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万事和为贵
曾国藩为人光明磊落,总是能将心中的想法向兄弟和盘托出,以此获得兄弟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曾国藩家庭观念极重,在处理家事上方主张万事以和为贵。曾国藩说:“家和则福自生。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哥哥所说的话,弟弟没有不听从的,弟弟所求的事哥哥没有不应承的,一家融洽相处,和气融融,像这样的家庭不兴旺发达,从没有过。相反,兄弟之间相互争斗,婆媳之间彼此扯皮,夫妻之间两相计较,像这样的家庭不衰败,也从没有过。”
曾国藩特别看重兄弟感情,他常对弟弟说:“如果我有了过失,澄弟、沅弟你们都可以直言相劝,我一定全力改正;如果三位弟弟有了过错,也应该彼此规劝,努力改正。”曾国藩有四个弟弟,大弟曾国潢,字澄侯;二弟曾国华,字温甫;三弟曾国荃,字沅浦;四弟曾国碟,字事恒。他对这四个弟弟关怀备至,因战事关系,对九弟曾国荃(家族中排行第九),尤为关心。
曾国藩任京官时,九弟曾跟随在他身边。曾国藩对九弟勤加教育,督导甚严。曾国荃才华过人,志向远大,做事很有魄力,但由于年少,有时未免有些骄傲,曾国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常常以“长傲之言,为致败之凶德”教育他。曾国荃遇事喜欢发牢骚,曾国藩则以“军中不可再有牢骚之气”教育他;曾国荃作战,缺乏耐性,过于猛打猛攻,曾国藩则以“稳守稳打,不轻进,不轻退”训诫他。曾国荃于半年之中,七拜国恩,曾国藩则以“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戒之。曾国荃对于哥哥的悉心教导,常常能虚心接受,由于兄弟之间能坦诚相对,因此他们能很好合作,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但是一个大家庭里,永远风平浪静也是不可能的。咸丰七年,为了一点小事,曾国藩在家里与弟弟发生了争执,这事对曾国藩震动很大,以致过了好久,他还常常悔恨不已。即使身在外地,远隔千里,每当想起这件事,曾国藩就很不开心,心里十分郁闷。后来,他用这件事来教育儿子纪泽,希望他能明白自己这番苦心,一来要纪泽引以为戒,将来与兄弟相处要学会冷静处理问题;二来要他代替自己补偿弟弟,也就是希望纪泽能做出表率在叔父面前多多尽孝。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知错能改,从善如流的品质在处理兄弟关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人传统的伦常观念中,“父子”是一伦,“兄弟”亦是一伦,父母在世时,父母对子女应负起管教的责任,而子女应对父母竭忠尽孝;父母不在后,父母管教之责便落在长兄的肩上,弟、妹们则应给兄长以足够的尊敬和服从,是所谓“长幼有序”。曾国藩十分看重自己作为诸弟兄长的教育之责,常常费心费力,悉心教导弟弟们,他担心自己做得不好,辜负了父母的重托,这是不孝的表现,会有损孝道。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说:“予生平于伦常中,惟兄弟一伦,抱愧尤深,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心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数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道光二十年七月十八日与弟书)”又说:“余尝语岱云云:‘余欲尽孝道,更无他事,我能教诸弟进德业一份,则我之孝有一分;能教诸弟进十分,则我之孝有十分;若全不能教弟成名,则我大不孝。(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与弟书)’”
至于曾国藩对待兄弟之态度,在爱之以德,不在爱之以姑息。家书中曾言:“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业丧德于行,是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寄弟书)”兄弟之间情同手足,是可以坦开心扉无话不谈的,曾国藩身为长兄,又在外面做大官,有时在兄弟面前比较严肃,但是他从不因为自己是大官,去欺压别人,对兄弟为所欲为,随便指使。
有一次,曾国荃与曾国藩谈心,其中大有不平之气。曾国荃一下子给哥哥提了很多意见。最大的意见是说哥哥在兄弟骨肉之间,不能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每次交谈都让他们心里觉得很压抑,不痛快。曾国藩听曾国荃说他时偶有劝止,但仍然让曾国荃把话说完了,一直说到夜至二更。谈话时,曾国荃还给哥哥提了许多别的意见,这些意见大都说到了点子上,曾国藩在一旁耐心地倾耳而听。
曾国藩为人处事,事事严于自律,对子女要求也十分严格。要求严,这样一来看到的问题就多,问题多了自然提的意见也多,表扬的时候就少了。加上曾国藩责任感和道德感很深,他看不下去的,违反家法的,他都会无所顾忌地提出批评。面对弟弟的批评,他不去争论,不去辩解,而是让弟弟尽情说完。曾国藩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意见,就让他说出来,不让他说,他心里照样不服气。你再堵他,让他把话哽在喉咙里,只会让他不平之气更添三分。更何况弟弟说的也很有道理。曾国藩教弟虽严,但却对他们备加照顾。他十分看重兄弟间的谦让、帮助,认为只有学会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才能共患难,同甘苦,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曾国藩为人光明磊落,总是能将心中的想法向兄弟和盘托出,以此获得兄弟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弟弟曾国华对他误解很深,曾国藩对他以诚相待,从不回避这种误解。但是曾国藩也从不为了兄弟表面上的团结,而看着兄弟有错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曾国藩认为自己身为曾门长子,对弟弟的成长、发展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曾国藩一生对弟弟的教导劝诫是很有耐心和忍性的,他一生花在四个弟弟身上的功夫心血,并不比用在自己两个儿子身上的少。对弟弟的教育从学问、人品、军事、性情、养生、治家等,大小事情都要过问,他常常担心弟弟年纪小,如不多给他们帮助,惟恐发生什么事情,对不起前辈。
有一次,曾国荃在信中谈了很多自己不开心的事,但又遮遮掩掩没有具体说是哪一件事,曾国藩敏锐地感到,他是担心兄弟之间存有不合。曾国藩很诚恳地对弟弟说:“弟弟,你对咱家有大功劳,对国家也有大功劳,我哪有不感激、不爱护的道理?我对自己的部属都是仁义谦让,难道对自己的弟弟反而会刻薄吗?也许我们之间确有些小误会,但那不过是意趣不合罢了。弟弟你立志做事,颇近似于春夏发舒之气;我立志做事,颇近似于秋冬收敛之象。弟弟你以为扩散舒发才会生机旺盛,哥哥我认为收敛吝啬才会生机沉厚。我平时最喜欢古人所说的‘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我认为珍惜福祉、保全安康的道理和方法没有比这更为精当的了。我曾多次用七个字来教诫霆字营的统领鲍超,不知道他和你谈到这些没有?我们的祖父星冈公过去待人接物不论贵贱老少,全是一团和气,惟独对待子孙侄儿则异常严肃。遇到佳令时节,更为凛然不可侵犯。这大概就是一种收敛之气,目的在于使家中欢乐不至于态肆放纵。这番苦心不知兄弟你是否会领会。”
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希望自己的弟弟做人要谦虚、谨慎一些,不可过于骄傲放纵。他尤其害怕兄弟们为了小事斤斤计较,导致家庭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