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2594200000029

第29章 嘉靖永陵之谜

明世宗的永陵比一般陵墓规模更显宏大,动用了数十万军士和民工,前后用了十多年才修筑成。尽管如此,世宗还是不满意,认为墓室太狭窄。修陵大臣为迎合他的心理,竟在宝城外面又修了一道墙外之墙,使永陵拥有内外两重罗城。

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45年,这个时候是明朝政治的多变时期。就世宗本人来说,酷好方术道教,贪恋女色。从嘉靖十八年(1539)开始,他不再上朝,很少过问国家的政事,怠政养奸。其时,权臣严嵩当国执政,蒙蔽军情,中饱私囊,内政外事纷纭多变,边患告警不断,政事极其混乱。

嘉靖二十一年(1542),宫婢杨金英等16名宫女联合起来,准备谋杀明世宗。她们趁世宗熟睡,有的用绳子套脖子,有的用抹布塞嘴,有的骑在他身上勒绳,几乎把世宗勒死。宫女们之所以要杀死嘉靖皇帝,可能与他炼丹药有关。朱厚即位不久,采纳朝臣的建议废佛,下令废除京城佛寺。但在废佛的同时,他却开始崇尚道教了。自此,他逐渐不理朝政,更加沉迷于道学方术。他大办祭神仪式,大兴土木建玄帝宫,连政事、刑狱也由方术决定。四方官员为了取宠,只能大量进献白鹿、白龟、紫芝之类的祥物。世宗还用虐待童女的方法来炼取长生不老药,服食后可壮阳强身。宫女杨金英等看到被虐的其他宫女,死时十分凄惨,因而对世宗恨之入骨,她们为了自己的生命只能铤而走险。沈德符《野获编》说:“嘉靖中叶,上饵丹药有验。”至嘉靖三十一年冬天,他下令京师内外选女孩8岁至14岁者300人入宫。三十四年九月,他又选10岁以下少女160人入宫。少女入宫干什么?一般认为主要是“供炼药用也”。有人猜测说是用宫女首次月经的经血制造“红铅”,用童子尿熬炼“秋石”。大量挑选宫女入宫虽是宫变之后的事情,但之前炼丹药要用少女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宫女很有可能在炼药的过程中连性命也保不住。

大难不死,世宗不但没有丝毫忏悔,相反觉得自己死里逃生是天地神灵的恩遇,更加变本加厉祭神求仙。他移居西苑,“日求长生,郊庙不亲,朝讲尽废,君臣不相接”。他整天与方士混在一起,焚修斋醮,装扮神仙。他喜欢把道士醮祀用的青词作谕旨,字句离奇诡异,一般人很难理解。他一心追求真正的神仙方术,到生命最后一年也没有放弃。嘉靖四十五年(1566)冬,服食丹药后燥性过大,世宗病死。御医最后断定他的死因是“体虚过燥,补救无术”。

这样一个十分看重飞升成仙的皇帝,必然对百年后的安息之地十分重视。兵部员外郎骆用卿以通晓风水而闻名,嘉靖皇帝让他秘密为自己选择陵地。骆用卿来到天寿山后,外观山形,内察地脉,为嘉靖选择了橡子岭和十八道岭两处吉壤。嘉靖十五年(1536),皇帝率领文武大臣数百人来到昌平,反复踏勘后,决定在十八道岭前面建造陵墓。但他还不放心,又派人到江西一带找来著名风水师杨筠松、曾文迪、廖三传的后人再次察看,最后确定十八道岭为建陵地点。嘉靖说,天寿山是长陵主山的名称,其他山也跟着叫天寿山是不对的,各山应该有自己的名字。他嫌十八道岭的名称太土,遂改称阳翠岭。之后在附近祖宗们的陵墓中转了一圈,见到长、献、景、裕、茂、泰、康七陵的地面建筑有很多已经损坏,就下旨全部加以修复装饰,同时增建七陵石碑与碑亭等工程。传说建亭立碑后,当时礼部尚书严嵩请世宗写七碑之文,可世宗忙着通过女色炼药,没有心思写碑文,七碑就空了下来,成为无字碑。世宗以后各陵,因祖宗的陵前立无字碑,自己就不便自吹自擂了,所以也是立碑而不写具体内容,成了明朝陵墓的一大特色。

