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凉而未寒的夜晚,我与几个小伙伴正追逐疯玩,爸爸回来了,关照我们早点回家做作业,还告诉我们,桌上有饼,可以吃。一听说有吃的,我玩兴顿消,不等开会去的爸爸走远,拉着弟弟一口气跑回家里。
弟弟机灵,抢先一步揭去桌上的一张报纸,果真有四只饼,圆圆的,厚厚的,泛着诱人的油光。当时,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吃的东西远远不能与今天相比,别的不说,如今最普通的苹果、橘子,放在那时绝对是奢侈品。平时能咬上几段甘蔗节头就算美事一桩。吃饼,而且一人两只,岂不是神仙过的日子?
这饼儿甜甜腻腻的,有一种我从未尝到过的美味。我贪婪地咬了一口又一口,忽而发现,弟弟才啃了那么一点点,心下后悔不迭。我连忙调整“食速”,细嚼慢咽起来。
待四只饼全部报销,我们的眼睛不约而同地转向那个马口铁饼干筒,又不约而同地相互瞅瞅,心照不宣地笑了。自懂事起,无论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未经爸妈同意,我们是决不擅自动用的。这算不上什么规矩,只能说是习惯使然。
第三天,是我们翘首以盼的周末。在乡下教书的妈妈一回来,家里便充满了难得的祥和温馨气氛。吃过不再是乏味食堂饭的晚餐,一切收拾停当,妈妈捧来那个饼干筒,从里头一个接一个地把饼取出来。
我们乐坏了,尤其是弟弟,喜得抓耳挠腮不可自持。
弟弟眉开眼笑地对妈妈说起那天晚上吃饼的事,最后问:“这是什么饼呀,这么好吃?”
妈妈有些惊讶:“月饼呀,难道你们不知道前天是中秋节?”
“月饼不是这样的,那上面粘着一张纸,咬上一口,饼屑哔哔扑扑直往下落。”我说。
“你说的是苏式月饼,这是广式的。”爸爸一向不苟言笑,这时却从他的报纸中抬起头来,“有好几年买不到广式月饼了。”一缕青烟从爸爸的指间袅袅升起,缭绕着他漾满慈爱笑意的脸渐渐散去。
我被感动了,仿佛是第一次,感觉到了团圆的融融美趣。
窗外,月亮刚刚升起,黄澄澄明晃晃的,没有一丝残缺。原来,十七的月亮照样也是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