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学校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专业工作者。教师的职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培养一支适合“四化”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平的关键。一个将要成为教师的人,要认识到自己未来任务的光荣和责任的重并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做好将来的教育工作。
一、教师的地位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的高度。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应取决于它的社会功能及其从事这种职业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对社会的贡献。但在现实中,往往受到国家政府及社会对其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评价所制约,通过国家政府和社会所给予的权利与待遇,提供的工作环境条件而显示出来。因此,考察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可以从职业的社会权利、职业的经济待遇、职业的政治地位与职业的社会声望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教师职业的社会权利
职业的社会权利是指某一职业的从业者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各项权利。职业从业者享有的社会权利的范围、程度与该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密切有关。教师职业从业者享有的社会权利,除一般的公民权利外,主要是职业本身所赋予的专业方面的权利,包括在遵守有关法律和规定基础上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自由和自主权。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专业权利的广泛性,而这些权利也只有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才享有。如教师享有特有的专业权利,如教学和著作自主性等等。
(二)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
经济待遇是指社会给予某一职业从业者的物质报酬,包括工资及诸如带薪假期、退休金等福利。一般说来,某一职业的经济待遇水平是由该职业的劳动性质和劳动形式所决定的。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的劳动属于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因此教师劳动具有较高的价值,教师职业从业者在社会总体劳动者中的经济待遇水平应和其劳动的性质与形式相称,即教师的经济待遇应相当于社会总体劳动者中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享有的经济待遇的平均水平。但在现实中,各国对教师劳动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不同,因而给予教师的经济待遇也就不尽相同。不同的经济待遇反映了国家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和关怀程度,关系着教师的切身利益,也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凡是教师经济待遇高的国家和地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就越大。我国教师的经济待遇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重视,政府多次提高教师工资,设立教龄津贴和各类岗位津贴,提供带薪进修业务的机会等,从中央到地方逐步建立各种教育奖励基金,奖励优秀教师,教师的经济地位有了明显提提高。
(三)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
教师政治地位的高低是与时代及社会制度的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教育只是统治阶级愚弄和驯服人民的工具,教师也只不过是统治者的雇佣劳动力,必须完全服从于统治者的意志,因而根本没有什么政治权利与地位可言,甚至常常受到政治上的压制与迫害。所以,教师职业便成为那个时代处于穷途末路之境的知识分子为谋求生存而进行的最后选择。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教师与其他劳动者一起成为国家的主人,其政治地位随之大有提高。特别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巨大需求,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更注重从各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对培养人才、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国家不仅多次强调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而且专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教师应享有的权利和待遇,确立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要求全社会尊重教师。同时,各级政府还选举教师当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公开表彰、奖励优秀教师,以及从教师中选拔人才进入各级政府的领导班子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地位。这使广大教师看到了希望,受到极大鼓舞。
但由于“左”的思潮影响,社会上“官本位”的思想仍较严重,因而教师的政治地位还未提高到应有的地位,以致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教师队伍的稳定。
(四)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
要了解现实社会中各种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人们往往通过职业声望调查来实现。因为职业声望是职业地位的反映,是对职业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价,因此职业社会地位常常通过职业声望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师的职业声望是指他人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有利评价和承认,如公众的认可和称道,尊敬和钦佩,荣誉和敬意等。中国素有尊师的传统,更由于新中国的教师有着为祖国、为人民、为下一代甘当“蜡烛”和“人梯”,以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夕因此,教师!而被社会公认为最佳形象,享有较高的职业声望。
以上四个方面综合起来决定了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抽取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足以说明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因此,判定教师的社会地位,应持全面的、客观的、发展的观点,而不能仅以经济收入水平来妄下结论。同时,也应看到教师的社会地位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加之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劳动人事与工资制度及法制建设诸方面的不足与缺陷,造成我国教师地位偏低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这需要广大教师对此予以充分的理解,当然国家也应更加妥善地尽快解决好这个问题。
二、教师的作用
(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人类社会要延续和发展,必须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必须不断地提高生产力,必须把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一代一代往下传,使后一代能够挑起生产劳动的担子,适应社会,谋求社会的发展和兴旺。这种社会经验传递工作主要靠教师来进行,教师起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因此,社会越发展,科学越进步,教师的作用越突出。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自身的认识越深刻,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教师不仅向青年一代传递人类文化遗产,而且要培养人,使青年一代养成与社会主流价值一致的思想和品德。《札记》上说:“师也者,教之事而喻诸德也。”此外,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以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授业”,还要“传道”。通过言传身教,把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传授给年轻一代,使他们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新社会生活,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话充分表明教师对青年一代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三)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客观规律的反映。
我们知道,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培养和影响学生的过程。教师参加这一劳动过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品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处在组织者、领导者的地位,这种地位决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表现在:首先,教师的劳动是按照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培养人的,也就是说按什么方向和目标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其次,教育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向“知”转化,由知识向能力、智力转化的过程。—一般说来,教师在知识、能力、智力方面远远超过学生的,教育内容、过程和方法也是由教师来选择和决定的。学生学习的欲望、兴趣、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必须依靠教师的引导、鼓励和帮助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主体作用也就发挥得越好。
三、教师的任务
(一)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就是要把书教好,使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本领,增长智慧,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全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其具体任务是:
1.教好功课。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教师教好功课,搞好教学,既是学校以教学为主的要求,也是学生以学为主的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教好课,“教书”必须立足于“育人”,因此,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二个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教育于教学、活动和管理之中,以潜移默化,形成学生的坚强信念和良好行为习惯。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专门阵地,做好班主任工作,指导团队和学生会的工作,并加强“师德”修养,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优良品德、高尚情操和文明行为影响学生。
3.组织好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虽然是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但是学生的课外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教育和教学目的的实现是极为重要的。
4.善于总结教育经验。
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为指导,不断分析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途径。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广大教师不断地、系统地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于我国教育科学的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