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事讲将
251700000699

第699章 《水浒传》——施耐庵

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施耐庵,其祖上曾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其父以锻造舟木为业,施耐庵此人秉承了祖上文人贤士的才气,自幼好博览群书,文化造诣极为深厚,十九岁时便考上秀才,但其为人淡薄,不好功名利禄,从不将中榜题名作为人生志向,所做之事皆由心而出,顺其自然,故而年近三十六岁,才考中进士,与之后的明朝重臣刘伯温同期中榜。然而施耐庵与刘伯温的仕途,可谓是南辕北辙,施耐庵生性刚正不阿,看不惯官场尔虞我诈的行事风气,纵然也学不会曲意逢迎的一派做法,所幸辞官云游四海,倒是乐得自在。

施耐庵鲜为人知的事,他还是一位有着高超医术的良医。施耐庵曾一度居住在江苏兴化城里。当时,有一病人叫顾斐,患病数月,面黄肌瘦,神情恍惚,整日口中不断念叨着“五月艳阳天……”。经多名郎中诊治,都认为病人脉搏微弱,舌苔焦红,系肝火太旺之故,均开了去火之方。然而顾斐服用后,病情非但不见减轻,反而日甚一日。如此怪病,使得施耐庵亦感到一时难以对症下药。一日,他坐在顾斐的床前,冷静仔细地观察着病人的病情和神态变化,当病人自言自语“五月艳阳天”时,便立即对上了一句“三春芳草地”。奇迹在瞬间出现了,病人精神开始振奋,并喜形于色,且口中又吟出一句“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施耐庵又对上一句“冷水酒一滴,二滴,三滴”。这时,病人的病容荡然无存,掀开被子,起身下床,郑重地给施耐庵施一礼后说道:“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即柴。”施耐庵稍一思索,即时对上了“白水泉中月日明,三日是晶。”至此,病人便痊愈了。

原来顾斐患的是相思病,他爱慕的一位姑娘是位才女,但姑娘提出要求,必须对上三个对联后,才会答应与他成婚。顾斐苦思冥想,越想越急,越急越难以思就佳联,因而急出病来。多名郎中虽然能诊出其是肝火上炎,但究竟为何引起肝火上炎他们却未作思考,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无法从根本上医治病症。而施耐庵则通过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悟到了顾斐得的是心病,于是对症施治,以渊博的文学知识和精湛的医术,事半功倍地拯救了这位久治不愈的相思病患者。

另一方面,施耐庵的武功也相当了得,苏州城外灵岩山上,住着一个外地逃荒来的农夫,以种植经营茶园糊口。一日,本地一个恶霸路过,强夺茶园,毒打农夫,还赶了农夫下山。施耐庵赴苏州时,得知此事,决心打抱不平,便带这个农夫到衙门告状。该恶霸慑于施耐庵的名气,极不情愿地将茶园还给了农夫。但从此,却对施耐庵恨之入骨。他出银两雇了4个武艺颇高的恶棍,企图暗算施耐庵。

这天,4个恶棍围截了正独自走在路上的施耐庵。一个使铁棍的恶棍首先扑上去,举棍就朝施耐庵的头顶劈,施耐庵侧身让过,双手即刻抓住了铁棍,接着飞起一脚将对方踢出一丈多远。这时,其他3个恶棍一齐冲了上来,欲将施耐庵置于死地。而此时的施耐庵不慌不忙,将已夺到手里的这根铁棍左拨右点,上挥下捣,不一会儿,众恶棍就招架不住,纷纷败退。施耐庵又一横棍,一扬手,阻拦了他们的退路,4个恶棍无一能够脱逃。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好哭叫“施大人,棍下饶命”。施耐庵见他们俯首求饶,便也罢手,朗声喝道:“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不服气可以再来。”恶棍回去向恶霸如实禀报,恶霸听后也胆战心惊,从此再也不敢在乡里寻衅。从此,施耐庵武艺高强之名远扬。

辞官回乡不久,张士诚于施耐庵老家苏州起兵抗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

经过文友罗贯中建议和启发,施耐庵想到了《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如此一改,意境大开,不但简明上口,而且文辞典雅,含蓄蕴藉,富有象征意义。书中描写的天罡地煞108人聚义水泊梁山,替天行道,护国安民,创建和谐的八方一域的乐土恰与《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描写的周族祖先迁至岐山脚下,发展生产,建设乐园,开创周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基地这个典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由于出发点的不同,梁山与周族的结局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