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下半年,爸爸“三同”结束,我又回到了城关,回到了城北小学,上三年级。
班主任还是王昌老师。
这天,王老师病了,来了个代课的李老师,二十来岁,细细瘦瘦的,听说是校长的什么亲戚,同学们一时没敢轻举妄动,半天下来倒也相安无事。
下午,见李老师讲课丝毫不介意下面的学生是否专心,几个欺软怕硬的“吵包蛋”便明里暗里动作起来。第二节课,李老师自顾自照科宣讲一通之后开始提问。她低头查看点名册,随口报了一个“岳小冷”,没人反应;她抬起头又喊了一声,有人窃笑了。这时,我们班长才犹犹豫豫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叫岳小泠,不是岳小冷……”话音未落,嘘声四起。霎时间,哄笑喊叫,甚至拍桌打凳的喧哗不可控制地爆发出来。李老师绯红的脸顿时变得煞白,可那几个吵包毫不理会,反而肆无忌惮地怪叫“白字先生”和“岳小冷”。课堂秩序大乱。李老师可怜兮兮地傻站着,良久,才像是猛然醒悟过来,逃也似的奔出教室。
吵包们这才知闯下大祸,不敢再吱声动弹,教室内一片死寂遥几分钟后,校长威风凛凛地来了,虎着脸把正襟危坐的我们看了个遍,方才厉声喝道:“你们这班东西,人不大,胆子倒不小,嗯?班干部带头,嗯?”说着,他目光明确地盯住小泠看。我着实为她捏一把汗,暗自替她抱屈。姓李的念错了字,难道是小泠的错?
校长训起话来实在不怎么样,什么干部带头呀,班主任不在就无法无天呀,就这么几句话,颠来倒去的足足念叨了大半节课。放学铃响了,可他意犹未尽,别出心裁地出了一个题目要我们回答:“为谁读书——为班主任吗?”
这我知道,当然为自己啦,不然还叫自觉吗?我很快交了卷。
然而,校长逐一阅完答卷,出人意料地首先将那几个吵包大王给释放了,因为他们的答案正确:“为祖国为人民”。待这些宝贝得意洋洋地走出教室,校长大吼一声:“写‘为爸爸妈妈’的全给我站起来!”当时我猜想,这下他们可要被骂得狗血喷头了。奇怪的是,校长挨个扫视了几遍,居然一挥手:“去吧!”莫非是校长以为反正“孺子不可教也”,不如省些唾沫?只是这样一来,剩下的就只有我们十来个人了。可这些人,包括小泠,还有大部分班委,几乎全是遵守纪律、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呀!
“哼,为自己读书?怪不得可以吵成那个样子!”这个不分青红皂白的开场白,引出了校长长篇大论有关学习目的的教育。事实上,那时候我们都刚满10岁,懵懵懂懂的,怎么可能真正理解“为祖国、为人民读书”的意义所在?小泠嘤嘤哭着,也难怪她,何曾尝过这种“留下来”挨骂的滋味?可校长视而不见,照常对牛弹琴,直到华灯初上,这难忘的一课才算结束。
第二天,王老师带病上课来了,他只字未提前一天的事。但据可靠消息,王老师因忽视学习目的的教育而挨了批评。多年后,有一次路遇王老师,我问起此事,他笑而未答,许是默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