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26038700000014

第14章 发现优势(4)

我一个朋友的姑姑,是我们这一带有名的商人,她有着一段很传奇的发迹史。这个朋友的姑姑开着一家公司,说公司是好听的,其实就是一个小杂货铺。但是,她的小杂货铺卖的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专门用来做玩具的皮毛料、玩具眼等用品。朋友姑姑家住在北方一个特别大的批发市场旁边,市场里有许多做玩具、卖玩具的。她看准了这个行情,决心投资搞玩具生产用料生意。

那个时候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生产玩具的多,卖玩具料的也多。姑姑看到生产玩具是当地的优势产业,而且有越搞越大的势头,于是决定把当地的玩具料生意都“吃”下来——用学术词汇来说,就是垄断下来。

方法很简单,就是高价买进,低价卖出——高价买进,就能建立良好的进货渠道;低价卖出,就能拉拢一大批玩具生产商。最关键的,高价买进、低价卖出是为了挤兑和她竞争的生意同行,或者说是对手。

一开始,朋友姑姑买进货源坚持现金支付,因而获得了上家好感,给的都是好货;她卖东西很便宜,而且卖的都是好货,所以大家都到她这里拿货。

这样一来二去,这个小杂货铺就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朋友姑姑很有经济实力,可以拿出一大部分钱来和别人搞价位竞争,而其他那些没有经济实力、脑筋不太灵活的商家见无利可图,也就纷纷转行了。这个时候,虽然看似高买低卖是赔了,但由于客流量比较大,所以还是有利可图的。而且,依靠金钱击败了不少对手,自己逐渐扩大了市场,这看似亏本的前期运营方式其实是后期垄断市场的必然准备。

经过3年多的时间,整个市场的玩具生产供料商,只剩下两家:一家是朋友姑姑,另一家就是桥东那家竞争者。

桥东那家竞争者做生意也很精明,脚跟站得很稳,市场也在逐步做大。

前期两家各自扩张地盘,所以还没有什么冲突;到了后期市场已经整合完毕,就剩下这两家大的供货商(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小的供货商在夹缝中苟延残喘),这两家都要当老大,肯定就会产生竞争。

那么,用什么办法击垮对手,自己垄断整个行业呢?

朋友姑姑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想出了一个方法——大打价格战。

他姑姑率先降低销售价格,很快就引来了一大批客户。不久,桥东那家也开始降价,而且降得还狠,客户又都被拉走了。

一轮轮的价格战打得很激烈也很惨烈,到了最后,如果按照卖货的价格,双方都完全处于亏本状态。也就是说,卖价比进价还便宜,这就意味着,谁卖得多,谁赔得多。但是,为了打垮对手,又必须卖,而且要多卖。

据说,价格战打到了最后,朋友姑姑连周转资金几乎都没了。她把自己结婚时买的首饰嫁妆都卖了也扛不住,她的大儿子竟然出去捡纸箱子换钱回来买菜。但即使窘迫到这个程度,还是得咬牙挺住,决不能放弃。一旦放弃了,就会遭到彻底的失败,且绝无卷土重来的机会。

当时,朋友姑姑快撑不住了,桥东那家也快撑不住了。两家都到了极限,挣扎在命运的边缘。最后能决定他们竞争胜负的,与其说是双方的努力,还不如说是双方的毅力、运气。那么,最后一根稻草在哪里呢?

我这个朋友的爸爸。

朋友的爸爸是大哥,姑姑是三妹。大哥在北京发展,三妹在家乡发财。

三妹有难,大哥当然不会袖手旁观。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更何况不是打仗而是挣钱,当然更得组团上了。

我这个朋友的爸爸当时并没有什么钱,但是他有一个有钱的老婆,也就是我朋友他老妈。实际上他老妈也没有多少钱,但是老妈有个有钱的老爸,也就是我这个朋友的外公。外公是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做生意很有头脑。

我们知道,朋友的外公肯定不是傻子。或许,他早就了解到做这种投资的好处。让他出钱,得给他回报,即使亲戚也是如此。金钱胜于亲情,效率胜于关系。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很“给力”的帮助。朋友外公的资本强力介入以后,顿时产生一边倒的形势。而朋友姑姑又把价格再降了一轮。

终于,3个月之后,桥东那家灰溜溜地关门大吉了。

回过头来看这次竞争,如果一对一PK,朋友姑姑显然并不占据明显的优势;但是,朋友姑姑背后有一大群人帮助她,支持着她,当然她就会占到了金钱实力的上风。

回到我们前文说的理论上来,朋友姑姑要和别人竞争,很明显需要靠自己的优势才行。朋友姑姑家有经济实力,所以能打败一干群小,可碰到了桥东这个财力雄厚的对手,也占不了明显优势。后来,由于有资本雄厚的人帮助,才改变了双方的力量格局。最后,朋友姑姑靠着这个优势顺利地从竞争中胜出了。

金钱的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7.一个古代农村娃的职场人生

判断一个社会发展程度如何,就看居于其中的民众选择什么。如果大多数民众都倾向于选择权力,那么,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由权力支配的社会。

发现这个真相虽然令人沮丧,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我们真实地接近事物本真的一个重要步骤。

权力是一个很奇妙的字眼,拥有了权力,上可以移山倒海,下可以摆布众生。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为之生,为之死,为之欢,为之悲。种种颠倒,皆由此来。

事实上,用西方社会学的观点来解释,权力就是一种强力,是具有强制别人服从的力量。在竞争中,当你和职场对手PK的时候,你拥有了让对方不得不服从的力量,那你岂不是大大地占了便宜?

