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2513900000016

第16章 处世达人之径 实现自我之途(5)

大家都知道赵云向来以勇敢威猛而闻名,但他不仅具有过人的胆量,而且还具有超人的智慧。从他反对把逃亡者的美宅和良田分给众诸侯(当然这也包括他自己在内)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当时天下三分,蜀国正面临着曹操和孙权两个强大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首先安定内部,稳定人心,集中力量对付强敌,可是事实上当事者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首先去解决一些将领的物质享受问题,这样做不仅会使许多将领耽于安逸、心无斗志,而且一定会军心涣散,失掉民心。正是因为赵云看到了这一点,能够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所以他才能毅然拒绝那种会给国家带来祸患的恩赐。如果他只知谋取私利,求田问舍,是个鼠目寸光的庸人,又怎能在出生入死的战场上表现出那样英勇大无畏精神呢?所以,人们在工作中应当一心为公、顾全大局。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

人难免会有私心杂念,但是有些人过于贪图私利,情愿给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锁。有这样一则寓言:两头牛正在为一捆稻草角斗,尚未决出胜负,突然一只饿狼不声不响地走了过来,面对共同的危险,它们立即停止了争斗,旋即重归于好,最终战胜了那只狼。可以想象如果两头牛各自为战,不理会对方,疲劳的牛又怎会战胜饥饿的狼呢?可见,我们在做事情时不能只考虑个人利益,还必须顾及集体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个人的利益得以实现。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常常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集体利益,损人以利己、损公以肥私。在他们的思想里,“为公”这个概念是缺失的。这些人是可怜的,他们将会遭到世人的鄙视,最终也是必将被社会的发展大潮所淘汰的。还有一些人,虽无损公之心,却有顾己之意。他们或是盲目,或是不自觉地时时处处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或是走一条“自给自足”式的所谓“自我提高”之路,对他人、对集体不管不问,漠然置之。在他们的思想之中,“为公”这个概念是软弱无力的,他们或是生活无目标、无追求,认识不到真正提高自我的方法和途径,或是把自我封闭在狭隘的小圈子里,实际上这是一种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封建小农意识。他们将是无抱负、碌碌无为的庸人。还有一些人,虽有为公之心、关心集体之念,但却少有真正的实际行动,只是停留在大脑里、口头上。在他们的思想当中,“为公”这个概念是脆弱易断的。他们是幼稚的“思想家”和“演说家”,往往经不起现实风浪的冲击,很可能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成为懦夫,甚至偏离航道。他们还处于左右摇摆不定之中,要么在实践中磨砺成熟,要么在逆境中一蹶不振。因此,我们应该做这样的人:时刻把为公的思想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并以此为坚定不移的强大动力,树立无坚不摧的信心和意志,做到大义面前无小利。在这样的人的思想当中,“为公”这个概念是坚韧而强劲的,它能够奏出高昂激越、气势恢弘、激昂向上、富有生命力的优美旋律。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说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从此人们便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这话说得实在,但有些老百姓听得更实在,于是他们就只管自己先富,而不理他人与集体的发展。设想一下,如果大家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集体和国家的利益,那么社会就将分崩离析,国家也必将荡然无存。当然,我们所说的一心为公,并不是完全忽略个人需求,而是在基本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情况下,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人们有一颗公心,虽不用达到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目标,但也要为社会、为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你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没能解决,又怎会有闲暇之心去顾及整个集体呢?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力,又如何去投资建厂,如何捐助希望工程,如何为社会谋福利呢?所以,我们并不反对一个人立足自己,发展自我。但立足自己并不是要你时时刻刻永远立足自己,人的发展是连续与间断的统一,是一个层次接一个更高的层次前进的。在你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和必要的物质财富后,就要搞好周围的生产关系,带动周围人提高能力,走上致富的道路,这就是人生合理的发展轨迹。基本粒子的发展是从一个能级向一个更高的能级跃迁,人也是如此,能级越低,就越显得私;能级越高,就越显得公。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一颗为公之心,顾全大局,坚决维护集体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的需要,不能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更不能靠损害集体利益去捞取个人的“实惠”。

