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五维人格论:心理实验及发现的哲学思辨
26191200000036

第36章 人格论——社会章(6)

——人格科学在以后的心理学发展及应用心理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弗洛伊德的学说,因为弗氏学说是以解决和解释情感问题为核心的理论及方法。情感总是于人的行为相伴随的,情感出了问题要用情感解决,认知、行为出了问题不仅要用认知行为解决,更离不开情感解决的策略。情感是生命符号,是生命中最神秘持久的行为表现;情感源于需要的倾向和需要的满足,而需要是生命得以维持的动力根本。母鸡下蛋咯咯地叫唤,是成就感、自我价值、自我存在感的表现;枯苗得甘露,那种枝节伸展的快乐,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测量得到。所以说,情感不仅是人所独有,是生命存在的属性,是生命保存自我的进化反应。生命、动力、需要、情感是完全一体的。所以,精神分析以及相关情感解决与分析的心理学派,将在以后心理学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位置。

一般来说,心理学理论及应用发展到今天,繁荣的基础已经建立,整合的完成已为很多心理学人士所关注。但如何整合,需要认真探讨。多数心理学家都认同,不同学派心理学都有自己的存在道理,实质是对心理观察研究角度不同,导致派别不同的表象。精神分析、人本论是以人的情感角度观察探讨如何影响心理机制的发生发展,特质论及生物论是从人的遗传角度观察探讨如何影响心理机制的发生发展,行为论是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观察探讨如何影响心理机制的发生发展,认知论是从人的认知思维模式探讨如何影响心理机制的发生发展。这就为我们对心理学诸多理论的应用提供了明确方向:人格障碍表现出器质性变化为主的症状,以生物和特质论为指导进行治疗(采用药物体液调节等);人格障碍表现出行为变异为主的症状,以行为论为治疗主导;人格障碍表现出认知偏差为主的症状,以认知论为治疗主导;人格障碍表现出情感障碍为主的症状,以精神分析及人本理论为治疗主导。但所有的治疗过程都离不开精神分析理论的支持,离不开对人格障碍者情感的梳理重建。

22、主题一句话心理疾病和人格疾病的关系我们通常把心理变异较大的心理疾病称之为“人格疾病”,把人格变异较小的心理状态称之为“心理疾病”,二者代表着疾病程度的不同,实质是统一的,都是人格障碍的表现。

人的身心行为模式都可用“人格”予以概括,任何身心行为(仅指行为层面非生理层面)的变异都属于人格变异的范围。当人格障碍表现为暂时的、易于排除的人格变异状态时,我们称之为心理疾病,类似于轻描淡写的意味一样。对受到巨大创伤形成的长期的、难以改变的障碍性人格变异,称之为人格疾病,类似于加重语气的意味。但我们要认识到,人格障碍就是心理疾病的根本,心理疾病就是人格障碍的反映。将二者区分开仅有类似于标签的生活暗示效用,在心理学研究中没有明显的价值。

任何个体的人格特征,仅是在情感、认知、行为这三大人格维度的变异倾向和在每个人格维度倾向程度表现的不同,如同三原色对颜色体系的构建。认知、行为和情感是一体的,行为是认知思维决策的结果,是认知的外化表象或外向影响存在性投射,情感是生命的属性,通过行为表达、促成认知行为发生的动力。当个体人格某一维度出现障碍时,不是独立的,而是三种维度障碍性的综合显现。23、主题一句话谈话法的意义谈话疗法因弗洛伊德先生的努力,在心理咨询及治疗中被视为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方式。中国有“话是开心的钥匙”的说法,就点明了语言交流这一方式的效果。通过语言的交流,观念得以交流沟通,认知得以调整,情感得到支持,情绪得到释放。而交流过程形式本身——“话”,就是情绪得以疏解的载体。

因此,“话是开心的钥匙”这句普通的谚语,总结了心理学里一种最常用有效的咨询治疗方式——谈话法。

24、主题一句话解除阻抗的意义在于合理化患者的防御机制,是有效治疗的重要侧面。但不能以患者与治疗者创造的特殊人际环境中的暂时性表现,完全替代其在更大人际环境中的“真实”表现。

【治疗师还像是一个发现者,当病人无意识地或狡猾地误导治疗师,企图阻挠他的探索时,治疗师必须对一些神秘信息做出评价。】

——人格科学当治疗师还未能被来访者完全信任或内心接纳,治疗师是威胁患者自我存在、自我控制的对象。因此,解除个体的防御机制,建立充分的信任,是顺利治疗的基础。只有让来访者充分信任,能将自我缴纳于心理医生,催眠及其他治疗活动才能真正地开展。建立信任或者说合理化来访者自我控制防御机制,是治疗的开始。前期的咨询,中心任务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建立充分“投入治疗师怀抱式”的接纳信任。当然,建立信任、被来访者接纳,除了技术权威的暗示影响以外,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建立“暂时性”良性人际关系的过程,尤为重要。治疗师的人格、治疗师给予来访者初见成效的表现都对“信任接纳”的发生程度有重要影响。

