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告坼我,由于在公开的演讲中对智性的推崇,使我显得对人际关系过于冷漠。现在回想起这种诋毁的言语,我几乎要退缩。因为爱的世界是由人构成的。如果不尝试着去收回违反天性、损毁社会本能的言辞,老气横秋的哲学家不可能描绘出自然徘徊着的年轻心灵对爱的力量的依赖。因为,尽管天堂一般的狂喜只抓住年轻人的心,尽管无与伦比、拒绝一切分析、让我们引以为豪的美貌三十年后几乎荡然无存,但对这些美丽事物的回忆胜过了对其他一切事物的回忆,成了老人们额头上的花环。这是一个奇怪的事实:对许多人而言,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们发现他们的人生之书中除了对某些片段的美妙回忆外,便没有更精彩的章节了。在这些片段中,他们的情感产生出一种超越其自身的魔力,并赐予这种魔力一些偶然、琐碎的事情。在回顾过去时,他们可能发现某些自身不具魔力的事情在他们的回忆中比魔力本身更为真实。但不管我们的经历如何独特,没有人会忘记光顾其心灵和大脑的那种力量,它使一切事物焕然一新;那是音乐、诗歌、艺术的黎明;它使大自然焕发光彩,使早晨和黑夜充满魅力;每一个音符都能使心灵跳跃,与某个形象相联系的最细微的事情都被放入记忆的琥珀内;某人在场时,他目不转睛,某人离开后他竭力回忆;他守望着窗户,关注着一副手套、一块面纱、一条丝带,或者马车的轮子;没有一个地方会显得太孤单,也没有一个地方会显得太沉寂,因为在他新的顾念中有了更珍贵的友谊、更甜蜜的谈话,胜过了他任何一位老友所能给他的,尽管他们是最真诚、最好的朋友;因为他喜爱之人的形象、言谈举止并非是水中的影像,而是如普鲁塔克所说的那样“被烧进了瓷釉中”,让人深夜不眠,辗转反侧。
你已离去,却并未离去,无论你到哪里,你专注的眼睛和深情的心永远和他在一起。
在生命的盛年或者暮年,当我们回忆起那些并非十分幸福、并且常常掺杂着痛苦和眼泪的日子,我们仍然会怦然心动;因为他触摸到了事物的隐秘处,在论及爱情时他会说:“所有一切其他的快乐都比不上它的痛苦。”那时白天不够长,而夜晚也必须消磨在热切的回忆中;那时他辗转反侧,头脑里整夜想着要做的壮举;那时月光变得令人欣喜而狂热,天上的繁星就是文字,鲜花变成了情感的密码,空气转变为歌声;那时的一切都显得非同寻常,街道上来来往往的男女似乎都成了画中人一般。
这种激情为年轻人重塑了这个世界。它使一切都变得富有生气、意义深远。
大自然获得了意识。树枝上的每一只小鸟都为他的心灵歌唱。每一个音符几乎都富有意义。他抬头望时,云彩也有自己的面貌。林中的树木,摇曳的绿草,窥视的花朵都有了灵性;他几乎不敢把它们请求的秘密托付给它们。但大自然抚慰、同情他。在绿色的僻静处,他找到了一个比人类更亲的家。
论爱情
