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说新语
2618000000098

第98章 051.万户捣衣声

京口沙洲,故军器监所在。后苦逼仄,乃迁两广。匠民苦瘴疠,或诉于(成)帝。(成)帝曰:“家兄有言:‘兵者凶器,不可轻示’。请止。”

………………………………

小绍看着手中的玉编钟样品发呆。

他眼中的编钟,变成了一组组青铜弓簧,一组组弩机。

Tworoadsdivergedinayellowwood,

AndsorryIcouldnottravelboth.

金黄的林中岔开歧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

作为一件奢侈品,玉编钟只会促进小手工业的发展。

但弩机作为军工必需品,则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专业岗位。

在自己揭开谜底的一瞬间,就只剩下两个结果:行会,或者匠户。

古代匠户的悲催生活,小绍也略有所闻。可惜行会制度一开始就不在考虑中:这毕竟是军工用品,不是玻璃之类的玩具。一旦泄露,胡人会利用更完善的奴隶制度加以仿制。“继承”了罗马数学成就的波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只能想办法改善匠户制度了。小绍一想到给自己找了这么大的麻烦,只好挠挠头。

“世子,辩论会你准备得怎样了?”

孙盛自从和小绍斗嘴,被司马汶教训后,就有些生分。但十天后举行的辩论会,采用十分新颖的多人交叉轮询制。北方一方有谢万、谢奕、干宝、阮裕,南方一方除了孙盛、顾淳、王述外,小绍不知哪根筋不对,非要掺一脚。

事关集体荣誉,孙盛除了准备材料以外,也很关心每个队员的竞技状态。

小绍只得放下玉编钟,问道:“你准备的论据让我看看。”

永嘉以来,北地汉胡杂处。废王化而渐夷行。

夷不正五伦,兄死而报嫂,父死而天葬。是禽兽行也,岂同华俗哉?

小绍对辩论会的胜负并不太看重,重要的是世子府的号召力。他选择这个争议性很强的话题,就是为了炒热气氛。而且为了避免一方输得太难看,由自己下场平衡双方实力。

是的,平衡。小绍一开始是很有自信:自己以前是辩论队队长,还控不住一场小学生辩论会?

但看到孙盛手中厚厚一叠论据,他才发现自己想多了:首先,很多后世作为常识的论点论据,在此时是不能抛出来的,否则自己就得当场解释上百个前置命题。更重要的是,玄学的风气吹遍江南大地,“言意之辨”的基础就是西晋欧阳建完成的,庄子的朴素思辨更是在东晋发展到了顶峰。

但朴素逻辑并非没有破绽,比如这一段:

赵武灵王变胡服以得中山之地,汉书曰: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而兽心。其赵王之庶乎?

小绍随祖逖东征吴兴,一路上吴人服饰,已远非传统右衽衣冠,拿这个论点糊弄小孩还好,在有识者看来未免破绽百出。

而且在小绍看来,华夷之辨,与一般的民族之辨还有不同,这里面涉及到“文明”与“野蛮”的分野。

服饰在这里只是符号作用,就好像仅用裤腰带和蛤蟆镜带来识别长者,未免****。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针对蛮族的社会功能不健全,伦常失序,民不聊生。

现代有一种怪相,对非汉族的服饰充满了排斥。却对非汉族的习俗充满向往。

藏人信巫不信医,这是扁鹊从楚人断发文身时就批判的做法。但今日还有许多汉人对神秘的藏药,和各种巫术趋之若鹜。

新式旗袍本是一种不错的民国旧物,但似乎爱国小将只关心“满清算不算中国”,从不讨论服饰本身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一念及此,小绍就决定在辩论会里掺点私货:“你说‘武灵王胡服’,那对面要是反驳说‘越人断发文身,不饪而食鲙’,怎么办?”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