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
2520900000025

第25章 步入婚姻——漫漫人生路(1)

婚姻并不是简单的男人加女人,也不是一场奢华的婚宴,更不是一张鲜红的结婚证。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却有无数的人甘心往坟墓里钻。许多人的生活故事,都是围绕婚姻展开的,婚姻可以让冷漠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具温情,让我们共同经历生活的风风雨雨。不管是将要走进婚姻的大门,还是已经迈入婚姻的殿堂,我们都需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论结婚与单身

有妻子儿女的人,都已经把自己抵押给了命运,因为妻儿是成就大事的绊脚石,无论这大事是善是恶。无可否认,最有助于公众事业的人往往是那些无妻无子的;因为这种人在感情上可以以公众为终身伴侣,并以自己的财产资助公众。

但是按理说有子女的人应该最关心将来,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必须把最重要的许诺托付给将来。有一些人虽然过着单身生活,却只关心自己,认为将来无足轻重。

此外还有一些人认为妻儿只是应当支付的账单;更有甚者——有些愚蠢的有钱人以无儿无女为荣,也许他们听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说某人很富裕,另一个人却反对说:“他是很有钱,可是他有一堆孩子要花钱。”就好像子女会减少他的财产似的。但是坚持单身最普遍的理由是自由,尤其是某些沾沾自喜而随心所欲的人,他们对任何束缚都很敏感,甚至连腰带和鞋带都会视为束缚。单身的人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主人、最好的仆人,但并不是最好的公民,因为他们很容易一走了之,几乎所有的逃犯都符合这一条件。单身生活适合僧侣,因为慈悲之水首先要装满自家的池塘,才能灌溉他人的土地。各级的法官是否单身并不重要,因为如果他们因为容易被人左右而贪赃枉法,那么一个作恶的随从的负面影响是妻子的五倍。至于士兵,我见过将军激励战士的时候让他们多想想妻子儿女。同时,我认为因为土耳其人对婚姻的不重视导致了他们的士兵行为更加低劣。毋庸置疑,妻子和儿女是对人性的一种磨炼,而单身的人虽然大多慷慨好施(因为他们的花销不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更加冷酷无情(适合做审讯官),因为他们的仁慈之心很少被唤醒。好的风俗能够教化出庄重的个性,因而产生一心一意的男人,往往是情深意重的丈夫,就像传说中的尤利西斯,他宁要老妻不要永生。贞洁的女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仿佛因为她们贞洁正派就可以有恃无恐。

如果一个妻子相信她的丈夫聪明,那就是她忠贞顺从的最好保证。如果一个妻子发现自己的丈夫妒忌多疑,她决不会认为他聪明。妻子是青年人的情人,中年人的伴侣,老年人的保姆。如果一个男人愿意,任何时候都有娶妻的理由。但是当一位哲人被问及何时适宜结婚时却回答道:“年少时不宜,年老则不必。”世间常见劣夫娶美妻,这也许是因为这类丈夫的优点偶尔体现而更显珍贵,或者是他妻子的忍耐之心值得骄傲。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如果这类丈夫是她们自己不顾亲友的劝告而挑选的,那么她们一定要弥补自己的愚蠢行为。

离婚与孩子

离婚正在改变美国儿童的生活。二次大战后的一代人中,超过80%的孩子在亲生父母的身边长大成人。今天只有一半的儿童才是如此。每年有一百多万个孩子遭遇家庭破裂,这一数目与非婚生孩子的数目大致相同。

与此同时,与家庭破裂有关的问题层出不穷。尽管政府投入的公共开支历来很高,但儿童总的福利水平却有所下降。青少年自杀率几乎增加两倍,犯罪率也有所增长,并更趋向于暴力。在校表现也为糟糕。

儿童的生活遭受如此大的影响,有人也许认为应用更宽广的视野看待当今的高离婚率,将其视为一种国家危机。然而,认为高离婚率带来严重威胁者却遭蔑视,被斥之为悲观或怀旧,不愿接受生活的新变化。大众文化的主要观点为,总体来说,家庭结构的变化是积极的。直到最近,还没有证据肯定或反驳这一论断。

20世纪40年代一本有关离婚的书籍称:“孩子有权享受父母的关爱,而且是双亲,并非单亲。”20世纪50年代,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伤害,即使婚姻不美满,父母也应维持不变。

可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曾被认为对孩子切身利益有伤害的事情反被视作构建成人幸福的基础。“双亲家庭并不是让孩子在感情上快乐健康的唯一结构关系。”当时一本有关离婚的畅销书如是说,“能照顾好自己的父母才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好他们的孩子。”

这一乐观之见成形之时,许多专家认为离婚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就像是患了场重感冒。有段时间极不舒服,紧接着是短暂的恢复期,不久孩子便能康复痊愈,不留丝毫持续的伤害。

