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l0月,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在莱特湾展开——如果说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的话,那么莱特湾海战就彻底葬送了太阳旗的海洋控制权。
在经过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战役后整个反法西斯战线都已经经过了低谷,盟国已经开始转守为攻,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已经标志着纳粹德国岌岌可危,英美军队和苏联军队对德国的两面攻击已经明确告诉世界,德国的失败已成定局,同样,日本也即将看到落日余辉。
日本海军在中途岛一战中损失惨重,作为海军核心的航母已经无法满足战争需要,作战飞机和更为宝贵的飞行员急剧减少,日本海军是最先品尝到失败的滋味的。
从战略上看,美国一直对太平洋战略存在分歧,以海军统帅尼米兹为主的海军认为,完全可以从珍珠港出发然后直接攻击日本的内圈防御,或者首先攻占台湾,然后在直接打击日本本土。显而易见,在中途岛战役后,美国就取得了海上优势,美国舰队完全有能力实施这种直接攻击日本本土的计划。在这个战略方向上,除了台湾岛外再没有大岛屿,所经过的岛屿都很小,不需要投入大规模的登陆部队,因此人员损失也较少,主要依赖海军舰队就能够达到目的,尼米兹的战略被称为中太平洋战略。
而以陆军统帅麦克阿瑟为主的陆军却希望实施从澳大利亚出发的反攻战略,即从澳大利亚出发向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方向一路反攻,最终攻占日本本土。同样,这个战略显然是以陆军为主,需要投入大量的军队进行频繁的登陆战。麦克阿瑟的战略被称为“南太平洋战略”。
面对这两种意见,美国白宫却有着自己的考虑,而且这种考虑更加直截了当,尼米兹的战略是从纯军事战略角度出发,用最有效、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战果,而且也能迅速结束战争,但这对美国国家利益来说,却是最不可取的。相反,麦克阿瑟的战略看起来颇为费时费力,而且要牺牲大量的地面部队,但美军打下来的地方显然要插上美国国旗,也就意味着美国利益的延伸,而从澳大利亚到新加坡、从印度尼西亚到台湾,这些地方都是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地方,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也更具经济和政治价值。也就是说,麦克阿瑟的战略与美国参战的初衷相符,这也就成了莱特湾海战爆发的深层原因。
令人遗憾的是,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争执并非仅仅停留在大战略方向上,就是在较为具体的方向上也针锋相对。在美军多得塞班岛后,接下来又出现了两种意见,麦克萨瑟希望接下来应该攻占菲律宾,这就基本切断了日本的石油、橡胶、矿石的供应,也切断了日本与东南亚大部分岛屿之间的联系;而尼米兹认为,美军此时应该跳过菲律宾岛直接攻占台湾或者中国沿海地区,这样同样也可以切断日本与东南亚的联系,而且也更为高效。但美国高层最终还是采纳了麦克阿瑟的建议,毫无疑问,美国高层还是从政治角度来考虑,夺取菲律宾更有意义。
但这也引起了尼米兹的不满,因此,他只把托马斯·金凯德中将指挥的第7舰队交给麦克阿瑟,而拥有新式航母和战列舰的、由哈尔西指挥的第三舰队(原第五舰队)则仍有尼米兹本人指挥,这也造成了在莱特湾这场最大的海战中美军竟没有一位最高的指挥官统一协调这场战役,自然,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裂缝。
从日本的角度来看,日本高层都清楚,这场战争已经输了,剩下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某一个关键战役中给美军一次重大的伤亡,然后再寻求与美国媾和。日本为此制定了一个近似自杀性的、能产生迎头痛击效果的“胜利”计划,也就是用尽日本最后的全部力量打一场大战,逼迫美国做出妥协。当然,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并非完全处于疯狂,因为日本认为,当美国攻占菲律宾、台湾、硫磺岛时也将面临日本曾经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漫长的补给线,而迅速扩大的战线很可能造成美军后勤供应吃紧,这时美军战力就会下降,而日本就有可能赢得一场局部胜利。莱特湾海战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这场战役看起来是为了争夺一个毫无价值的小岛——莱特岛,这个岛本身可以说根本没有一点可以利用的军事价值,岛上多山,唯一一块平地也是水稻田,而且无论谁夺取这个岛都不会利用它做什么跳板,因为从这里无处可跳。但这场战争偏偏就在这里展开,也许,最好的理由就是,双方仅仅是需要一个进行一场决战的地点罢了。
莱特岛本身毫无价值,但莱特湾却是一个对美军十分有利的作战海域,它的东面对菲律宾敞开,美军可以自由进入莱特湾,而盘踞在新加坡的日本舰队如果要进入莱特湾就必须从圣贝纳里诺海峡南下或者从苏里高海峡北上。这样,美军就等于率先拥有了一个地利条件。
1944年10月10日,哈尔西率领的第3舰队向冲绳、吕宋、台湾等地的日本控制的战略据点发动袭击,这是一场让日本人垂头丧气的战斗,仅仅一周,日本就损失了1093架飞机,而美军仅损失约100架飞机。尽管这只是莱特湾海战的一场前哨战,但却一举奠定了一个空战基调——由于损失严重,导致本来就已经处于劣势的日本飞机在后来的莱特湾大战中只能出动120架舰载飞机,也就是说,莱特湾海战还没有开始,日本就几乎已经失去了唯一的空中打击能力。??
