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狄仁杰断案拾遗狄仁杰(约630一700),字怀英,生肖为虎。唐代并州太原(今太原南郊区)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太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是我国历史上以廉洁勤政着称的清官,他是武则天最器重的宰相,是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
事。臣以为遇到桀、纣这样的暴君就很困难,要是有幸遇到尧、舜这样的明君就容易得多了。如今法令规定,罪不至死的刑罚陛下您却杀了罪犯.国家的法律还有什么威信!如果法律失去威信,人们还怎么守法!陛下您就为一棵松树而把一名将军处死,千载之后,后人又该怎么评价陛下您呢?
此臣不敢奉命杀善才将军,是怕陷陛下于不仁啊!”
终于,在狄仁杰的劝说下,唐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参重臣
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之后,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
679年,司农卿韦弘机做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是之。狄仁杰毫不留情地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道:“国家虽然缺乏英才,难道还少王本立这样的人么!
陛下为了这样的罪人而让王法受辱不值得。如果您一定要这样做的话,先将微臣罢了当微臣不存在吧!也让以后的忠臣良臣都统统走开!”
结果,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升职为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此次出行,劳民伤财,都是妒女祠害的啊。”命令这件事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得知之后,赞叹说:“真是大丈夫!”
救五千人命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当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
那一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人歌颂狄仁杰的非常多,满街道都是,郭翰返朝后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任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词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独留下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的四种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垂拱四年(688),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因此,上疏武则天道:“这些人是因为受到欺骗和强迫而被牵连的,臣本来想按照实情上奏,又觉得为叛军申辩不合适,可是知道这样的真相而不上奏,又恐怕陛下存心安抚将士的想法因臣下的不说实情而落空,这些人多不是自愿的,还祈望陛下因他们受了蒙蔽和强迫而免他们一死吧!”武则天一听,考虑许久,觉得确实是那么回事,就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当大家都知道是狄仁杰求的情时,都相互提携跪哭于宁卅l的德政碑之下,又设斋饭三日,以谢狄仁杰的救命之恩才北行。所以,到现在,内蒙古那边还有狄公祠。
当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弼,将士们依仗有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弼杀戮降卒,以邀战功。他说:
“乱河南者本就是越王李贞一人,如今收了越王,一个李贞死了一万李贞又出现了!”狄仁杰义正词严,张光弼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人为洛州司马。
狄仁杰遭难
狄仁杰官居宰相之时,正是武承嗣最显赫、最受宠的时候。他认为狄仁杰必然是他被立为太子的障碍,于是勾结当时着名的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都逮捕了。
在唐朝武则天时候,有一项法律条款明文规定:“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所以来俊臣就用酷刑逼迫狄仁杰招供,狄仁杰出人意料地当即认罪了,来俊臣十分满意,便将狄仁杰等人收监,只等着行刑了。见狄仁杰老老实实的,便不再严加戒备,狄仁杰便趁夜间将棉被的被里子拆下,写下鸣冤书放在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掉棉衣中的棉花,以便他做单衣穿。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去掉棉花发现了鸣冤书,于是持书上告。武则天看后就问来俊臣情况,来俊臣说:“狄仁杰没有喊冤啊。”武后就派人前去探望,怎料来俊臣早有防备,命人给狄仁杰装束一整见使者,但不允许说话,还让手下拟着狄仁杰的口气做了一篇谢死表,请使者呈给武则天,武则天依旧觉得蹊跷,便将被定为谋反的一千人等皆招来亲自审问,方才给了狄仁杰等人清白。问到狄仁杰为什么亲口承认谋反,狄仁杰说:“我要不承认的话,怕要死在酷刑之下啦!”
武则天又问:“那你写什么谢死表?”
狄仁杰称并没写过,找人拿来辩证之后,果然是假的,于是,女皇帝便将七人全部释放,但都贬为地方官。狄仁杰也因此贬到地方当了一阵子彭泽令。
徐有功执志不渝
徐有功(641-702),名宏敏,祖上有功。唐河内济源青龙里人。举明经,累转蒲州司法参军,绍封东莞县男,人争为用。载初元年累迁司刑丞,为政平恕,前后救济数十百家。
转郎中,竞坐官免。三年后又被武则天任为左台侍御史,远近皆欣然相贺。
有功尝上疏论司法衍失。先后为法官,不以私害公,强谏枉死者,三经大辟,而执志不渝,武则天重之。久之,转司仆少卿。卒年62岁。时人论日:今有功断狱,天下无冤枉人。
救支党
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永昌元年(689)受其父越王李贞(李世民的儿子,后改其姓为虺)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诛。都尉颜余庆因与李冲有交往,被诬告与李冲有预谋。武后命来俊臣审问,加颜余庆以反叛罪。在朝廷上议论这一案件时,主管官员认为颜余庆仅为支党,依法当判流刑。武后已表示同意,而侍御史魏元忠却说:“颜余庆为李冲讨还债务,快信来往,合谋造反迹象很明显,不应是支党,请处以极刑,并没收全部家产。”
徐有功不同意说:“永昌事件之后所发生的赦免令中曾说,魁首已经伏诛,支党未被发现者饶恕其罪过。颜余庆是赦免令下达后被告发的,应该属于支党。现在以支为首,以生人死,赦而复罪,生而复杀。我以为朝廷处事要取信于民,不当如此。”武后听了大怒道:“什么叫魁首?”徐有功答说:“魁者,大帅;首者,主谋。”武后又问:“颜余庆为什么不是魁首?”