然而,至20世纪80年代早期,家庭生活的变化已有近二十个年头。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以经验为主的研究:或使用大量实例,或跟踪调查家庭,或两者并用。有些研究甚至还提供了孩子对家庭破裂的看法。

1971年,临床心理学家朱迪斯·沃勒斯坦及其工作人员开始采访旧金山地区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他们中有些孩子的父母关系刚破裂,有些则已破裂一年之久。她并未发现奇迹般的恢复,事实上,孩子们的情形每况愈下。

她的研究表明,家庭破裂后五年,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患有中度或严重的忧郁症。十年后,许多孩子显得苦恼忧虑,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不佳。十五年后,他们都已长大成人,其中许多人则努力建立自己牢固的爱情关系。

研究表明,和双亲家庭的女孩相比,单亲家庭的女孩在以下方面会遭受更大的危险:性早熟,十几岁就结婚,少女怀孕,未婚生育和离婚——不论种族或收入,一概如此。而且,家庭破裂的孩子中学辍学率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几乎要高出一倍。和女孩相比,男孩的可能性更大,并且更好挑衅闹事。

学者们还发现,在教育成果上也明显不同。根据1980年全国小学校长协会的一次调查,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30%为双亲家庭的孩子,而单亲家庭的孩子只占17%。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有可能逃学或受到纪律处分。

因父母离异后大多数孩子随母亲一起生活,所以人们以为母亲和孩子间的关系能得到加强,可研究表明,离婚后的母亲中只有一半仍对孩子有强烈的保护意愿。而且,母子关系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退化。

家庭破裂也被认为是导致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全国来看,州立管教所内超过79%的少年犯来自单亲家庭。家庭破裂被视为全国各个城市高犯罪率的重要原因。而且,根据一项调查,其影响不受种族或收入左右。

学校受家庭破裂的影响最为巨大。根据全国各地校长们的报告,单亲家庭的孩子为发泄而表现出的好挑衅行为有明显增加。

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美国人一直在家庭生活中进行一项庞大的合乎自然的试验,且结果渐显明朗。成人从变化中获益,儿童则不然。其实,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社会上,他们也许是比父母亲更为糟糕的一代人。

小说家帕特·康洛伊曾说过:“每一起离婚就是一小点文明的泯灭。”没有谁比孩子更感同身受了。

致丈夫

在能力范围内,你的行为最大程度决定了你的幸福,而大多数幸福将取决于你如何开始行动。我本想说你做了个不错的决定,但是一个懦弱、苛刻、粗枝大叶、铺张浪费、挥金如土的丈夫既可能造就一个年轻贤良的女人,也可能造就一个不称职的妻子、母亲。一个妻子,除了她天生的个性和所受教育外,其余多多少少均受到丈夫影响。

如果将生活中轻重缓急的事一一排序,首要的事便是让她了解开销适度的必要性,让她想想,如果新生命马上就要来临,要养育他们,她也必须尽一份责任,那么,支出前她就会三思,不久便会清楚地意识到勤俭节约的好处了。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自主地处置私有财产,但当资不抵债时,便无权这样做。从道德的角度看,我们从结婚的那刻起,就已签下一纸债书,自然婚姻的结晶也随之而来,因此在一开始,开支的范围应该控制在只关注生活中的要事内(在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再深入讨论)。

婚姻危机的起因便是从雇佣多个佣人或保姆开始的。当人们变得有钱,或事业越做越大时,对家政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家里便少不了一个或多个女佣人。但当一个人就能做完所有家务事时,为什么需要雇佣两个,何况你还要负责她们的伙食,而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当一个家庭有了小孩后,少不了要不时地请帮手,但到那时,对于一个商人,甚至农民来说(除非是一个大家庭),又有什么必要请保姆?妻子很年轻,为什么不能像丈夫外出工作一样处理家务事呢?你想同时拥有两个女人的想法又有什么合理之处?在形式上,你并没有将她们都娶为妻,但是,如果她们不可分的话,实质上你已经拥有两个妻子了。如果你不用遭受重婚罪的惩罚的话,你便可体验这带来的麻烦了。

我清楚地知道这条真理并不受欢迎,有悖于现行的习惯,也了解到几乎每一个商人、农民,尽管少到只有一个先令,也要雇佣人。每个公司职员和诸如此类的人,一开始雇佣一个佣人时,后者便可以临时充当妻子的角色。我完全明白,但通过长期留意观察后,我发现雇佣仆人是婚姻生活的祸根,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家庭贫困,并不断令人难堪、备受折磨,而当夫妻遭受这些挫折时,婚姻幸福也不会持久,因此,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一些建议,并分析问题的成因。

