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26038700000016

第16章 发现优势(6)

徐庶说:“此人是琅琊阳都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此自号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你应该赶紧前去求教。

如果这个人肯辅佐你,那么何愁天下不定呢?”

到了这时,刘备方才清醒过来,说:莫非这个人就是司马徽先生所说的伏龙、凤雏吗?

徐庶说:对,凤雏是襄阳的庞统,伏龙正是诸葛亮。

到了这个时候,刘备终于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原来就是司马徽先生所推荐的伏龙,而伏龙之才之能,又远在眼前的徐庶之上,试想,一心要猎取天下的刘备,又哪能不动心,哪能不揽入怀中呢?

第三波次,仍然是司马徽出马。话说司马徽前来探望刘备,问起徐庶的下落,刘备告诉他徐庶已经去了曹操那里,并说,徐庶临走前推荐了诸葛亮,问司马徽诸葛亮这人如何。司马徽说:“诸葛亮与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石广元、汝南的孟公威、刚刚走掉的徐庶是特别亲密的朋友。这些人思想深刻,才能精纯,而唯独诸葛亮仅观大略。诸葛亮经常对他四个朋友说:你们如果做官,可以干到刺史郡守之类的位置。大家问诸葛亮的志向,诸葛亮笑而不答。

诸葛亮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他的才能是不可限量的。”

刘备听了当然很高兴,但也还有点疑惑,就问司马徽:“为何这个地方这么多贤才啊?”

这话的意思是,你老人家说得这么神乎其神,这些人有这么厉害吗,而且还是一批一批地出?

司马徽到这时见刘备依然心存疑惑,于是假借天道来做他的思想工作——由此可见为诸葛亮出山真是煞费苦心了。他对刘备说:“当初有人善观天文,卜卦说‘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这时关云长插嘴了:“我听说管仲、乐毅是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两人,这也太夸张了吧!”

司马徽笑了,说:“按照老夫的意见,他比得不对。我想用另外两个人来比,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大家听到司马徽用这两个人来比诸葛亮,“众皆愕然”。司马徽见目的达到,于是出门仰天大笑而去。刘备叹息说:真是隐士高人也。

好了,我们来看诸葛亮出场之前的前期工作:先是司马徽用一句经典的广告语把刘备的胃口吊起来,然后,徐元直出马,现身说法,告诉刘备诸葛亮确实是高人,比自己高很多;最后,司马徽又出面定调,说刘备你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借助诸葛亮才行。

怎么样,这个流程熟悉吧?想必大家早就看出,这三步,不就是当前商家推销自己商品的路数?

第一步,先是用广告狂轰滥炸,把“谁用谁说好,谁好谁知道”这类观念植入观众脑海中;第二步,找人现身说法,一般是用个大明星之类的人推荐,这就等于徐元直现身说法一般;第三步,就是你来到超市货架前,看着自己想吃想用的东西,正在寻思买哪个牌子的好,突然见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想起了一个自以为很了解的人吃过用过还说好,而且超市里由商家派出的导购小姐(这个角色相当于后来的司马徽)反复向你发嗲“真的很好哦,你一定要买哦”。这三招下来,你难道还不乖乖掏腰包,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选中这一款?

是的,这就是营销。很多时候,商品营销和自我推销其实是一个道理的。

在人力资源管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科目,就是要学会推销自己。按照《三国演义》所写,诸葛亮高就高在,他的自我推销出神入化,简直就是当代商业炒作的大翻版。当然了,这是我们今天的戏说之言,但是,言为戏说,理在其中,我们观察人才的成长之道就会发现,古往今来,大都是同一个模式。

接下来,“三顾茅庐”正式上演了。

第一顾:

时间:司马徽走后次日地点:卧龙冈人物:刘关张三人,群众演员数名,诸葛亮的小童子,诸葛亮挚友博陵崔州平。

情节:刘关张前去拜访诸葛亮,去的路上碰到了一帮做托儿的群众演员,到了诸葛亮的住处由童子接待,访诸葛而不遇的归途中碰到了诸葛亮的好友崔广平另一个托儿。

植入性广告一:在刘关张赶往隆中的途中,“遥望山畔数人”,扛着锄头于田间劳作,大唱:“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三国演义》记载,刘备听了这歌,感觉很好,问农夫是谁写的。农夫回答是卧龙先生所作。就这样,借助歌曲洞穿时空的宣传力量(相当于今天的电影宣传片),诸葛亮的名头再次灌到刘皇叔的耳朵里,坚定了刘皇叔渴求诸葛亮的决心。

植入性广告二:刘备等人访诸葛亮而不遇,按照常理,当然是非常懊丧的。回来的路上,遇到了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老崔同志先是谈了一大圈天道,彰显了自己的思维层次和认知水平,然后说,你想让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怕不容易。常言道“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目前天下正趋向大乱,孔明也搞不好,你请他也白请。

