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这个充满变数的江湖中,在众生都嗷嗷待哺,用所谓商业模式进行“套现”的江湖中,马云能够玩得如鱼得水,像帝王一般指点江山,怎一个“狂”字了得。曾几何时,大嘴马云用敏捷的思维,狂傲的气势,具有哲思的言辞,刺激着每一个听众的耳朵。狂,一种是无知的狂妄,另一种是自信洋溢的狂,而马云显然深得后者的精髓且狂得底蕴十足。浙商本性,卿本狂人,马云有这八个字,足矣!
1.散财思维,决不亏待员工的“大老板”
我觉得这个公司需要把股权分散,管理和控制一家公司是靠智慧。
蒙牛集团的创始人之一牛根生有这样一句名言:“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当然,和牛根生作为“黄金搭档”在媒体频频现身的马云奉行这一处世哲学。“马云是一个心胸颇大且知道感恩的人。”有人这样评价马云。马云的“财散”在上市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困难时期和马云一起创业的人都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创业初期,阿里巴巴极度缺乏人才,在遭遇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的1999年,马云决定退守杭州,不少骨干员工却纷纷因此而离去,留下来的人也未必都如马云的心意。即使到了情况好转的2003年,马云也只能够以不高的待遇以及大量精神鼓励来招揽人才。当时试图加入阿里巴巴的人士回忆,作为个人当时选择加入阿里巴巴的风险其实还是挺大的,因为公司前景尚不明朗。当然,当年很多离开和拒绝加入阿里巴巴的人现在都在后悔,悔恨自己没有战略眼光,但留在阿里巴巴的人除了坚定不移地跟随马云拼命向前,当时也几乎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因此,马云非常感激这样一个“拼凑”起来的“杂牌军队”能够和他一起背水一战。8年过去了,阿里巴巴终于在香港上市,马云觉得坚持者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傻坚持肯定要强于不坚持。”马云说,“坚持下来的人都获得了财富,而心思活络的聪明人有时候不容易成功,坚持不下去是一个最大的原因。”
马云对能够同甘共苦的团队的感恩之心溢于言表,2004年以后,阿里巴巴经过2次拆股,大部分核心团队成员都获得了一定的股权,但是这和马云希望达到的“盛宴共享”局面还相差甚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马云决定在距上市前再启动一个更加广泛的持股计划,实施的对象是集团所有的员工。到阿里巴巴上市基本有了眉目的时候,刚加入淘宝1年的新员工也获得了一个阿里巴巴上市的“红包”。
对于马云的“散财”思维,我们可以通过马云对股份问题处理方式上看出来。
当阿里巴巴还没有上市时,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上市公司员工以百万论身家,阿里巴巴的员工羡慕不已。那时,阿里巴巴的客户也都是中小企业,在百度上买搜索服务都觉得贵,更别说打广告了。“阿里巴巴是穷人为穷人服务。”马云说。而阿里巴巴在2007年上市之后,一切都改变了。阿里巴巴4900名员工持有阿里巴巴4.435亿股,有将近1000名员工将成为拥有超过100万港元身价的富翁。但是,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高管相比,马云只拥有阿里巴巴上市公司7%的股份,远低于网易的丁磊、百度的李彦宏和腾讯的马化腾。但是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如此大批量地制造富豪,这与马云的“财散”作风有关。
对于散财,马云说,从建立阿里巴巴开始,他就没想过用控股的方式控制公司,也不想以自己一个人去控制别人,阿里巴巴公司需要把股权分散。对于自己只持有少量的股份,马云说:“这样,其他股东和员工才更有信心和干劲。”
对于精英人才,马云不惜血本吸引其加盟,例如,仅加盟阿里巴巴1年的卫哲,马云给了他1.06%的股份。阿里巴巴一上市,卫哲就坐拥了14亿港元财富,超过盛大的唐骏成为赚钱最多的职业经理人。
蒙牛董事长牛根生评价说:“马云财散人聚的能力不比我老牛差。我是阿里巴巴薪酬委员会的主席,我发现马云大手笔分钱的能力非常的强。这就是他的分享能力,所以财散就能人聚。”
很多业内人士也不担心因为股权的稀释而影响马云的领袖地位。比如,神州数码CEO郭为认为:“马云在阿里巴巴的影响,无论是在员工还是在股东中间都不是股权而是因为他的领导力。马云是一个杰出的领导者,战略制定和影响力都非常优秀。”
马云认为,在公司人们之所以去听谁的,不是因为这个人是CEO,而是因为他说得对。这就要求一个企业领袖要有过人的智慧、胸怀和眼光,以驾驭企业,而不是手中有多少股票。马云说:“如果自己我发现我是控制这个公司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因为你控股,觉得跟着你没有前途。这就会出现一批乌合之众跟着你。就我手中的股份,我是不足以驾驭的,因为我并没有控股,我拥有的股份大概也只有10%左右的比例。我们也不允许任何一个股东或者任何一方投资者控制这个公司。我觉得这个公司需要把股权分散,管理和控制一家公司是靠智慧。”
马云侠客式“财散人聚”的做法,既让员工分享了他的成功,也让公司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每个网络公司的上市都是一次造富运动,但阿里巴巴的上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造富运动。阿里巴巴上市不是制造首富造而是制造群富,马云不追求个人巨富而追求员工共富。坚持团队集体控股和公司全员持股,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实现了个人创业和整体发展的和谐,体现了马云的胸怀和境界,创造了古代侠义精神的现代版本。
