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地理
26239700000015

第15章 华北区

华北区包括北京、天津二直辖市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共辖482个县市,总面积53.56万平方千米,2008年总人口2.91亿。本区东临渤海、黄海,东北部与东北区相连,北接内蒙古高原,西至黄土高原地区,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邻,是连接中国东北、西北、东南、中南和通达海外的枢纽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华北地区是全国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本区经济发达,是中国北方的经济重心;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主体部分,又是首都北京所在地,是全国政治、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本区主要经济中心: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洛阳、济南、青岛等。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

一、土地资源

华北区北起燕山,西倚太行山、伏牛山,南止大别山,形成北西南三面环绕的山地屏障;东部有山东丘陵;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则由山麓至滨海形成三大平原地带,即西部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由于地表组成物质较粗,排水通畅,水质良好,是华北平原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也是城市众多、交通便捷之地。中部冲积平原,为华北平原的主体部分,由大小河流历次改道泛滥冲积形成。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盐渍化土壤广泛分布。东部滨海平原,分布在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带,以及黄河三角洲等。华北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59%左右,山地占26.5%,丘陵占11%。

土地资源丰富,以平原为主,耕地占绝对优势。华北区是中国东部季风区内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最大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耕地占绝对优势,林牧用地少,耕地约0.21亿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占本区总面积的53%,是全国平均比例的3.5倍。林地和草地分别占12.5%和16.5%,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数60%。

华北区耕地多,而且光照条件较好。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灌溉不当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作物单产不高,80%耕地为中低产田。此外,旱涝灾害潜在威胁仍较大,尤其以春旱夏涝最为严重,是中国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

二、气候资源

华北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10℃积温为4000℃~4800℃,由北向南、由高地向低地逐渐增加,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年降水量600~9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55%~75%,春季降水仅占全年降水的10%~20%,春旱夏涝发生频繁。本区冬半年深受冷空气的影响,是北方冷空气、寒潮南下的通道,冬季寒冷干燥,南北温差较大,1月平均气温在-8℃~0℃之间,较同纬度低10℃左右。广大的平原地貌与雨热同期的气候,为本区提供了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但地表排水不畅、盐土广布以及春旱夏涝,又是本区形成旱、涝灾害,土地次生盐渍化和农业生产不稳的主要原因。

三、生物资源

地带性自然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水分条件差异,植被东西向分异明显。山东半岛为典型落叶阔叶林,华北平原及边缘山地为落叶阔叶林。河南南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冀北山地和太行山地为暖温带森林草原带。在数千年开垦过程中,广大平原的自然植被已被人工作物所取代。山地自然植被大多被破坏,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的荒草坡,也有少量人工林。

四、水资源

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水作为区域发展中的稀缺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华北地区以占全国4%的水资源量、12%的用水量,负担着占全国22%的特大、大城市,21%的人口,18%的耕地。同时,由于降水少,降水季节不均衡,全年65%~85%降水集中在7、8、9月,而3、4、5、6月降水仅占全年的20%~30%,远远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水要求。

水质差。京津唐地区不仅经济发达,也是中国著名的城市带,工矿企业污水、城市污水、农药、化肥等污染物排入河流,直接形成河水的污染源。山区水土流失也导致河水混浊,水质变坏。水质不断恶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稀缺。

解决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途径:一是要“开源”,二是应“节流”。“开源”主要争取尽快建成“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紧张局面;兴修中小型水利工程,拦蓄地表水,扩大海水资源的利用;“节流”即应大力发展节水产业、推广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型经济社会体系。重点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农业降水利用率;做好重工业和城市节水,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逐步实行工业与城市生活用水分质供应。

五、矿产资源

华北区的金属矿物以铁矿为主,铁矿储量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达56亿吨,是中国三大铁矿区之一。主要分布于冀东迁安和磁山,是河北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地。山东的淄博和张店的铝土矿,河南的钨矿和铝土矿,尤其是渑池、巩县的铝矿在全国占重要位置。山东的黄金产量居全国首位。

