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东陵是清西陵内最早兴建的皇后陵寝,规模最大,设制最为完备。乾隆为雍正修造陵寝时,根据前朝制定的规制,决定将来雍正孝圣宪皇后死时不再惊动雍正,另外建造一个陵园。乾隆二年,乾隆下令在雍正泰陵东北3里处为自己的母亲兴建一个庞大的泰东陵。
泰东陵是清西陵内最早兴建的皇后陵寝,规模最大,设置最为完备。它位于永宁山的中心,为西陵之主体,其余诸陵的规制和建筑形式,严格遵守封建等级制度,分布于泰陵东西两翼。雍正十三年(1725)八月,雍正暴病死于北京圆明园,两年后葬于泰陵。
泰陵地宫中除葬着雍正帝外,还有他的孝敬宪皇后那拉氏和敦肃皇贵妃年氏。这两个女人都死在雍正帝之前,所以雍正帝入葬时将她们葬地宫内。
在泰陵东北3华里处,有座泰东陵,这里葬着雍正帝的孝圣宪皇后。按清朝制度,皇后只要在皇帝梓宫尚未入葬之前死的,便与皇帝合葬在同一地宫内。皇后后薨,如果帝陵石门已闭,那么就得另建山陵。泰东陵就是属于后一种情况。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3岁时入侍雍和宫邸,为雍王胤的侧福晋。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王四子弘历。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他,让他进皇宫读书,并亲自抚养,还说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这使得雍王对她特别恩宠。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弘历至25岁即皇位,母以子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乾隆帝视其为国母,有言必遵。乾隆在位期间3次南巡、3次东巡、3次巡幸五台、1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猎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裕陵神功圣德碑》说,乾隆帝“事孝圣宪皇后四十二年,晨昏问侍,扶掖安辇,仍尊养之,隆祝厘让,善至于终身”。乾隆四十二年(1767)正月,86岁的太后驾崩,举国致哀,尊徽谥号为“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孝圣宪皇后”,葬于泰东陵。
孝圣宪皇后死时,泰陵地宫已闭封了39年。按清朝制度,孝圣宪皇后应另建山陵,而且与帝陵一样,在入葬者生前就要兴建完工。乾隆元年九月,雍正皇帝葬泰陵,乾隆谕王大臣等:“据办理泰陵事务的恒亲王、内大臣户部尚书海望奏称:世宗宪皇帝梓宫奉安泰陵地宫,请照景陵的方式安设龙山石。将来跟随进入地宫者(指皇太后)的分位,并万年后应留之分位,相应请皇上给个说法。我遂将万年后应留分位的地方,奏请皇太后。皇太后懿旨:‘世宗宪皇帝梓宫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如果将来再行打开,以尊卑的意思揣度,于心实在不安。更何况我朝有昭西陵、孝东陵的成宪可遵,在泰陵地宫中不必预留分位。’我听从了太后的懿旨。现在见到皇太后坤德恭谨,考虑得十分周详,自今以后更加应当恪敬尊奉,仿照昭西陵、孝东陵例,另外卜选万年吉壤。”昭西陵是顺治帝的生母、清太宗皇太极的孝庄文皇后的陵寝,孝东陵是顺治帝的孝惠章皇后的陵寝,两人在太宗、世祖死后多年才薨逝,都是另外再建陵寝的。就这样,为皇太后另建陵墓的事情定了下来。
泰东陵自乾隆二年(1737)开始兴建,前后历时40年,至乾隆四十二年(1767)建成。刚开始营建时,乾隆帝曾亲临现场验看工程进度与质量。乾隆四十二年,他曾降旨更换殿宇椽、望等木材,增添修砌墙垣石料瓦件,调换布瓦式样,查看地宫内有无积水等,十分关心陵墓建设,力求做到没有遗漏,尽善尽美。康熙曾经对陵寝的名称下过规定:“自古以来帝王如果有不适合葬在一起而另外建陵的,全部根据方位决定名称,不另外再起陵名。”孝圣宪皇后陵位于泰陵的东面,因而称为泰东陵。
泰东陵是清代皇后陵中规模比较大的一个,主要建筑有三孔石拱桥1座,栏板平桥3座,朝房、班房各两座,东、西配殿各1座,燎炉1对,神厨库1组,隆恩门、隆恩殿、三座门、石祭台、方城、明楼、宝顶、地宫等,样样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