2.儒商风范,注重个人修养才能赢得人心
今天我惟一可能拥有的长处,就是我比大家容纳得多一点。
作为现代企业家,其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成败与兴衰,所以现代企业家应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在现实中,五德俱全的企业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精明的企业家注重自己的实力、胸怀、眼光的修炼。马云就是这样一位企业领导者。
对此,马云说:“眼光、胸怀、实力,做任何的企业,其实都要做这三件事。企业家做人也是要做这三件事情。这是我跟金庸探讨《笑傲江湖》的时候,探讨出来的一些观点。何为笑,何为傲?什么人能笑,什么人能傲?有眼光、有胸怀的人就能笑傲江湖。你想傲,你一定要有实力,人家一个巴掌打过去,你滚出5米之外,你再傲也没有用。所以要想‘笑傲江湖’,就要做到眼光犀利、胸怀开阔。”马云认为,只有当一个人有眼光、有胸怀、有实力的时候,这个人才能够驰骋江湖无往不胜。
眼光代表阅历,代表经验,代表能力,代表智慧。马云有着与众不同的眼光,才会有与众不同的他。
马云认为,眼光对于管理者来说很重要。人的财富就在人所看到的地方;如果一个人的眼光在他出生的地方或者他生活的地方,那他的财富就在那里,也许是上海、北京、广东;如果他的眼光在中国,他的财富就在中国;如果他的眼光在世界,他的财富就在全世界。眼光看得长远,不仅表现为视野开阔、万事看大,还体现在超前思维意识上。通过追溯历史,观察现实,预测将来发展,是否对自己的利益形成弊害,从而再拟定必要的决策与未来相呼应,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商界竞争中,只有那些有眼光、有洞察力的企业家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而抓住事物本质,把握机会,才能成为这一行业的带头人。
经商离不开人的独特慧眼。其实,聪明的商人并不等于说是高智商,他们只不过是眼光敏锐头脑机灵,善于观察分析商业中的资讯,然后加以利用罢了。
企业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观潮”高手。商潮有时是捉摸不定的,毫无规律可言。何时升温何时降温,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情况谁也说不清。商潮虽然孕育着风险但又孕育机会。在商海中,商人不仅要成为迎涛搏击的勇士,还要成为观察分析商潮的大师。
至于如何培养自己的眼光,马云非常重视实践的作用,他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多看,多跟高手交流。你会觉得和别人的差距是很远的,这样你眼界就会打开。很多企业家是这样,认为自己是某某城市排行第一,你到外面看一下,你差得很远呢。”
对于一个企业家的胸怀,马云也有自己的看法。马云认为,眼界是走出来的,胸怀是冤枉撑大的。一个企业家一定要有容人的度量。
胸怀,一般是指人的胸襟、器量。一个人的胸怀大小,对于他的事业成败至关重要。宽宏大度,才能虚怀若谷,坚定如一地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这是对管理者的要求。那些鼠目寸光、喜怒无常之辈施用雕虫小技取得成功如电光石火转瞬即逝。只有那些有度量有修养的人才能把握全局,冷静举措,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功。胸怀修养是理智的基础,是孕育谋略的沃土。有宽大的胸怀,才能高瞻远瞩,才能有稳定、积极、健康的情绪。一个人的情绪直接关系到他的能力发挥。
在阿里巴巴实行宽容管理的马云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今天我惟一可能拥有的长处,就是我比大家容纳得多一点。”对于一个企业家的胸怀,马云认为实力是在失败的基础上积累而成的。他说:“失败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实力、企业的实力。一个人取得最后成功的过程中会有太多惨痛的经历。”
一个英语教师,不懂网络,毅然下海在互联网经济大潮中搏击。作为一个企业,马云能站在一个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眺望前方,善于以文治企,以求变求新赢得企业的长远发展;作为一名商人,马云又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抓住每一次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作为一个企业家,马云又有宽阔的胸怀,容纳身边的每一个人,笑对人生的成败得失。