这段广告词依然是从外围做文章,而并不是直接宣扬诸葛亮的好。崔州平说天下已经大乱,诸葛亮也无能为力,其中暗含着这样一个假设“诸葛亮能够斡旋天地,补缀乾坤”。因为天下大乱之故,所以,即使诸葛亮有治理天下的能力,也对抗不过老天。这个逻辑很简单:你刘备如果顺天而行,就乖乖认输,撂下挑子别再干了;如果非要自己当皇帝,那么诸葛亮有这个本事,但是你们最终还是得听老天爷的。试想,如同唐僧一心想取经一样,一心想当皇帝的刘备(从小就想),怎么能因为别人区区几句话就放弃自己当皇帝的梦想呢?既然不会放弃自己的皇帝理想,当然就会使用诸葛亮这能够补缀天地的能人了。

好了,分析就到这里。我要说明一点的是,上文皆为戏说,《三国演义》

不过是一本小说,又非正史;即使是正史,其细节也非我们今天能够详知。我们不过是借着《三国演义》这个瓶子,装我们自己思考酿造的酒罢了。

结局:刘关张等人第一次寻诸葛亮而不遇,但又从侧面加深了对诸葛亮能力的了解,这定会让刘备心痒难耐,不得之而不会甘休的。

第二顾:

时间:过了数日地点:隆中人物:刘关张三人,诸葛亮朋友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诸葛亮之弟诸葛均,诸葛亮之岳父黄承彦。

情节:刘关张第二次前往,路上碰到了石广元,孟公威等托儿,到了诸葛亮的住处由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出面接待(比上次小童子接待待遇规格高了一点点,能接触到目标的家人了),寻诸葛亮不遇的途中见到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植入性广告之一:在前去拜访的途中遇到石广元和孟公威,两人坐在刘备必经之酒店里放声高歌。两人所唱皆为王霸之事,蕴含很深的帝王术,这对刘备这样一心想当皇帝的人来说,无疑是挠到了痒痒处。此外,从两人所唱和的歌中,也可以见到两人对于屠龙术的修为。而诸葛亮作为两人的朋友,想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每每看到这个情节,我总觉得这两人和今天影视中客串演出、演唱会的特邀嘉宾的作用是一样的,一为捧场凑热闹,二为撑腰打气,三为反敲边鼓。

植入性广告之二:刘备等人进了诸葛亮家,诸葛亮之弟诸葛均负责接待,推说诸葛亮出门在外,“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刘备等人无奈,只好离开。归途中,遇到一人骑驴吟诗一首(依然靠声音做宣传媒介,由此可见,谁的嗓门大,谁有话语权,历来就是人们借以晋升的法宝):“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熟悉诗词的朋友想必能从这首诗中读出争斗之味道。刘备听到有人吟出这么美妙的好诗,以为是诸葛亮,而诸葛均告诉他这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托儿,又是一个托儿。怎么说呢?我只能用一句经典台词来评价这个植入性广告的桥段:组团忽悠我来了?

第三顾:

时间:与二顾之间时隔多久,不详地点:诸葛亮家人物:刘关张三人,诸葛亮情节: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一席交谈,言下大欢,遂高薪聘请诸葛亮出山作为职业CEO,为刘氏集团做高级策划管理工作。

其实,诸葛亮从一开始,要的就是这个目的。不过,高人是不能轻易出山的,必须遮遮掩掩始出来,这样才能跟高人的身份相配。但是,诸葛亮一介村夫出身,虽然是高人,可身价并不高。而诸葛亮经过一番运筹,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神仙哥哥一样的人物,让枭雄刘备也神魂颠倒,不得之不罢休,一得之两涕流,这不能不让人承认他运筹手段的高明,营销之术的高超。

10.苦难是男人成长的最好学校

先哲告诉我们,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苦难不仅有不好的一面,还有有益的一面。

如果你有着很丰富的经历,就会明白:对懦弱者来说,苦难是摧毁人生信仰,致使其束手认输的重要因素;对坚强者来说,苦难是磨砺刀锋的石板、涅盘重生的火焰。古人曾经这样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谓苦、劳、饿、空、乱,本质上就是指人生要经历的各种苦难。如果一个人这些苦难都能咬牙承受,那么,他就能够动心忍性,最终无所不能,终成大事。

当年,希特勒在维也纳流浪近5年时间,期间饱受各种苦难。他后来在《我的奋斗》中写到,在维也纳流浪的那几年是他一生中最完备的大学,从此之后,他再也不需要学习什么了。虽然希特勒是历史罪人,但是这也恰恰印证了尼采说过的一句话:“那些大人物所受的苦难,一定会让他的时代来偿还。”

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无数事例皆已证明,只有在苦难中苦苦挣扎过的人,才真正有可能在人生的角斗场上纵横披靡,所向无敌。道理无他,唯斗争经验丰富。

