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五维人格论:心理实验及发现的哲学思辨
26191200000029

第29章 人格论——遗传章(3)

特殊的刺激产生特殊的反应,不适宜的刺激造成心理机制机能的损伤,表现出不适宜的反应,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心理动力异常。

16、主题一句话我们心理动力的激发源于各类支持性精神力量,外界的支持如父母亲人的支持,朋友同事的支持等,还有一种内在支持的力量就是“分离的自己”给予自我的支持。

【患者一旦看到了自我指导训练对解决某一问题的有效性,那么他在解决其他问题时就会编出恰当的内心独白。】

——人格科学这是建立自我暗示、自我支持、自我教育的解决问题、面对问题的策略;是利用脱离的精神自我和面对现实问题的自我距离,建立认知导向支持的心理行为方式。简单地说就是“自我鞭策”。

精神可以脱离自我吗?不可以。“脱离”仅是我们想象中的感觉,是想象机制机能建立一个任意观察自我的“视角”,这一“视角”代表观察的自我,他的观察角度完全是自由的,观察的位置、远近距离也是自由的。这个观察的自我在意识中像一个“飘忽的幽灵”,与实际自我“完全独立”,好像是灵魂出窍,让我们产生“脱离”的感受。

17、主题一句话不独催眠方式,我们已经拥有意念植入的机器。

【他们设计了一个被称为阈下心理动力激活(Subliminal Psychodynamic Activation)的程序。

让参加实验的人看一个速示器。他们起先看到的是黑色的、空白的屏幕,然后实验者在屏幕上很快地闪出一个意象,时间是千分之四秒,速度非常快,使参加者不能说出他们看到的是什么,也就是说,信息不能保留在意识中。但是,他们说,意象闪现的时间足够使它被记录在无意识中。如果这些研究是正确的,那么阈下心理动力激活程序就使意象和信息留在了某些人的无意识中,而另一些人则没有。】

——人格科学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种新的治疗工具——可以代替催眠、自由联想等意念植入的治疗工具诞生了。通过心理动力激活工具,将调整型意念植入个体的潜意识中,因此产生的心理动力调节个体的心理应激能力。不仅速示器可以起到意念植入的作用,在半睡半醒之间的迷离状态下,同样是意念植入的最佳时机(或许对妄想症、自卑等意识症状有较好的“手术”疗效)。

18、主题一句话潜意识哺育了生命的最初,但我们的自主和理性却需要挣脱它过分的约束,才有机会获得自我的新生。

【另一研究中,阈下信息被用来减轻焦虑。(Orbach.Shopen‐Kofman.& Mikulincer,1994)参加这一实验的人从速示器上看到“妈妈和我一样”的句子后,表现出较低的焦虑水平。对于因与母亲分离而苦苦挣扎的人,这一信息可能为他们提供了自信。】

——人格科学选择植入性信息,需要注意针对性。潜意识的速示植入,原理是避开了个体自我控制的防御系统。如同在燕雀的巢内偷偷放了一颗杜鹃的卵,孵卵的母亲不具备鉴别是非的能力。

19、主题一句话把相似的信息(刺激及刺激反应模式等)归为一类,让相关信息得以联合——“生命活动机制”的这种经济简省的方式来源于“认知的冲动”和“信息本身具备相似特征的刺激诱发”。联系律是相关联动产生的基础。

【为了验证这种假设,心理学家有时使用一种由记忆的研究者提出的称作“聚类”的技术……很快你就写不出来了,在这个时候,你可能想让单子上的名字慢慢多起来。一会儿写一个,一会儿写一个,直到时间用完。但是,你确实可能发现鸟的名字是按照群集出现的,你可能会想到小鸡,然后突然就想起了鸭子、鹅、火鸡。你可能想到了鹦鹉,然后就是长尾小鹦鹉,澳大利亚玄凤(一种鹦鹉)。在你的单子上出现这些鸟的群集或聚类的原因是在你的头脑中,你组织和整理了这些信息。】

——人格科学不仅记忆体现出活动的相关性,而且,大脑的神经活动、各级神经系统的活动都是以相关性活动为基本原则。

相关性活动使人类拥有迁移、对比选择推理判断发现等认知能力,相关性使生物活动、生物的神经活动体现节能性,消耗能量最小,实现生存活动的优化。如定式、习惯行为的优越性,学会了熟练开车,开车就可以变为“潜意识能力”,就可以实现一心多用,提升了生存机制的能力。神经系统相关性活动原则源于自然的规律:联系律——事物是联系发展的存在。有研究证明,每个神经细胞承载的职能相对稳定,大脑之所以可以高效处理无限的信息,是因为神经细胞的承载职责的更替、分工和随机相关组合。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一种未知的痛觉传来,我们大脑里储存相关痛觉的所有神经细胞都将活动起来,然后是进一步的分辨,一些次相关职能神经细胞的活动逐渐被排除,直至对这一痛觉的确认。如果是全新的刺激或者被淘汰的信息,一些细胞的职能将会被重新定义拷贝或者格式化。神经细胞的信息承载职能相对稳定,时间和学习等经历会使一部分神经细胞的信息活动承载职能出现淘汰和新增的变化。

20、主题一句话行为发展需要训练,机能发展需要刺激诱发。

【年幼儿童经历一系列以主要的性敏感区为标志的发展阶段。儿童经历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最后进入性器期,能进行健康的性欲发泄。】

——人格科学早期的生物性发展需要的刺激中,口唇、肛门、生殖器、性欲等为主要的刺激接受途径,对个体的生物性发展及相关的心理模式形成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个体从出生到发育成熟,接受的刺激是由内部生物性发展需要为主到认知情感精神发展性需要为主流转变的。对于生命个体——人来说,生物性发展需要的刺激是心理或者精神系统发展结构的沉淀和基础,也是整个意识结构的最底层,认知情感发展性需要是意识系统发展结构的主体和高层建筑。

弗洛伊德先生认识到,个体发展中生物性刺激(幼年触觉爱抚的需要)对发展个体心理系统的影响,但也相对忽略了无形的视、听信号对神经系统(意识)形成的重要刺激作用。

21、主题一句话成年是一个人完全融入社会的生存时期。个体机制机能的发展表现出映射叠加的特征。

【然而,有一些婴儿从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这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和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人格科学这是对个体发展关键期也就是发展的时机性存在意义的描述。因为发展时机的错失,将导致难以弥补的长期遗憾。至于关键期及关键期内的发展目标尚需探讨。

从生理的角度或者生理和心理的关系角度探讨,关键期可分为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社会期)、更年期、老年期。每个时期都在充分发展个体的各项机制机能,但有的机制处于发展关键期,有的处于发展准备期,还有的处于已发展期。

具体机制机能项目有待细化确认。但有一个规律,在成年中表现出来不能为自己理解、不能为自己左右的个体行为倾向,多是在前期阶段发展的结果,表现为一种行为机制机能映射叠加的模式:机能前期发展状态映射到隔后一期,前期的准备发展表现为潜意识,隔后一期为觉意识发展;所谓叠加是指个体的某一行为倾向(机制机能)从潜意识发展期向觉意识发展期发展,个体的其他行为倾向(机制机能)也在经历着发展关键期。

我们通常所说的关键期应指的是机制机能潜意识发展期和觉意识发展期。具体模式如下:

——幼儿期

(性取向潜意识发展关键期,映射青春期、生理性发展显着关键期)

——童年期

(交往倾向潜意识发展关键期,映射社会期、自我实现发展关键期)

——青春期

(情感依恋潜意识发展关键期,映射更年期、自我价值发展关键期)

——社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