本来对于莱特湾决战,日本的原本的作战意图是按照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丰田副武大将的想法想用三路合围的办法与美国舰队决战,然而小泽治三郎中将提出了另一个似乎更有希望的计划,即用已经基本失去作用的航母舰队作诱饵,将美军最具实力的哈尔西舰队吸引开,然后日本主力舰队再突然攻击将要在莱特岛登陆的美军部队。最终,日本采用了小泽治三郎中将的计划。为此,丰田副武大将将日本舰队分成四个分舰队:小泽治三郎中将率领一支航母舰队,任务是设法把哈尔西舰队引诱开;栗田健男中将指挥主力舰队在哈尔西舰队离开后全力攻击从圣贝纳里诺海峡突入的登陆部队;西村祥治中将和志摩清英中将各率领一支舰队从苏里高海峡夹击金凯德的舰队,阻击他对莱特岛登陆部队的支援。??
美军的作战计划则很简单,哈尔西的第三舰队拥有新型航母和战列舰,是歼敌的主力,负责在圣贝纳里诺海峡歼灭联合舰队主力;而第七舰队主要是些老旧战舰,只用来支援防守苏里高海峡和支援陆军的登陆作战。
参加莱特湾海战的日本舰队共有1艘大型航空母舰、3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航空战列舰、7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33艘驱逐舰,116架舰载机和430架陆基飞机(第二航空队200架、第四航空队230架)。
美军组成为8艘大型航空母舰、8艘轻型航空母舰、18艘护航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6艘巡洋舰、169艘驱逐舰,舰载机约1800架。
平心而论,日本这次作战完全是无奈之举,无论从战略上、战术上、兵员素质上、后勤补给上、舰船数量上等所有方面几乎都处于严重劣势,甚至就连士气上日本都已经没有美军高昂,日本的悲哀就是,从珍珠港开始一场赌博,最后又不得不结束与另一场赌博,而此时的目的已经仅仅是为了换取一个媾和条件。日本也清楚,这场海战即使达成了理想的战役目的,结果也仍然是全军覆没,最后美军第三舰队在消灭了小泽治三郎舰队、第七舰队在消灭了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后会夹击栗田健男舰队,结果就是全军覆没。但不这样做就将失去菲律宾和新加坡,日本舰队最后也将失去石油等战略物资,所以,日本出击是自寻死路,不出击是坐以待毙,唯一与珍珠港不同的是,这场决战是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赌博。
10月22日,栗田舰队离开文莱,驶向菲律宾的莱特湾方向航行,栗田舰队以重巡洋舰“爱宕”号为旗舰,共有5艘战列舰、10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10月23日凌晨,美国潜艇“射水鱼”号和“鲦鱼”号在巴拉望航道巡逻,发现了栗田舰队。“射水鱼”号一边向舰队报告,一边于900米的距离外向粟田的旗舰“爱宕”号连续发射5枚鱼雷,结果全部命中,同时也向重创巡洋舰“高雄”号发射了鱼雷。“鲦鱼”号也向“摩耶”号巡洋舰发射了4枚鱼雷。“爱宕”号于20分钟后沉没,粟田只好把司令旗移到驱逐舰“岸波”号,稍后又移到战列舰“大和”号上。“摩耶”号发生爆炸,4分钟后沉没。“高雄”号起火,后由2艘驱逐舰护送回文莱。
23日一整天尽管不断说发现潜望镜,但总算有惊无险,并没有再遇到美军潜艇。然而最让栗田担心的确是东京来的消息,即小泽舰队还没有和哈尔西舰队接触,也就是说,哈尔西舰队此时还没有被吸引走,那也就意味着,24日天一亮就有可能被美军侦察机发现,然后就是铺天盖地的攻击机群。
