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推销员又娓娓动听地谈了他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在我过三岁生日的时候,邻居的一位印度老大妈送给我一件可爱的小玩具,我和印度小朋友一起坐在象背上,度过了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将军被深深感动了,当即提出邀请说:“您能在印度过生日太好了,今天我想请您共进午餐,表示对您生日的祝贺。”
汽车驶往饭店途中,推销员打开公文包,取出颜色已经泛黄的合影照片,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地呈放在将军面前。“将军阁下!您看这个人是谁?”
“这不是圣雄甘地吗?”
“是呀!您再仔细瞧瞧左边那个小孩,那就是我。四岁时,我和父母一道回国途中,曾经十分荣幸地和圣雄甘地同乘一条船。这张照片就是那次在船上拍的。我父亲一直把它当作最宝贵的礼物珍藏着。这次,我要拜谒圣雄甘地的陵墓。”
“我非常感谢您对圣雄甘地和印度人民的友好感情。”将军紧紧握住了推销员的手。
当推销员告别将军回到住处时,这宗大买卖已拍板成交。
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在不能正面说服的情况下,采用“智取”的策略,激起对方的兴趣,间接打动对方。
5.先获得对方赞同的反应
有技巧的说服者,一开始便获得对方赞同的反应。因此他便为听众设下心理的认同过程,使他们朝向赞同的方向前进。它像撞球戏里的弹子那般移动,将它往一个方面推动后,若欲使它偏斜,便需费些力量,欲将它推回相反的方向,则需费更大的力量。
心理的形态在这方面表现得很明显。当一个人说“不”,而且真心如此时,他所做的又岂是所说的这个字而已。他整个都会收缩起来,进入抗拒的状态。通常,他会有微小程度的身体上的撤退,或撤退的准备,有时甚至明显可见。简言之,整个神经、肌肉系统都戒备起来要抗拒接受。可是,相反的,一个人说“是”时,就绝无撤退的行为发生。整个身体是在一种前进、接纳、开敞的状态中。因而,从一开始我们愈能诱发“是”,便愈有可能成功地攫住听众的注意力。
林肯说:“我展开并赢得一场议论的方式,先找到一个共同的赞同点。”他甚至在讨论高度火爆的奴隶问题时,都能找到这种共同的赞同点。一家中立的报纸在报道一场他的讲演时这样叙述:“前半小时里,他的反对者同意他所说的每个观点。他便从那一点开始领着他们往前走,一点一点地,直到最后他似乎已把他们全都引入自己的栏圈里了。”
在各种争议中,不论分歧有多大、问题有多尖锐,总是会有某一共同的赞同点是让彼此都产生心灵共鸣的。例如,大不列颠首相马克米兰向南非联邦国会的两院发表讲演时,南非当局推行的是种族隔离政策,而他却必须在立法团体之前陈述英国无种族歧视的观点。他是否一开始便对这种基本歧异展望一番?没有!他开始时强调南非在经济上有了不起的成就,对世界有重大的贡献。然后他巧妙而机智地提出观点歧异各根据真诚的信念而来。他的整场讲演精妙无比,“身为不列颠国的一位公民,”首相说,“我切望给予南非支持和鼓励,不过希望各位不介意我直言不讳:在我们自己的领土上,我们正设法给予自由人政治前途。这是我们至深的信念,我们无法在支持和鼓励各位时不违反自己的信念。我以为,我们应如朋友,不论谁是谁非,共同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今之世,我们之间存在歧异。”
不论一个人多坚决地想和演说者意见相左,像这样的陈论,也会使他确信演说的公正坦诚。
假设麦克米兰首相一张口便强调双方政策上的差异,而不提出共同的赞同点,后果将一定很糟。
《思想的酝酿》这本书中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有时,我们发现自己会在毫不抵抗、情绪毫不激动的状况下改变了心理。但是人家若告诉我们说我们错了,我们就会憎恨这样的谴责,硬起心肠来。在我们信仰形成的过程中,我们是极不留心的,可是遇有任何人表示与我们不同道时,我们便会对自己的信仰满怀不适当的狂爱。显然,我们所珍爱的并非意念本身,而是遭受威胁的自尊。这小小的‘我’是人类事务中最紧要的一个词,适当地加以考虑乃是智慧之始。我们喜欢继续相信自己一向习于接受的事实,一旦我们的任何假设受到怀疑,其所激起的憎怒会导致我们所谓的‘讲理’,就是找出一大堆理由来继续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
你的目标如果是说服,请记住动之以感情比抒发自己的思想成效更大。要激起听众的情感,必先自己热切火烈。不管一个人能够编造多么精微的词句,不管他能搜集多少例证,不管他的声音多谐和,手势多优雅,倘使不能真诚讲述,这些都只能是空洞耀眼的装饰。要使听众印象深刻,先得自己有深刻印象。你的精神经由你的双眼而闪亮发光,经由你的声音而四向辐射,并经由你的态度而自我抒陈,它便会与听众产生沟通,使听众渐渐信服。
6.如何掌握说服战术
说服过程中,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状况。说服就是征服,掌握了一定的战备战术就会无坚不摧。
1.有时不妨采取沉默的战术
大家都认为既是说服,当然就得凭借好口才。其实,偶尔采取沉默战术同样可以达到说服的效果。沉默可以引起对方注意,使对方产生迫切想了解你的念头。以下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利用沉默成功说服的例子。
一家着名的电机制造厂召开管理员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关于人才培育的问题”。会议一开始,山崎董事就用他那特有的声音提出自己的意见。
“我们公司根本没有发挥人才培训的作用,整个培训体系形同虚设,虽然现在有新进职员的职前训练,但之后的在职进修却成效不彰。职员们只能靠自己的摸索来熟悉自己的工作,很难与当今经济发展的速度衔接在一起,因而造成公司职员素质水平普遍低落、效益不高。所以我建议应该成立一个让职员进修的训练机构,不知大家看法如何?”
