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晏浪记
2588600000003

第3章 皇位

皇帝死了,司马昭来了。

司马昭慢腾腾地越过那几千兵马,径直走到了死皇帝跟前,亲自确认了这皇帝是死得不能再死的了。

皇帝的宝座空了。

司马昭仰面朝天,心里喜滋滋的,盘算着自己怎么坐上那个宝座的事。他知道,一个天大的机遇已经摆放在他的面前,皇帝宝座,也许就是司马家的囊中之物了。

他几乎激动得要哭了。

正沉吟时,士兵队列起了一点骚动,一道悲天抢地的哭声从军队后边传来:“皇上啊!我可怜的皇上啊!”

司马昭一听,脑子里飞速一转,几乎是下意识间,他立马跪在了死皇帝面前,也许在刹那间他觉得自己必须同殺君这件事撇清关系,殺君的名声可不怎么好,否则他以后坐上皇帝宝座的合法性必将受到质疑。

司马昭一下跪,几千士兵也不敢站着了,纷纷跪下,做出副如丧考妣的样子来。

一个穿着官服的大臣踉踉跄跄地蹿向前来。

士兵们心里想,这是谁啊,胆子可真不小,这会儿还敢来捋司马家的虎须,又一个嫌命长的人来了。

敢捋虎须的人自然有所倚仗。

来的人叫陈泰,司马家的好朋友,也是门阀子弟,从小就与司马昭一起玩。

他此时还穿着官服,本来是听到皇帝要动武的消息,要来劝和的,没有想到来得太慢了,此时的皇上已经成为先帝了。

这陈泰文武双全,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也是门阀世家的代表人物,从前朝到大魏,陈家都有权势熏天的人物出世。更重要的是,这陈泰曾经在西边的战场上救过司马家的命,算得上司马家的恩人,司马昭自然也不会把他怎么样,其实他心底早就将这陈泰算进了自己阵营里了。

司马昭见是陈泰,连忙站起身来,他阴沉着脸,看着陈泰来到死皇帝跟前伏地恸哭!他皱皱眉头,面露尴尬。他没有想到是这个陈泰最先跳出来,而且看那样子是要保曹家的。司马昭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又来了几个大臣。这些大臣与司马氏关系都不错,算是司马家的贴心豆瓣。当然关系差了点的大臣也不敢在这会儿出头,不贴心他们也掌不到多大的权力。

但让司马昭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大臣几乎不约而同的在死皇帝面前恸哭起来。

看到这些大魏柱石级的大臣的表现,司马昭心里很烦。这些大臣们已经表明了他们的态度,看来曹家气数还未尽。

罢了!自己代魏还有很大难度。

没有陈泰这些大门阀的支持,司马昭还真不敢贸然去坐那个皇椅的。

在刹那间,司马昭有了四面楚歌的感觉。他发现自己太乐观了,这些大臣让他明白,在朝廷上,除了司马家的人之外,唯一能信任的恐怕只有贾充一人了。

贾家是个新兴的家族,在讲究出身的门阀制度下,毕竟份量不足。

这不,那些大臣纷纷要求将犯了殺君大罪的贾充推出斩首。

司马昭当然不会同意,他不会傻到把自己唯一的心腹交出去。俗话说患难见真心,这会儿他算看清楚了,谁才是坚定的站在他这边的。

于是他说:“为什么要杀贾充呢?皇帝不是他杀的呀!”

“成济是他带来的,贾充必须死!”陈泰厉声说道,说着就要向贾充扑过去。

司马昭挡在陈泰和贾充之间,一边示意贾充暂回避一下,一边下令将成倅成济兄弟拿下,要治他们的弑君之罪。

周围的士兵都是成氏兄弟手下,平时成氏兄弟对他们很不错,因而他们对抓那俩兄弟并不热心,况且他们最了解情况,都清楚成济不过是贾充殺君的一只手罢了。

但在司马昭眼皮下,那些士兵却也不敢将他俩放跑,只远远的将俩围在中间,用枪戟逼着,并不认真向前。

成倅和成济大叫冤枉,成济着急地辩白说是贾充说司马昭说过要死的,不要活的,并且要与贾充对质。他向四周找了个遍,哪有贾充的影子了。

这成济脑壳里不知装的啥,自己头脑发热便罢了,当面揭司马昭的短,把他陷于不忠不义之地,那怎么可能!

司马昭当然不会承认自己说过这些话,那些士兵也无人敢证明贾充说过这话。

成氏兄弟傻眼了!毕竟皇帝是死在成济戟下的。

“绑了!”司马昭下令,他不能让那俩兄弟再张嘴乱说了。

成倅兄弟见不是事,撒腿就跑,但此时皇宫内外全是军队,怎么跑得出去。

在司马昭目光逼视下,士兵们不得不假意上前来抓成氏兄弟,那些士兵都是他们的亲信,知道他蒙受了不白之冤,当然不愿意立即抓住他了。于是那些士兵虚张声势,连俩兄弟的衣服都扯掉了,却抓不住人。

光着膀子的兄弟俩无路可逃,只得蹿上了房。他们还要诉说自己的冤屈,房顶上居高临下,是个好地方。他俩便在上面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嚷嚷着贾充才是罪魁祸首。

