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三国志
2590000000008

第8章 传世故事(4)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年少时孤,以对继母尽孝而闻名。20岁时,做郡功曹,转为郑县令。县里囚禁了数百人,杜畿亲临监狱,依其罪行轻重,全部判决分遣了,虽然未尽妥当,但郡中人因其年少且有宏大志向而称奇。后来举孝廉,任汉中府丞。当时天下大乱,于是弃官客居荆州,建安年间才回到郡中。后来他又到许昌,与中侍耿纪相见,终夜交谈。其时尚书令荀彧与耿纪毗邻而居,夜里听到杜畿的言谈颇为惊奇,一大早就派人对耿纪说:“有这样杰出的人才不向皇上进献,何以居官位?”及至见到杜畿,彼此相知如故,于是向太祖曹操推荐杜畿。曹操任他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领西平太守。

曹操平定河北以后,高干在并州造反。当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召回京,河东人卫固、范先也在当地以请求留下王邑为名,其实暗中与高干相勾结反叛。曹操对荀彧说:“关西诸将,凭恃险要,征伐他们一定会大乱。河东被山带河,四邻多不稳定,随时生变,是当今天下的要害之地。君为我推举像汉高祖时萧何、光武帝时的寇恂那样的人来坐镇。”荀彧说:“杜畿英勇足以抵挡大难,聪明才干能应付变局,可以用他。”于是加任他为河东太守。卫固等人派数千兵力断绝陕津渡口,杜畿到了后不能渡河。曹操遣夏侯惇讨伐又还没到。有的人对他说:“这种情况应该用大兵压之。”他说:“河东人有三万户,并非都想为乱。如今形势急迫,他们想做好人但没有主子,一定是恐惧才听从卫固的。卫固这些人蛮横专断,必以死战。若讨伐不成功,四周围都响应他们,天下的乱局就不会停息;而即使讨伐成功了,也会损害一郡的百姓。何况卫固他们还没有完全断绝王命,只是在外号称请回旧主,他们一定不会加害新君。我如单车前往,出其不意,卫固为人计谋多端却没有决断,必定伪装接受我。我居住郡中一月,再以计牵制他,就足够了。”于是从郖津渡过河去。范先欲杀杜畿以威慑众人,为了观察杜畿去留的决心,他们在门口斩杀了主簿官以下的三十余人,但杜畿举止自若。于是卫固说:“杀了他也没用,徒增我们的恶名,况且他控制掌握在我们手里。”于是尊奉他为新的地方官。杜畿对卫固、范先说:“你们是河东有声望的人,我不过仰仗你们的成就而巳。然而君臣有定义,成败共当,大事共同商议。”任卫固为都督,行丞事,领功曹;将校吏兵三千余人,都由范先统率。卫固他们很高兴,表面佯装事奉杜畿,并不在意他。卫固欲大量征兵,杜畿很担忧,就对卫固说:“如果想做大事,不能向众人声张,现在大量征兵,民众必然骚乱,不如慢慢以资财招募兵卒。”卫固觉有道理,听从了他,于是调拨资财,数十日才筹集起来,诸将又贪财大多自己应募不准士卒们参加。杜畿又告诉卫固他们说:“人之常情顾念家庭,诸将领掾吏,可以轮流让他们回家休息,有急事再召他们也不难。”卫固等人不愿违逆众人心意,又听从了他的话。于是好人在外,私下做了杜畿的后援;恶人分散,各自回到自己家里。正好高干等人为乱,卫固他们秘密调兵没到,杜畿知道诸县都归附自己,就单独领数十骑到张地立营拒守,吏民大多举城援助杜畿,只数十日,就得了四千余人,卫固一班人与高干等人共同攻打杜畿,攻打不下,掳掠诸县也没有收获。等到曹操的大兵到了,高干等人战败,卫固一班人伏诛,其余党羽都赦免了,令他们回家。

