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河
2503500000001

第1章 狂生

第一节狂生

隆冬季节,大雪覆城。

夜色之中,大魏帝都洛阳仍有一处依旧灯火辉煌,乃正德书院。

正德书院是天子李炫赐额并颁予3600部、51852卷图书的天下第一书院。先朝遗臣“天下第一才子”——张仪博通百家学说,德行高操,李炫本册封其为国子监主薄,张仪坚拒不受。张仪散尽家资开创书院,李炫亲手题赐“正德书院”牌匾,并赐予480顷田地。

正德书院占地方圆300亩,皇恩浩荡之下皇室贵族、达官富贾无不慷慨捐助,历经十载已经建设的气度恢弘,高士堂、教学斋、藏书楼、校经堂、明理堂、观澜轩等楼阁林立,以雁鸣池为核心的书院景观俨然成为洛阳八景之一。正德书院已经成为皇城脚下是文人雅士谈经论学、作诗填词的驻足之地。

老皇帝李炫博采百家学说,大开“处士横议”之风。李炫命墨家学派“四墨”之一的相符子主持“国学馆”专门收录民间隐人逸士言论学术。黄初十年相符子奉旨又开设三年一度的“博学鸿士科”征辟天下贤才高人。相符子虽师承墨家却胸襟广阔,取才不拘一格,前科有来自安息的擅长天文演算的穆萨?哈鲁竟入选,御赐“博士”封号,掌管司天监。

朝堂如此政治清明、言论自由,民间针砭时政、著书立说已是蔚然成风;正德书院内设“明理堂”,每月主办一次论辩争鸣大会,名士学者、学派门徒褒贬时政、各抒己见。此刻正是辰时,只见场内观席者300余人,正席10名争辩者高谈阔论。

今日论辩大会当值学士宋静德道:“当今盛世,百姓富足,天子宽仁,诸子百家复兴,百花齐放。洛阳42学馆,长安、涿州、临淄、成都、寿春书院百余,阴阳、儒、墨、名、法、道各执一端。孔孟、老庄、告杨、公孙之道独树一帜。虽然百花齐放是盛世局面,但天道归一乃不可逆转之势,何门学说更佑我大魏盛世登峰造极。诸君可高谈阔论。”

第一席位的是一中年男子面白有须,正是淮南留邸长吏袁胤徐长友,只见他捋须徐徐而言:“秦兵席卷宇内,兵马不可谓不雄壮;秦帝收纳英才,人才不可谓不直齐全,仓存麦黍可支数十年,粮草不可谓不廪实;然十年而失天下,实乃是修长城、开运河、筑宫殿征用民力过度,民不得休息之缘故。所以效法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才是我大魏良策。”

齐大儒端木弘道“暴秦坏我中华纲纪,泯灭礼制,刑法残刻,民心思变,圣主揭竿,天下影从。仁义不施乃暴秦灭亡之道。至于西楚芈氏拥兵百万,据江汉之险,三年为我圣主平定,盖南蛮不修教化、不通礼乐,一味穷兵黩武之由。我朝圣主施仁政、轻刑法,民心归附,方一统九州乃水到渠。当今之际,应当秉承孔孟之道,兴复周礼、德治天下。”

“不错,不错。”一名身体发福的老者摇头晃脑说道:“我大魏上应天意,下顺民心,诛暴秦,灭南楚,华夏归心。10年来风调雨顺、国富民强。圣主恢复夏商周三代之分封古制,遂封燕、齐、楚、秦、蜀等封国拱卫司隶;天子文治武功震古烁今,遂有高丽、扶桑、西域、百越外藩来朝,我泱泱中华之威可谓旷古绝今。当此盛世,修礼制、颁教义、行仁义之道,开教化之风,孔孟之道传谕黎民,必保我大魏千秋万代、万世昌隆。”

话音未落,一名斧头眉狮子鼻的文士站起施礼说:“老太师入朝十年,学识未涨,溜须拍马功夫已经是炉火纯青。今天我洋洋三百学子集会于此,岂是听歌功颂德、五气呈祥之言么?”

