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
25858300000007

第7章 诚实守信——人生的起跑线(1)

对于诚信,我们熟悉“狼来了”和“匹诺曹”的故事。但是,即使孩子说谎了,狼也是不会来,鼻子也不会变长。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能简单地说教和吓唬,而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通过实际的实例,强化诚信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和认识,及时引导,真正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意识。

教育孩子说真话

伟大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应该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教育孩子说真话,应该从小的时候开始。

对于父母,从小就要注意引导孩子说真话。一个人说真话,相信别人,对生活有信心,才会问心无愧地面对各种事情,也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理解。只有孩子说真话,父母才能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什么,从而才能适当地给孩子以鼓励、引导、帮助和劝阻、匡正。要是孩子说假话成习惯,孩子的行为就会变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很容易走上犯错误、做坏事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教育孩子不撒谎,说真话。

一个双休日的上午,文文的妈妈领着文文去早市买菜。回家后,文文兴奋地对他妈妈说:“妈妈,你看这是什么?”说完,他像变戏法似的,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土豆。他妈妈很是惊奇们,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文文说:在路上捡的。文文的母亲并没有相信他,反而觉得这事有些蹊跷,就追问了起来。最后,文文说出了真相。就是在他们买土豆付钱的时候,有很多人在挑土豆。由于人多,卖土豆的摊主也没有看见,他就偷偷地拿了一个。

文文本以为他妈妈会表扬他,没想到他妈妈会很生气。就在这个时候,文文的爸爸会来了,看到这个情景,得知详情后,爸爸也很是生气。看着他们,文文害怕地低下了头。

文文的爸爸看着他那副可怜相,是又气又恨,打算厉声训斥一番,但突然想这是教育孩子讲真话的好时机。于是对儿子说:“农民伯伯挣钱很辛苦,你怎么能偷东西呢?我们做个诚实的好孩子,把土豆还给爷爷。”儿子撅着小嘴不高兴地说:“妈妈,我可不去,反正他也不知道。”看儿子不依不饶的样子,爸爸就给他讲起那个家喻户晓的《狼来了》的故事。听完故事后,儿子若有所思地对他妈妈说:“妈妈,我们走吧!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但这件事情你千万别告诉小朋友。”见到摊主后,儿子像个害羞的姑娘似地拿着土豆对摊主说:“爷爷,对不起,刚才趁你不注意多拿了一个土豆还给你。”摊主却一脸的茫然,待文文的妈妈说出事情的原委后,摊主对儿子伸出了大拇指,儿子乐得又蹦又跳。

可以说,文文父母的教育,不仅仅是归还了一个土豆,而是杜绝了孩子说假话,办糊涂事的行为,引导孩子走向了正道,文文也受到了深刻教育和启发。

从文文父母教育的方式中,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说假话,更重要的是还要积极引导:

一天,一位父亲带儿子坐公共汽车。停车后,上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满车的人都没有让座,只有儿子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阿姨,请这里坐。”

下车后,儿子问我:“爸爸,阿姨为什么不道谢。”“可能她道谢了,你没有听到。”“没有,她绝对没有道谢,我听得清清楚楚。”儿子斩钉截铁地说。过了一会儿,儿子仿佛若有所悟地补充道:“我知道了,怪不得车上没有人让座。”

看到这里,我们知道,孩子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但这个时候,孩子的爸爸如果不进一步解释的话,孩子是说了一句真话,却缺失了一份爱心……

教育孩子说真话,首先父母就应该一个说真话的人,自己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当发现孩子说谎的时候,父母应该检查自己的教育方式:一是如果发现后子说谎,父母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为了避免惩罚,大多数孩子以后还是会采用撒谎的方法;二是如果父母对孩子说谎的反应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时,也容易导致孩子说谎;三是如果孩子感觉自己在父母眼里是个不诚实孩子,这时候孩子也会说谎。