曾国藩是个湖南偏僻山乡里的农村娃。

据史书记载,曾国藩从小天资并不怎样,学习很吃力,脑筋比一般人强不了多少。但是,曾国藩虽然出身偏僻,却立志高尚;虽然资质一般,却一心向学。所以,在曾国藩后来的学识逐渐增长,慧根也开始滋长。

1843年,曾国藩参加会考,他遇到了当时权重一时的穆彰阿。当时,穆彰阿任主考官,曾国藩有幸拜在穆的门下。大家都知道,在清代的时候,官场里的门生、同乡、同年,这些关系是整个权力网中的重要支脉。主考官通过外放主考,可以网罗一大批有用的弟子。而这些弟子攀住老师的大腿,亦可以飞黄腾达。所以,在《儒林外史》里谈到一个举子进京见老师,送礼不多,被赶了出来,这在当时应该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基于这些考虑,曾国藩作为考生,照例是要拜会主考官的。

曾国藩遇到穆彰阿的时候,穆已经功成名就,所以绝不会贪图曾的金钱。

但是,即使是再大的官儿,总有休息的时候吧;即使权力再大,总有够不着的时候吧。所以,收几个能干的弟子,不仅能照顾自己的后半生和家人老小,说不定还能在关键的时候保自己一命,当然,能把自己执政的理念发扬光大让自己退而不休就更好了。基于这些考虑,穆这些人其实都在打着灯笼找徒弟,为自己经营后路。

由于清朝的“公务员”考试具有以上特点,所以,无论是对主考,或者对考生,结拜为师徒,这是双赢之举,大伙儿都沾光之事。曾国藩当然也不傻,知道里面的诀窍。于是,在曾国藩参加完考试之后,专门写了几首诗送给穆彰阿。诗作虽然并不值几个钱,但是传递的政治信号却是非常明显的。穆久经官场,当然明白这个登门拜码头的政治信号。所以,两个人一拍即合,结成双方都互相认同的“师徒”式政治同盟关系。

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的时候,是一个没有一点儿后台,也没有什么身家的农村娃儿。但是,自从他受到穆彰阿本人的赏识之后,就迎来了飞黄腾达的好日子。短短的十年间,他从一个七品芝麻官,坐着火箭升迁到了二品大员。

大家可以想想,在清朝,知识分子把当官儿视作唯一出身,多少人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读书,就为了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又有多少王侯将相后代侧身官场,以图再续家族辉煌。所以,晚清官场的斗争和倾轧、复杂和艰难,用脚趾头想都可以想明白。凭着曾的出身背景,要不是穆一手提拔他,又怎么能有这么顺利的仕途生涯呢?

对于这一点,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道光皇帝第一次召见曾国藩的时候,传旨让曾国藩在皇宫里一间很少有人去的房间里等候。可是,一直等到最后,皇帝也没有来。太监传旨,皇帝今天有事儿,不打算接见曾国藩了,要曾国藩明天再来。曾国藩心里惴惴不安,搞不清楚应该怎么办,但是直觉又告诉他有情况,于是就跑到座师穆彰阿那里求教。

从古至今,但凡当大官的人,无一不是精通心理学的高手。穆彰阿到底是个官场高手,对“上级”的心理活动猜得一清二楚。他听了曾国藩的描述之后,闭起眼睛思索了片刻,然后问曾国藩:你可曾留意墙上挂着的字画内容?

曾国藩紧紧张张地等待召见,哪有闲心去留神劳什子字画,所以老实地回答:没有。

穆彰阿怅然若失,喃喃着说:可惜,可惜。然后,派家人封了几百两银子,吩咐说让送给宫中哪个哪个太监,求他到哪间哪间屋子里,把墙上挂着的诗字都抄录下来,送到穆府。同时,让曾国藩在穆府等候。东西送回来之后,穆彰阿让曾国藩一定要看熟背会。曾国藩老老实实照办。

第二天,皇帝接见曾国藩的时候,果然开始提问关于墙上挂着的诗词字画之事,曾国藩侃侃而谈对答如流,皇帝一听之下大为满意,觉得曾国藩观察细微,记忆力过人,人才难得世所罕见,龙心大悦之后,不久下诏提拔了曾国藩。

