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满族
2524700000035

第35章 历史人物(4)

自1937年起,罗常培成了北京大学教授,兼做中央研究院通信研究员。抗日战争爆发后,罗常培随校到云南,担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经常带领学生进行云南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使西南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正式进入中国语言学的视野。在他的历史语音学研究中,也经常利用梵、藏、蒙等民族语言文字材料,开创了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之路。在《语言与文化》(1950年版)一书中,他运用大量语言事实说明语言演变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被誉为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1944年,罗常培应美国朴茂纳学院之聘,出国讲学,先后任教于朴茂纳、加利福尼亚和耶鲁等学校。195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后,他被任命为语言研究所所长。1958年因病辞世。

罗常培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学术宗师,在汉语音韵学、方言学、中国各民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等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推动了现代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贡献卓著。

九、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年),原名承麟,满族,北京人,后改汉姓“程”,初名程菊侬,1932年起更名砚秋。

其祖为八旗汉军,隶正黄旗,随多尔衮入关,有战功。父荣寿,袭将军爵。但程砚秋幼年其家道中落,6岁投师练功,初习京剧武生;后因扮相秀丽,改习花旦;后因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年幼的程砚秋接受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11岁开始登台演出,崭露头角。

1917年他因嗓子倒仓,暂不演出。变声后,得到诗人罗瘿公的帮助,在其指导下,广泛涉猎文学、绘画、书法、拳剑、电影等艺术,提升自身修为。同时先从诸名家学把子、身段和演唱,后又拜梅兰芳为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程派”。

1925年后,程砚秋渐渐步入其“程派”艺术的巅峰期,成为民国赫赫有名的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此时的程砚秋已经集创作、演出、导演三者于一身,成为著名的京剧艺术家。他同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编创了许多具有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如《文姬归汉》《荒山泪》《春闺梦》《亡蜀鉴》等剧目。

1958年3月9日,程砚秋因突发心肌梗塞辞世,年仅54岁。

十、金意庵

金意庵(1915~2002年),原名爱新觉罗·启族,为乾隆皇帝长子定安亲王永璜后裔。

金意庵幼承家学,诗书画印无一不工,师从杨钟溪、浦儒等大家学习诗文书画,数十年勤耕不辍。他的书法五体皆备,集各家所长,成一家之体。其国画另辟蹊径,以书法入画,格调清新,设色典雅。金意庵除擅长书画外,还精通铁笔,潜心秦玺、汉印等,其篆刻章法自然,刀法凌厉,线条流畅生动。

金意庵集书法家、画家、篆刻家、诗人和鉴赏考据家于一身,名动天下,成就斐然。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一、二届理事、全国一、二届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篆刻展评委,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吉林省书画院名誉院长、吉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十一、金启孮

金启孮(1918~2004年),爱新觉罗氏,清高宗第五子后代,当代杰出的民族语言及民族史学家。代表作有《女真语言文字研究》《京旗的满族》《金代女真研究》等。

金启孮为清乾隆帝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七世孙,五世祖母为清代著名女词人顾太清,父金光平为女真文和满文的著名学者。金启孮中学就读于北京市第五中学,1939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1940年赴日留学,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1944年回国任教,时与父亲金光平先生合著《女真语言文字研究》,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女真语言文字的专著。

1973年,金先生在陕西发现了手抄本《女真文字书》,这是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女真文字珍贵资料。《女真文字书》的发现和其研究成果,明确了女真文意字和音字的关系,以及由意字向音字发展的脉络。1984年,金启孮著《女真文辞典》出版,收录了传世的全部女真文字并进行了解读及音译。

《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三家子屯调查报告》是金启孮1962年首次对保存现代满语的满族聚居村屯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成果,他不仅把满洲尚存的满族村落公之于世,而且抢救了被学术界认为早已不复存在的“活的满语”这一文化遗产。

十二、吴英恺

吴英恺(1910~2003年),满族,医学家,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病流行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7年,吴英恺在沈阳小河沿医大开始学医生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数年后,因秘密加入抗日组织的活动,被叛徒出卖,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北京协和医院做实习大夫,不久被选作外科研究生。

1940年,吴英恺在北京协和医院完成了中国第一例食管癌切除及胸内食管胃吻合术。1941年,吴英恺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巴恩医院,在外科权威葛兰姆教授领导的胸外科进修。当时葛兰姆教授一直试做食管癌切除术,并无成功案例,而吴老接手的11例中竟有6例病人的生命得到长期延续。而后,他把国内学到的手术技术和从巴恩医院学到的整形外科包扎方法应用于胸廓成形术中,改进了无菌操作,取得了120例次无化脓感染的成绩,震惊美国业内同行。

1943年,国内抗日高潮迭起,吴英恺带着许多著名专家赠送给他的论文单行本,以及美国医药援华会资助1500美金购买的医疗设备及手术器械毅然回国。抗战结束后,吴英恺在天津中央医院建立胸外科,并在这里完成了我国首例慢性心包炎切除术。1948年,吴英恺重回协和,之后创建了三家医院:解放军胸科医院、阜外医院以及安贞医院。

吴英恺的另一个著名的贡献是国产降压药“0号”的发明人之一。从1980年降压“0号”面市到现在,其降压疗效一直世界领先,在国内降压药中的销量和品牌知晓率始终稳居第一。

十三、常书鸿

常书鸿(1904~1994年),满族,敦煌学专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北京人民大会堂设计者之一。

1904年,常书鸿的家庭是清代杭州驻防八旗,1918年考入浙江大学前身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染织,1923年毕业,留校任教。1927年赴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36年归国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常书鸿随校迁云南,代理校长,1940年在重庆教育部任职。

大约在1935年的秋天,常先生在巴黎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发现一本由伯希和编辑的《敦煌图录》的画册,他震惊于这座艺术宝库在国内居然鲜为人知。1943年初,常书鸿初到敦煌,惊叹于其艺术藏品之丰富。但在当时的敦煌,物质条件极端困苦,常书鸿等人住在破庙里,终日忙于搜索文物,临摹壁画。他的妻子携儿女到此地一年半以后,忍受不了艰苦寂寞,不辞而别弃家出走。就在这时,他又收到国民政府教育部撤销艺术研究所的命令。在这样艰难的境地下,他一想到失去保护的敦煌将会重遭被盗劫的厄运,便下决心留在当地。常书鸿一面动员同事节食缩衣,一面靠为人画像赚钱维持,并向内地呼吁捐款。常书鸿为保护民族艺术珍宝而付出的艰辛和他持之以恒的精神,终于得到各界的支持,他也被誉为“敦煌莫高窟的守护神”。1944年,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建议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为首任所长。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2年,常书鸿始终担任敦煌文物所所长。1956年,常书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兼任兰州艺术学院院长,而敦煌艺术研究也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十四、关山月

关山月(1912~2000年),原名关泽霈,满族,中国著名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