相对于人生而言,舞台更应该感谢爱情。因为对舞台而言,爱情总是喜剧,偶尔也有悲剧;但在人生中,爱情却带来极大伤害:有时像惑人女妖,有时则如复仇女神。人们可以看到,在伟人之中(不论古今)没有人因爱情而变得神魂颠倒。这说明伟大的精神和事业确实可以将此种脆弱的激情拒之门外。不过,有两人除外,一位执掌罗马帝国半壁江山的马尔库斯·安东尼,一位罗马执政官和立法官庇乌斯·克劳狄斯;前者为沉湎女色之徒,纵欲无度,而后者却为沉稳明智之人。由此看来,爱情不但能够(尽管偶然)进入敞开的心扉,而且能够进入防卫森严的心灵——如果守卫疏忽的话。伊壁鸠鲁有句拙劣的格言:我们彼此都是一幕看不够的风景。仿佛生来就是要思索天地间崇高事物之人类,什么也不干,只是拜倒在小小的偶像前,尽管并未成为口之奴隶(如动物),却成为眼之奴隶;而上帝赐眼于人类却有着更为崇高的目的。关注这种激情之张扬及其对事物本质、价值之蔑视,确实令人奇怪。由此看来,无休止的夸张言辞只适用于爱情,而不适用于其他。这种状况也并不仅仅存在于一些俗语中。因为常言说得好,所有的谄媚者都懂得,最大的恭维者是人自己。当然,恋人则更甚。因为,再骄傲的人也不会像恋人恭维其所爱之人那样夸张到荒谬的程度。因此,人们说得好,爱情不能与明智并存。这种爱情的弱点并非只有旁观者才看得清,被爱者也心知肚明。对被爱者来说,反而会看得更清,除非这爱是相互的。因为这是一条真理:凡爱总有回报,要么得到爱,要么得到内心的轻视。人们理应清醒,无数事实证明,这种激情不光使人失去其他东西,还会失去自我。至于失去的其他东西,诗人已做了很好的描述:那位喜欢海伦的人,便失去了朱诺和帕拉斯的礼物。任何一个把爱情看得过重人,便会失去财富和智慧。这种激情在人情感脆弱之时最易泛滥成灾,即人飞黄腾达或身遭厄运之时,尽管后一种情况较少受人注意。这两种情况下都能点燃爱火,使其熊熊燃烧,因此,它确实是愚蠢的产物。若情不自禁而接受了爱,但却置其于合适的位置,并彻底与人生大事分开,这样的人处理得最好;因为一旦爱情干扰了人的正事,它就会破坏人的前程,使人不能忠诚于其远大目标。我不知道军人为何天生多情好色,我以为也许与其天生贪杯好酒一样;因为冒险生涯通常需要以快乐作补偿。人的天性中通常有一种爱他人隐秘的倾向,如果他不仅仅局限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他自然向众人延伸,使人变得高尚、博爱。在修道士中有时候可以看到此种情形。婚姻之爱使人类繁衍;朋友之爱使人类完善;淫荡之爱使人类堕落。
论爱
什么是爱?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问那些活着的人,什么是生活?问那些虔诚的教徒,什么是上帝?
我不知其他人的内心结构,也不知你们——我正与之讲话的你们的内心;我看到在有些外在属性上,别人同我相像;或与这种形似,当我诉诸某些应当共通的情感并向他们吐露灵魂深处的心声时,我发现我的话语遭到了误解,仿佛它是一个遥远而野蛮的国度的语言。人们给我体验的机会越多,我们之间的距离越远,理解与同情也就愈离我而去。带着无法承受这种现实的情绪,在温柔的战栗和虚弱中,我在海角天涯寻觅知音,而得到的却只是憎恨与失望。
你垂询什么是爱吗?当我们在自身思想的幽谷中发现一片虚空,从而在天地万物中呼唤、寻求与身内之物的通感对应之时,受到我们所感、所惧、所企望的事物的那种情不自禁的、强有力的吸引,就是爱。倘使我们推理,我们总希望能够被人理解;倘若我们遐想,我们总希望自己头脑中逍遥自在的孩童会在别人的头脑里获得新生;倘若我们感受,那么,我们祈求他人的神经能和着我们的一起共振,他人的目光和我们的交融,他人的眼睛和我们的一样炯炯有神;我们祈愿漠然麻木的冰唇不要对另一颗心的火热、颤抖的唇讥诮嘲讽,这就是爱,这就是那不仅联结了人与人而且联结了人与万物的神圣的契约和债券。