徐有功神色自若地回答:“永昌之乱的魁首是虺而已,而虺早已伏诛,余庆现在才判罪,不是支党是什么?”武后也只好压下怒气,说:“你再好好想想。”颜余庆因此而免于一死。当时,在场议事的大臣、廷陛之下的卫士、仪仗等共数百人,看到武后发火,都低头缩颈,屏息敛气,唯恐大祸临头,而徐有功气定言详,从容自如,众人无不叹服。
死谏武后
徐有功做侍御史的时候,当时官员家中的奴婢多勾结外人,罗织主人的罪名以求朝廷的赏赐。润州刺史窦孝谌的夫人庞氏就被自己家的仆人告发,说她晚上焚香驱鬼诅咒武则天。
原来,这庞氏是中宗李显妃子德妃的母亲,德妃被武则天杀了之后,她便觉得有鬼,于是夜晚烧香。武则天听到告发之后大怒,便让御史薛季咏查案,薛季咏便顺着武则天的心思判了庞氏死罪,家人流放,眼看行刑了,庞氏的儿子去徐有功那里喊冤,徐有功查明真相之后,便找武则天替庞氏辩冤。武则天一怒之下,连徐有功一起处了死罪。待到徐有功行刑之前,却又理智恢复,前去法场问徐有功:
“为什么你判了那么多重罪轻判的案子?”徐有功回答道:“重罪轻判,是微臣的过失,珍惜百姓的生命却是圣上的大德啊!”武则天沉默不语,最终免了庞氏的死罪改为流放,免了徐有功的死罪,罢了他的官职。
高延瑶扁担断案
唐朝时,安徽六安州发生了一起恶性案件,堂兄踢死了堂弟。官府派人前往验尸,死者浑身上下只有一个地方被踢伤,再也没验出其他痕迹。
一切处理完毕,尸体将要装棺埋葬掉。忽然,死者妻子扑上堂来。她手执一根扁担,“扑通”一声跪倒在公案前,放声大哭:“凶手的亲哥也是凶手,他用扁担帮着殴打我丈夫。这根扁担就是凶器。”
监督检验的州官高延瑶摇摇头:
“你今天早晨报案,只说了踢死,也没有讲到扁担这码事,如今拿出这根断扁担,是从何来?”
死者的妻子哀哀哭诉:“是叔公好心。他拿来请求检验,让凶手一个不漏,好让我丈夫在九泉下瞑目。”
高知州忙问:“叔公在何处?”
她回头冲衙门口人群中一指:
“喏,那个!,’
高知州唤那叔公上来,心中早已打定主意。高知州一声吆喝,两个粗壮的衙役把那叔公按倒在地。一位衙役高举扁担,侧着在那叔公的腿上猛打一下。高知州指着伤痕问妇人:“用扁担侧打,有这样的痕迹,你男人身上有吗?”
妇人摇摇头。那衙役再用扁担平打一下,高知州指着伤痕再问妇人:
“平打一下,有这样的伤痕,你男人身上有吗?”
那妇人开口:“没有!”