其次,要鼓励和保护孩子说真话。父母是孩子最信得过的人,孩子听到什么事情或是想到什么东西,都会统统告诉爸爸妈妈。这时,不要管孩子磨拳擦掌是什么,父母都要认真、耐心地听完,就是孩子有些地方说错了,甚至使父母不愉快,父母也不要吹胡子瞪眼发脾气,而要亲切地跟孩子交谈讨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不要应付、糊弄孩子。如果孩子因为说真话在外面吃了亏,父母应想办法帮助孩子做思想工作,明确表示支持孩子讲真话,鼓励孩子做一个真诚的人。

第三,教孩子做一个真诚正直的人

父母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客观分析,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应奖励孩子的真话,即使孩子有了错误,只要说了真话,就应肯定他的做人之道,并引导他不断地完善自己;不用打骂、惩罚、斥责等消极、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避免孩子为保护自己而以谎言应付大人。要与孩子成为朋友,建立相互信任关系。要让孩子懂得,向大人讲明自己的错误,是诚实的举动,诚实地讲了出来就是好孩子,就能得到原谅甚至表扬,以此来诱导。

一般情况下,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往往都会主动地讲出来,在表扬他诚实的同时,告诉他以后怎样才能不再做错这样的事。

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行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比如不小心摔坏东西、损坏东西等。当出现这种情景时,孩子对自己不小心所造成的破坏,也是非常后悔和难过,甚至感到恐惧。

这时,父母应该包容和安慰孩子,而不是批评和指责。批评和指责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感情的疏远。以后再发生这种事情,他们可能会故意隐瞒父母,从而使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

在对待孩子的过失行为时,首先要分析孩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然和依据不同的原因,父母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去处理、教育。

当孩子本意正确、方式错误的时候,父母首先应该对孩子的本意给予赏识,然后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并教给他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当孩子出于好意却做了坏事,造成比较大的损失时,应该告诉孩子:“谢谢你的好意,但是你的方法错了,结果让父母非常伤脑筋,以后应该这样……”

我们可以看看下面案例中是怎样做的。

有位叫大卫·柯珀菲尔的医学科学家,当记者问他为什么比一般人更有创造力时,他回答,这与他两岁时发生的一件小事有关。

有一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因瓶子很滑,他一失手,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

他的母亲来到厨房,并没有对他大呼小叫、教训或惩罚他,她说:“哇,你制造的混乱可真棒!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牛奶反正已不能喝了,在父母们清理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他的确这么做了。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还得把它清理干净,你想这样做吗?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你喜欢哪一种?”他选了海绵,于是他们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之后,他母亲又说:“如何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你已经做了一个失败的实验。来,让父母们把瓶子装满水,看看怎样才能拿得动它。”小男孩很快就学会了,用双手抓住瓶颈,就可以拿住它不会掉。

其实,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责骂、惩罚,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相反会使孩子形成胆怯、退缩或者是叛逆、攻击等不良心理。所以,包容孩子的过失,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过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当然,包容并不等于是什么都不管,一味的宽容,有的时候,父母还是要积极的教育和引导,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一位家长,发现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就将别人的玩具长期拿回家里玩,自认为这是孩子好奇、贪玩,是小事一桩。后来她又发现孩子和其他人去人家果园里摘水果吃,这时她又认为在酷暑的盛夏,孩子口渴了,在上学回家的路上顺手摘了别人的杨桃,不能算偷。这位家长对上面两件事并未放在心上,从不加以过问。结果,孩子上三年级后因偷钱包被公安人员抓获时,家长才追悔莫及,并真正悟出了“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的道理。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有过失行为时,既不批评教育,也不查明原因,认为这是爱护孩子的行为,是解放思想、不束缚孩子手脚的表现。其实,这是对孩子的溺爱、迁就,是会把孩子惯坏,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的。

又如:

有位外出回家的父亲,发现孩子一连5天没有去上学,火冒三丈。但做母亲和奶奶的,为了不让孩子挨打受骂,竟编造说:“孩子不上学是因为身体不好,这是我们同意的。”这样,致使孩子越发大胆地逃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时其奶奶和妈妈才了解到孩子经常逃学去逛街、玩电子游戏,无心向学,后悔当初不该包庇、怂恿孩子逃学。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袒护、怂恿,将会使孩子在错误的泥坑里越陷越深。