当时,天下郡县大多残破,惟河东最先安定,没让曹操消耗兵力。杜畿治理郡县,崇尚宽厚优惠,无为而治。民无辞讼,百姓勤勉,家家丰饶殷实。

当时韩遂、马超叛乱,河东与之接近,百姓却没有异心。曹操西征,军中供给仰仗河东。建立魏国后,曹操任杜畿为尚书,又下令说:“从前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你也有这样的功劳,本应召你回朝拜为卿相,可是顾念到河东是吾股肱鼎力之郡,充实之所在,据有它就足以制驭天下,所以仍烦请你坐镇河东这个地方。”杜畿在河东十六年,这里是当时曹操最稳定的后方。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太史慈知恩图报

太史慈字子义,东汉末年东莱人。少年好学,在州郡为小吏,后因犯罪被州官通缉,太史慈便逃亡到辽东。

当时孔融听说了太史慈所犯的事,认为他是个奇人,便在他逃亡后多次派人看望他的母亲,并赠送了不少东西。后来孔融出兵镇压黄巾起义军,屯兵在都昌,被管亥所指挥的黄巾军围困。太史慈从辽东回家后,他母亲对太史慈说:“你与孔北海从未曾见过面,从你走后,他对我们照顾抚恤比故人旧友还周到,现在他被贼军围攻,你应当去帮助他。”太史慈在家里呆了三天,就步行到都昌。

那时黄巾军的包围还不太严密,太史慈就趁夜寻到一个间隙入城见到了孔融,进而请求孔融分他一些兵士出外杀敌。孔融不听,坚持要等待外援,但又没有人来援救,这样被包围得越来越紧密。孔融想向平原相刘备告急,但城里的人又没法冲出去,太史慈就请求让自己冲出去完成使命。孔融说:“现在敌人围得很紧,大家都说没有办法,你的勇气虽然壮烈可嘉,但太艰辛了。”太史慈回答说:“过去你对老母有恩,感激,特派我来帮君解困,正是由于我还有些可取之处,来了必定对君有所帮助。现在众人都说办不到,如果我也说办不到,这岂不违背了君的照顾情义和老母让我来的意图吗?事情已经很危急了,希望你不必再迟疑。”孔融这才答应了他。

于是太史慈秘密作好准备,天刚亮便带上弓箭上马,并命令两名骑士每人手持一个射箭的靶子跟着他,城门一打开便直驰出去。外面围在城下的人都大为惊骇,整备兵马出击准备迎战。太史慈骑马到城下壕堑内,把两个箭靶栽好,抽箭就射,射完了径直回到城内。第二天早晨又如此重复地进行一遍,城下包围的人有的起立有的仍安卧不动,太史慈仍然是栽好箭靶,射完径直回城。第三天早晨又这样做了一遍,便没有人再起来了。于是太史慈猛抽马鞭从人群中突围出去。等到围城的人们觉察,太史慈已经飞驰而过,并射杀了许多人,被射的人都应弦而倒,因而都不敢再追击他。

就这样,太史慈到了平原(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对刘备说:“在下太史慈是东莱的粗鄙之人,与孔融即非骨肉之亲,也无乡党之情,只是与他名声相知,志气相投,才有分灾共患的义气。现在管亥暴乱,孔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因为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所以孔北海翘首期盼您能出兵帮助他,派我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来向君求援,望君能考虑。”刘备严肃地说:“孔北海知道世间有刘备啊!”于是刘备派精兵三千随太史慈去救围。黄巾军听说援兵到了便解围自散了。

孔融渡过危难之后,越发看重太史慈,说:“卿是我的忘年之交。”事情过后太史慈回家报告他的母亲,他母亲说:“我很高兴你能够报答孔北海。”

《三国志·太史慈传》

幼主尚需老臣扶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东汉远支皇族,幼贫,以贩鞋织席为业。东汉末年起兵,后采用诸葛亮联吴拒曹的主张,联合孙权,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21年称帝。