“你所说的问题的确存在,但说到要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培训职员的机构,我们不是已经有职员训练了吗?据我了解,它也发挥了一定的功用,我认为这一点可以不用担心……”
“诚如社长所说,我们公司已经有组织,但它是否发挥实际作用了呢?实际上,职员根本无法从中得到任何指导,只能跟着一些老职员学习那些已经过时的东西,这怎么能够将职员的业务水平迅速提升呢?而且我观察到许多职员往往越做越没有信心、越做越没干劲。所以,我认为它的功能不彰,所以还是坚持……”
“山崎,你一定要和我唱反调吗?好,我们暂时不谈这个话题,会议结束后,我们再做一番调查。”
就这样,一个月后公司主管们重新召开关于人才培训的会议。这次社长首先发言。
“首先我要向山崎道歉,上次我错怪他了。他的提案中所陈述的问题确实存在。这个月我对公司的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它竟然未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因此,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是想讨论一下应该如何改变目前人才培育的方法,请大家尽量发表意见吧!”
社长的话一出口,大家就开始七嘴八舌地提出建议,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次山崎董事却始终一语不发地坐在原位,安静地聆听着大家的意见,直到最后他都没说一句话。
会议结束以后,社长把山崎董事叫进社长办公室晤谈。“今天你怎么啦?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这个建议不是你上次开会时提出来的吗?”
“没错,是我先提出来的。不过上次开会我把该说的都说了,其实那无非是想引起社长你对这问题的重视罢了。现在目的已经达到,我又何必再说一次呢?还不如多听听大家的建议。”
“是吗?不错,在此之前我反对过你的提议,你却连一句辩解也没有。今天大家提出的各种建议都显得很空洞,没有实际的意义,反倒是你的沉默让我感到这个问题带来的压力。这样吧,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好了!今天起由你全权负责公司的人才培训工作。请好好努力吧!”
“是,谢谢您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
看了上面这个例子,你有何感想?这是个典型的沉默说服法成功的案例。如果你真能适时地利用沉默,有时发挥的作用可能反而要比说话大得多。
2.利用同步心理说服对方
妻子:“听说方标先生买了房子,而且还是座小型花园别墅,总共好像有九十平米。真好啊!我们的一些朋友都已经陆续有了自己的家。唉,真是让人羡慕,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和他们一样呢?”
丈夫:“啊,方先生吗?真是年轻有为啊!我们也得加快脚步才行,总不能在这里待上一辈子嘛。可是贷款购房利息又高得惊人。”
妻子:“方先生还比你小五岁呢。为什么人家可以,你就不行呢?目前贷款购房的人比比皆是,况且我们家也还负担得起。试试看嘛!不如这个星期我们去看看吧。现在正是促销那种花园别墅的时机呢。买不买是另一回事,看看也不错!”
于是星期天一到,夫妇俩就带着孩子去参观正在出售的房子。
妻子:“这地方真好啊!环境好、又安静,孩子上学也近,而且房价也是我们负担得起的。一切都那么令人满意,不如我们干脆登记一户吧!”
丈夫:“嗯,是啊!的确不错。我们应该负担得来。就这么决定吧!”
这句话正中妻子的下怀。她早看准了丈夫的决心一直在动摇,而用旁敲侧击的方法让他做出的决定,这是妻子成功的所在。
这位妻子为何能够如愿以偿呢?因为她懂得去激发同步心理。
什么是同步心理呢?同步心理就是,凡事想跟他人同步调、同节奏,也就是“追随潮流主义”,是那种想过他人向往的生活、不愿落于潮流之后的心理在作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的存在,那种不顾自身财力、精力、甚至是否真心愿意而豁出去做的念头,就很容易趁势而入支配人们的行为,促使他们盲目做出与他人相同的举动,因而陷入生活拮据的窘境。在国内这种同步心理相当严重。“大家都这样”等字眼的频繁使用,正是这种从众心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