在非金属矿产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石油工业是华北区发展较快的工业部门之一。石油产量仅次于东北区,成为全国重要石油工业基地之一。主要油田有胜利油田,以东营市为中心,包括20多个小油田,原油产量占全国的20%,仅次于大庆油田,为全国第二大油田。华北重要的油田还有天津附近的大港油田和渤海油田,河南中原油田等。石油加工工业以北京燕山石化总公司和山东齐鲁石化公司为主。本区石油产量除满足区内需求外,部分外运,供应华中、华东等地。

华北区也是中国产煤大区之一。河北省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以炼焦煤为主,集中分布在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重要煤矿有开滦、峰峰、邯郸等,其中开滦是全国重要的炼焦煤产地之一。山东省主要煤矿有枣庄、兖州、淄博等。河南省的煤矿主要分布在鹤壁和平顶山等地。此外,在非金属矿产中菱镁矿、耐火黏土、石墨、膨润土、石膏等也比较丰富。

六、海洋资源

渤海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渔业基地。所在海区面积约3600平方海里,主要鱼类有100多种,虾类20多种,蟹类10多种,另外还有贝类、头足类、海蜇等,盛产小黄鱼、对虾、蓝点马鲛等,1970年以来,鱼类资源衰退,唯有对虾能够形成鱼汛,生产规模大、具有一定的产量,是中国秋季捕对虾的主要渔场,年产量占中国的80%~90%。

沿海地区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海盐资源基地。主要有长芦盐区和莱州湾盐区。其中,长芦盐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共有盐田230多万亩,年产海盐400多万吨,产量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1/4,是中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近年来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发现了探明地质储量达5800亿吨的特大型盐矿。

由于受到沿岸工业、城镇、农业污染,特别是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海,致使沿岸地区海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引起渔业资源大幅度减少。

第二节 首都经济圈

狭义上的首都经济圈是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区,冀鲁豫晋为腹地的特定经济区域,是中国的政治、科技、文化、国际交往、金融、交通运输中心。知识型和高科技产业成为带动首都经济圈发展的龙头产业。

一、首都北京

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土地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共有16个市辖区、2个县(截至2002年12月31日),截至200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8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97.6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383.4万人。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东部毗邻天津市,其余均与河北省交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帝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从此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北京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故宫、长城、周口店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等,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末,全市拥有博物馆34个,馆藏文物达115.1万件,参观人数达1370.9万人次。

二、京津冀地区

京津冀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包括唐山、张家口、秦皇岛等城市。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是中国多种农产品的重要基地,煤、铁、石油、锰、铜、金等矿产的储量都很丰富,还有多样的海洋资源。本区工业配套能力强,轻重工业发达,是中国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同时也是文化、科技、教育、金融等中心,使北京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北京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人口压力过大,城市超负荷运转。2006年北京常住人口为1581万人,比1980年的904万人增长74.89%,造成城市对自然、社会、资源需求的成倍增长,加剧水资源不足、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基础设施建设压力过大、生态脆弱、城市污染严重、植被稀疏、绿化不足等问题,工业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规划区内,造成空气、噪音、地表水等严重污染。

京津唐地区城市与交通图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通商口岸,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居于东北亚和环渤海的中心区位。天津是以港口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性港口城市,也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华北老工业基地和工商业都市,工业基础强大,科技力量雄厚。近几年,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外向型经济服务的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国际贸易、金融、信息和技术的中心。

河北省东临渤海,环绕京、津二市,是全国通往京津的必经之地,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河北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重要的小麦、棉花、煤炭、钢铁、纺织、化工等生产基地,形成了以资源型为主的经济格局。

三、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面积51.8万平方千米;2005年区内人口2.3亿,占全国的17.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占全国的28.2%。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是中国海运、铁路、公路、航空、通信网络的枢纽地带。

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已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被经济学家誉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第三个“增长极”。

第三节 工业生产与布局

目前,华北地区工业门类齐全、工业整体实力较强,以能源、原材料、轻纺、机电等传统行业为支柱,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协调发展,形成配套能力较强的区域工业综合体。

