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26038700000006

第6章 优势竞争谋略(1)

1.优势是赢得竞争的根本所在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江湖中,人们盛传两把利器——倚天剑和屠龙刀。据说这两把利器削铁如泥,吹毛断发,是武林中的至宝。一把屠龙刀在手,天下无人能挡。倚天剑一出,谁与争锋?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倚天剑和屠龙刀呢?理由很简单,如果练武的人得到倚天剑和屠龙刀,他就有了伤人的利器。而且,倚天剑和屠龙刀是宝物,对手很少能找到与之匹敌的武器,因此,练武的人一旦得到了这两件宝物,当然就无敌了。

所以,倚天剑和屠龙刀,是人人皆欲得而后快的宝物。

但是,别高兴得太早了。

你拿到了倚天剑和屠龙刀,要和我打架不是?好的,没关系,放马过来吧,我这里有肩扛式红外定位热追踪导弹。

结果怎样?什么倚天剑、屠龙刀,不是都得乖乖地让路?所以,小孩打不过大人,大人打不过拿刀的人,拿刀的人打不过拿宝刀的人,拿宝刀的人打不过扛导弹的人,这是打架的基本常识。而在这个常识中,包含着优势竞争的道理。

“优势竞争”,说的是用自己的优势PK别人的劣势。比如,打架本质上就是竞争,是肉体与肉体、体力与体力之间的竞争。跟人打架,要想只占便宜不吃亏,就得用自己的优势跟别人打。也就是说,别人赤手你用刀,别人用刀你用枪,别人用枪你用炮,别人用炮你用洲际导弹。

我认为,“优势竞争”是一切竞争取胜的根本。进一步来讲,所谓“优势竞争谋略”,直白点说,就是发现、开发并很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对手斗争、对抗的谋略。掌握了优势竞争谋略,就等于找到了赢得竞争的法宝。

事实上,“优势竞争”的思想古已有之。比如,《孙子兵法》中就非常重视靠优势打败对手。孙子认为,要想在战争中取胜,其唯一的方法就是以实击虚。《孙子·虚实》全篇都在谈论以实击虚,强调以充实的兵力优势打败处于劣势的敌人。

利用优势制胜并非兵家独得之秘。中国古代法家同样主张创造并利用优势取胜。比如,《韩非子》中谈到,做君主的就得有居高临下的气势,这样,君主就能以优势来驾驭群臣,赢得君臣之间的利益博弈。

就连一向主张仁义道德的儒家,同样也讲优势制胜。不过,儒家强调的优势,并非是力量优势,而是指人心,即政治优势。孟子曾对齐王说过,商汤从方圆七十公里的国家而崛起为天下霸主,靠的是什么?不是靠兵力,而是靠品德靠人心靠大家的拥护。古人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从哲学上讲,得到了人心,就能形成人脉优势;能够获得人们的政治拥护,就拥有了坚实的政治优势;有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自然就会无敌于天下。

不仅中国人讲优势竞争,外国人更讲优势竞争。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谋略,认为运用谋略制造优势可以取得胜利;而外国人重视力量,认为要取得胜利就得拥有压倒对手的力量。外国人重视力量优势,在西方的哲学体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利用力量优势征服对手的思想被推崇到极高的地位。

按照前文所说,不论古今中外,人们无一例外地需要取得稀缺资源以维持生存和谋求发展。而要取得稀缺资源,就必须用到谋略,而优势是赢得竞争的根本所在,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就得学会发现、挖掘,并利用自己的优势。

要想在社会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得用你的优势去和别人竞争,而不能用你的劣势跟别人竞争。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他读大学的时候喜欢上本系的系花。系花是一个国色天香的美人,家庭出身也不错,所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追求者。而我的这个朋友来自农村,其貌不扬,武不能上场打篮球,文不能写诗弹吉他,可以说要浪漫没浪漫,要风度没风度。

