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
2520900000005

第5章 爱是什么——原来爱情是这样(4)

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经历某种挫折,有情人未能成为眷属。有情的情有程度之差。数面之雅,印象不坏,时过境迁,渐渐淡薄甚至忘却的,这里可以不管。想谈的是情很浓厚,都愿意结合而未能结合的,这会带来强烈的痛苦,如何对待?如果当事人不是太忘情的人,快刀斩乱麻,求苦变为不苦是不可能的。要在忍中求淡化,可以找助力。总的是时间,过去了,影子会逐渐由近而远,苦的程度也会随着下降。分的呢,一方面可以用理智分析,使自己确信,机遇会拨弄任何人,如意和失意都是人之常情;另一方面可以用变境法移情。变有大变,如世间所常见,有的人由江南移到漠北,有小变,如由作诗填词改为研究某一门科学,目的都是打乱原来的生活秩序,使记忆由明朗变为模糊。这样,时间加办法,终于显出威力,苦就会由渐淡变为很少甚至没有。可是恋情的往事不虚,要怎么对待才好呢?可以忘却,是道人的办法。用诗人的眼看就大不应该,因为这是人生中最贵重的财富,不只应该保留,而且应该利用。如何利用?我的想法,可以学历代诗人、词人的精神,或写,或借来吟诵,如“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类,白首而温红颜时的旧梦,比读小说看戏,陪着创造的人物落泪,意义总深远得多吧?

再说反面的,就是恋情也会带来一些不如意或不好处理的问题。其一,它总是带有盲目性,盲目的结果是乱走,自然就容易跌跤。可怕的是这盲目也来自天命,如前面所说,因为传种重于一切,于是情人眼里就容易出西施。换句话说是会见一个爱一个,就是时间不很短,也是感情掩盖了理性,对于眼中的异性,只看见优点而看不见缺点。为结合而应该注意的条件,如是否门当户对(指年龄、地位、能力等),性格、爱好、信仰等是否合得来,都扔开不管了。这样为恋情所蔽,显而易见,结果必是,结合之后,隐藏的问题就接踵而来。诸多问题都由盲目来,有没有办法使盲目变为明目?理论上,对付情,要用理;可是实际上,有了恋情就经常是不讲理。这是说,求明目,很难。但是为了实利,又不当知难而退,所以还是不得不死马当活马治。可用的药主要是外来的,其中有社交的环境,比如有较多的认识异性的机会,这多会带来比较,比较会带来冷静,这就为理智的介入开了个小门,盲目性也就可以减少一些。环境之外,长者(包括家长、老师等)和友人的教导也会起些作用;如果能够起作用,作用总是好的,因为旁观者清。但是也要知道,外来的力量,只有经过内的渠道才能显示力量,所以纵使恋情的本性经常是不讲理,为了减少其盲目性,我们还是不得不奉劝因有恋情而盲目的人,至少要知道,唯有这样的时候才更需要理智。

其二,恋情会引来广生与独占的冲突,其结果必致产生麻烦和痛苦。广生是不只对一个人产生恋情,小说人物贾宝玉可作为典型的代表,宝、黛,他爱,降格,以至于香菱、平儿,他也爱。见如意的异性就动情,尤其男性,也来于“天命之谓性”,欢迎也罢,不欢迎也罢,反正有大力,难于抗拒。可惜是同时又想独占,也举小说人物为例,是林黛玉可为典型的代表,不能得宝玉,她就不能活下去。人生,饮食男女,男女方面的许多悲剧是从这种冲突来。怎么办?根治的办法是变“天命之谓性”,比如说,广生之情和独占之情,两者只留一个,冲突自然随着化为乌有。可是人定胜天终归只是理想,至少是不能不有个限度,所以靠天吃饭还是不成。靠自力,有什么办法呢?已经用过并还在用的办法是制度加道德,这会产生拘束的力量。拘束不是根除,就是说,力量是有限的。不过,如果我们既不能改变“天命之谓性”,又想不出其他有效的办法,那就只好承认,有限的力量总比毫无力量好。