这次建陵和扩修七陵,工程浩大,兵部、工部、礼部的主要官员或主管调拨建材,或亲自在工地上日夜监工,神经特别紧张。工程规模较大,需要很多劳力,单单民夫工匠还不够,遂征调了大量的士兵。除京卫外,外省来京轮值的外卫士兵和陵区七卫的士兵全部到陵区服役。十三陵每陵均设一卫,通常一卫是5600人,所以当时调用的士兵超过10万人。嘉靖十五年,工程施工进入紧张阶段,又调拨了三大营官军4万人前来帮助。如此庞大的工程,费用就成了一个无底洞,只能用国家的财政款垫进去。嘉靖十六年五月曾经有个统计,说翻新七陵、预建寿宫及内外各项有关工程,在10个月内用去白银300万两,平均每月花费不下30万两。

七陵的修复和增建工程自嘉靖十五年开始,前后用了6年时间才完成。至于修建永陵的时间,有人说用了4年建成,有人说用了12年。永陵从嘉靖十五年四月开始修建,此后一直没有见到明确修成的时间。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孝烈皇后方氏死,但到次年五月才落葬,相隔数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陵没有修成。葬方皇后时才发现陵没有正式名称,世宗遂命辅臣去查孝、长二陵是何时定的陵名,得知二陵都是定名在前,卜葬在后,于是定陵名为永陵。假如以方皇后下葬时作为永陵的修成时间,前后应该是修了12年。

按照古代一般葬制,子孙之墓的规模不得超过祖坟,但永陵的规模大大超过了献陵以后各陵。在营建过程中,嘉靖打算按照长陵的规制进行营建,却又不好把话明说,就假惺惺地对大臣们讲:“陵寝之制,比照长陵规制,要重加抑杀,绒衣瓦棺,这是我经常想做的。”又说:“寿宫规制宜逊避祖陵,节省财力,享殿用砖石建造,地中宫殿器物以前仿照九重法宫制造,工力甚巨,这些都是虚文,而且空洞不实,应该全部加以改变。”底下大臣一听就知道他的意思了,于是在绘制陵园设计图时,将享殿、明楼等参照长陵营建,并且对嘉靖说,地下宫殿也要“稍存其制”。建成后的永陵规模宏大,如享殿与长陵一样,为重檐大殿,而阔七间,进深五间。宝城的规模仅次于长陵,甚至比长陵还多出一道外罗墙。

关于外罗墙的来历,颇有点搞笑的性质。从选定永陵陵址到建成,世宗共计11次亲临现场视察,一再下令增修,扩大规模。永陵不但陵园范围远超过献陵以下各陵,而且地面建筑十分精致恢宏。永陵基本完工之际,明世宗再次前来察看。这次,他心血来潮登上了阳翠岭,极目眺望,宏大的陵墓在他眼里显得很渺小,明楼、宝城只有一座,于心不甘,回过头来问修建陵墓的大臣:“我的陵就这样算修完了?”大臣们头脑很灵活,一听话音就知道世宗对陵墓有不满意的地方,连忙回答说:“还没有修完,外边还有一道外罗墙没有建起来。”自此之后,日夜赶工加筑外罗城。就这样,在十三陵的全部陵宫建筑中,惟有永陵和后来的定陵建有外罗城,其他陵宫都没有。

视察结束回到北京后,世宗心里十分不开心,下诏说:“作为孝子事亲,送终是最重大的事情。我的陵寝建造得很狭窄,有很多地方我是不称心的,应该加以增修。如果仅仅是这样的建筑,我只能屈身埋下去了。”

从今天的地面建筑来看,永陵的形制大体与长陵相同,仅是恩门、恩殿的间数比长陵各少两间。《昌平州志》说:“明世宗的永陵规制一如长陵,而外面多出了一道城墙,享殿、明楼都是用文石砌成的,壮丽精致连长陵也不及。”永陵的地面建筑今天大多已毁,但保留有完整的明楼,是十三陵中最雄伟精致的。明楼的额枋、飞檐、斗拱等,全部为石结构。明楼上涂彩绘,地铺文石,冰清玉洁。恩殿的残基上,尚留一陛石,上面雕有龙凤,剔透玲珑,是明朝陵墓石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