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开国第一战3
25180900000008

第8章 审时度势 邓华上书荐良策 扼险筑垒 金雄浴血洗甲兵(2)

为使休战谈判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并准备谈判不成破裂的责任落在敌人身上……在作战上我们也应与谈判的要求相配合、相适应。在9月份如果我们预拟的战役计划,确实能做到歼灭美三师、伪二师及其他敌人一部或只歼敌一个师,同时又能迅速推进至涟川、铁原、金化地区,或只推进一个地方,而不致为敌赶回原阵地甚至侵入我阵地,那么整个战役尚是有意义的。但从现在具体情况看来,不仅空军在9月不能出动,并也不能掩护清川江以南的运输,而且其他方面也不易使我们这个战役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朝鲜雨季8月底才能结束,清川江、大同江、新在川、富城几座桥梁尚未修通,清川江以北堆积的粮车最快恐须至8月底才能倒装完毕,因之连续作战一个月的粮食在9月份得不到完全保证。弹药从现在前方储量计算,可供一个月作战消耗,但雨水浸的程度不知检查结果如何,有些仓库离前线较远,尚不能供应及时,且战役发起后,不论胜利大小,均有使战役继续发展可能。我们粮弹储备只有一月,而后方运输又未修场,设敌人窥破此点,我将陷入被动。次之,从战术上看……我军出击必须攻坚,而作战正面不宽,敌人纵深较强,其彼此策应亦便,我第一线只能使用8个军突入,敌人则除麟蹄以东外,有16个师旅可供呼应。即使我在战役开始时,歼敌一部,突入后迂回渗透、扩张战果及推进阵地则须经过反复激战,时间拖长可能性极大,结果对谈判可能起不利作用。现在我们重兵在手,空军、炮兵逐步加强,敌人在谈判中对此不能不有顾虑。设若战而不胜,反易暴露我弱点。如谈判在分界线及非军事区问题上,在9月份尚有妥协可能,亦以不发起战役为能掌握主动。

这和邓华的建议是完全一致的。8月21日,毛泽东再次电告彭德怀,要求考虑将9月份战役计划改为加紧准备而不发动,尽可能做战术性的反击。

8月26日,邓华再次向毛泽东和彭德怀提议不再举行第六次战役:

当前敌人已有强大纵深的强固设防,而又是现代化的立体防御,是不可小视的,如我以现有力量和装备进行攻击,其结果有三:一是攻破了敌阵,部分歼灭了敌人;二为攻破了敌阵,赶走了敌人;三为未攻破敌阵,而被迫撤离战斗。不管哪一结果,伤亡和消耗均会很大,尤其后者对我是很不利的。相反的,如敌离开他的阵地,大举向我进攻,我以现有力量装备是可以将其打垮,而求得部分歼灭的,代价也不会很大。

毛泽东、彭德怀都对邓华的建议予以首肯。

但因为“联合国军”乘中朝方洪水泛滥补给困难之机,率先向中朝军队发起夏季局部攻势,中朝方又不能表现出在敌人压力下屈服,故而已经准备打出的“就地停战”牌也就没有打出。第六次战役计划也未予以正式取消,只是改为准备待发状态。因为中朝军队是否顶得住“联合国军”进攻,还有待于实践检验。东线朝鲜人民军的防御作战,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机会。

东线朝鲜人民军阵地处于“联合国军”猛烈进攻的惊涛骇浪之中。

这次进攻,“联合国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为中北汉江以东至东海岸朝鲜人民军防守正面约80公里的阵地,其战略上的目的是以军事压力迫使中朝方在其强大军事压力下屈服,从而接受“联合国军”所谓的“海空补偿”方案。而其直接的战役目的,则是夺取东线突出部阵地,拉平登大里、五味里至芦田坪地段战线,与其中部战线取齐,改善防御态势,遏制中朝军队随时可能发起的战役反击。

其实“联合国军”的攻势在刚进入分界线谈判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从7月26日起,美步兵第二师即在美空降第一八七团的配合下,每天以团以上规模的兵力轮番向朝鲜人民军第二军团扼守的大愚山阵地发起了猛烈冲击。