如果说,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就是“解除阻抗”的过程,是对“合理化防御机制”这一治疗目标需要的夸大化,信任、接纳和医患人际范围的解除阻抗,并不能完全代替给予来访者的全面治疗。解除阻抗仅是辅助手段,因为建立的医患接纳关系属于限定对象的狭隘人际关系范围,仅是建立有效治疗所需要的暂时性心理沟通环境,不代表在“真实”大环境里的人际关系下的模式化延伸。不可否认,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交互行为,一方面是防御,另一方面是控制。人格障碍不仅体现在防御机制中,还有更多地表现在控制机制中。精神分析的解除阻抗的说法很显然是顾及了人类生存行为机制的一个方面,忽略了人类自主机制会出现的问题。

25、主题一句话欲速则不达。治疗师兴奋于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秘密。

【刚入门的治疗师通常在他们自己刚弄明白行为或陈述背后的无意识含义时,就想向病人作解释。这对病人的自我来说太可怕,会导致他(她)建构起新的,更不易穿透的无意识防御机制。】

——人格科学这是在治疗中不损害建立的暂时性信任关系需要注意的技巧。

如果信任的程度还不到个体向治疗师完全缴纳自我的时候,治疗师的反应时间方式(即时反应、拖延反应等)、反应内容的形式(如何包装表达)都需要关注来访者可能会出现的接纳反应。

26、主题一句话从一个侧面来说,治疗师是在和患者建立融洽的当前人际关系基础之上,治疗患者以往人际关系中发生的障碍。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治疗进展的最初标志之一是拒绝的产生。例如,病人宣称治疗对他们没有用,希望停止,或陷入长期的沉默,回到已讨论过的内容,忘记预约,或坚持讨论某些不值得讨论的话题。这些拒绝的企图也许表明,治疗师和病人正在接近重要的东西。当无意识东西快进入意识时,受到威胁的自我最后会近乎绝望地试图抵抗对其防御机制的深入揣摩。】

——人格科学来访者处于自我慌乱期,经历咨询介入的新冲突。

27、主题一句话疏导不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全部,病态的暂时性缓和不是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

【精神分析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将无意识冲动带到表层的工作上。这时,治疗师与情感脆弱的病人合作,在无意识水平解决冲突,并把它纳入新的人格中。成功的治疗能释放自我压抑冲突时消耗的能量。能量一旦释放,病人就能过上快乐、正常的生活。】

——人格科学精神分析立足于潜意识的梳理,根本是对积累的情绪障碍的弱化和褪除,是一种身心行为深层次梳理重建的视角。但仍需借助认知、行为能动等疗法方式实现患者自我成长的目标。28、主题一句话身心行为模式的治疗是心理治疗的根本。

【不是每个人都用同样的应对策略去减轻焦虑。相反,多数人习惯于用某几种策略而很少用其他的策略。换言之,我们发现人们应对焦虑的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因时间的不同和引发焦虑的情境不同而改变。(Holahan & Moos,1987;Terry,1994)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危险情境以后,我们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些自认为有用的应对策略,我们有时称一个人应对压力的一般方法为他的应对风格。】

——人格科学这就是个体的人格模式存在的具体表现,人格的稳定性的表现之一。稳定的行为模式表现为行为习惯或者行为心理的习惯,因此,人们发现“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生活存在规律”。

在心理咨询治疗的过程中,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咨询师的治疗方式,要能在掌握理解个体应对模式倾向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完成改善成长的目标。控制和逃避倾向表现过强的都需循序渐进的调整,不是认识和说服就可以完成的,良好的效果取决于个体习惯养成的深度、个体调整的能力。因此,咨询师要有耐心准备和对个体改变的信心,同时能冷静、正确地看待暂时性治疗效果。

29、主题一句话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趋向于使用情绪策略”解决问题,这一发现不排除以下可能的影响,即“女性化的女人要比女性化的男人在数量上多出很多”。

【另一些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趋向于使用情绪策略,而男性比女性更喜欢直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Ptacek,Smith)】

——人格科学这一发现说明的是女性化个体和男性化个体的行为倾向区别,而不是女性和男性的行为倾向区别。男性和女性是生理性别的划分,男性化和女性化是认知行为模式的划分。