高知州心中更有底了:这叔公准有隐私!他又命令:“把这叔公连打20扁担。”边打边问:“大胆刁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那人无奈,如实交代:“我跟凶手之兄有仇,看这次机会来了,忙回到家中,找出一根扁担,马上压断,正好那女人案件发生时不在场,我报仇心切,想陷害凶手之兄,除掉眼中钉。”
唐朝崔思竞将计就计救兄是武则天执政时,曾经有人告发崔思竞的异母哥哥崔宣谋反,武则天便派侍御史张行岌前去审理。
告发的人事先用奸计诱骗出崔宣的妾,然后把她藏了起来,再向官府告发:“崔宣的妾要揭发他想谋反的阴谋,因此他把妾杀掉,把尸体投入洛河之中。”
张行岌按照原告的状子审查,没有任何线索,武则天大怒,命令他重审,结果还是一无所获。武则天大怒,命他继续查,张行岌也很害怕,就逼着崔思竞抓紧时间寻找崔宣的妾。崔思竞在城里已经花了许多钱,试图寻找藏匿崔宣妾的人。
几天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进展,但是,他每当家里私下商议事情,那告发崔宣的人就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崔思竟料定家中有对方的奸细,便对嫂子说,要用三百匹绢,雇佣一个刺客将告发的人杀掉。
到了第二天早晨,他就秘密隐藏在告发人家的台阶后看动静。不一会儿,崔思竟就看见自己家的一个姓舒的门客,这个人走到台阶,给了守门人一些银两,把上述的话通报给告发的人。告发的人于是向官府报告说崔家的人想要刺杀他。崔思竞把这个门客叫到天津桥,吓唬道:“你这无耻之徒,我崔家若因‘谋反’而家破人亡,你就是同谋,到那时你跳进黄河也讲不清楚。你如果能找回崔家的妾,我送你五百匹丝帛。你带回老家营生去吧。不然,你也必然将是死路一条!”
这个门客后悔不迭,赶忙向崔思竞求饶,并把崔思竟带到告发人的家里找到崔宣的妾,崔宣这才免遭一场杀身大祸。
断案点评
要解决一个难题,首先应该抓住线索,从最关键的方面寻找突破,这才是有的放矢。
王之涣审黄狗断案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着称。
唐代着名诗人王之涣在文安县做官时,受理过这样一个案子。有一天,三十多岁的民妇刘月娥击鼓鸣冤,哭诉说:“公婆死得早,我的丈夫长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我和小姑相伴生活。
昨晚我去邻家推碾,小姑在家缝补,我推碾回来刚进门,听着小姑喊救命,我急忙向屋里跑,在屋门口撞上个男人,我就去打他,可是他力气太大,我抓了他几下就被他挣脱,让他跑掉了。进屋掌灯一看,小姑胸口扎着一把剪刀,已经断气。”
经过王之涣询问,从刘月娥口中得知,刘月娥虽然天黑没有看清楚那个男人长得什么样子,却知道他身材高力气大。而且刘月娥院子里除了一条养了三年的黄狗,既没人,更没有其他喘气的了,便心生一计。
这天下午,县衙差役在各乡贴出告示,县官明天要在城隍庙审黄狗。
第二天,好奇的人们蜂拥而来,将庙里挤了个水泄不通。王之涣见人进得差不多了,喝令关上庙门,然后命差役先后把小孩、妇女、老头轰出庙去。庙里只剩百多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王之涣命令他们脱掉上衣,面对着墙站好。然后逐一查看,发现一个人的脊背上有两道红印子,经讯问,是刘月娥的街坊李二狗,正是他行凶杀人。原来,王之涣听到刘月娥说家里有条黄狗,晚上又没叫,从而断定凶手必是她家熟人;听了刘所说与凶手厮打的经过,进一步肯定凶手是个高个子,背上一定有抓痕。
崔安潜治盗
崔安潜,生卒年不详,字进之.河南人。唐朝末年为忠武军节度使.着名大臣。出身名门,早年进士及第,唐懿宗成通年间,一直官运亨通,历任观察使、忠武军节度使,镇守许州。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唐僖宗出逃蜀中,以崔安潜为太子少师,王铎任都统,表以自副。平卢节度使王王敬武死后,朝廷以崔安潜接任,加授检校太师兼侍中,但是王敬武之子王师范拒绝崔安潜入境,崔安潜只得返回.被朝廷任命为太子太傅。不久后,崔安潜病死,被追赠为太子太师。
唐朝西川节度使崔安潜上任后,面对辖区内盗窃案件居高不下的情况,不是像其他官吏那样急于手忙脚乱地去查办盗案,而是认真细致地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工作,最后他得出一条结论:“盗非所由通客,则不能为”。
意思是说:这些盗窃团伙成员之间如果不是由于能够相互往来、勾结、包庇就玩完了。于是,他想出了一条妙策,就是让手下人抬了许多钱放到闹市中的显眼处,并在这些金钱的上面张贴了一张告示说:“凡有人揭发并协助官方抓获一名盗窃分子的,就奖给他5000文钱;凡盗窃团伙成员主动揭发并协助官方抓获一名同案犯的。不仅赦免他以往的罪行不予追究,而且也奖5000文钱”。
此告示公布了没几天,就有一个盗窃团伙成员揭发并将同伙抓获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