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如果医生得了高血压
26111100000003

第3章 走近高血压,认清这个隐形杀手的真面目(1)

在我国,高血压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被称为慢性病中的“第一疾病”。要想防控高血压,首先要对高血压有一个正确且充分的认识。一方面,这样才有利于摆正态度,在疾病面前也能更加从容;另一方面,这样能大大消除一些预防、治疗观念上的误区,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远离高血压。

知己知彼:什么是血压

在具体谈论高血压之前,我想知道大家是不是真的知道“血压”是什么。据我自己做的调查来看,大多数人都说不清楚血压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有的人甚至会把“高压”“低压”与“高血压”“低血压”混为一谈。所以,在了解各种预防、治疗高血压的知识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认识一下我们要讨论的主体对象——血压,它究竟是什么。

血压就是血液产生的压力?不完全准确

“血压”这个词大家都非常熟悉,从小到大每次体检都会量血压,可是大家知道到底什么是血压吗?有人会说:“血压嘛,就是血液产生的压力。”这是我最常听到的答案,它比较接近事实,但并不完全准确。

血压(blood pressure,BP)的全称是体循环动脉血压,它是我们体内的血液在血管里面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我们量血压时测得的数值,特指的是侧压力,即侧向面所受的外力大小。虽然大家都害怕高血压,可是真没了这种压力,麻烦可就大了。因为正是有这种压力作动力,血液才得以在血管里流动。

“高压”和“低压”,一颗红心两种表达

我们量血压时有一个“高压”、一个“低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得从我们的循环系统说起。血液能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到达全身各个器官,全都靠心脏的跳动。心脏就像一个水泵,它日夜不停地、有节律地搏动着,把血液“泵”进血管,再运送到全身。

心脏在跳动的时候,是要一张一缩的。不管心脏是收缩还是舒张,都会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当心脏收缩时,心脏里血液最少,血管里血液最多,身体大动脉里面的压力最高,我们把这时候血管壁受到的压力称为“高压”,也叫“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当心脏舒张时,心脏里血液最多,血管里血液最少,身体大动脉里面的压力最低,这时候测得的压力叫作“低压”,也叫“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我们平时量血压时得到的两个数值,分别代表的是血管壁受到的最大压力和最小压力。

知道了血压是怎么回事,我们才能谈论它的意义。由于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所以一旦血压不正常,就代表血液在身体里面的循环有问题,也就说明身体的某些器官可能没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显然,接下来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也会受影响。一旦血压消失,人也就失去生命了。

所以,血压不管是过高还是过低,后果都很严重。

天时地利人和:测血压的学问

血压个性不坚定,易受影响波动大

血压本身是非常容易受影响的。凡是能够影响到心脏输入量以及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够对血压产生影响。

比如,你刚刚爬了几百级台阶登上山顶,感觉自己的心脏怦怦地跳动,仿佛要从胸口蹦出来,如果你这时候量血压,测量出来的数值一定是比平时高的。

因为这时候你的心跳频率非常高,使得心脏的舒张期明显缩短了,舒张压,也就是低压,此时一定会明显上升,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是高血压。

量血压时,我们测到的都是某一很短的时间段里血管壁受到的压力,而且即便是同一时间段里,量左胳膊与右胳膊得出来的血压数值也是不一样的。

再加上血压非常容易受到影响,同一个人同一天内测出来的数值波动也可以很大。所以,如何测量血压,以及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高血压,这其中是有学问的。

偶测血压和基底血压都是“好血压”

在临床上,我们把血压分为两类:一类是基底血压(Basal pressure),就是早晨起床之前或者住院卧床休息期间量出来的血压;另一类是偶测血压(Casual pressure),就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测出来的血压。一般我们看病时、体检时,或者自己在家想起来要测血压时,这些随时、偶然测出来的血压值都是偶测血压。一般来说,大部分健康人测出来的血压都是偶测血压,所测得的数值是能比较准确反映身体健康情况的。但在临床上,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基底血压才是最重要、最有参考价值的。

既然基底血压最具参考价值,那么量血压最好的时间当然是醒来之后、起床之前,或者晚上睡觉之前。因为我们的血压值通常在睡前 2 小时开始下降、起床后 2 小时开始上升,所以,早、晚测量的数值是最具有参考价值的。当然,除非你是在医院住院的病人,否则这个时间一般都是在家里的床上躺着,需要自己测量。