这个朋友刚开始追求系花的时候,大家都不看好他。觉得两人是云泥之判,不可能走到一起。而且,当时系花正在和一个“官二代”出身的男孩交朋友。按照通行的社会学理论,“官二代”是强势方,草根PK“官二代”,基本上没有什么胜利的希望。

然而,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大学毕业第二年,我这个朋友就和系花结婚了。那个“官二代”出局了。

后来,在一次聚会上,一个了解情况的朋友告诉我,这个朋友之所以能把“官二代”淘汰出局,靠的就是他的质朴、诚恳、善良和憨厚的性格。

按说,系花也是一等一的美女,美女爱英雄,这是题中应有之意。但是,不要忘记,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系花和“官二代”接触时间一长,发现他除了吃喝玩乐,别的什么都不会干。关键是还花心,今天找俩,明天搞仨。这样的日子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女孩还可以容忍,但是对于良家女孩来说,简直就是对感情的亵渎。于是,“官二代”在拥有权势优势的同时,也表现出不安全、不可靠的弱点。

反观我这个朋友,虽然他相貌不出众,家庭也一般,但是,他很勇敢,不怕丢脸,勇敢去追自己喜爱的女孩。同时他不气馁,被拒绝了也不沮丧,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此外,他还具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就是踏实,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而当系花在“官二代”身上看到的是许多类似“欧阳克”一样的恶劣品行之后,再回过头来,发现自己身后居然有一个“乔峰”似的大哥,当然会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归宿问题。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我这个朋友靠着他令人信服的品行赢得了美人;而“官二代”虽然优势明显,但是,却具有令人无法放心的弱点。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然,它不具备代表性:并非所有的竞争,都是这样的结果。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能看到许多“赖汉娶好妻”的现象,看到许多“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故事。而赖汉和牛粪,之所以能够实现目的,靠的就是他们具有某些过人的优势,而且会把这些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好。

2.武则天“升职”记

我喜欢看历史书。我发现,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无一例外的,所有最终有大作为的人都是善于运用自身优势和别人展开竞争的高手;而那些一事无成,活着一败再败,最终被淘汰出局的人,也无一例外是不懂得优势竞争这个道理的人。

在中国,武则天是个家喻户晓的女人。据史书记载,武则天长相妩媚,又名“媚娘”。她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被李世民收入帐下。然而,无论是野史还是正史中都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武则天和太子李治私通有染。

后来,老皇帝死了,武则天被送到尼姑庵出了家。按照一般的常例,从此青灯古佛,了此残生。然而事情出现了转机。这个转机就是新皇帝李治的皇后——王皇后。

太子李治当上了皇帝,他的妻子当然就成了皇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皇后。王皇后出身名门,端庄贤淑。然而,这样的皇后却并不为李治皇帝所喜爱。他喜爱的是一个叫萧淑妃的美人。

萧淑妃得到了宠爱,偏偏又不知道收敛,很快得罪了王皇后。于是,王皇后想尽办法要打倒萧淑妃,把皇帝从她身边抢回来。

下面的故事众所周知:有一次李治去进香,碰到了已经是尼姑的武则天。

两人对望,相互垂泪。这个情景很快就传到了王皇后的耳朵里。于是,一个借人分宠的计划很快就形成了:王皇后要把武则天送进后宫,以此来打倒自己的政敌兼情敌萧淑妃。

就这样,武则天被王皇后秘密地送进后宫。李治见到武则天后大喜,宠爱不已,很快就把萧淑妃抛在了脑后。又因为王皇后送宠有功,开始对她也和颜悦色起来。

在这个回合中,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入宫,为自己以后登上皇帝之位迈开第一步,靠的是什么?是自己的努力吗?是自己的命好吗?不是,靠的是她的先天资本——美貌。当然,她美貌优势的发挥,并非是自己主动行动,而是被别人抬举出来的。但无论怎样,美貌是她在竞争中胜出的最初的优势,也是奠定基础的优势,这是毫无疑问的。