在刘备南征北战的军事生涯和建邦立国的政治事业中,诸葛亮功不可没。从三顾南阳隆中以来,刘备自称得诸葛亮“如鱼得水”。诸葛亮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抗拒曹操等主张,从此成为刘备主要谋士,在他的辅佐和努力下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刘备称帝后,任他为丞相。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永安病重时,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回,进行托孤,对亮说:“君之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定夺大事。若嗣子刘禅可以辅佐,则辅佐之;如果他不成才,君可取而代之。”亮闻言涕泣着说:“臣一定竭尽毕生之力,效尽忠贞之义节,以死继之!”刘备又对儿子刘禅说:“你对待丞相,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刘备给皇太子刘禅的遗诏这样写道:“朕一开始只是得了痢病,后来转并了其他杂病,大概治不好了。人过了五十而亡不能算是夭折,如今朕年已六十有余,没什么遗恨,也没什么自伤之处,只是对你兄弟几人甚为挂念。射君向丞相感叹你的机智和斗量,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期望,若确能如此,我又有什么忧愁呢?努力!努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贤能才德,才能令人信服。你父亲德薄,勿要效仿他。可以读《汉书》、《礼记》,闲暇多看诸子及《六韬》、《商君书》,增长才智。”临终时,又叫鲁王,对他说:“吾亡之后,你们兄弟都要像侍奉父亲一样对待丞相,与丞相共同任事。”

刘禅继位后,政事无论大小,都向诸葛亮请示,朝内朝外一切均由他决定。诸葛亮也对刘禅小心侍奉,恭谦有加,在他出征伐魏前,曾先后两次作《出师表》,以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之心。在诸葛亮的努力下,蜀汉政权相对稳定,得以延续。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吴主知错求谏

三国时东吴孙权十分信任吕壹,吕壹的职位并不高,只是校事(掌侦察刺探),但权柄很重,许多将军重臣,包括太子都在他的监控之中。吕壹生性苛刻残酷,用法毒辣。太子孙登曾经多次谏议除掉吕壹,但孙权都不采纳,于是大臣们都不再说什么。

吕壹、秦博等人平时监察典校诸官府及各州郡文书,利用权力垄断商榷买卖,从中渔利。他们举奸纠罪务求细枝末节,总想深追细查一些丑闻诬词来诋毁攻击大臣们,造成无辜士人多被陷害排斥。当时的丞相顾雍等人都遭陷害获罪。顾雍被奏罪后,黄门侍郎谢厷问吕壹道:“顾公的事情怎么样了?”吕壹回答:“不太妙。”

谢厷又问:“如果此公被免退后,谁能代替他?”吕壹没回答他,谢厷又说:“是不是潘太常(潘濬)得到此位?”吕壹过了很久才说:“你说得差不多。”谢厷就对他说:“潘太常经常对君切齿痛恨,只是相互不交道所以没有由头罢了。现在让他代替顾公,恐怕明天他就要攻击君了。”吕壹大惊,于是解除了对顾雍的立案查办。潘濬请求朝见孙权,准备尽忠极谏。至建业(今南京)后,听说太子也曾多次进言而不被采纳,潘濬便请来百官群僚,预谋大家集会时亲手杀死吕壹,用自己的性命来为国除害。吕壹听说后称病没去。潘濬每次见到孙权,都要极言吕壹的奸邪罪过。

嘉禾年间(公元232年—237年),东吴铸大钱,一当五百。左将军朱据的家兵应该领三万缗饷钱,有役工王遂骗取了这笔钱,吕壹就怀疑朱据确实是拿了这笔钱,拷打他的家兵领头,那人被打死在杖下。朱据可怜他无辜,就用厚棺木为他收尸。吕壹又上奏称朱据的下官为他隐藏钱财,因而朱据才厚葬他的。孙权多次责问朱据,朱据无法澄清自己,只好等着被判罪。几个月后,典军吏刘助想起来了,说是王遂拿走的。孙权突然大悟,说:“朱据都被冤枉了,更何况一般的吏民呢?”于是诛杀吕壹,大治奸党。

于是孙权下诏自责,遍告群臣和各地将吏。他派中书郎袁礼去告谢各地的将军,问他们对当时政治有什么应当损益的意见。袁礼回来后,孙权又下诏给诸葛瑾、步陟、朱然、吕岱等说:“袁礼回来说与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相见,都说时事当有先有后,以不掌民政相推托,不肯陈述意见,都推给伯言、承明,而伯言、承明见到袁礼后都涕泣恳切,战战兢兢,心下不安,生怕危及他们生命。朕听说后心生难过,深深感到自责。