如果早晚测基底血压比较难,也可以在舒适平躺 30 分钟后,再测血压,这时候测出来的,就是基底血压,是我们身体血压较为客观准确的反映。另外,如果你正在服用降血压药物,那肯定是要在吃药前进行测量的。

当然,偶测血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时测量,没有那么多条件限制。而且,我们去医院时测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偶测血压。

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血压非常容易受到影响,高低起伏很大,因此测出来的血压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会有不同的读数,所以最好006

多测几次取平均值,这样会更加科学客观。

学会测血压,我的健康我做主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有条件配备一台血压计,我建议大家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精准度高、便利性强的电子血压计,它的使用方法非常简便,大家可以学习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然后自己测量血压,以掌握血压变动情况,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血压计的具体使用方法。

1. 让家人用中空的橡皮袖套,缠绕被测者的上臂。这种皮袖套的一端是用橡皮管与压力计连接,另一端则连接橡皮气囊。

2. 家人通过反复挤压橡皮气囊,把空气打进橡皮袖套,使上臂的动脉压扁,血液暂时中止流动,然后慢慢降压。

3. 在这个过程中,当血液开始流动发出声音时记录下来的压力,是收缩压,也就是高压。

4. 然后继续将袖套内的空气放出,继续听血液流动的声音,当听不到声音的时候记录下来的压力,是舒张压,也就是低压。

简单学完量血压的过程和原理,我们就可以来谈谈测量血压要注意的事项了。

外部环境。测量血压的环境应该安静、温度适当,这是必要的环境要求。

准备措施。测量前至少休息 5 分钟,测量前半小时禁止吸烟,不要喝浓茶或者咖啡,也不要吃太饱,而且最好排空小便。

测量姿势。测量的时候,最好坐着,全身肌肉要放松。测量右上臂,当然左上臂也是可以的,数值会略有差异,不过不会很大。最好把袖子捋上去,不要让它挤压到测量用的袖带,尽量把自己的肘部和心脏放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可以让测出来的数值更加准确。

情绪控制。要避免紧张、焦虑、激动等情绪,因为它们都可能引起血压数值的波动。

一般来说,连续测压的时候往往是第一次准确性较高,第二、第三次较低。所以大家每次测血压的时候,尽可能一次成功,如果需要接着测,中间至少要隔上 15 秒钟。

经常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有备无患

出于对疾病的恐惧以及对专业人士的信赖,很多人都更相信医院的设备、医生的判断。虽然我是医生,虽然很多疾病的确不可以自己擅自诊断用药,但是在量血压这个问题上,我还是鼓励大家自己在家经常测量血压。

我见到很多高血压病人,他们平时自己不测血压,而是每月来看病取药时让我给他们测一次血压。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测压不准,医生测的才最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让医生量血压有可能会出现一点弊端。

前一阵子我接待过一位患者,她今年 56 岁了,来看病时是这样跟我说的:“大夫,你帮我分析分析我这到底是不是高血压。我最近老是感觉四肢乏力,肌肉酸痛,肌肉好像在发抖,腰酸背疼。亲戚跟我说,你这可能是高血压的症状,得赶紧去医院瞧瞧。我自己在家量了量,高压(收缩压)125(mmHg),低压(舒张压)80(mmHg),没问题啊。不过感觉不放心,就去我们家附近的社区医院量了量,结果高压(收缩压)

140(mmHg),低压(舒张压)100(mmHg),医生给我确认是高血压二期。可是我觉得自己一向体检血压都没问题啊,自己回家又量了量,高压(收缩压)121(mmHg),低压(舒张压)78(mmHg),还是没问题呀。

你说我这血压到底高不高?”

针对这位女士的情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叫“白大褂高血压”或“白大褂效应”。它说的是在医院这一特殊环境下测量血压时,有的病人会因为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不由自主地产生紧张感,导致血压值升高。一般来说,“白大褂效应”会让收缩压比平常约高 20mmHg,舒张压比平常高 10mmHg。这点差距,已经足以影响我们判断自己是否血压偏高了。而这位女士呢,她就属于这种情况。我跟她解释清楚并让她放松心情,然后给她连续测量多次,确定她没有高血压。

一般来说,测血压有三种途径,一种是在医院由医生测量,一种是自己在家测量,还有一种是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由于人的血压在一天 24

小时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所以,24 小时动态血压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每过 15 ~ 30 分钟就测量一次血压,尽量让白天和晚上都保持同样的测量频率,连续监测 24 个小时。在这三种方式中,24 小时动态血压测得的结果最准确。