马云原本是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他不下海,会成为一名杰出的英语教授。但一旦下海经商,他就把知识的力量、文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大嘴马云是个演讲天才,虽然他的声音不够浑厚、不够高亢,但他能让人热血沸腾,并顺着他的方向思考。马云的演讲天马行空,给人以拨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在他的众多演讲中不乏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句,而他能够在短短的6分钟让“软银”的孙正义投资,更令无数企业家羡慕不已。几年来,马云演讲的场所扩大到了全世界。他多次应邀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沃顿商学院等全球培养MBA的顶尖学府和达沃斯论坛、世界企业峰会上演讲。马云善于学习,经常看历史书、军事书,并能引经据典、灵活运用,用历史上成功战役的案例来指导阿里巴巴的一场又一场“商战”。
3.极品魅力,狂到骨子里的互联网教父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马云办不到的。
《福布斯》杂志是这样描写马云的:“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然而就是这位其貌不扬,甚至被人戏称演外星人都不用化妆的马云,却集疯子、狂徒、互联网教父等称谓于一身,难以复制。”马云也坦言自己是经历了从骗子到疯子再到狂人的阶段,如其博客所言,“是满大街一抓一大把的,只是运气不错。”
网络狂人,人是对马云最常见的称呼。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马云却被很多人评价为缺乏大公司领导应有的相貌和气质。对于自己的长相,马云从来都是信心十足。马云说:“我也不比别人多一个脑袋,人又瘦,还那么丑。不过我觉得一个男人的长相和他的智慧是成反比的。”
马云的“狂”首先表现在他敢说话上。在很多场合,马云总是语惊四座。这个从不吝啬批评竞争对手更不吝啬夸奖自己的企业家,每一次都试图用最夸张的方式向整个世界证明自己的强大。
几年前,连马云自己还不是很清楚互联网为何物,但其“狂人”的“名号”已初露端倪。在一个普通下午,郭羽在杭州电视台的办公室里正在工作。突然有一个长相奇丑、身无分文的小个子男人冲进他的办公室喊了一句:“郭羽,有一天我要把你们这栋楼给买下来!”2006年,已经成为杭州天畅科技公司董事长的郭羽回忆说:“那个冲我喊了一嗓子、打断我思路的人,当天下午就把我从办公室里拉到西湖边上的茶馆里整整忽悠了一个下午。”那个人就是处于创业时期的马云。虽然当时郭羽根本还不是很懂马云说的是什么,但马云第一次让他对互联网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凭心而论,郭羽后来之所以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马云对他的启发非常关键。
马云的“狂妄”时常会给他带来一场口水战。“马云说他拿着望远镜都找不到竞争对手,只有两个原因。”慧聪网老板郭凡生曾回应说,“不是他的望远镜坏了,就是他的眼睛坏了。”一句话引发的一场战争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可是马云自从凭借自己的阿里巴巴成为“名人”以来,因为他一句话而引发的媒体战争却一再发生。可是每次战争打响之后,马云早已去做别的事情了。敢于说大话的人很多,但有能力把大话、甚至听上去不可能的话变成现实的人并不多。
马云很多时候好像是在漫无目的地“吹牛”,但是,几年之后,他却能够把“吹牛”变成现实。早在1999年3月,阿里巴巴八字还没一撇,马云对同伴们宣称:“我们要做一家80年的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前10名。”后来,这句话经过“改版”,又进一步上个档次了:“我们要做一家102年的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前3名。”
狂,一种是无知的狂妄,另一种是自信洋溢的狂妄,而马云显然深得后者的精髓且狂得底蕴十足。互联网行业中一个人在一个网站成功不足为奇,有谁能像马云这样既在阿里巴巴成功,又同时能把后起之秀淘宝网带到业内数一数二的地位呢?同时,马云狂而不傲,他始终是一个直面现实又憧憬梦想的清醒者。马云始终持有一种危机意识。就是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却在200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发出了“这一年我压力挺大”的感慨。
“我前一段时间宣布了公司第二次处于危机状态”,马云说,“因为别人都说你好的时候,问题一定会马上来临。”而阿里巴巴第一次处于危机状态还是2000年——互联网步入低谷之时。据马云回忆,当时听说中国一个星期诞生1000家互联网公司,就马上宣布公司处于危机之中。中国不可能一个礼拜有1000家互联网公司诞生,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一个礼拜就有1000家互联网公司倒闭。
可见,马云的狂是一种无比的自信,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品质,是一种敢于自我挑战的胆魄,是一种对互联网的不变情怀。
4.口若悬河,靠口才魅力赢得天下
我每次总是去哈佛骂一些人,骂他们是因为爱他们,如果连骂都不骂的时候我就是不爱他们了。
口才对于领导者的重要性,决定了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拥有出色的口才。但是,出色的口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特别是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学会说话容易,但要说好话,能鼓舞人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