其三,总的说恋情是经常与苦为伴的。苦有最明显的,是动情而对方不愿接受,或接受而有情人终于未能成为眷属。苦有次明显的,是动情而前途未卜,因而患得患失,以致寝食不安前途有望而不能常聚,俗语所谓害相思,也就会寝食不安。人生有多种大苦。有的由自然来,如水旱(饥饿)、地震之类。有的由人祸来,如战争、政治迫害之类。与这类大苦相比,伴恋情而来的苦也许应该排在第一位,原因是:一,几乎人人有份;二,最难忍。所以佛家视情欲为大敌,要用灭的办法以求无苦。这个想法,用逻辑的眼看相当美妙,因为灭掉情欲是釜底抽薪,可惜是一般人只能用肉眼看,那就即使明察苦之源也只好顺受,因为实际是没有舍去恋情的大雄之力。但苦总是不值得欢迎的,还有没有办法驱除?勉强找,是道家的。还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上是得天独厚。庄子说,“其耆(嗜)欲深者其天机浅”,推想,或眼见,世间也有天机深的,那就会见可欲而不动情,心如止水,或至多是清且涟漪,不至起大的波涛,也就不会有大苦。中等是以道心制凡心,如庄子丧妻之鼓盆而歌,所谓任其自然。上等的路,乃是天命,自然就非人力所能左右。中等呢,道心来于人,但究竟太难了。所以容易走的路只有下等一条,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苦命”,用儒家的话说是忍。这不好吗?也未尝不可以说是好,因为对天命说,这是委婉的抵抗,对人事说,这是以恕道待之,所以庄子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之后,紧接着还加了一句,是“德之至也”。德之至,就是没有比这样更好的了。视无可奈何为德之至,也许近于悲观吗?那就还有一条路可走,是常人的,不问就里,不计得失,而安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好。

老爱情

话说20世纪70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年是六七十岁的样子。

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看得出来年轻时候是个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一个矮子。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对老夫妻彼此之间是镜子,除了性别不同,他们的眼神相似,甚至两人脸上的黑痣,一个在左脸颊,一个在右脸颊,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到煤店买煤,一只箩筐,一根扁担,丈夫在前面,妻子在后面,这与别人家夫妇抬煤的位置不同。没有办法,不是他们别出心裁,是因为丈夫矮,力气小,做妻子的反串了男角。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女儿在外面“嘭嘭嘭”敲门,里面立即响起一阵杂沓的脚步声,老夫妇同时出现在门边。两张苍老而欢乐的笑脸,笑起来两个人的嘴角居然都向右边歪着。

但女儿回家不是来向父母微笑的,她的任务似乎是埋怨和教训她的双亲。她高声地列举出父母所干的糊涂事,包括拖把在地板上留下太多的积水,包括他们对孩子的溺爱,给他吃得太多,穿得也太多。她一边喝着老人给她做的红枣汤,一边说:“唉,对你们说了多少遍也没用,我看你们是老糊涂了。”

老夫妻一听,忙走过去给外孙脱去多余的衣服,他们面带愧色,不敢争辩,似乎默认这么一个事实,他们是老了,是有点老糊涂了。

过一会儿,那老妇人收拾着汤碗,突然捂着胸口,猝然倒了下来,死了,据说死因是心肌梗死。死者人缘好,邻居们听说了都去吊唁。他们看见平时不太孝顺的女儿这会儿哭成泪人儿了,都不觉奇怪,这么好的母亲死了,她不哭才奇怪呢!他们奇怪的是那老头,他面无表情,坐在亡妻的身边,看上去很平静。外孙不懂事,就问:“外公,你怎么不哭?”