我很多朋友都是在30岁上下要的孩子。每次欣闻革命后代有了传人,我总要赶去热闹一番。对生了儿子的,我一定要说:男孩从小要磨炼,不能宠。

对生了女儿的,我也一定会说:女孩要从小多宠,不能亏着。爱人有时会问我:为什么你对不同的人说的话还不一样呀?我就郑重其事地告诉她:穷养男富养女,这是古之明训。所谓穷养男,不是说穷人才养男孩,而是说男孩子要从小让他多受苦,不能培养纨绔作风;如果一味宠爱,这个孩子将来走入社会就无法适应男人之间的残酷斗争,很快会在人生的角逐中被淘汰出局。对于女孩子来说,则必须从小就尽可能提供给她优厚的生活条件。这样,她在将来走上社会的时候,才不会因为一个赖小子的两顿饭几串项链就委身于他。这就是“富养女”也。

总体来说,女孩子要富养,这样她长大了之后才不会过于倾心物质,因此也不会被物欲蒙蔽了双眼而陷入悲剧的命运。与之相对,男孩要穷养。只有自小就生活在磨难中,且不被其征服,反而征服磨难的人,才能战胜命运,迎接辉煌。

写到这时,我想起了一个由草根到和尚、到乞丐、到士兵、到将军、到帝王的人——朱元璋。这个人的人生开篇只有苦难而毫无幸福可言,但正是这样一个人,把叱咤欧亚的大元给推翻了,自己取而代之做了皇帝。朱元璋的职场生涯充分告诉我们,当你在一次又一次的职场打击中咬牙挺下来之后,你很可能就成了那个能收拾残局的唯一人选。

男孩要穷养,道理已经说明白了——因为苦难是男人最好的学校。一个男人如果能从重重苦难中挣扎而出,那么,他的精气神绝对要强于普通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成功的伟人,大多数是从苦难中杀出一条血路,而少有那种出身于温柔乡、成长于纨绔家的类型。

接下来我举的这个例子的主人公名叫陈平。陈平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汉高祖刘邦的高级谋士,后来当了大汉朝的丞相。说起陈平的履历,想必大家一定感兴趣,因为他的出身很卑微。不仅家里穷得叮当响,而且为人品行不端。

有成语叫作“盗嫂受金”,说的就是陈平年轻时欠下的糊涂账。

据史书记载,陈平家住在村里,很穷,自己无以谋生,只好跟哥哥住在一起。陈平虽然家穷,但想必懂得学习改变命运的道理,从小就特别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道家的书,比如黄帝老子的学说。常言道,德润身,富润屋。

陈平学道有得,因此举止投足彰显出与众不同的气度。再加上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帅哥,因此常常会招致别人的笑话。有人调笑他说:你小子家里这么穷,吃什么东西能把你养得这样好呀?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两点:第一,陈平家物质条件不太好;第二,陈平过着被别人歧视的生活。也就是说,不论是基本的生存资料,还是基本的尊严地位,年轻的陈平都不具备。所谓苦难的生活,我想,当时的陈平一定对它非常熟悉。

我说过,苦难是男人最好的学校,这是因为,苦难能够塑造一个男人与逆境和困难斗争的勇气、意志。固然艰难困苦有可能让一个人崩溃,但如果能够在苦难面前咬紧牙关继而战胜苦难,那么,这个人的意志将是不可摧垮的。陈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家境不好,出身低微,但是他从来没有被苦难打倒,也从来没有看轻自己。有一次乡里搞祭祀,大家公推他来为乡亲们分肉。陈平操起刀子,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把肉分得公平匀称。乡亲们都称赞陈平刀功了得,哪知陈平却借题发挥道:“如果宰割天下,亦如此肉耳。”听听,这才叫真正的男人。不论处在多么困难的环境中,从来不磨灭自己心中的梦想。这种梦想如星星之火,再大的原野,迟早都会被这火燃烧、毁灭。

苦难是男人最好的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苦难能够成就一个人与苦难斗争的智慧。我们说,在人类征服世界的过程中,身体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智慧比身体更重要。正是靠了智慧的力量,人类才能从物竞天择的规律中脱颖而出,牢牢占据生物链的顶端,从而控制整个世界。我前文还说过,正因为智慧比身体更重要,所以,统治我们这个世界的,并非是那些庞然大物,也不是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彪悍壮男。相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苦难绝对是最佳的那一个,因为苦难会逼迫你不得不努力,不得不上进,不得不苦苦思考摆脱困境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智商、你的能力都将会很大地得到提高。

陈平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开始也并不太顺利。因为陈平背负着“盗嫂”(也就是和嫂子私通)的恶名,所以很多人看不起他;他投奔项羽,但是很快就因触犯了项羽而被迫投靠刘邦。陈平到了刘邦那里,因为刘邦知人善任,所以最初的时候还是受到了刘邦一定的重视,但是由此也引来了众人的嫉妒,污蔑陈平贪污公款,男女作风不正派(“盗嫂受金”)。刘邦听得多了,也曾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动摇,幸亏陈平巧言化解,才没有被刘邦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