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学
2548600000036

第36章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程序,它的进程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脱链或与整体不协调,就会削弱整体的效果。因此,明确各个环节的功能及其质量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的教学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备课

备课就是上课前的准备。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预见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

教师备课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包括研究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教师要弄清楚本学科教学目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以及在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本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包括编写意图、逻辑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的重难点。在对教材做到懂、透、化的基础上,精选材料,充实教学内容。

(二)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主要是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除一般了解外,还要根据每一课题(单元)的具体备课情况,进行专门重点了解。研究学生在接受新课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会产生怎样的问题,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了解学生是为了使教学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更具计划性。

(三)考虑教法

备教法就是考虑把已经掌握的教材,用什么方法教给学生。它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等。

教师的备课在做完上述三方面工作后,要落实到写出三种计划上。三种计划是:

1.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这种计划应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制定出来。它的内容包括:学生情况简析,本学期或学年的教学总要求,教学大纲、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的具体安排,教学形式与所需教学手段的考虑。

2.课题(单元)计划。

教师在对教学大纲中一个较大的课题或教科书的一个单元进行全盘考虑的基础上制定出这种计划。其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划分及各课时的类型和主要教学方法、必要的教具。

3.课时计划(教案)。

编写课时计划是备课工作中最为深入、具体、实际的一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完成关系重大。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其中教学进程是教案的基本部分,它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等。

二、上课

上课是指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学任务的落实,主要是通过上课来达到的,教学工作的成败,最终亦是取决于上课的质量。其他教学环节,虽然都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都是围绕着上课这一中心展开的。因此,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课的类型和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目的任务的不同,每堂课并不都是一个模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课的类型就是指根据教学任务来划分的课的种类,简称课型。它大致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单一课是指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常见的单一课有:以传授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授新课;以巩固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复习课;以检查学生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的检查课:以训练学生技能技巧为主要任务的实验课。

综合课又称混台课,是指一节课内完成两项以上主要任务的课。这种课型在小学用得最为普遍。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间分配和相互关系。

课的结构是由课的类型来决定的。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同一类型的课其结构也不一定完全相同。综合课的一般结构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

(二)上课的基本要求

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遵循教学基本规律,贯彻教学原则,要符合下列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

师生双方对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必须明确,对应传授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应发展的能力、应培养的思想品质等要有一个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同时,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2.内容正确。

教师在上课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符合科学性与思想性,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正确地掌握。

3.方法适当。

所选的方法应符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各方法能有机结合,运用自如,富有启发性。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4.合理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

一堂好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妥善安排各个环节和活动,做到结构合理紧凑,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要有效地利用上课的每一分钟,能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5.师生积极性高。

上课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

总之,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样,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学得怎样,要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作业是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反馈的一个重要途径。

课外作业的内容基本上包括课外阅读作业、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活动作业等。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注意:作业的内容要合适,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要求要明确,布置与批改要及时,并作适当的评讲或个别指导。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上课的一种补充形式,但不是上课的继续,也不是上课的简单重复。它是使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课外辅导从其工作对象来说,要面向中间,照顾两头。面向中间生辅导有重要意义。对中间生抓紧一些,他们很可能会跃为优生。如对他们不闻不问,则会导致产生更多的差生。对两头的学生要针对不同情况来辅导。“吃不饱”的要“加菜”,甚至要“啃骨头”;“吃不了”的要补课,增强其消化吸收能力。从工作内容来说,课外辅导包括答疑;进行学习目的和态度教育;指导学习方法等。

课外辅导一般可采用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两种形式。

教师要做好课外辅导,必须了解学生,因人施导。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包办代替。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全面客观地检查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来说,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对教师来说,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借以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校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学校教学情况,改善和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对学生家长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好地配合教师督促小孩努力学习。因此,我们必须抓好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工作。

学生成绩的检查有考查和考试两种方式。

考查是检查学生对每一章节或单元等较为独立的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程度。它包括课堂提问、书面测验、检查书面作业等方式。考试又叫总结性检查,是对一学期或一学年所学内容进行全面复习后,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系统的、完整的知识技能。考试一般有学期考试、毕业考试等,包括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方式。

学业成绩的评定一般采用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记分又分为百分制和等级制。评语则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分析和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必须坚持科学性、有效性与可靠性的统一。内容要全面,方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对检查与评定的结果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服务。

上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体系。只有按照教学工作的规律,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发挥各个环节的作用,才能促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