我们降临世间,我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某种东西,自我们存在那一刻起,就渴求着与它相似的东西。也许这与婴儿吮吸母亲乳房的奶汁这一规律相一致,这种与生俱来的倾向随着天性的发展而发展。在思维能力的本性中,我们隐隐绰绰地看到的仿佛是完整自我的一个缩影,它丧失了我们所蔑视、嫌厌的成分,而成为尽善尽美的人性的理想典范。它不仅是一帧外在肖像,更是构成我们天性的最精细微小的粒子组合。它是一面只映射出纯洁和明亮的形态的镜子;它是在其灵魂固有的乐园外勾画出一个为痛苦、悲哀和邪恶所无法逾越的圆圈的灵魂。这一精魂同渴求与之相像或对应的知觉相关联。当我们在大千世界中寻觅到了灵魂的对应物,在天地万物中发现了可以无误地评估我们自身的知音(它能准确地、敏感地捕捉我们所珍惜并怀着喜悦悄悄展露的一切),那么,我们与对应物就好比两架精美的竖琴上的琴弦,在一个快乐的声音的伴奏下发出音响,这音响与我们自身神经组织的震颤相共振。这就是爱所要达到的无形的、不可企及的目标。正是它,驱使人的力量去捕捉其淡淡的影子;没有它,为爱所驾驭的心灵就永远不会安宁,永远不会歇息。
因此,在孤独中,或处在一群毫不理解我们的人群中(这时,我们仿佛遭到遗弃),我们会热爱花朵、小草、河流以及天空。就在蓝天下,在春天的树叶的颤动中,我们找到了秘密的心灵的回应,无语的风中有一种雄辩;流淌的溪水和河边瑟瑟的苇叶声中,有一首歌谣。它们与我们灵魂之间神秘的感应,唤醒了我们心中的精灵去跳一场酣畅淋漓的狂喜之舞,并使神秘的、温柔的泪盈满我的眼睛,又如心爱的人为你独自歌唱之音。因此,斯泰恩说,假如他在沙漠,他会爱上柏树枝的。爱的需求或力量一旦死去,人就成为一个活着的墓穴,苟延残喘的只是一副躯壳。
爱
爱是世间的幸福,但幸福不是满足的全部。爱是相聚,但没有对应的分离便没有相聚。在爱中,一切都凝结为欢乐与赞美的一体。但除非先前彼此分离,否则它们便不能凝结。一旦在爱中凝结为一体,它们便不能再向前发展了。爱的运动就像潮水,在瞬间完成,然后必有退潮。
因此,相聚依赖于分离;心脏的收缩依赖于舒张;潮涨依赖于潮落。从来没有普遍而不灭的爱。大海从来不会在一瞬间涨潮将世界覆没。从来不会有无可争辩的爱的王国。
因为严格说来,爱是一段旅程。有人说过:“旅行胜于到达。”这是无信仰的本质。这是对绝对之爱的信仰,而从本质上来说,爱是相对的。这是对手段的信仰,非目的的信仰。说得苛刻些,是对力量的信仰,因为爱是一种联合的力量。
我们为何相信力量?力量是工具性的、功能性的;它既非开始又非结局。我们旅行是为了到达,而不是为旅行而旅行。至少这种旅行只是徒劳。我们旅行不过是为了到达。
爱是一段旅行,一项运动,一种相聚的速度。爱是创造的力量。但一切力量,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有两极:正极和负极。一切物体坠落,都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但不正是这个地球以其引力的反力将月球抛开,并于千万年来将其揽在天空一隅吗?
