢!
天山脚下的独山子,是几代石油石化人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热土,是所有将生命和热血抛洒在此的独山子人心灵的故乡。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岁月不再。然而,这片千古如斯、充满动感的不老戈壁上,还将留下独山子人坚定前行的步履,留下独山子人千古流芳的不朽传奇……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手头资料有限,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出现疏漏、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修改。
编者
2011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