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银行的管理者为了实现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目标会以中间业务产品为手段,变相降低表内产品的价格。而其他银行为了同样的目的或为了保持现有市场份额,不得不跟进,导致产品价格偏低。当前代理类中间业务中的代发工资、代收公共事业费、代收话费等,担保类中间业务中的付款保函、投标保函等,承诺类中间业务等等均存在上述现象。
(四)地域差异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遍布全国,由于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各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与营销能力不同,统一的产品定价标准难以适应各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不同经营需要。应当基于现行的产品营销状况、考核体系,充分考虑各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营销能力和所在地经营环境,根据不同产品特点,采取因地制宜,分层次、分类型、分区域的产品定价决策。
(五)政策
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对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价格的管制政策、有关利率政策、汇率政策都将影响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定价。
因此,成本定价虽是银行产品价格的基础,离开了成本核算银行将迷失定价的方向,但是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对金融服务成本核算得出的价格进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要,同时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
二、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差别定价的思路和条件
按照当代经济学理论,在普遍存在的不完全市场上,如果厂商具有充分的信息可以甄别具有较高和较低需求弹性的买主,并且产品转售很困难,则具有一定市场势力的厂商可以实施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即差别定价,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需求差异细分市场,根据各市场特点对同一产品制定不同价格,或者对有微小差异的产品制定不同价格,且价格差异与其成本费用差异不成比例,以便更多地占有消费者剩余,使厂商利润最大化。价格歧视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制定的价格正好等于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因此消费者在每个单位产品上没有任何“剩余”。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不同的购买数量采取不同的价格。例如电力公司把居民每月耗电量划分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级,耗电量越少的等级收费越高。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消费者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型,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对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区别对待,甄别成本太高,不大现实;二级和三级的价格歧视是可行的。
就我国市场而言,银行数目有限,并且发展程度相对较低,而且由于我国人多地广,区域之间不同客户之间差异很大,消费者偏好多样,又由于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对不同需求的客户进行甄别,从而进行金融服务差别定价。
差别定价的第一步是要细分市场,即对客户进行甄别。由于不同企业和个人的消费观念、收入水平、地域文化、消费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银行金融服务价格的变化对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群的需求会造成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对同一银行产品,市场中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需求曲线,而整个市场的需求就可看成是所有个体需求的迭加,最后形成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我们知道越是处于需求曲线上方的客户,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就获得越多的消费者剩余。那么,通过差别定价就可以将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银行的利益。
针对需求弹性较大的客户群体,可以压缩附加利润,适当降低价格,虽然利润较薄,但能够吸引较多的这类潜在顾客,从而实现薄利多销策略;针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客户群体,应该提高附加利润,适当提高金融服务的价格。当然高价格就要求服务质量的提高,相应有一部分经营费用的增加,并使成本上的增加低于价格提高带来的收益增加的幅度。通过这样的价格调整,使银行总的利润增加。
具体来讲,差别定价有三条思路:一是按照不同的价格,直接把同种金融服务产品卖给不同的客户,比如对在享受某种理财服务期间购买相近服务的客户提供优惠,这是二级价格歧视的做法;二是同一银行产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索取不同价格;三是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对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作适应性调整,分别索取不同价格,而价格差异与成本差异不成比例。比如,在当前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定价中,主要是对客户的规模进行区分,通常是对大客户提供一定的优惠和便利。实践中对银行客户还可分得更细,比如按信用程度、行业、地域来分;对个人客户还应该结合的地区、职业、文化程度甚至社会经历进行考虑,对具有不同需求弹性的客户索取不同价格。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采取需求差别定价策略除了要具备甄别细分市场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金融服务产品难以转售,以较低价格购买某种产品的顾客,没有可能以较高价格把这种产品倒卖给别人,当前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具备这一条件;二是因为将顾客加以甄别是有成本的,细分市场和控制市场的成本费用不得超过因实行差别定价所得的额外收入,也就是说不能得不偿失;三是竞争对手不能够利用本银行的金融服务差别定价牟利。竞争者没有可能在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以较高价格销售产品的市场上以低价竞争销售。因为如果是多家银行在同一市场销售同质产品,则差别定价容易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四是差别定价不会引起潜在客户的不满,即要求实行差别对待的标准合理,因为如果引起客户反感并且放弃购买,则必然影响销售;五是采取的价格歧视形式不能违法。
由上可见,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差别定价的关键,第一在于如何对客户进行分组;第二在于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树立金融服务竞争优势,获得一定的市场势力,使得竞争对手难以跟进。
三、金融服务差别定价与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互动关系
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是提高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金融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有效办法。银行金融服务差别定价的前提是金融服务产品差异化,从而获得一定的市场势力。实际上,金融服务差别定价能鼓励、促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并与之形成联动效应。
(一)金融服务差别定价以区分市场需求为前提
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指导思想,在观念上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打下了铺垫。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以向国外成熟市场模仿的方式进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存在难以消化的问题。同时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消费者偏好也在不断改变,更丰富了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在这种情况下,识别并满足市场需求才是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的方向,在这一点上金融服务差别定价与“以顾客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思想相一致。
(二)金融服务差别定价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具体方法
比如,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试图对需求弹性较小的顾客群体索取高价,则必然要在金融服务上有所改进,这提供了一种创新的驱动;此外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差别定价的一条思路就是在对银行的金融服务作适当调整后,针对不同群体的客户索取不同价格,这样可以有力推动金融服务模式挖潜。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约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最高为17%,有的甚至不足1%,因此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众多的差别定价机会。
(三)通过差别定价,可促进收益水平的提高,在物质上保证金融服务模式研发
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服务差别定价又是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利益驱动。反过来,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又提供了差别定价的可能,这也是差别定价获得良好效益的有力保证。
综上所述,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实现金融服务差别定价,必须进行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且金融服务差别定价能够推动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又能更好地实现金融服务差别定价,实现更好的公司效益。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形成一种联动效应。因此,在识别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实现金融服务差别定价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联动,才是摆脱目前创新靠模仿、竞争靠降价这种困境的根本出路,是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