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沿着文字的小巷
25914000000031

第31章 在书里借一片清凉

我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小镇,粉墙蓝瓦,小巷通幽;远山如修眉一般,淡淡皱起,一拢两拢,拢住小镇。五条水白亮亮地流淌,在小镇穿过,很有江南韵味。在这儿,春秋冬三季,风景如画,可是一到了夏季,气温就特别高,让人热得难以忍受。解除闷热的唯一办法,就是读书。此时读书,不宜于读深奥难懂的文字,或者艰涩乏味的东西,让人汗流浃背之际,更加烦躁。

此时读书,最好是周作人的小品。

读周作人的小品,心里,自有一片阴凉,涓涓沁绿,让人的身子,在不知不觉中,烦躁俱无,一身轻松,仿佛连灵魂也变得洁净,纤尘不染。

周作人的小品,干净如一粒清露,凉爽如一缕轻风,清新如沙漠中的一茎绿草,让我们在最劳累的时候,能很好地安歇一下自己的心灵,平静一下自己的思想。

周氏文章,是确确实实的美文。

周作人小品之美,首先在于文字。周氏文字干净,纯洁,不沾染一点世俗的尘滓。每一个字都珠圆玉润,晶莹剔透,既能上口朗诵,晓畅如水;又含着一种典雅,一种情态。仿佛田野间行走的一个山野村姑,一边微笑着行走在三月的田野,一边簪着花,簪的不是牡丹,不是月季,而是一朵淡淡的蒲公英。

周作人文字,有一种自然摇曳的风致,如一朵蒲公英,在塬上无风自开,在雨中淡黄素白,一种清新,一种淡然,耐人咀嚼,又意味无穷。

周作人小品之美,其次在于意境。周氏小品,工笔描写,笔意清雅。在漫不经心的叙说中,给人一种美,一种淡雅清白的享受。在他的笔下,无论是老家白白亮亮的水,还是古城深处的石板小巷,以及水面上航行的乌篷船;也不管是酒店叫卖的茴香豆,还是豆腐干,都是那么让人神往。他总能在有意无意中,勾画出一幅市井画面,让人感到恬淡而宁静,清幽而充满故乡的温馨。

有时想想,如果能沿着石板路,走进周氏小品文中的茶馆里,坐一会儿,或者品一会儿茶,让一颗世俗的心歇息一下,该有多好啊。

可惜,我们是俗人,周氏也是俗人,我们永远都无法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这,大概就是人做为人的悲哀吧。

我们永远思念故乡,包括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民歌,还有村头的柳树,树下的河水,以及水的两岸人歌人笑、炊烟袅袅的情景。可我们永远无法回到故乡,因为,我们一直奔波在名利的旅途中,一直到我们离开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周作人小品,永远包含着这种不经意的乡愁。乡愁,总是那么美,美得让我们断魂。

周作人的小品文之美,还在于他有一种安闲的心绪。周氏小品文可谈天说地,讲故乡的白杨、山里的乌桕、田间的野菜、陈列的古董,还有茶,有酒。作者信笔写来,浑不着力,仿佛在与故人灯下对坐,娓娓而谈。让人在这种叙说中,滋生一种向往,一种安闲,一种采菊东篱、南山在望的悠然;一种步雪折梅、漫步庭前的散漫。

“浮生又得半日闲”,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轻松平静,这种轻松,这种平静,可以在阅读周作人的散文中得到。

周作人小品文,实在是夏日的一片绿阴,是沉沦尘世的一声晨钟,让我们惊醒,让我们烟火气尽去,而浑身产生一种飘逸的仙气。

周作人小品文,隐士味很重,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