果然,10月24日清晨,当栗田舰队抵达锡布延海域后,美军就开始了对栗田舰队的攻击,但好在哈尔西这个愚蠢的“公牛”在前几天把其旗下的麦坎恩分舰队(包括5艘航空母舰、5艘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调往乌利西基地进行补给和整休,因为美军并没有预料到日本会进行袭击,哈尔西也对支援登陆这样的任务不感兴趣,结果当日本主力舰队到来的时候,第三舰队却不能全力以赴。即使这样,美军在全天仍然出动飞机269架次。栗田不断的请求空中支援,但始终没能得到,结果栗田舰队损失惨重:“武藏”号沉没,4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损伤严重,其中2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不得不返航。栗田舰队只剩下4艘战列舰、5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这时,栗田不得不面临一个选择,因为前面就是圣贝纳里诺海峡,如果进入这个海峡,那么拥有10艘航母的美军舰队很快就会把他的舰队堵截在海峡中,然后一艘一艘击沉,而栗田直到此时仍然得不到任何空中支援,那意味着必死无疑。故此,栗田只好下令撤退,希望在得到空中支援后再出击。他同时向西村和志摩发报,希望他们也同时暂缓进攻,但是这份电报没有被收到。
另一方面,统一指挥日本第2、4陆基航空兵的福留繁拒绝给栗田提供空中支援是因为,他认为现在的日本战机飞行员已经与刚开战时无法相提并论,都是些新手,而且支援栗田需要长途飞行,数量有限,这实际上相当于飞蛾扑火。于是,他把手中仅有的战斗机全部投入到了攻击附近的谢尔曼少将的舰队,结果“普林斯顿”号航母(后来自沉)和“伯明翰”号巡洋舰最终丧失作战能力,“普林斯顿”号航母后来自沉。实际上这也从侧前牵制了谢尔曼分舰队,使其无法投入对栗田的空袭。但日本也因此损失了60多架飞机。
在另一个方向上,日本更为悲惨,小泽舰队的任务是吸引哈尔西舰队,因此他派出76架飞机攻击谢尔曼分舰队,但非但没有击沉一艘战舰,反而只有3架返航,结果适得其反,这反倒让哈尔西认为这种少量、毫无战斗力的袭击不是来自日本航母舰队,他判断是来自吕宋岛,因此并没有追击小泽。于是小泽只好再次引诱,他一边南下一边频繁使用无线电,希望能让哈尔西注意到,终于,哈尔西认识到,这可能就是他最想歼灭地日本航母舰队——实际上,小泽的舰队上已经只有40架飞机了。
哈尔西这时也得到了谢尔曼的证实,攻击谢尔曼舰队的就是日本航母舰队;同时,哈尔西还得到了报告,栗田舰队正在撤退,但哈尔西这时的任务是扼守海峡,保护登陆部队的安全。而哈尔西一直以来希望能打一场真正的大海战,于是,他给尼米兹发去了一份容易让人误会的电报:“我已重创中央舰队。现在正率3个分舰队北上,拂晓攻击敌航母编队。”?,这样无论是尼米兹还是金凯德都以为哈尔西至少把34特混舰队留下来看守海峡,于是,谁也没有干预哈尔西的行动。
哈尔西上当了,他把整个第三舰队都带走了,圣贝纳里诺海峡因此对栗田大敞四开。
另一方面,西村祥治舰队和志摩清英舰队并没有收到栗田的电报,仍然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分进合击,而且,日本舰队的麻烦是,通信联络十分不畅通,西村祥治舰队和志摩清英舰队仅仅相隔40海里,确彼此根本无法联系,这导致两支舰队行进的速度不一致。结果,当西村祥治舰队首先于24日夜11时到达苏里高海峡时,发现已经孤军深入到了金凯德舰队的包围之中,双方的大型舰只比是42:7,其中战列舰是6:2.而且美国已经占据了有利战位,于是,美国人的猎杀开始了——仅仅几个小时,到25日凌晨4时,日本只有一艘驱逐舰和一艘巡洋舰逃脱,其它所有战舰全部被击沉。
比西村祥治舰队迟到几个小时的志摩舰队也随后遭到了重创。