爱亦如此。爱是在创造的快乐中,精神向精神,肉体向肉体的加速引力。但如果一切都在爱的结合中融为一体,那么就不会有更多的爱了。因此,对那些因爱而爱的人来说,旅行胜于到达。因为一旦到达,人们便超越了爱,或者说,人们以一种新的超越完成了爱。到达意味着旅行之后的快乐巅峰。
爱不是目标;它只是一种旅行。同样的,死亡也不是目标;它是各自分离走向原始混沌的旅行。而在原始混沌中一切都被重新投入创造之中。因此,死亡也只是一条死胡同,一个熔炉。
世上有目标,但这目标既非爱又非死;这目标既非无限又非永恒。它是宁静之乐的王国,它是极乐的另一个天国。我们像一朵玫瑰,是纯粹向心、被赦免的均衡的奇迹。玫瑰在时间和空间中完美平衡,是完美王国中的完美之物,既非时间又非空间,被完美的品质所赦免,是纯粹赦免的内在性。
我们是时间和空间的产物。但我们像一朵玫瑰,我们臻于完美,变得纯粹。
我们是时间和空间的产物,但我们立刻成为纯粹超越的生物,从时间和空间中获得赦免,在纯粹的王国——这极乐的另一个世界中变得完美。
爱被完成,被超越。爱总是被纯净的恋人所完成,所超越。我们像一朵玫瑰,完美地到达。
爱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有一种。有男女之爱,既神圣又世俗。有基督之爱,“汝须爱邻如爱己。”有对上帝之爱。但爱永远是一种融合。
只有在男女的结合中爱才保持双重意义。神圣之爱与世俗之爱,虽互为相反,但两者都是爱。男女之爱是这个世界中最伟大最完美的激情,因为它是双重的,并且是两种相反之爱。男女之爱是生命的完美心跳,有收缩也有舒张。
神圣之爱是无私的,它并不寻求自我。爱者侍奉于被爱者,寻求和她的完美合一。但整个男女之爱是神圣与世俗的结合。世俗之爱寻求其自己。我在被爱者中寻找我自己,我与她搏斗是为了从她那里夺取自己。我们彼此纠缠不清,混合、掺杂在一起。她中有我,我中有她。事情不该如此,因为这是混淆与混沌。
因此,我要获得一个完整的自我,从被爱者中分离、独立;她也要分出自我,与我彻底区分开来。我们的灵魂中有一片微光,既不明亮又不黑暗。那光亮必须收拢、净化,那黑暗则必须沉积。它们必须是相反而独立完整的两方,互不参与到对方中去,每一方又都独立存在。
我们就像一朵玫瑰。在渴望合一的纯粹激情中,在渴望区别与分离的纯粹激情中,在一种不可言喻的分离与可爱结合的双重激情中,这种新的格局终于形成,这就是超越,两个纯粹独立的个体演变成一朵玫瑰花的非凡天堂。
但当男女之爱完整的时候,它是双重的。它融化为纯粹的共有,同时又是纯粹肉体的摩擦。在纯粹的共有中,我成了爱的全部。在纯粹、狂烈的肉欲激情中我被燃成本质。我从本体中被驱赶出来,变成纯粹分离的个体。我成了单个的自我,不可侵犯,独一无二,就像宝石,也许当初它们曾从混乱的泥土中被驱赶出来,从而形成其自己。女人和我,我们就是混乱的泥土。在极度肉欲之爱火中,在强烈的摩擦中,在毁灭性的火焰中,我被摧毁,成为她必不可少的他者。这是毁灭之火,世俗之爱。但只有这种火焰才能把我们净化成个体,把我们从混沌一片中熔化成独一无二的宝石般分离的个体。
所有男女间完整的爱都是这样双重的,这种爱既是一种融为一体的运动,又是一种强烈摩擦与肉欲满足的燃烧,燃烧成相分离的清晰个体,不可思议的他者与分离。
爱的五个比喻
没有人摸得透爱的本质。爱就像天上的鸟儿,用奇特的语言吟唱着。它飘然降临于我们之间,不知来自何方,更不知会于何时怎样离去。它唱出的天然曲调,即使疲惫不堪的沉重心灵听了,也会怦然心动,应之以充满勇气的调子。
爱的种类不计其数,多如时间长河中的无尽岁月。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给予许多不同类型的爱。我们不可能用同一份爱去爱两个生命,即使是对两只狗,我们也会给予它们不同于彼此的爱。对于每一个我们所爱的人,我们赠与的都是色彩和价值各不相同的宝石;而对于天堂中那未知的主啊,谁又说得出我们对他的爱是哪一种呢?然而即便在这种爱(自然的崇拜)中,我们也发现了同样沁入灵魂的震撼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