激烈争夺5天后,美军以伤亡2200余人的代价攻占了该高地。

虽然损失惨重,但“联合国军”既得寸,就要进尺。

8月18日,“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全面展开。

扼守该线的是朝鲜人民军前线总指挥金雄中将指挥的第二、第三和第五军团。

金雄,中国名字王信虎,是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二团任参谋长,当时的第三师参谋长洪学智、第八旅政治委员吴信泉都是他的上级,对这个打仗既勇敢又肯动脑筋的参谋长有很好的印象。

进军东北后,金雄曾任着名的李红光支队的支队长,参加过解放东北的各次大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也跟随洪学智、吴信泉等百战名将一起经历过许多严酷的战争考验,其战略战术的素养受讲求实效灵活机动的中国军队的熏染很深,非常重视发挥步兵火器和轻便火炮的作用,远非那些从苏联归来的食洋不化只知摆开阵势打堂堂之阵的刻板人士可比。

在这次带坚守性质的防御战中,金雄把步炮协同组织得很好。

他为中朝军队带坚守性质的防御作战,吃了第一只螃蟹。

跟金雄较劲的,是美第十军军长克洛威斯·巴亚斯少将。

在朝鲜人民军防御阵地的西段,方虎山中将指挥的第五军团正面顶岭至第二军团右翼之后顶谷15公里地段上,刚接替晋升为中将的爱德华·阿尔蒙德就任美第十军军长的克洛威斯·E.巴亚斯少将使用了美步兵第二师4个营、韩军第五师、第七师各一部共3个团,在4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向朝鲜人民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在这个地段上打得最残酷最激烈的是983.1高地。

983.1高地位于大愚山(亦称1179高地)和白石山(亦称1142高地)之间,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沿水入川和西川北上的两条公路。地势虽然不太高,但却能控制通往杨口和麟蹄的补给道路,而且还能引导炮火对设在谷间的山谷内的美军炮兵阵地和指挥所进行准确的射击。“联合国军”发动进攻以来,崔忠国少将指挥的朝鲜人民军第十二师团在高地上设置的观测哨就没少给巴亚斯添堵,他们不断呼唤来的炮火使占领杜密岭(亦称788高地)东西高地线的美步兵第二师部队死伤累累,寸步难行。

983.1高地,巴亚斯很是头痛。

983.1高地,巴亚斯势在必得。

巴亚斯瞅着的是983.1高地,想着的是“亥安盆地”。

所谓“亥安盆地”,是指华川湖东北近40公里处的一个圆形山谷,周围群山环绕。山谷东、西、北3个方向的制高点均为朝鲜人民军控制,983.1高地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直瞄火炮可威胁到“联合国军”的防线和部队机动,范佛里特一直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取之而后快,所以进攻的计划就是首先拿下盆地西面的制高点。

巴亚斯想得很简单,“联合国军”有炮火优势,拿下983.1高地不成问题,得手后可顺势卷击,控制这个盆地。

美步兵第二师师长拉夫纳少将在4公里正面集中了全师7个炮营榴炮126门和中、重型火炮72门,平均每公里近50门。

这在当时,是一个罕见的炮位密度。

攻击部队是黄烨上校的韩军第五师第三十六团。黄烨也想得很好,18日6时开始进行30分钟的炮火准备,第三营冲击983.1高地,第二营夺取940高地和773.1高地。第一营为团预备队。“从正面进行出其不意式的突袭式攻击,不给敌人以喘息应付的时间。”黄烨如是解释他的设想。战斗起始确实是按黄烨的意图进行的。

7月18日6时,近200门火炮一起开火。虽然由于天降大雨预定的空中支援没有来,但由于拉夫纳少将有“这次攻击弹药没有限制”的豪语,所以炮兵们都非常卖力地拼命把炮弹往炮膛里填。9天后统计,消耗了36万发炮弹。也就是说,198门火炮平均每天发射炮弹4万余发。第一天炮火密度达没达到这个数字不知道,反正目力所见的朝鲜人民军阵地完全被滚滚烟火所笼罩,腾起来简直就是原子弹蘑菇云的那种感觉,那架势谁都认为阵地上面绝对不会再有一个活人了。所以韩三十六团的士兵们向人民军阵地冲击时表现都很勇猛。可也就是在冲得很勇猛的士兵们要漫上山顶的当口,轰轰隆隆一连串分不出点的爆炸声把拉夫纳和黄烨的梦给炸飞了。正得意扬扬的黄烨慌忙举起望远镜一看。望远镜里一片浓烟烈火,耳边传来的是毫无节奏此起彼伏的频频巨响,烟火里钻出来的韩军士兵们正在连滚带爬地往下跑。地雷!黄烨是行家,一眼就看出,往回跑的人连上去的一半都不到。这“地雷战”是金雄的拿手戏。金雄没有依照阵前带状布雷的惯例,而代之以大纵深不规则布雷,不光是在阵前,而且在各个可能的通路上也布上了雷,“联合国军”的炮火诱爆地雷开辟通路基本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都是中国造的那种防步兵的小型地雷,当年炸鬼子的那种。这一招,金雄在中国当新四军反鬼子清乡的时候就练得烂熟。黄烨期望的一举成功泡了汤!