一、钢铁工业

华北区是中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区内铁矿资源探明储量约56亿吨,主要集中分布在以迁安—滦县为主体的冀东地区、邯郸地区,两地合占全区铁矿储量的2/3.此外,山东金岭、淄河、莱芜等地也分布一些中小铁矿。本区钢铁工业主要集中于京津唐地区,其次是鲁中和冀南地区。其中,首都钢铁公司2004年产钢达848万吨,是全国仅次于宝钢、鞍钢和武钢的第四大钢铁公司。

二、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主要以机电生产制造业为主。机电工业门类较齐全,综合配套能力较强,其产值在工业各部门中居首位。在布局上相对集中,如北京、唐山、石家庄等机车车辆制造;北京、天津、济南、郑州的汽车制造;北京、天津的重型机械、电机及电器材料制造;北京、天津、济南的通用机械和机床制造;北京、郑州、潍坊的动力机械制造;唐山、焦作的矿山机械制造,济宁、青州的工程机械制造;天津、郑州、石家庄的纺织和轻工机械制造等。

三、能源工业

煤炭资源具有储量大、分布集中、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等特点。各主要煤田区位条件优越,邻近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距离缺能严重的华东地区也较近,海陆运输便捷。目前,煤炭开采主要集中在山东兖州、枣庄、淄博,河北开滦、峰峰、邢(台)邯(郸),河南平顶山、永城、鹤壁及郑州周边。

华北石油、天然气开采主要集中于山东胜利油田、天津大港油田、河北华北油田及河南中原油田等。胜利油田自1961年被发现,到2001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1.7072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67.2亿立方米。经过40多年高强度开采,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开采成本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逐年下滑。但是,渤海海上油气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化学工业

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为主。基本化工原料以乙烯和两碱应用最广。本区作为中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基地,炼油工业主要布局在既接近原油产地、又接近石油产品消费地的北京、天津、洛阳、济南、石家庄等城市。其中齐鲁石油化学公司和燕山石油化学公司的原油年加工能力分别达1200万吨和1000万吨。

碱工业作为海洋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同海盐资源的开发有着紧密联系。2005年,区内纯碱产量约643万吨,烧碱产量464万吨,分别占全国的45.2%和37.4%。纯碱生产集中于天津、青岛。

五、轻工业

纺织工业是本区传统的轻工业部门之一。以纺织服装、食品和造纸工业生产规模较大,产品在全国亦占有重要地位。天津、青岛纺织工业历史较早,包括棉纺织、毛纺织、针织、丝织、麻纺、化纤等行业。棉纺织在本区纺织工业中占主导地位,主要中心大多集中于产棉区,并同消费市场紧密结合,如石家庄、郑州、邯郸、安阳、德州等。

食品工业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农副产品的初加工,如粮油、肉类、果蔬及水产品加工工业;另一类是对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如酿酒、饮料等。华北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使食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提高最快。

六、电力工业

华北区电力工业一直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基础性行业之一。电力工业是在区内和晋陕蒙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火电占绝对优势。按电厂布局特点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坑口电厂,电厂规模一般较大,建在煤矿区附近,如河北唐山、邢台,山东兖州、淄博,河南平顶山、焦作等。另一类是路口电厂,建于煤炭外运的主要通道附近。例如在西煤东运通道的交通枢纽或港口。

加快核电建设,按照国家和山东省的规划,将在海阳冷家庄、乳山红石顶和荣成等三地兴建三个核电站,以满足本区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华北地区位于中国陆上运输中枢,人口众多,煤炭、石油、钢铁和农副产品的运输量大。铁路和公路网密度超过全国平均密度,但是,运输能力的增长落后于运输量的增长,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与配套仍不完善。