老人说:“外公不会哭。外婆死了,外公也会死的,外公今天也会死的。”

孩子说:“你骗人,你什么病也没有,不会死的。”

老人摇摇头,说:“外公不骗人,外公今天也要死了。你看外婆临死不肯闭眼,她丢不下我,我也丢不下她,我要陪着你外婆哩。”

大人们听了老人的话,都多了个心眼,小心地看着他。但老人并没有任何自寻短见的端倪,他一直静静地守在亡妻的身边,坐在一张椅子上。夜深了,守夜的人们听见老人喉咙里响了一阵痰声,未及人们做出反应,老人就歪倒在亡妻的灵床下面了。这时就听见堂屋自鸣钟“铛铛铛”连着响了起来,人们一看,正是夜里12点!

正如宣布的那样,那矮个子的老人心想事成,陪着妻子一起去了。如果不是人们亲眼看见,谁会相信这样的事情?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对生死相守的老人确有其人,他们是我的邻居,死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同一个夜晚。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定格在12点,就如上了锈一样,任人们怎么拨转就是一动也不动。

爱是一种错觉

你翻阅他的人生履历,追寻着他的足迹,感受着他的喜怒哀乐,并为着他的开心而开心,为着他的忧郁而忧郁。

你以为这就是爱了。

你读他的文字,欣赏着他的才气,喜欢听他的言谈欢笑,喜欢贴近他的感觉,甚至为着他愿意与你说话而欣喜异常。

你以为这就是爱了。

你对自己说你是愿意做他的新娘的,愿意与他携手百年,愿意为他置一处温暖的家,让他从此不再漂泊,愿意为他生儿育女共享天伦。

你以为这就是爱了。

不可否认,你的确对他动情动心了。

只是,某一天,当他离你而去,最开初,你有过思念,有过失落,甚至有过惆怅与痛楚。但是,随后的日子,你忘记得很快。另一处风景闯入你的视野,代替了先前所有的思念,你觉得相形之下,你更爱眼前的风景。

你欣赏着眼前这个他,喜欢着眼前这个他,并时常幻想着与这个他共结连理。亦如当初对先前的他,感觉是惊人的相似。

这个时候,偶尔想起先前的他,你只是笑笑,笑自己当初的幼稚与天真,你说那不是爱,那只是自己给自己编织的情网,你喜欢垂钓爱情,钓的是自己的感觉和自己的血肉。

可是,你又如何把握眼前这一份感觉,就真的是爱了呢?

或许,你喜欢的只是他头上的光环,喜欢的只是打败身边那些仰慕者的感觉。

因为年轻,你耐不住寂寞;因为年轻,你争强好胜;因了年轻,你酷爱着征服。你用征服男人,来见证着你的魅力;征服男人,也带给你做女人的快乐。正如某人所说,你爱的不是他这个人本身,而是恋爱的感觉,你需要有一种恋爱的味道、恋爱的气息、恋爱的热闹,充斥你年轻的生命过程,消耗你过剩的精力。

因此,你不断地制造着爱的对象制造着爱的感觉,你爱着爱他的感觉,爱着想念他的味道,爱着为他写情书的激动,同时还爱着被他冷落、被他粗暴地教训的酸涩,爱着因为他喜欢众多女人和众多女人喜欢他而引发的醋味。你沉迷在这种爱的痛快之中,无法自拔。

这,其实是爱的错觉。

爱的错觉,让你忽略了一样,最现实的一样,那便是与他真实相守一辈子,那些平平淡淡岁月里,柴米油盐的琐碎;那些风霜雪雨来临时,生命要承受的刀光剑影。对这些,你没有想过,或许你想过,却只是轻描淡写地以为那很简单。

在你看来,有爱就够了。

可是,有爱是绝对不够的。纸上谈兵似的恋情,无异于画饼充饥只沉浸在甜言蜜语中的恋情,是经不起时间和霜雪考验的。

爱的错觉是一场爱的作秀,在某个时候,会切割青春,会捣碎你美好的理想,然后把灰暗的色泽涂抹在你生命的天空,以至于影响到你以后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更有甚者,你或许还会把这种错觉变成一把利刃,在你自以为爱着的人身上,留下深深的创口。是的,爱的错觉往往在你的爱没有得到你渴望得到的回应时,变成怨恨,既而在某一段时间,那个你自以为深爱的人,会沦为你诅咒的对象。大凡成不了恋人,便成为仇敌,都是爱的错觉下的畸形产物。

