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25845600000039

第39章 贾谊的农本思想

贾谊在继承和汲取先秦的农本思想成果、总结秦亡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农本思想体系。他重新发掘并高扬的农本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经久不衰。

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洛阳人,以才闻名,为汉文帝所赏识,23岁便官至太中大夫。贾谊的许多思想,如民本思想、经济思想、伦理思想、礼治思想、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经济思想的“重农主义”,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贾谊是汉代较早而又较为全面地论述和发展“农本”思想的思想家。

汉初,经历连年的战争之后,不仅老百姓家徒四壁,就连帝王将相的日子也不好过,皇帝“御驾”凑不齐四匹同样颜色的马,将相也只好坐牛车外出。汉高祖刘邦及其智囊团不得不迅速作出反应:一是总结秦亡教训以为借鉴;二是寻求恢复经济和安定社会的对策。他们认为大兴土木,穷兵黩武,严刑酷法,横征暴敛,直接造成民力耗尽,民心丧尽,秦朝因而灭亡;要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改弦更张,以道家无为而治和儒家仁政惠民理论为治国指导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省刑减罚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与民休息就是让人民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省刑减罚就是清除严刑酷法,减轻压迫;轻徭薄赋就是减轻劳役、兵役负担和赋税剥削。三者之中,与民休息是总纲,省刑减罚是政治方面的政策,轻徭薄赋是财政经济方面的政策,也是最有实质性意义的政策。

但是,文帝时期,社会上开始普遍出现了一种“背本趋末”的现象。这种情况下贾谊提出了为政治国必须“以民为本”、“以民为命”、“以民为功”、“以民为力”的主张。贾谊在著名的《论积贮疏》中指出:“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月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对“趋末”的危害性予以了高度重视。他还在《瑰玮》篇中批评“挟巧不耕”以事末业的人,多食农人之食,追求“雕文刻镂”之物,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败坏了社会风气。

贾谊认为,发展农业就必须贬低甚至取消“末”业,他极力主张驱民归农,发展农业生产,并提出具体措施:爱惜民力,注意使民以时,不耽误农时季节;励行节俭,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以达到安百姓治天下,巩固汉王朝统治的目的。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这对恢复经济、建立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起了积极作用。

公元前177年,由于邓通等佞臣的谗言,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文帝允许邓通自铸钱,“邓氏钱”遍布天下;又有吴王刘濞开豫章铜山铸钱,吴钱也遍布天下。这样,币制就混乱了。贾谊在长沙又向文帝上了《谏铸钱疏》,尖锐地指出,私人铸钱遍布天下,于国于民都很不利,建议文帝下令禁止。贾谊的这个建议在当时没有被采纳。

贾谊在长沙一共生活了4年,他在任内的活动和著述,对长沙和湖南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民本思想也很快收到了明显效果,社会经济逐渐复苏,社会矛盾得到缓和,对两汉粮食基地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为后来“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延伸阅读

文景之治

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文景两帝相继即位后,励精图治,又进一步采取了轻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40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使自战国以来战乱连绵的社会有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使黎民百姓获得暂时安宁,更重要的是,它表明迈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态后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在经历了秦速亡的历史过程后,已经善于反省并总结历史教训,适时调整统治策略,以维护整个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