武则天重新进入皇宫之后,她深知自己从备受孤独和冷落的尼姑转变为皇帝宠幸的女人靠的是什么。她也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对于皇帝李治来说,自己是一个工具;对于王皇后来说,自己也是一个工具,是帮助王皇后打倒政敌兼情敌萧淑妃的武器。武则天太清楚自己的任务了,所以,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她做得很好。

据载,武则天曲意奉承、竭力承欢于皇帝李治。靠着自己的美貌,靠着自己年轻的肉体,或许还靠着自己从寂寞空门重新回到繁华红尘时劫后余生、痛定思痛、知“耻”而后勇的意志,她很快就讨到了皇帝李治的欢心。很快,李治就已经宠幸她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

之后,她很好地落实了皇后的“部署”:一方面,通过讨好皇帝,成功地把皇帝从萧淑妃身边拉走,让萧淑妃饱尝到冷落的滋味;另一方面,她委屈自己,谦卑恭敬地侍奉王皇后,因此得到了王皇后的欢心,以致王皇后根本没有看出她的野心,反而经常在皇帝李治面前称赞她。当然话说回来,此时两个人是利益同盟,只有互相援手,才能打倒共同的敌人——萧淑妃。

再来看萧淑妃。从美貌、承欢伺候皇帝李治的角度来看,她没有武则天做得好,武则天比她优势明显得多;从地位、家族背景、政治靠山来看,武则天又比不了王皇后,而王皇后无疑占据很大的优势。武则天有新宠的优势,王皇后有众多原因形成的地位,因此,当王皇后和武则天两人联手结成同盟的时候,萧淑妃只有在与两人的竞争中惨然出局。

于是,新的格局形成了——萧淑妃既没有谋到王皇后的皇后位,又失去了皇帝李治的宠爱。而王皇后保住了她皇后的位置,武则天则得到了皇帝的专宠。

倘若历史就此为止,武则天就不是武则天了,唐朝的历史也就不是唐朝的历史。

我们接着来看武则天“升职”的步伐吧。

武则天在第一步“邀宠”中,成功联合王皇后打败萧淑妃,受到了皇帝和皇后的宠爱,被皇帝李治册封为昭仪。我再重申一遍,实现这一步,主要靠的是她的美貌优势。现在,萧淑妃已经出局,剩下的就是武则天和王皇后的竞争了。

紧接着,武则天的另一个优势体现出来。据历史记载,武则天“有权术,诡变不穷”。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武则天懂权术,她的诡诈多变,没有穷尽的时候。相对于名门望族出身的王皇后,不论是从生存环境,还是从生活质量来看,出身小地主家庭的武则天都逊色不少。因此,要想比别人强,武则天就得更加拼力挣扎。武则天这种成长环境决定了她必然比王皇后的心计要多一些,脑袋要灵活一些,反应要快速一些。而且,从老皇帝身边的佳丽到庵里的女尼,这个转变必然历练了武则天,让她重新品尝到人间的冷暖。

武则天和王皇后联手把萧妃排挤出局,两个人渐渐地开始不合。但是,武则天心机深沉,她知道此时撕破脸对自己没有好处,因此,她还是表面上与王皇后维持“姐们儿”的关系,低声下气卑躬屈膝,而实际上则开始暗中收买皇帝和皇后身边的太监、宫女。她殷勤结交这些人,把皇帝的赏赐大多数分给了他们。武则天的老妈进宫看望闺女,见到太监、宫女也从来不拒人千里,因此在宫女太监心里,武则天是个好人,有什么消息,都会立刻去告诉武则天。

而王皇后性情高傲,不太会曲意奉承上下左右的人,所以,她在信息和心计方面都落入劣势。虽然贵为皇后,但是上不为皇帝所宠,下不为宫人所爱,于是开始慢慢沦为被动。而武则天则暗中缩小了自己和皇后的地位差距,逐步扭转了不利地位。后来,武则天为李治生下了一个女儿,而王皇后则始终没有生育,这下形势开始变得对武则天有利。