我们在家里自己测血压测出来的数值,其准确性介于医院测出来的数值和 24 小时动态血压之间。而且无数患者的经验表明,我们自己在家测出来的血压,和 24 小时动态血压之间是没有明显差异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测量方法没问题、仪器没问题,在家测出来的血压是比在医院测出来的偶测血压更准确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担心自己的血压不够正常,可以自己在家里多测测血压。

遗憾的是,高血压协会 2010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中国的家庭血压自测率仍很低,只有三成的高血压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大约一亿二千万患者完全不知自己血压高。即便是明知道自己血压高、已经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也仅仅只有不到 7% 的人能坚持每天测量血压,超过 40% 的人只有在出现头晕、头痛等明显症状时才会量量血压。而还有 4% 的高血压患者,甚至半年才肯量一次血压,这些都是对自己健康不负责任的表现。

身为医生,我有责任提醒大家,知道自己血压高,就一定要密切关注血压的变化情况,经常给自己测量,这样才不至于延误病情和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去伪存真:血压高不一定就是高血压

很多人去体检或者在家、在医院量血压,看到数值比别人的高,就担心自己是高血压了。真的是这样吗?你的血压比别人的略高一点,或者比上次测量高一点就是高血压了吗?不是这样的。假如你在匆促、紧张的情况下,量出来的血压高,那就不一定是高血压。

单独一次的测量结果不能成为判断依据

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测量血压的时候,如果刚刚剧烈运动过、心情紧张,或者抽了烟、喝了刺激性的饮料等,都会影响到测量值。

而且,我们还知道,同一个人的血压在一天中是波动很大的,一般表现为两个高峰和两个低谷,早上 6 ~ 9 点是第一个血压高峰,9 点以后开始下降,到中午 12 点至下午 2 点是第一个低谷,下午 4 ~ 8 点是第二个高峰,全天的最高血压值一般都处于这一时段。晚上 8 点以后血压逐渐下降,到凌晨 1 ~ 2 点,这一时间段可以测出全天最低血压,也就是第二个低谷,然后再回升,进入次日的第一个高峰。

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单纯根据某一次测量出的偏高的血压就判断自己有高血压,这肯定是过于武断了。正因为血压存在波动,一般来说,我们国家传统的判断高血压的方法是,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分别测量偶测血压。而英国目前的做法是,只要在临床上测量出来过一次血压偏高,就马上要做动态测量随访,这是比较好的举措,值得我们效仿。总而言之,只有当某个人的血压持续过高时,我们才会说,他确实患有高血压。不能单单因为一次偶测血压偏高,就说他是高血压。

血压高不高,数据说了算

那么,怎样的血压值就能判断为高血压了呢?血压的量度单位是毫米汞柱(mmHg),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凡是正常成人,收缩压应该小于 140mmHg,舒张压应该小于 90mmHg。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 14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 90mmHg,就是高血压。

如果收缩压在 130 ~ 139mmHg 之间,舒张压在 85 ~ 89mmHg 之间,称为临界高血压。这类人群虽然不是高血压患者,但血压偏高,也是相对危险的,应该格外引起注意。

另外,大家应该注意到了,140/90mmHg 以上属于高血压,139/89 ~130/85mmHg 是临界高血压。那么,正常血压应该是多少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140/90mmHg 以下是正常血压。但处于这一区间,只能说是正常,而不是最佳状态。最理想的血压值是 120/80mmHg 以下。

现在,大家应该可以判定自己的血压属于什么范围了,是理想状态还是正常,是偏高还是真的已经是高血压了。即便真的是高血压患者,也需要根据程度分为几个级别,美国分为四个级别,我们国家分为三个级别:如果大部分时间舒张压都在 90 ~ 100mmHg 之间波动,休息后能够恢复正常,就是一期高血压;如果舒张压超过 100mmHg,而且休息以后不能降至正常,同时伴随其他心脑血管的病变,就是二期高血压;如果舒张压超过 110 ~ 120mmHg,并且伴随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衰竭、眼底出血等,就是三期高血压。

年龄、性别不同,正常血压参考值也不同

同一个人的血压,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状态下,会表现出比较大的波动。那么,不同人之间,血压的高低水平也可以完全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吗?

理论上来说,我们的身高、年龄、血液的黏稠度、血管的素质,以及精神状态、生活节奏、饮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所居住地区的纬度等,全都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血压。比如,一个身高一米八的壮汉,血压比一个娇小玲珑一米五的姑娘高,那是很正常的,因为一个人长得越高,心脏泵出血液所需的压力也就越大,这样才能让血液流遍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