田千秋乃先鲁国遗老,丞相张汤征之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后官拜东宫太子太师。田千秋如今古稀之年,敦厚有智,颇有人望。这年轻人言语不逊实在张狂无羁。

宋静德道:“晁先生言辞失当,弘扬大魏天威乃是我正德书院本分。老太师所言也是我等大魏子民心声。”

只听他顿了一顿继续说:“天子赐名时云:匡正时弊,礼育民德是我书院之宗。这明理堂更是谏言论证、格物致知的处所,晁先生有何惊人言论,直言就是。莫要偏离要义,把书场当战场。本学士立即逐你出场。”

众人哄笑。晁衡却不介意高声道:“诸位皆言先秦残暴,虎狼之君;我朝宽厚,仁义之主。然不知先秦可取者三,我朝可叹者四。”

他目光灼灼扫射四座继续说:“先秦可取者一:郡县立国,民一于君。县邑官员皆有君王派任,根除周朝封国坐大的弊政。可取者二:事断于法,黎民以吏为师,百家噤声,藏民智。可取者三:外攘夷蛮。华夷之防从不懈怠。”

他又顿声继续说到:“我朝一可叹息者:封国坐大。我朝初立设十一州刺史代天子巡察吏民,如今形同虚设。封国坐大,军政民政独断,盐铁工商自营。二可叹惜者:无为而治之道令政令松弛,清议之风横行,楚国近墨,齐国多儒,燕国重法。庙堂之上,各执一端,朋党攻讦。三可叹惜者:和亲匈奴,狄夷暗侵。自和亲匈奴,通使西域后,长安胡人云集,云中五郡羌狄数万,洛阳大鸿胪寺接纳夷蛮充盈京都。当此时我朝效李悝之变革,大行申不害、韩非子之学,强王权,驱除狄夷,独尊刑名之学,佑我大魏千秋万世。”

一席话,满堂静寂。此人之大胆,令人瞠目结舌。当朝天子虽然纳谏如流,从不追究言论之过,但没有人大胆到如此地步。晁衡一席话将当朝分封制、外藩和亲、处士横议国策全都批驳进去。就说这所谓清议误国的清议派首席人物就是以这正德书院山长——天下第一才子张仪为首。

如此胆大包天真闻所未闻,众人面面相觑。倒是晁衡面不改色,已经徐徐落座。

许久,一名清瘦老者起身指着晁衡大骂道:“无知竖子!分封乃全君臣父兄天伦之意,五郡收留归义夷蛮乃我天子仁心厚德,不动刀兵威服夷蛮之策。我朝国泰民安,至于清议误国之说更是无中生有。我朝百家争鸣皆为王道,诸君不一才百花齐放,正是我朝包容宽博之处。如此蛊惑人心,罪不容诛。在胡说乱语下去,必定押送廷尉府。”

晁衡呵呵一笑,走近会场中央大柱子,对着柱子上铁牌跪拜读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理辩则清,事议则明,凡入此堂言论,绝不追究。这是天子亲笔赐书,难道黄老先生要违背天子旨意么?”他走到黄老面前一揖到底“如此,江南狂生晁衡有请黄老赐死。”

直学士宋静德素来诙谐机变见长,见剑拔弩张之势遂笑道:“罪不制心,过不及言,我朝尚未无一人因言论被论刑入狱。明理堂乃天子授意而立,广邀天下英才各抒己见、百家争鸣。黄老乃丞相府三大清客之首,学术宽博、心胸度量又是你渤海狂生妄自揣度的。再不收起你那撞倒不周山的狂生姿态,本学士倒是要失德一回。”

晁衡讪讪转身说:“学士又拿我小生开涮。”

宋静德字涵玉,是清议派领袖人物张仪的三弟子,主持明辨大会向来是持中公允。只听他喝道:“来人呐,渤海狂生晁衡,罚茶十杯。”

晁衡说:“直学士,饶恕小生,今天已经二十杯了。”

宋静德笑道:“我正德书院这祁门红茶所藏颇丰,书院绝不吝啬。”

一名风度翩翩的公子,乃勃海郡守之子王毓与晁衡十分熟稔,嘻嘻笑道:“只要平远兄腰下那半根夏山药不水漫金山,我等均无异议。”(晁衡字平远。)

众人哄笑。

晁衡年纪轻轻如此胆大妄为,自然有一番心思。大魏盛行蓄养宾客,皇室贵族、达官巨贾无不蓄养幕僚。天子脚下的帝都洛阳更是晋身仕途、博取名声的好场地。晁衡狂言妄语无非博人瞩目,这几个月在明理堂参加明辨大会斗胆狂言已经是尽人皆知的“渤海狂生”。今夜晁衡风头出尽,心满意足,这罚茶十杯正是下台阶好时候,自己憋足气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