自私自利的人就像杂草一样肆意风狂地生长着,夺取着其他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从而严重地损害集体的利益。因此,我们应当如同野藤一般,缠绕着大树慢慢生长、蓬勃向上,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获得自身的个人利益。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不一定需要具有多么崇高的思想觉悟,但一定要具有一心为公,顾全大局的观念,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强盛,个人才能富足;国家繁荣,个人才会发展。

#9.毛宝灵活抗军命

【原文】

陶侃、温峤军于茄子浦(按东晋成帝时,苏峻①发动叛乱,成帝的大臣陶侃、温峤出兵平叛,这是在平叛过程中发生的事);峤以南兵习水,苏峻兵便步,令:“将士有上岸者死!”会峻送米万斛馈祖约,约遣司马桓抚等迎之。毛宝帅千人为峤前锋,告其众曰:“兵法,‘军令有所不从’,岂可视贼可击,不上岸击之邪!”乃擅往袭抚,悉获其米,斩获万计,约由是饥乏。峤表宝为庐江太守。

【注释】

①苏峻:东晋将领,成帝时,庾亮辅政,想命他为大司农以解除他的兵权,他拒不受命,以讨亮为名,发动叛乱。

【译文】

陶侃、温峤将军队扎在茄子浦。温峤认为,南兵(即陶侃、温峤率领的兵马)熟悉水战,苏峻兵善于步战,因此下令将士有上岸者死!这时正赶上苏峻送米万斛供应祖约,祖约派司马桓抚等迎接他们。毛宝率领千人当温峤的前锋,告诉他的士兵们说:“按照兵法,军令也可以有不听从的时候,岂可以眼看着可以攻击敌人,而不上岸去攻击他们呀!”于是他擅自出兵前往,袭击桓抚,夺获了他们所运的全部的米,杀死、俘虏了数以万计的敌人。祖约的军队从此陷入饥乏的困境。温峤奏请皇帝,任命毛宝为庐江太守。

【心鉴】

随机应变

判断一个下属是否优秀,不在于其对上级的绝对服从,而是在于其能够在同中见异,根据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对上级提出异议,有时甚至是不惜违抗上级的命令和指示。这样的下属能够以其智慧和勇气的双重威力,配合上级领导的工作,促使事业蓬勃发展,同时也能够实现自我,展现自身的抱负。

本篇故事中的毛宝就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他并没有盲从地执行温峤下达的命令,而是认真地分析情况、了解敌情,根据实际情形来进行战斗,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与此同时,毛宝也受到了温峤和皇帝的赞赏,并且得到了封赏。那么在现今社会中,作为下属在执行上级的命令时,也不要盲目地服从,一定要认真地分析问题,看看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以免执行不当而使我们的事业蒙受重大的损失。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多一些对集体、对事业的负责之心,去掉依赖性,去掉奴性,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来工作。面对上级领导错误的或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决策,你要敢于“抗命”,这样你的事业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古语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明朝大将军徐达由于平江久攻不下,派人到应天府求明太祖指教。明太祖亲自写信慰劳他说:“将军自过去追随于我,天性忠诚仁义,沉着果断又有谋略,委以重任则能够平定战乱、克服困难,即使古代的英雄豪杰又怎能超过于此呢!今日所谓指教之事,多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处理,而你考虑周密详细,不随意胡来,实在是国家的福气。然而将在外,君主不能发号施令,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自今日起,军中的一切轻重缓急之事,只需将军见机行事自己处理!”徐达收到明太祖的手书后,就通知各路兵马发兵进攻。在毫无牵挂的条件下,赢得了胜利。就明太祖来说,他能够对徐达放心,委以重任,是为明君,而从徐达的角度来说,他以杰出的才能受命于危难之际,能独担重任,是为仁臣。因而下属在具体的工作中,一定要随机应变,当固守原有的决策不利于团队的发展时要以团队的利益为重,敢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否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牵涉全军生死攸关的大事上岂不是要错失良机?也就是说在特殊情况下,对上级的命令有时是可以不执行的。任何一项方针、政策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因而也不可能提供出适合于各行业、各部门具体情况的方针、方法和措施。如果不加分析地使认识停留在一般情况上,我们就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在工作指导上就会死水一潭,毫无生气,那么就更谈不上突破和创新了。所以,为了顺利实施工作,应在大原则许可的范围内认识到特殊性,学会善于用特殊办法解决老大难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生搬硬套。不唯上,不唯书,这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结合,也是力求按照事物客观发展规律办事的具体表现。所以,我们必须要灵活对待上级的指示,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执行上级的命令,这样做才能够使你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作为下属绝对不能迷信于上级。一个人要想把事情做好,除了配合领导外,还必须要动脑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这种想法和主张,有时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的想法不一致,其中也包括与上级领导的想法有出入。如果因为害怕与上级发生冲突,而盲目地服从于上级不正确的命令,不按照自己正确的想法随机应变地做事,久而久之,上级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唯命是从、没有主见的人,这对你今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优秀的领导者往往更欣赏卓尔不群的下属。这种卓尔不群不是指下属的不合群、搞个性化,而是指其在工作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而更好地辅助和配合上级的工作,当上级的决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时,下级要敢于对上级说“不”。