司马昭怎么会让他们乱说下去,立即调来弓箭手,乱箭齐发,那俩人变成了刺猬滚将下来。

成氏兄弟已死,再没有人理陈泰等人的茬子了。贾充也躲开了,陈泰只好干瞪着眼在旁边生闷气。

司马昭此时已经明白宝座暂时还是该姓曹的坐了,既然如此,成倅兄弟自然就大逆不道了,既有了不道之人,当然会有卫道者。这曹家的卫道者非司马昭当不好。司马昭下令将成氏兄弟诛灭三族。于是,成家和他们的父母叔伯,岳丈妻舅,全部贡献出一家大小,从老翁到孩童,上千号人都在东门口上缴了脑袋。

至于贾充,驭下不严,也当问罪,当即被免除了本兼各职,贬为庶民。当然,这是暂时的。

陈泰等人也妥协了,不妥协也没有办法啊。

他们也明白曹髦事情也做得欠考虑,把个讨伐大将军的军事行动做得如儿戏一般,这皇帝也够浑的,烂泥扶不上墙。死了便死了吧。

可司马昭不愿意。成氏兄弟拒捕伏诛,这死人已然为贾充承担了大部分罪责,为消除影响,自己的责任也要找个死人扛着才好啊。

这个人便是曹髦。

于是,皇太后出面了。她不敢讲司马昭的狼子野心,不能说贾充之流的犯上作乱,只能说起曹髦的百般不是来,皇太后发布了一道诏书,列举了曹髦许多诸如顽皮恶劣,对太后不尊,经常向太后宫殿方向射箭,又要毒杀太后的罪状。然后说太后实在无法忍受,于是就要和大将军商量废黜皇帝了,曹髦得到这个消息后就先行发动政变,要杀太后和大将军。

所以他兵败身死怪不得别人,他本来就做错了事,还要造反。可恶之极!

反正最终的结论是司马昭没有错误,是无辜的。一切错误都是那个死鬼皇帝曹髦犯的。既然曹髦犯了这么多、这么大的错误,那他就应当承担错误。怎么承担?废黜了这个死鬼皇帝的身份,以诸侯身份降级埋葬。

那个没有举报曹髦政变行为的王经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作为曹髦的帮凶,一家人都被送到最高法院(廷尉)受审。最后,他母亲因此同他共赴断头台。王经向他母亲谢罪,他母亲脸色不变,笑着回答说:“人谁能不死,只恐怕死的不得其所。为此事大家同死,还有什么遗恨!”到被诛杀的那天,故吏向雄为之痛哭,悲哀之情感动了整个街市之人。

经过保曹党和改朝党的相互努力,曹髦被杀的风波很快过去。活着的人都皆大欢喜,那些如曹髦、王经、成济等被杀死的人是否欢喜就没人理会他们了。

对了,那个强烈要求处死贾充的陈泰因为曹髦被杀而郁闷而死。当然,有人会质疑他这个死法,但他毕竟是死了,他身体不错,自然不能病死,郁闷死是最好的选择。既然陈泰都死了,也没人要求杀贾充了,贾充自然就逃过一劫。

刚即位的新皇帝想想,自己能够登上大统,贾充功不可没,于是立刻进封贾充为安阳乡侯,食邑增加到一千二百户,成为京城城外军队的统领及皇帝秘书(散骑常侍)。

眨眼之间,贾充也升官了。

在这个事件中不幸死掉的人,其身后的事也颇耐人寻味的。

王经死了,流芳千古。

若干年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终于废掉了曹家皇帝,成为了晋朝的开国皇帝。某一日,这个皇帝想到了王经,下诏说:“已故的尚书王经,虽然身陷刑法,但是他坚守自己的志向值得嘉奖,如今他家门户堙没,朕常感到怜悯,赐王经之孙为郎中。”

成济死了,遗臭万年。

他哥成倅不幸也被他拉进了万劫不复之境。他们三族被诛,门人故吏或贬或放,俱受了牵连,连家中奴婢,也作为财产被没收,沦为官奴。

成家三族尽灭了吗?不,还有漏网之鱼。那是个尚未满月的婴儿,名叫成特,他倒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皇帝刚被刺下辇,成倅便知道大事不妙,他暗自埋怨着成济的鲁莽,但皇帝已死,不能复生,成倅便明白全家的性命已经摆上了刀俎了。

他略一思忖,立即解下随身的玉佩递给副将李鲁,要他立即赶回成府,将他儿子成特抱出府去躲藏起来。此子是丫环所生,外人还不知晓,若能躲过此劫,兴许能为成家存下一点血脉。

李鲁急忙赶到成府,悄悄找到主母季氏,屏开众人,拿出玉佩,说了缘由。季氏听得心惊肉跳,不敢耽搁。包了些银两首饰给他,七拐八弯的带他来到成府的一处偏僻的小院子,要将成特给他抱走。

成特的母亲叫季陶,她本是季氏的陪嫁丫头,这会儿却死死的抱住成特,不让李鲁抱走。季氏无奈,李鲁说这小孩尚在襁褓中,没了母亲呵护凭他一介武夫也难养活。季氏只得让季陶抱了成特,随李鲁一起去了。

李鲁出得城去,先找了个僻静所在住了下来。

不几天,全城大搜捕开始了。风声太紧,李鲁不敢再呆在邺城。带着季陶和成特就往西边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