此战中,日军有2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被击沉,1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被击伤,包括西村祥治中将在内5000多官兵阵亡。美军只有1艘鱼雷艇被击沉,1艘驱逐舰被击伤,阵亡官兵仅41人。
就在西村祥治舰队和志摩清英舰队覆灭后,25日早8时,勇敢的哈尔西终于追上了小泽舰队——这完全是一场大人与小孩的游戏,哈尔西拥有11艘航母,数百架战机,而可怜的小泽只有40架战机。哈尔西派出的第一攻击波就有60架战斗机,65架轰炸机,55架鱼雷机,而小泽却只能派出令人叹息的15架战斗机起飞应战。于是,这场海战成了美军的打靶战,仅在25日上午,美军就出动216架次,击沉1艘航母,1艘驱逐舰,击伤3艘航母,1艘巡洋舰。下午,哈尔西再接再厉,派出311架次飞机,击沉了已经伤痕累累的瑞鹤号和瑞凤号航母,击伤了伊势号航空战列舰。
这场海战日军损失4艘航母、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而美军损失只有几架飞机,但对小泽来说,总算完成了既定的作战任务,而且,损失的是本来就已经无用的航母,小泽舰队大部分还都安全返回了日本。
就在哈尔西象个犀牛一样追击小泽的时候,栗田却不失时机地重新返回圣贝纳里诺海峡,这时,这个海峡已经没有美军舰队守护,栗田终于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25日早6时30分,栗田舰队出现在萨马岛附近的海面上。此时他面前的不再是令人胆寒的哈尔西舰队,而是金凯德旗下的塔菲3号舰队(金凯德把他的航母舰队分为塔菲1、2、3号三个舰队,每组6艘航母),但金凯德舰队的航母都是由商船改建的,主要任务是护航和支援登陆,根本不具备对舰作战的能力,因为这些商船并没有装甲防护,每艘航母上搭载的作战飞机也只有28?架,而且所用的炸弹也都是轻型炸弹和深水炸弹,根本无法击穿日本战舰厚厚的装甲。
此时栗田面对的是最好的时机,金凯德的舰队大部分刚刚追击完西村祥治舰队和志摩清英舰队,离得比较远,塔菲2号上的飞机也刚刚派出去。然而,日本落后的通讯联络也让栗田不敢轻举妄动,他直到此时仍然没有接收到小泽的电报,也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哈尔现在已经在200海里之外,他的侦察机也杳无音信,这让栗田始终不知道哈尔西在哪儿。反而突然出现在眼前的航母让他认为是哈尔西的航母,于是,匆忙之中,栗田紧急下令,不等列好战列就直接攻击,他显然是想趁航母掉头迎风的时候干掉这些航母,否则,一旦航母上的飞机完全放飞,那么厄运就会降临。但这种没有经过列队的混乱射击效果并不理想,但总算击溃了这些护航航母。于是,栗田重整队形,前面就是莱特湾。
看起来,麦克阿瑟的10万多部队就要大祸临头了,但栗田此时却做出了一个至今令人困惑不解的决定,他没有向东京发报,也没有请示联合舰队司令,就突然命令全舰队撤出莱特湾,萨马岛海战也就就此结束——这颇像一场盛大的演出,在最后时刻,当胜利就在眼前的时候,主角却突然辞职不干了!
莱特湾海战是直至今日最大的一场海战,结果以日本的全面失败而告终。在这场海战中,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0艘,飞机288架,人员伤亡超过10000人。美军损失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3艘、飞机162架、人员伤亡不足3000.日海军从此丧失制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