次日,黄烨集中第二营的两个连分别向940和773.1高地冲击。这回更惨!几乎在“联合国军”的炮火刚一停息而韩军士兵刚一跃起那一瞬间,手榴弹就在阵地前张开了一道道弹幕,轻重机枪火力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最要命的是迫击炮,全部隐蔽在反斜面开掘的洞穴式工事中,一到这个时候就从工事中钻了出来,雨点般地砸向蜂拥冲击的韩军士兵群中。朝鲜人民军第十二师团的官兵们表现出非常良好的战术素养。他们的阵地都构筑在接近山顶的反斜面上,而在正斜面上只构筑假阵地和警戒阵地。在“联合国军”进行炮火准备时,守备分队全在反斜面的掩蔽部待机,一俟“联合国军”炮火停止或延伸,就冲上阵地用步兵火器和迫击炮火打击敌人。

金雄还在纵深保持了强大的预备队,适时进行猛烈的反冲击。

这天从这两个高地站着走下来的韩军士兵每个连都不足40人。第三天韩三十六团还算运气,利用朝鲜人民军的疏忽,在人民军部队从反斜面向山头运动的时间差内,冲上了773.1高地。

21日,也就是攻势发起的第四天,韩三十六团倾尽主力,数度与人民军守备部队进入“战史上也很少有类似的先例的凄惨的白刃突击”,终于占领了940高地。

22日中午,黄烨又利用朝鲜人民军火力部署的死角,夺占了983.1高地。可在当天,攻占高地的韩军部队就在朝鲜人民军迫击炮火的反击下伤亡惨重。一天下来,黄烨已经没几个兵了。目睹当时惨烈战况的美联社记者不由自主地喊出了声:“Bloody ridge!”那意思是“血染的山岭”。美国人就怕见这个。

黄烨压根儿没来得及高兴。

8月27日,金雄调集预备队第五军团第六师团和第十二师团各两个团,反击进占杜密里以北地区之地,以第二军团第二十七师团在第五军团第六师一部配合之下,反击大愚山之敌。

反击杜密里以北地区的人民军部队进展非常顺利,除对大愚山的反击因敌夺占时间较久,已形成了坚固的永备工事,防守兵力较大,反击部队激战一夜仍未得手外,其余983.1高地、773.1高地、752.1高地、三台洞、陈岘、鸠岘等阵地均于当夜予以收复。

气急败坏之下,美国兵上了场。克拉克·拉夫纳少将派出手下的美步兵第二师第九团进行增援,但激战至月底,仍然无法夺回朝鲜人民军夺得的阵地。

30日,美步兵第二师向朝鲜人民军发起连续反扑。因为联司有“凡属不易夺回之阵地,暂不必强求,以免伤亡过大”的指示,攻击大愚山的朝鲜人民军部队在大量杀伤敌人后,于31日主动撤出战斗。经此一战,美步兵第二师和韩军第五师的士气降到了冰点。师长拉夫纳少将离任,由谢·德佐少将代理师长。谢·德佐少将也没干几天,师长就换成了罗伯特·杨格少将。

东段丁字峰战斗的残酷程度较“血染岭”有过之无不及。

这里靠近东海岸,进攻的韩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白善烨少将所指挥的首都师、第八师和第十一师部队得到了美海军第七舰队战列舰上400毫米舰炮和巡洋舰上200毫米舰炮的火力支援,对朝鲜人民军第二军团左翼芦田坪至第三军团右翼新炭里13公里地段发起了猛攻。

战斗的过程与西段杜密岭几乎一模一样。

先是韩军们被地雷炸得一塌糊涂,然后被步兵火器和迫击炮火大量杀伤,然后是你来我往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在高地上反复争夺,甚至发展到互相用石头交战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