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就是你的缺点;“1”,就是你的优势。你的优势决定了你能走多快,你的缺点决定了你能走多远。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木桶理论:你的长板,决定了你的理论容积;你的短板,决定了你的现实容量。所以,人一生的发展,就是由无数个优点及缺点的组合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缺点,是拉着这个人命运往后退的致命程序。这段程序就如同病毒一样,会使你的整个命运朝着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除非你能克服它。
比如,你很懒惰,你的懒惰就是限制你成就事业的短板,或者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你生命程序的一段病毒程序。人越懒惰,事业越下滑;事业越下滑,精气神越提不起来;精气神越提不起来,人就变得更加懒惰。再比如,你想做一大笔生意,但是手上没有钱。没有钱就会限制你赚钱的机会;而你越是赚不到钱,你就越是没有资本;等到下次赚钱的机会来了,你还是没钱。而那些有钱的人,越有钱,越有资本去做生意,因此挣更多钱的机会就越大。又比如,你这个人很善良。在某些场合,善良是一个道德的代名词;而在另一些场合,善良就会要了你的命。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大家都学过,东郭先生的善良,反而成了恶狼吞噬人命的条件。在有些争斗中,你的善良会成为你的短板,善良会演变成“妇人之仁”。你越善良,你越不能有效打击对手;而对手没有遭到你的有效打击,就会更加强大。这个时候,对手的反扑就会更加猛烈。所以,你的善良,不仅不是你个人的道德优点,反而成为限制你进一步发展的负面因素。
回到前文的故事中来。我个人认为,韩信之所以一直混得比较不好,就是因为他个性中具有很多的懦弱因素。他钻胯下、混不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不敢、不懂也不会争夺强势地位。那么,他究竟是不懂不会还是不敢。我觉得,主要还是不敢。韩信后来被封为大将军之后,就能领兵打仗所向披靡;其中并没有经过太多的学习和刻意锻炼。可见,韩信的领兵杀敌的能力,是早就已经形成了的。那么,如此一个具有优秀才华的人,为什么一直郁郁不得志默默无闻?他不懂不会?其实他的能力早就具备了,而且远远超越了普通人,如此说来,只能说他不敢。用句比较俗的话来说,那就是——斗争意志不强。
韩信这种斗争意志不强的缺点,是他的致命病毒程序,是导致他前期一直郁闷不得志的重要原因。刚才说了,你有什么样的局,就有什么样的命。韩信的局就是如此,所以,他一路走来,蹒跚踉跄,艰难无比。
等到韩信马上就要被砍脑袋了,他反而激发出一种无比强烈的求生欲——这种求生欲,看似视死如归,其实如同阴极生阳一样,是一种懦弱到极点而向反方向发展的必然。这就如同再懦弱的兔子急了一样会咬人一样,懦弱的韩信眼见自己就要被杀,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驱使他大喝一声。正是这一声救了他自己,这一声也标志着从此他懦弱的性格开始向刚性一面发展。
试想,连死都经历过,连死都不惧怕,那还有什么可怕的?韩信从前败就败在性格懦弱上面,而他垂死挣扎之际,由柔变刚。这一刚,恰恰弥补了他柔性的不足,以至于达到了刚柔结合、阴阳互抱的境界。这时,韩信就彻底突破了他命运的“局”。
当然,韩信自己到底是怎么变化的,今天的人们并不知道。我所说的,都是我自己读书得出来的结论。韩信是否从前很懦弱而此时变刚强了?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韩信断喝一声,惊到了夏侯婴。夏侯婴见韩信气势不凡,于是向刘邦求情把韩信给放了。
韩信被释放之后,并没有受到重用。这也很正常。虽然痛定思痛,开始扭转自己懦弱的性格,但是这个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会立刻就奏效。之后,历史发生了一件很有趣也很重要的事——韩信结识了萧何。
韩信是如何认识萧何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个事实却告诉我们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假如你是一个平民百姓,你敢和丞相大人称兄道弟吗?当然不敢。两个人地位身份差别太大,所以肯定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了。韩信作为一个小官,却和萧何结为知己,被萧何视为奇才,这证明了什么?我个人认为,这足以证明此时的韩信,已经突破了自己的命运局,敢于和超越自己的人结交,敢于向自己的目标挑战。一句话,他的斗争意志已经变得强大起来。
萧何表示愿意向刘邦举荐韩信,让韩信等候消息。韩信左等也没消息,右等也没消息,于是就认为既然萧何说话都不管用,那自己真的就没什么戏了。这个时候,韩信性格中懦弱的一面又暴露出来了,他选择了逃跑。
心理学界定懦弱性格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逃避。当任何一个人,面对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帆风顺、一马平川的情况几乎是没有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怎么办?勇敢的人,困难越大,他的斗志就越强;压力越大,他的反击力量就越大。而懦弱的人,就会像韩信这样,不断退缩,从最初投奔项梁(项羽的叔叔)不受重用,再到项羽最后到刘邦,一路退缩。其实,正确的做法是,你不重用我,我就要想方设法地让你重用我。而原来的韩信恰恰缺乏一种偏执的或者说是执着的勇敢斗争的精神。别人不用他,他只好跑;此处不用我,我只好跑到别处。就如同一只乌龟,向东碰到了困难,于是缩回脑袋;向西遇到了阻碍,又缩回脑袋。四面八方转了一圈,到处都会遇到困难,所以就缩成一团,躲在龟壳里原地不动了。
韩信就是这样。向这里谋发展,遇到困难,就缩了回来,再向别处谋发展,又遇到了困难,于是又缩了回来。所以,他东奔西跑,但是始终不受重用,始终突破不了自己的局。总算遇到了萧何,封了个治粟都尉,还是个小官,根本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此时此刻,韩信又做出了一个基于他性格深处的懦弱劣根性的决策:逃跑。
韩信的逃跑是他的本能选择——碰到困难就逃避,这正是韩信懦弱性格的又一次大爆发。如果此次逃跑成功,想必韩信自己的人生、刘邦的人生、大汉朝乃至今天我们的历史,恐怕都要改写了。然而没有。之所以没有,是因为韩信此次遇到的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人——我再重复一遍,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这个人就是萧何!