爱源于一种感觉,这感觉有些像海市蜃楼,美则美已,却太虚幻。是的,说爱是很容易的事情,写一封情书也不是很难,做出一个爱的口头承诺也仅仅是开出一张空头支票。或许你精于的其实只是恋爱的技巧,你自以为成熟的只是将爱写成词,谱成曲,然后非常张扬地放声歌唱。可是,你是否知道,爱的过程却是长久的跋涉,除了花前月下,除了卿卿我我,除了肌肤上的亲吻爱抚,还有义务、责任,那些东西看起来一点儿也不浪漫,甚至是沉重的,却需要你付出毕生的精力;你是否知道,最真实动人的情书,不是写在纸上,不是唱在嘴里,而是付印在你每天为你和他组合的那个家的操劳之中。因此,真正的恋爱,是从组合了家才开始的,开初的一切,都只是爱的序幕,厚实而精彩的内容,在以后的章节。

那么,当你以为自己爱了的时候,不妨让自己暂时的远离,把心里升腾的爱火人为地灭一灭,然后重新打量你自以为爱着的对象,看看自己是不是具有足够懂得他的能力,至少是不是愿意努力地去了解他、理解他,并始终欣赏着他。然后,你还需把他所有的优点全部抛开,只看他的缺点,并尽可能放大他的缺点,再问问自己,你能不能够包容?在今后的岁月里,你会不会因了他的这些缺点不仅没有改变,反而膨胀,而轻易地离弃?你是否愿意无论贫富、疾病、环境恶劣、人生失意失利,都一心一意忠贞不渝地爱护他,在人生的旅程中永远与他心心相印相依相偎,直至白头偕老?

请把每种情形都好好地思虑一遍,并认真地在心里演绎一次。

然后你可以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了。

关于恋爱——给傅敏的信

亲爱的孩子……对恋爱的经验和文学艺术的研究,朋友中数十年悲欢离合的事迹和平时的观察思考,使我们在儿女的终身大事上能比别的父母更有参加意见的条件。

首先态度和心情都要尽可能地冷静。否则观察不会准确。初期交往容易感情冲动,单凭印象,只看见对方的优点,看不出缺点,甚至夸大优点,美化缺点。便是与同性朋友相交也不免如此,对异性更是常有的事。许多青年男女婚前极好,而婚后逐渐相左,甚至反目,往往是这个原因。感情激动时期不仅会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对方;自己也会无意识地只表现好的方面,把缺点隐藏起来。保持冷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至于为了谈恋爱而荒废正业,或是影响功课或是浪费时间或是损害健康,或是遇到或大或小的波折时扰乱心情。

所谓冷静,不但是表面的行动,尤其内心和思想都要做到。当然这一点是很难。人总是人,感情上来,不容易控制,年轻人没有恋爱经验更难维持身心的平衡,同时与各人的气质有关。我生平总不能临事沉着,极容易激动,这是我的大缺点。幸而事后还能客观分析,周密思考,才不至于使当场的意气继续发展,闹得不可收拾。我告诉你这一点,让你知道如临时不能克制,过后必须由理智来控制大局,该纠正的就纠正,该向人道歉的就道歉,该收篷时就收篷,总而言之,以上两点归纳起来只是:感情必须由理智控制。要做到,必须下一番苦功,在实际生活中长期锻炼。

我一生从来不曾有过“恋爱至上”的看法。“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义至上”这种种都应当作为立身的原则。恋爱不论在如何狂热的高潮阶段也不能侵犯这些原则。朋友也好,妻子也好,爱人也好,一遇到重大关头,与真理、道德、正义等等有关的问题,决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