在上文这个环节中,武则天是靠心计来固宠。萧淑妃被疏远之后,很明显,矛盾开始转移到她和王皇后身上。但是,她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收买暗探,侦察皇后的疏失,暗中搜集皇后的“黑材料”。另外,她和皇帝更加交好,以至于为皇帝生了个女儿。皇帝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女儿,并且对武则天更加宠爱了。

第三步,依靠狠心来专宠。从靠美貌邀宠,到靠心计来固宠,再到最后靠狠心来独占皇帝的欢心,武则天一路走来,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武则天生了女儿之后,王皇后也非常喜爱这个小女孩,于是经常抱着逗弄一番。据历史记载,有一次,皇后和小女孩逗弄一会儿就离开了,武则天偷偷进去,把自己的女儿掐死,然后用被子盖上。不久,皇帝再来看自己的女儿,武则天假装欢笑,揭开被子看孩子,自然孩子已经死了,便立刻痛哭起来。皇上自然会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他们都说,刚才皇后来过这里。于是李治马上联想到,是皇后杀掉了他和武则天的孩子。武则天便趁机一边痛哭一边数落皇后的不是。皇后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百口莫辩无法为自己解释清楚——即使解释,也没有人相信——即使有个别人相信,但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赞同。因为谁也想不到武则天会把自己的女儿给掐死,这简直太骇人听闻了。

王皇后无法为自己解释清楚,别人又都说是王皇后行的凶,再联系到王皇后自己不能生育反而因为嫉妒武则天而把自己的孩子给掐死,唐高宗李治就开始动心思了,想把王皇后给废了。

皇帝对皇后产生了看法,换掉皇后是迟早的事情了。当然,王皇后具有名门望族的人脉优势和皇后头衔的名望优势,武则天只有皇帝李治一个人的宠爱,所以,想要废王皇后,也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那样简单。为了废王皇后,武则天和李治想了很多方法,其中一个就是贿赂当朝大臣长孙无忌。然而,长孙无忌是拥护王皇后的铁杆派,因此被他给拒绝了。没有办法,武则天和李治开始明着来。

皇帝把几个大臣找来,对他们说自己想立武则天为皇后。其中一个叫褚遂良的大臣朗声说:“我不同意。”

理由有三。第一,皇后出身名门望族。第二,皇后是太宗李世民为李治娶的,名正言顺,地位得到了法定的认可。如今,皇后怎么能轻易废呢?第三,也是最重要最击中武则天要害的理由。褚遂良说:“退一步说,即使皇帝你真的想要更立皇后,那么,也应该从天下名门望族里挑选德行贤淑的女子,为什么一定要挑选武氏呢?武氏曾经是侍奉过先帝的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你如果一定要立武氏为后,那么全天下人的耳目,哪里能遮得住呢?(意思说这是很羞耻的事情)万世之后,天下人会怎么说陛下你呢?”

说完这些理由,褚遂良猛磕头,血流满面,高喊:“还陛下的朝笏,请求你允许我告老还乡。”

朝笏这个东西大家在电视剧里都见过,就是官员上朝的时候拿着的白色长条状的东西,用来临时记载一些上奏的事情,相当于今天的小笔记本。褚遂良要把这个东西还给皇帝,说自己回家种地,摆明了说你这碗饭不太好吃,不打算伺候你了。

这番话,褚遂良拂逆了武则天和李治的意志不说,而且还把武则天和李治干的丑事给赤裸裸地说了出来,简直就是把两人的遮羞布给扒了个精光。

于是,皇帝李治听了之后大怒,命令人把褚遂良给拖拉了下去。

当时,武则天正躲在幕后偷听,看到褚遂良居然一点面子不给自己留,简直气吐了血,于是喊叫:“为何不杀了这个老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