在许多人眼里,萧何只不过是个文人,负责给刘邦采购货物,管理“革命根据地”。但是,有句话说得好,“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看人,不能只看他当多大官,有多少钱。固然,这些身外之物也是衡量一个人价值多少的重要参考,但是,真正的参考系,一定是这个人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或者用现在流行的话说,看这个人的“能量”。
萧何虽然不是那个时代最出类拔萃的人,但他无疑是一个能量很大的人。
萧何的能量大,依我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他非常有智慧。他帮着刘邦打天下,虽然从来不冲锋陷阵,但最后在论功时却名列第一;当上了汉朝的开国丞相,能够善始善终;其间虽然经过几次小小的波折,却总能化险为夷。
第二,他非常顽强。在这里,顽强可以理解为坚强,或者说是勇敢,或者说是意志强大,或者说是战斗精神强大。在刘邦和项羽对峙的很长时间里,每次刘邦被项羽杀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萧何总是能够把大批兵丁和物资补充到刘邦手里,不仅在精神上,而且在实际行动上支持刘邦顽强抵抗下去。我们设想,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如果在前方打了败仗,而萧何在后方投降了项羽,那么,刘邦还能当上皇帝?恐怕早就被项羽和萧何夹成人肉叉烧包了。
所以说,萧何是一个非常有智慧非常执着的人。在韩信这件事上,萧何确实向刘邦推荐过韩信,但是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韩信失望之后,选择了逃避——按照他以往的经验,此次回去之后,再找个主子,从头来过。然而,他这次碰到了萧何。萧何是那种非常顽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看中的人逃走。他一定要给这个人一个说法。仅从这一点上来说,此时的韩信还很幼稚,他的功力还没有达到萧何的境界。起码,在执着方面,他还没有达到萧何这种死缠烂打、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境界。
萧何见韩信逃跑了,连告诉刘邦一声都来不及,立即策马就去追韩信。
这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这个故事向人们真实展示了萧何是那种看准了就一定会动手、既然动手就一定会成功的人。而韩信患得患失的懦弱性格也在故事中暴露无遗。
最后,萧何把韩信给追了回来。
在萧何的力荐下,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在两个当时最出色的英雄初次会面的时候,韩信是如何运用优势竞争的谋略,帮助刘邦策划运用优势打败项羽的。
话说刘邦见到韩信之后,问:“丞相萧何好几次说起大将军你,说你很有本事,根据现如今的情况,你有什么计策可以来指导我?”
韩信见刘邦如此客气地向他讨教,心里很感动,谦让了一番,于是问刘邦:“现在大王想争夺天下,你的主要对手难道不是项羽吗?”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开篇就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取得革命的胜利,首先要弄清谁是你的敌人,谁是你的朋友。革命没有不因为弄错了敌人和朋友而失败的。套用这句话,在任何竞争的时候,第一要务就是要弄清谁是你的对手,谁是你的朋友。没有不因为弄错对手和朋友(注意会相互转化)而导致竞争失败的。韩信在这里,开宗明义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就是刘邦争夺天下最主要的敌人。韩信这个观点表明,他是深晓斗争胜负精髓的。
韩信接着问刘邦:“大王,你自己估计,在勇猛方面,你和项羽相比,谁更强一些?”
刘邦沉默了好一阵儿,才挣扎着回答:“我不如他。”
注意,这上面的对话里,暗含着三层意思:
第一,双方的竞争,一定要从实力对比的计算开始。韩信一上来就分析刘邦项羽的力量大小和优劣,运用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优势竞争的基本原理。
第二,刘邦的所有竞争谋略,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力情况。如果力量弱小反而不知死活地硬拼,那就如同拿鸡蛋碰石头一样,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而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弱小,这是今后战胜强敌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很多人羞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看不到自己与对手的差距,往往高估了自己而低估了对手,结果在竞争中惨遭失败。刘邦这句话告诉今天的人们,即使你很弱,但是不要害怕,一定要勇敢承认,勇敢面对现实。因为你的一切谋略,都是从你弱而对手强的这个现实的基础出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