我们也不能因为害怕上级领导不高兴,或是担心上级领导的打击报复,而勉强施行其命令或指示。如果这样做的话,你的工作和事业必将遭受重大的挫折。尽管下属是隶属于上级的,但下属并不是奴隶,所以,凡事不能不分是非曲直和具体情况就盲目地服从,特别是当上级提出了一些不合理或不恰当的要求时,你就应该断然拒绝,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领导者负责。

大家应该听说过宰相小甘罗的故事,宰相小甘罗的爷爷是秦朝的宰相。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中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他就询问爷爷怎么了,爷爷说:“唉,大王不知听了谁的挑唆,硬是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大臣去找,要是三天之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甘罗眼睛一眨,想了想说:“爷爷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你上朝好了。”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不来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秦王听了哈哈大笑道:“你这孩子一派胡言,男人怎么能生孩子呢!”小甘罗说:“那公鸡又怎能下蛋呢?”秦王无言。小甘罗的爷爷唯命是从地答应了秦王的无理要求,自己却苦恼不已,而小甘罗则机智地拒绝了秦王的命令,不仅替爷爷解决了难题,而且也对秦王起到了劝谏的作用。

故事告诉我们,领导在下达命令或指示后,你要仔细考虑,这件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有应用的空间,之后你才能决定是否实施执行。如果一时为了情面,即使是一种错误的决定或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也接受下来,盲目地执行,这不仅不是维护领导,反而是害了领导。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下属总是比领导更加清楚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如果只是为了讨得领导的欢心,总是以“好好先生”的面貌出现,无异于给上级蒙上了一层面纱,使他更难看清下边的基层工作,这会给工作和事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好好先生”可以说是一种忠诚的表现,但盲目地服从,就是一种愚忠。因此,下属不能只是盲目的服从上级,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实际情况来决定,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害怕违背“军令”。

因此一个人在具体的工作之中要随机应变,灵活地执行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也是现代人应该持有的工作态度。

#10.范缜盛称无佛

【原文】

范缜①盛称无佛。子良②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③坠茵④席之上,或关⑤篱墙落粪溷⑥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无以难。缜又著《神灭论》,以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太原王琰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⑦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以杜⑧缜后对。缜对曰:“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子良使王融谓之曰:“以卿才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剌⑨为此论,甚可惜也!宜急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

【注释】

①范缜:字子真。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人。

②子良:萧子良,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儿子,封竟陵王。

③幌:帷幔。

④茵:席。

⑤关:穿,通过。

⑥粪溷:粪坑。

⑦曾:竟。

⑧杜:堵塞,断绝。

⑨乖剌:不和不顺,反常情。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