解决问题的方式属于行为模式的范畴,所以,当咨询治疗师面对不同行为模式倾向化的男人和女人,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对男性化的男人和女人,宜先采取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方式,再辅以情绪治疗;对于女性化的男人和女人,宜先采取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在后继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

30、主题一句话人本理论强调了自主调节自我的作用,却淡化了治疗介入的价值,患者自主作用的启动得益于治疗师的科学介入。

【卡尔·罗杰斯的人格理论对传统的各种心理治疗流派提出了重大的挑战。罗杰斯认为,一个治疗师不可能像患者一样完全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对改变状况负责的应该是患者而不是治疗师。】

——人格科学为了体现对病患者的尊重,对心理疾病自我成长的自主作用的重视,否认了治疗师的专业化作用。这是和心理咨询业“诊断能力”测量工具的落后,表现出发展局限性直接相关的理论推断。

31、主题一句话不是因为疾病,而是由于成长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我们不可能再回到一出生时身体健康的状态和童年纯真的心态,或多或少我们的身心都会在健康线前后徘徊,而这恰是身心“健康的真实”。

【在治疗快结束的时候,患者应该成为完善和幸福的人。】

——人格科学能成为一个完善幸福的人,不是治疗可以承载的任务,是人生发展的最终目标,在这里是扩大化治疗的作用。如同治疗身体疾病,我们只能说治疗好个体的某一疾病,但我们不能说“经过我们的治疗,从此她就是完全健康的了”。

32、主题一句话治疗关系的建立,首先是给予患者缺失已久的情感支持。

【与他人建立真诚的关系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他们可以公开说出自己的感情,从而逐渐地理解并解决自己的问题。罗杰斯相信,当治疗师真诚地对待他们的时候,患者就会不断地诉说。】

——人格科学信任是心理治疗关系的开始,身体治疗同样需要信任。但并非有了信任,患者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诉说就可以解决,这是对一类“仅靠疏解、认知、反省就可以解决的心理问题”解决方式及效应的夸大化,简单地说,心理疾病并不仅仅是这一类简单的问题现象存在,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其专业化存在形式越来越明显,而专业化的存在是治疗效应显着的反映。人本主义疗法如同亚历山大的绳结寓言中的环节,很多武士、王子连绳结的头绪都找不到,这就是人本主义治疗方式会遇到的问题。但面对无限病情无限患者,要像亚历山大式的“一剑劈开”那样,治疗需要更有效多样的方式,而不是固守一端。

33、主题一句话听到他人对我的语言的重复,是给我提供一面审视自我语言行为的镜子。

【复述的目的是把他们的注意力指向正在说的内容,从而帮助患者分析自己的思想。】

——人格科学重复在治疗中的应用:重复患者的话使个体产生暂时性换位反省,自己的话通过他人的重复变成了一面可以审视语言行为的镜子,审视、批判甚至攻击外界人事都是社会人交往中认知发展出的一个习惯。我们不能直接看到自己,包括自省,都是通过外界的镜面反应间接对自己有所认知了解。毛泽东先生所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指出既要有指向他人的“批评”,更要有指向自己的“自我批评”,实质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交往关系中批评攻击倾向的普遍存在,而自我批评认知比较困难,提示了人类理性发展的一个目标。

34、主题一句话测试疗法就是通过自我测量自我的当前状态,找到与标准的差距,并以此而作靠近目标的行为调整努力,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实际应用普遍的心理疗法。

【在第二次分类的时候,要把卡片全部弄混,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要求按照“理想自我”

来对卡片分类。例如,如果“是一个健谈的人”和现在的情况并不完全符合,但是你希望变得健谈一点,那么在评价理想自我的时候,就要把这张卡片放在高一些的类别中。在完成了对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分类描述后,你和治疗师就可以比较它们之间的差距。】

——人格科学这也是“测试疗法”的发展参照:通过测试、结果的讨论,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或者继续发展的方向,使个体获得发展性调整方向,优化自己的生存状态。但是,对于特别自我的人,用Q分类法则不能得到有益的行为认知差距,因为对于自我为中心的人,对自己的选择有很强烈的认可维护倾向。极端自我的人的表现可以概述为——“我的当前就是最好的选择”。

35、主题一句话每一种治疗技术都有特定的适应群体,治疗师的价值一是在于辨别、提供因人而异的治疗技术,另外是借助这些技术实现与患者的互动,引导患者自我人格的成长。

【Q分类卡片技术非常适合罗杰斯的理论。】

——人格科学这一技术并不符合治疗的所有群体,所以这种技术仅能在一个反省力较强特征范围的人群里使用。按照人本主义的标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期望的我”和“评价的我”

相统一就是心理健康者,忽略了自我评价中自我人格表现出主观片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