一、铁路运输

华北地区现有交通网中,以铁路为骨干,形成了“三纵四横”的路网格局。“三纵”线指京沪线、京广线和京九线。其中京沪和京广线为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南北大动脉,运输十分繁忙,客运密度在全国干线铁路中分别居第一、第三位;货物运输密度在全国干线铁路中仅次于京沈线,居第二、三位。京九线介于京沪、京广线之间,于1996年建成通车。该线作为国家级干线铁路,对分流京沪和京广线超饱和的客货流、加速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横”线中有三条主要承担晋陕蒙能源基地的煤炭外运任务,其中北路通道由大秦线、京包线和丰沙—京秦线以及京原—京山线组成,东接秦皇岛与天津港;中路通道由石太、石德、神(木)黄(骅)、济(南)邯(郸)铁路与胶济线组成,以青岛、黄骅、烟台港为出海口;南路通道由侯(马)月(山)线—新(乡)兖(州)石(臼)线和陇海线组成。为了缓解京沪、京广两铁路的运输紧张状况,国家已着手修建京沪和京广两条客运高速铁路,并已建成武广路段。

二、公路运输

本区是中国公路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公路通车里程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14%,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占全国的24%。区内已建成京津塘、京石太、济青和郑汴洛四条高速公路;跨区域南北向高速公路有:京沪、京珠和同三高速公路(北起黑龙江的同江县至海南省的三亚市);东西向有连霍(连云港至霍尔果斯)、京沈、济南至烟台等高速公路。

三、水路运输

华北地区海岸线总长达4480千米。据统计,2005年本区沿海主要港口年货物吞吐量65742万吨,占全国海港货物吞吐量的22.5%。其中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海港有9个。其中天津、青岛、秦皇岛港均为年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大港。秦皇岛港和黄骅港是晋陕蒙等煤炭生产基地原煤外运的主要港口。

四、航空运输

在民用航空方面,民航运输建设重点是对现有枢纽机场和省会城市机场进行大规模扩建。以首都机场为龙头,配合天津、石家庄、郑州、济南、青岛等区域性机场,构成了本区航空运输的骨架。北京首都国际机场(ICAO:ZBAA,IATA:PEK),简称首都机场或北京机场,是目前中国最繁忙的民用机场。2004年取代东京成田国际机场,成为亚洲按飞机起降架次计算最为繁忙的机场,2006年,旅客吞吐量已成为亚洲第二(仅次于东京羽田国际机场),全球排名第九位。2009年,机场全球排名升至第八位,未来将会超越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

第五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区域特色的旅游业

华北地区山、海、河、湖、泉兼有,自然风光绮丽,人文胜迹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山海关、故宫博物院、圆明园、颐和园、明十三陵、清东陵、承德避暑山庄、东岳泰山和北戴河、烟台、青岛等海滨旅游胜地,以及海上仙境蓬莱阁、道教圣地崂山、泉城济南、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等一批具有全国意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北京、天津、郑州、济南、青岛、曲阜、开封、洛阳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二、区内经济协调发展格局

(一)北京市

北京市按照城市空间结构安排区域发展导向,明确建设时序,构筑梯度推进、合理有序的区域开发格局。优先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金融街、临空经济区等功能定位明确、规划条件成熟的高端功能区,提升城市的整体服务功能。重点发展东部的顺义、通州和亦庄三个重点新城,引导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疏解。加快发展南城地区,促进区域发展协调。

加强京津冀区域合作,加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区域开发,推动京津唐产业带的形成。拓展首钢搬迁调整模式,推动不符合首都功能要求的产业调整和转移。积极参与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开发。落实京津冀都市圈区域交通规划,参与渤海湾枢纽港群海洋运输体系开发,促进区域交通体系完善。

(二)天津市

天津市推进与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的合作,共同构建区域信息网、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加快区域金融、旅游一体化进程,加强环境整治、资源利用、海域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发挥天津港作为中国华北、西北地区进出口重要通道的作用,加强环渤海港口间的联合与协作,积极推动直通西北腹地的铁路干线通道建设。

完善空间布局规划,加快形成“一轴两带三区”的市域空间布局。即“武清新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城市发展主轴;东部(宁河、汉沽新城—滨海新区核心区—大港新城)滨海发展带和西部(蓟县新城—宝坻新城—中心城区—静海新城)城镇发展带;北部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中部“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南部“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