希望诸君尽言直谏,拾遗补缺,过去历史上齐桓公之所以能够称霸,就是因为有管仲的缘故,他有善举则管仲都要赞叹,他有过失则管仲都要谏议,进谏不被采纳他就一直进谏不止。现在我没有齐桓公之德,但诸君都没有进谏过,这样看来,我比齐桓公孰优孰劣仍难断言,但不知诸君与管子相比怎么样呢?一起共定大业一统天下,除了诸君还有谁呢?万事都会有损有益,朕极愿听到不同的意见,来纠正朕的过失。”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等

曹操重用郭嘉

郭嘉字奉孝,是颖川阳翟人。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他起初北上去投靠袁绍,不久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聪明的人谨慎地选择明主而事奉他,才能百举百全成就功名。袁公只是表面效法周公的礼贤下士,但不知用人的真谛。他好谋无断,想要与他共济天下大乱,成就霸业,困难至极啊!”于是离开了袁绍。

曹操起兵之初,有颍川戏志才为他谋划大业,十分器重,但是戏志才早死,曹操对荀彧(yù)写信说:“自从戏志才死后,我没有可以与之共同计事的人,颍、汝等地向来多出奇才,谁可以继替志才呢?”荀彧便推荐了郭嘉。召见郭嘉与他谈论天下大事之后,曹操说:“能使孤成就大业的,一定是这个人。”郭嘉在晤谈出来之后也说:“这才真正是我的主公啊!”曹操任他做司空军祭酒。

按照郭嘉的意见,曹操先进攻吕布,三战都大获全胜,吕布便坚守不战。当时士卒都很疲惫,曹操想引军退还,郭嘉则建议他加紧进攻,果然活捉了吕布。

孙策占据江东之后,听说曹操北攻袁绍,在官渡相持,就准备北渡长江袭击曹操后方许都。众人听说都很惊惧,只有郭嘉预言说:“孙策新据江东,他所诛杀的都是英雄豪杰,那些人都有能以死力相报的故旧。但是孙策毫无防备,尽管他有百万之兵,但无异于单行于中原。如果刺客伏击他,那么他实在不过是一个人的对手。以我看来,他必定会死在匹夫的手中。”后来孙策临江还没渡过,就被许贡的朋友刺杀了。

郭嘉随曹操征讨袁绍,袁绍死后,又征战袁绍之子袁谭、袁尚于黎阳,连战连胜。诸将都要乘势进取,而郭嘉说:“袁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有立继承人,而郭图、逢纪各做他们的谋臣,必定会相互争斗。我们若进攻太急他们会团结与我军相持,若慢攻缓取他们必相互争立。不如先向南去征伐刘表,以待袁氏兄弟之变,生变后再攻取他,可一举而定。”曹操说:“太好了。”于是南征,后果如郭嘉所言,谭、尚争夺冀州,袁谭被袁尚打败,逃到平原,派辛毗来请求投降。曹操回征,一举平定。因此曹操封郭嘉洧阳亭侯。

郭嘉深通算计谋略,对事物情理言必有中。曹操常说:“只有奉孝(郭嘉字)能知道孤的心意。”郭嘉38岁时,从柳城回来时病重,曹操探问多次。郭嘉死后,曹操哀痛至极,对荀攸等人说:“诸位年纪都与我同辈,只有奉孝最年轻。本想在天下平定之后把后事托付给他,然而他竟中年夭折,这也是天命啊!”在他为郭嘉作的祭奠表文中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则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后来曹操征讨荆州,火烧赤壁,他感叹说:“如果郭奉孝在的话,我不会至于如此境地!”平时,陈群曾经指责郭嘉行为不检点,多次在朝廷上批评郭嘉,而郭嘉却神色自若。曹操更加器重郭嘉了,但是对于陈群能够坚持正义,他也极为高兴。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用人须有人加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