在这个故事里,曾国藩就如同一个初入棋道的小伙子,而穆彰阿则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国手。皇帝要和曾国藩对弈,曾国藩单凭一己之力是不够的,但是有了穆彰阿亲自点拨路数指点迷津,曾国藩就占据了主动。果然,在和皇帝的拆招过程中,曾国藩赢了大大的彩头,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赏识,为自己一路高歌猛进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曾国藩从一个出身农家的偏僻山里娃,一路飙升最后成了大清朝最年轻的高级官员,其学识、能力固然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但要没有穆彰阿的关照与提携,曾国藩想实现如此进步恐怕就会难如上青天了。而且,当时的大清朝虽然日渐衰落,但也是人才济济。曾国藩能在竞争激烈的官场崭露头角出人头地,穆阿彰这样一个强大奥援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社会竞争中,拥有权力优势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竞争的胜负。真正的高手,也不是先天就具有权力优势,而是后天擅长经营,构筑自己的权力优势。人们研究曾国藩的职场路线,特别是研究他从没有根基到寻找靠山、从利用个体优势到利用权力优势走通仕途的个例,也应该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8.聪明的皇帝,就是好皇帝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很奇妙的。比如,你聪明过头了,老天爷往往要提前夺走你的性命;你才华太出众了,往往会注定坎坷一生辗转飘零。

物忌太盛啊。

从主观角度来说,有很多时候,当一个人聪明到一定的程度,他就会产生过度的自信;如果这个人偶然还干出点事业,那么他往往就会把个人的成绩归功于自身的聪明而不是别人的帮助;发展到最后,也就是事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就会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别人。于是,个人主义极度膨胀,最终发展成为自大狂,做出许多狂妄自毁之事来。历数古往今来许多大人物,成功得来不易,失败反掌之间,究其原因,大抵皆由于此。

从客观角度来说,生活在一个社会上,你多吃几口饭,我们就得少吃几口;你聪明无敌横行无忌,我们就得备受压抑受制于人。于是,人们对于出类拔萃的人嫉妒羡慕恨,就一时一刻不会停止。因此,那些聪明的才子、那些漂亮的美人,很少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幸福,而大多数摧折在命运的手中。

所以,真正的聪明人,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非常低调非常谦抑的。对别人低调,就能避免才华外露恃才傲物;对自己低调,就能避免被胜利冲昏头脑而飘飘然。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持久,才能渐走渐高,最终开拓人生的一片天地。

然而,真正的聪明之人毕竟是少之又少的,普通的聪明之人则要常见一些。我们普通百姓,过着普通的日子。但是,这也不妨碍我们看看那些聪明人的生活,从他们的经历中学些人生谋略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隋炀帝杨广是个毁大于誉的历史人物。实际上,杨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据历史记载,在杨广13岁的时候,他就被老爹杨坚封为晋王。后来隋朝灭陈时,刚刚20岁的杨广作为统帅,带领名将韩擒虎和贺若弼等人直捣陈都建康(南京),因而立下大功,被封为太尉之职(掌握兵权)。此后,杨广又带兵南下平定江南叛乱,北上打败突厥进犯,颇得时人好评。

我们说杨广非常聪明,并不只是说他立下战功,而是说他在夺取皇位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机诈权谋,令人不得不咋舌。

据史书载,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二儿子,他的哥哥叫杨勇,被老爹立为太子。杨广要想当皇帝,第一步先得取代杨勇自己当上太子;第二步才能接替老爹当皇帝。所以,想方设法搞掉杨勇取而代之,这成了杨广的直接目标。而杨广在其后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后,也确实达成了这个目标。大家知道,自古帝王最无情,夺嫡的斗争是最血淋淋最无情的,杨广想从老二当上太子,也不可能会有人主动让出来给他,他挖空心思频出巧招,最后生生把自己的老哥给挤下去,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而如果分析杨广一系列招数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努力营造并最大化发挥金钱、名望和权力的优势,这是杨广PK杨勇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首先,确立取杨勇而代之的目标。杨广想当皇帝,必须先踢开挡在自己前面的老哥,这没什么说的。自古天家就没有什么骨肉之情,普通百姓家,老爷子死了,大家还得争个房子分点财产,更何况帝王拥有天下江山这么大的产业,儿子们更得你争我夺不亦乐乎了。杨广要想踢开杨勇,首先一点就是痛下狠心,不留情面,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中伤杨勇,不整倒老哥决不罢休。

杨广的老哥、隋朝的太子杨勇,是个老实人,但是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生活不够检点,不知道该收敛自己,同时也缺少杨广那样的心机。当时,隋朝的皇帝杨坚有两个特点:一是杨坚起家不易,所以他崇尚简朴不尚奢华;二是杨坚敬爱皇后独孤氏,独孤氏的意见能够很大程度上左右朝政。杨勇明明知道老爸喜欢节俭,偏偏却要奢侈浪费;明明知道独孤皇后痛恨男子宠幸太多姬妾,偏偏毫不掩饰地寻欢作乐。杨勇的行为开始让母后独孤氏不满。特别是独孤皇后曾亲自为杨勇选娶了一个妻子(元妃),但杨勇偏偏不爱这位正妻而宠爱他人,这一下犯了独孤皇后的大忌。不久,元妃病死,独孤皇后怀疑是被杨勇毒死的,而杨勇也不想法辩白自己,于是,独孤氏开始讨厌杨勇。这些为杨广整倒杨勇提供了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