(1)滨海新区。

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海洋经济发展带、“塘汉大”三个生态城区的布局,规划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滨海化工区、滨海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海滨休闲旅游区七个功能区。

(2)中心城区。

优化功能布局,建设海河经济文化景观带和中心商务区、中心商业区等功能区,提升金融、商贸、科教、信息、文化、旅游等服务功能。外围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承接人口和教育科研功能转移,建设生态圈,确保全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高水平规划建设蓟县、宝坻、武清、宁河、汉沽、西青、津南、静海、大港、京津和团泊新城11个新城和30个中心镇以及一批新村。

(三)河北省

河北省实施“中间崛起、两翼腾飞”的经济发展格局。发挥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五市产业集聚程度高、技术创新能力强、中心城市地位突出等优势,推动重化工业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集中力量建设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发挥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四市交通便利和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发展钢铁、化工、食品、建材、纺织服装和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发挥张家口、承德二市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依托能源和钒钛资源优势,加快建设能源基地和北方最大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依托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打造以绿色品牌为标志的特色食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1)沿海重化工产业带。

充分利用沿海地区建设用地充裕的有利条件,加速生产要素集聚,依托曹妃甸示范区、南堡化工园区、京唐港开发区、黄骅港临港工业园、沧州化工园区,大力发展物流仓储、装备制造、配套加工和煤化、石化等临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2)积极发展海洋经济。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和沿海湿地资源,大力发展海洋运输、滨海旅游、海洋化工、海水养殖和远洋捕捞业,加快推广海水综合利用技术。

(四)山东省

山东省重点建设海洋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鲁中南山地生态区三个特色经济区,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国土资源合理有序开发。

(1)海洋经济区。

突出港口建设、科技兴海和环境资源保护,加快“海上山东”建设。一是以港口经济为主,临港工业和临港物流业为重点,构建现代化港口运输体系,提高临港经济区的产业聚集度和带动能力,建成全国重要的临港物流基地。二是发展海洋产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海洋渔业、海洋化工、船舶工业、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海洋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构筑高素质的海洋产业体系。三是发展海岛特色经济,加快开发海水资源、海洋油气和矿产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和海洋生态建设,维护健康协调的海洋系统,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2)黄河三角洲和沿莱州湾经济区。

借助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结合半岛城市群建设,统一规划,充分发挥石油、盐卤、后备土地和海洋资源优势,扶持和推广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加快综合开发步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提高轻纺工业层次和水平,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港口、机场规模,构筑立体交通网络。沿莱州湾经济区,重点加快开发潍坊北部等地区,大力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集聚,建成全省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

(3)鲁中南山地生态经济区。

重点保护、合理开发森林生态和山区生态体系,发展特色农业和山区经济,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和中草药种植业,建设林果苗木基地。

(五)河南省

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带动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1)中原城市群。建设以郑州为中心,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市为支撑,大中小城市相协调,功能明晰、组合有序的城市体系。加快郑州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发挥其在中原城市群的龙头带动作用。重点推进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建设,促进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逐步建成现代制造、高新技术、能源、石化等产业。促进新乡—郑州—许昌—漯河轻纺、食品和高新技术产业带,新乡—焦作—济源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产业带,洛阳—平顶山—漯河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产业带发展。

(2)豫北地区。主要包括安阳、鹤壁、濮阳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钢铁、建材、石油化工、食品、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

(3)豫西地区。以三门峡市为中心,发挥矿产、生态和林果资源优势,发展煤化工、铝业、黄金和果品精深加工及旅游产业。南阳市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医药、机电、生物能源、农畜产品深加工等。

(4)黄淮地区。以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市等为中心。重点发展医药、煤化工、能源、轻纺、食品等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畜产品加工基地,发展文化旅游业。

思考与练习

1.简述华北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华北区发展大农业具有什么有利条件?

3.华北区工业发展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4.华北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环渤海湾工业基地具有哪些特点?

6.简述华北区区内经济差异的特点。

7.华北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