有些父母,尤其是父亲,脾气比较暴躁,对犯了错误的孩子采用粗暴、急躁、鲁莽的方法,动辄打骂训斥、罚站罚跪、恐吓赶跑等。其实,这种教育手段是不科学的。虽然,有的孩子通过打骂后,会乖一点,但实际是他迫于一时的压力,过后不久终会原形毕露。有的会产生畏惧、对立情绪;有的会胡思乱想,日趋消极;有的为了避免父母的打骂、体罚,千方百计欺骗父母,说假话,隐瞒自己的错误,甚至离家出走、轻生等。

对于孩子的过失行为,父母不能操之过急,既要了解情况,弄清真相,进行批评教育;又要有宽容的态度,给予时间,让他们反省思过,允许其犯错误,允许其改正错误。同时,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热情地帮孩子认识错误的危害性及如何加以改正。

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诚实的人,不会说谎。所以,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教育孩子,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敢于承认,不要为自己找各种借口。可是,有一个通病现象就是,很多父母自己错了,却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尤其是在曲解、误解了孩子的时候,或错误地批评了孩子时,不愿意直接、正面地向孩子承认错误,向孩子道歉,害怕向孩子道歉,承认了自己错误,就会在孩子面前没了尊严,没了威信。

事实上,当事情结束之后,再来思考这个问题时,很多父母都是自己在心里暗暗后悔或自责。有的父母会通过给孩子买好吃的来弥补,或答应孩子一个本来不太合理的要求表示歉意。但是,这种道歉的方式,只能说是一种变相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弥补,并没有对孩子明确表示什么。经常如此,孩子也就抓住了父母的弱点。其实,在心灵上,孩子与大人是平等的,孩子更需要抚慰,需要激励,这种精神关爱的价值远远大于物质的!

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这是一个叫乔乔的女孩和他爸爸之间的误会。一天,乔乔的爸爸看到书橱被翻得乱糟糟的,地上满是书,乔乔正坐在地上翻书,他很生气,就想当然地认为是女儿乔乔翻乱的。于是,对着乔乔就批评一通。乔乔也生气了,她不承认是她翻的,她说一进来时就这样,听到这,乔乔的爸爸就更火了,对乔乔说:“错了还不肯承认”。于是,就命令乔乔半小时内把地上的书整理好。

乔乔很委屈的样子,气呼呼地开始收拾书。乔乔的爸爸这时离开了房间,想给乔乔独处的时间,冷静一下,好好反省自己。一小时后,乔乔的妈妈从外面回来,把事情一说,才知道,原来是乔乔的妈妈弄乱了书橱。乔乔的爸爸并误会了女儿。这时,乔乔的爸爸为自己的言行不妥有些后悔,他赶紧跑去看女儿。但乔乔已经整理好了书,就是不肯理他。他说:“宝贝,爸爸错怪你了,书是你妈妈弄乱的。”可他马上又为自己找借口:“我进来时妈妈不在,就你在房间,所以我会认为是你。”女儿显然对这样的话不满意,他心理很矛盾。

经过一番思考后,乔乔的爸爸还是鼓足勇气对乔乔说:“宝贝,对不起,爸爸不了解清楚,就批评你是不对的,现在向你道歉。”这时,乔乔的脸开始由阴转晴,乔乔的爸爸继续说:“我和妈妈还要谢谢你整理好了书,妈妈搞乱了书,还害得我俩误会,你来想个办法惩罚他一小下,好不好?”这时乔乔终于笑了。

在此,我们想一想,如果乔乔的爸爸不向乔乔道歉的话,后果会是什么样呢?

事实上。过了一段时间,乔乔的爸爸再问乔乔:“如果爸爸不道歉,你会怎么办?”乔乔说:“爸爸错了可以不道歉,我错了以后也不道歉。”

经常是这样,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主导地位,孩子总是把父母当成榜样,并且时时处处仿照父母的样子去做。父母做错了事,敢于向孩子认错,其实,不仅不会伤害父母的“尊严”,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亲,更有利于维护父母的“长者形象”,也给孩子做出了榜样,有错就改,知错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