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匾额、楹联与刻石
每个园林建成后,园主总要邀集一些文人,根据园主的立意和园林的景象,给园林和建筑物命名,并配以匾额题词、楹联诗文及刻石。匾额横置门头或墙洞门上,在园林中多为景点的名称或对景色的称颂,以三字四字的为多。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或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楹联字数不限,讲究词性、对仗、音韵、平仄、意境情趣,是诗词的演变。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匾额楹联,特别是名联、名匾,不但景观添色,而且发人深思。岳阳楼何绍基的102字长联,昆明大观楼的180字长联,状景、写情、辞藻、对仗、书法、境界等都值得称道,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三、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亲和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一个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做过渡,就显的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做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
一个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但如视线的两侧太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不醒目的建筑物或树木花卉遮蔽起来,就能把游人的视线引向远方的另一个风景点,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四)对景
在园林中,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而在堂、桥、廊等处,则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即不管身在园中的什么位置,对面都要有景可看。如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南湖岛和十七孔桥,是万寿山的对景;要是以南湖岛和十七孔桥为主体,万寿山就成了对景。
(五)框景
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杜甫的两句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讲的就是框景的效果。景色一经框住,便出现四周有明确界限的景色,产生了画面的感觉。框景处理得好,就象嵌在墙壁上和门洞里的一幅画。
(六)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麂、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借景可分为:1.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2.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3.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4.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5.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6.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7.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八)移景
实际上指的是仿建。这种仿建以皇家园林最为突出,北京圆明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颐和园内,都有许多景色是移植而来的。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就是仿江苏无锡的寄畅园建造的。移景和复制不一样,由于园林总是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局限,因此只能用写意的手法,使其在似与不似之间。
四、中国现存的著名园林
(一)皇家园林
1.承德避暑山庄
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山庄始建于1703年,前后历时89年才全部竣工,占地564万平方米,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8个北海公园那么大。她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九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这是清朝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都在这里举行。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园内建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20几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幄蒙古包,是皇帝的临时宫殿,乾隆经常在此召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和外国使节。1994年12月,承德避暑山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我园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北海公园始建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天王殿、快雪堂、九龙壁、五龙亭、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3.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由著名宫廷建筑师雷家玺设计,建于1750~1764年。占地约290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军费500余万两白银重修,改名为颐和园。园内殿堂楼阁、游廊水榭等建筑,精巧华丽,布局严整。颐和园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境内,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原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1992年它被评为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园中的彩绘长廊长达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被列入吉尼斯大全。全园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占地共290公顷。全园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前山和后山两大景区。园内建筑景观大多集中于万寿山南麓,佛香阁成为全园景色的构图中心。正中轴线一组建筑即为大报恩延寿寺。位于昆明湖中的南湖岛与西面另两个小岛,又构成蓬莱三岛的传统模式。后山一带有“须弥灵境”、“万宝塔”等建筑遗址。后山后湖景区最有趣味的是沿河两边的苏州街。苏州街在乾隆年间称买卖街,1860年被焚、1990年在原址上复建而成。这是一条专供清朝帝后妃嫔们逛市的商业街。苏州街全长300余米,一水两街,沿岸作市。从苏州街往东,谐趣园是著名的“园中之园”。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仿江苏无锡慧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后经嘉庆十六年和光绪时两次重修。长廊西端湖中有一座巨石雕成的石舫,称为清晏舫,坐落在昆明湖西北部水中,是著名的水上建筑。始建于1755年,乾隆引用唐代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建造,象征清朝政权稳如磐石“永不能覆”。舫上舱楼,1860年被毁,1893年重建,取“河清海晏”之义,定名清晏舫,是慈禧太后观景和饮宴的地方。1998年底,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二)私家园林
1.苏州园林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迩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