在伦敦或周边城市,雇一个女佣一年至少要三十英镑,除了要付她工资、包她食宿外,还要给她准备一个单独的暖炉,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夫妻间的一言一语,以及和他们朋友的谈话都逃不过她的耳朵,当然,这些也成为她们围炉而聚的谈资,徒生许多乐趣。想让她们守口如瓶是不可能的,确实很荒唐。如果雇佣的女仆比妻子漂亮,这种情况倒常有,她会懂得怎样合理利用这副姣好的面容,接下来她必然会不时地靠她的容貌来俘获男人,得到她想要的一切,讽刺的是她还称呼他为“主人”。这几乎就是彻头彻尾的重婚罪,但这绝对不能发生,因此,就必须给她一个单独的暖炉,除了熊熊炉火外,还有一种光焰是她梦寐以求的,她不吝惜地加着煤,尽管吃得好、住得好,一切如其所愿,她总会自然而然地为爱情之光而叹息。为此,她总随身怀揣着一根火柴。说白了,就是可以长长久久地拥有一个男人,至少他的一部分。一腿羊肉,本可以够你和你的妻子吃三天,但却因为访客的到来,一天就吃完了。对这些烦人的访客要紧闭大门。她独自去拜访朋友,看望那些饱受爱和饥饿折磨即将死去但仍有渴望的魂灵,如果空手去拜访的话,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督徒。

一年的开支不是三十而是接近五十英镑,许多诸如商人和公司职员之类的人,可能一生中都没有过尴尬的经历,但他们因此不断遭受挫折和恐惧,英年早逝。

1800年,我从美国回来,曾在圣詹姆斯街住过一小段时间,出于早起的习惯,我经常在这些善良的主人们还熟睡的时候,看见每个房间的女佣都在人们睡醒之前替自己的主人广布善行,但她们不仅不以此自傲,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品德。肉、面包、奶酪、黄油、煤块、蜡烛,都是通过勤劳自由的双手获得的。在我早年的车旅生活中,无论是城市抑或乡村,这一现象随处可见。

拥有一个佣人比两个或多个更糟。佣人多,主人可能高兴,但人多就会意见相左,因此,那些抗压能力差的人便不能承受(压力对那些不能承受的人来说会更大),公司职员尤甚,他们的妻子认为丈夫的职业很体面,理所当然能让她们过上贵妇生活。可怜的人们,虽然他们的工作并不辛苦,但长时间的工作已经让他们痛苦不堪,而平均算来,工资无论如何都不到一个娴熟的木匠、砖匠或裁缝的两倍。

此外,夫妻俩比一个仆人还吃得朴素,家中本没有啤酒,却要为嗜酒如命的仆人准备。尽管你的妻子勤俭持家,却因为家中供养佣人而收效甚微。仅因供养他们,便要请屠夫,时不时买黄油,长此以往,想要节俭也不可能了。因为生活的必需开销,结余便可望而不可即。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自惹麻烦,徒添烦恼?

这些开销使你的妻子一想到便觉受了约束、最强烈的愿望受到压抑,令其心情不悦脾气变坏。仅仅为了迎合糜烂的潮流,弥补虚饰的自卑,满足矫揉可鄙的自负吗?如果一个已婚的年轻男子很难抵制这种糜烂的潮流,不让妻子料理家务而靠佣人,每到周末就得从抽屉里拿钱出来给佣人结算。不久,她就会发现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一想到便会害怕,再也不想雇佣人了,除非必要情况,也会尽可能缩短雇佣时间。

但是妻子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有的家务事,绝对不可能!做饭、洗衣、修补、打扫、铺床,一个年轻女人不可能独自做完这些,她年轻的丈夫也不能,即使他愿意忍受残羹冷炙(如果他地位卑微),愿意早起为她生火,想尽一切办法让她免遭劳役之苦,让她享受便利。

不能这样做。如果她不带嫁妆的话,他将一无所有,她根本就不应该嫁给他。让我告诉你,年轻人,一小笔钱对于一个雇佣仆人的妻子和没有仆人的妻子来说,价值完全不同。的确,如果一个年轻女人因家务繁重而操劳过度,损害了健康,容颜憔悴,你有可能犹豫,想请帮手。但是适当的家务能使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自然能美貌常驻。

你常常可以听见女孩们边梳洗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唱歌,但当她们在熬夜工作时便没这么轻松了。在这方面,美国妻子是典范。她们没有虚饰的自负,饶有兴致地做着这些分内的事,而不像英国的妻子一样。她们并不是出于必需,也没有任何义务要这样做,因此,她们的丈夫成了全天下最受溺爱的宠儿。城里的妻子们会去集市,高兴地满载而归;而住在乡村的不仅要做家务事,还要打理庭院,种植、除草、耕地、摘取果实和草药,并贮存起来,即使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仍然辛勤劳作。而她们的劳动也换来了丰硕的回报——感激,由于家境的宽裕,丈夫对她们很感激,因此感激也成了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