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走道也叫人行天桥。人们习惯上把短的叫“桥”,把长的叫“道”。由于交通量增长很快,一些主要街道车辆往来不绝,行人过马路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像北京的西单、东单、王府井和天安门等繁华街道和路口,每条人行横道高峰小时通过行人近1万人次,经常出现“人墙”。上海南京路西藏路口是交通最拥挤、人流最集中的路口,高峰小时横穿路口的人流量为64万多人次,车流量为1300多辆。几万行人过马路,还要与1000多辆机动车和几千辆自行车,在人行横道处交叉争抢,不仅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而且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人行天桥就成为城市道路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城市中的人行天桥,是从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开初,建造天桥单纯为了解决交叉路口的交通问题。后来,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步扩大了人行天桥的功能,朝着丰富城市人民生活的方向发展,天桥的长度也不断增加。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一些城市,由于天气寒冷,不便在户外步行,那里建造的许多空中走道,贯穿在许多公共建筑内部,形成迷宫幻境般的空中步行路。在适当的场所,运用宽大的阶梯,把地面上的人流吸引到上层的空中步行道去,把空中的游客流到下面的室外公共广场。空中走道把原来被汽车交通分割了的城市关系重新联系起来,把城市闹市中心的拥挤人群散到第二层平面,使市中心的作用扩大和加深。德国1972年在杜塞尔多夫市“新展览中心”,建造了椭圆形截面的封闭式空中走道,出入口设置有自动扶梯,空中走道的总长度为550米,与8个大厅的二楼连通,纵横交错,四面伸展,十分壮观。
以往,在城市建设中,大都是先造建筑物,而后修建人行天桥;现在,则在制定高层建筑规划时,将人行天桥一起考虑,统一设计,同步建设。上海市共和新路中华新路天桥,与新新百货公司大楼同时规划与设计,就比上海西藏路南京路天桥事后破墙进店设梯经济得多。香港太古城,在建造50多幢大楼的同时,于大楼之间的二层用天桥连接起来,形成连绵不断、星罗棋布的空中步行街。不管刮风下雨,大楼建筑群的居民,不用走出楼,就可以走遍这些设在大楼铺面和二楼的所有商场。还有一个小舞台,位于中心商场,供居民讲演或表演,生活所需的日用品应有尽有,可称为自给型城市的雏型。这项人行天桥与建筑同步建设的工程,为城市建设作了一个好的开端。
现在,各地修建人行天桥时,更加重视景观设计,向美化城市的方向发展。我国城市近几年修建的人行天桥,都十分注意桥梁的造型与美化。如上海武宁路的“Y”形人行立交桥,南京西路石门路的“S”形人行天桥,以及国内最长的高脚酒杯形的延安东路西藏路人行天桥等等,构思新颖。重庆南坪人行天桥,是国内第一座玻璃钢斜拉天桥,造型美观,不少人把上桥行走作为一种享受,即使从桥下经过的人,也要驻足观望,留连忘返。香港九龙尖沙嘴东区的空中走道,穿过了海边梳土巴利的正义道两旁的好时中心购物商场、帝苑酒店和香格里拉等十几幢高层建筑,其中主要的两座天桥,向海边伸展,其上下坡道均与海边平行,供人们隔海凭栏观望香港的城市建筑群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