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误有着与正确等同的含金量
常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你听说过“种瓜得豆”吗?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只要认真去做一件事,即使这件事本身没有成功,但是在做的过程中,如果注意失败中的意外发现,事情也许会有新的进展,这一进展反而导致了另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成功。这就是“种瓜得豆”。
往往失误里面有着与正确等同的含金量,正视错误、利用错误,将错误转化为财富,这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记得欧洲伟大的探险家哥伦布吗?他计划航海横穿大西洋去发现亚洲,但是计划失败了。尽管他没找到亚洲,最终却发现了新大陆,就是现在的美洲。后面的故事,你已知道了。奇妙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失误很多时候结局都很不错,有时还能好得超过原来的预期。
路易·巴斯德想找出一种防止酒变酸的办法,但他却找到了一种杀死牛奶中所有有害细菌的方法,使我们能安全地喝牛奶。
伦琴想找到改进照相技术的办法,但他却发现了如何制造X射线,这一发明使医生能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美国有一位药剂师,他呕心沥血地研究出一种治疗头痛的药,配好药后准备用水化制成糖浆,没料到一不留神错把苏打水当白开水冲了下去,“糖浆”冒起了气泡。他尝了尝味道,还别有一番风味。从此,长期雄踞世界市场的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就这样诞生了。
曾经风行一时的雪花呢又是怎样诞生的呢?是由于一次生产中的失误,使得本来应该光洁的布面上有了斑斑点点。这样,布料就成了废料了。但是,大家突然发现,正是有了斑斑点点,布料变得更加美观了。于是,生产者将其命名为雪花后,立即变废为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往今来,成功者的错误往往比因循守旧者的错误要多得多。生活中出现错误,这很正常,难能可贵的是从错误中发现成功的契机。“成功的法则就是把犯错误的速度提高一倍。”换一种思维,从错误中看到成功,那么错误也就成了我们的老师。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将塞翁失马的故事无穷推演下去,可以发现,人生、世界就是一条绵延不绝的得失的链条,福可以成祸,祸也可以成福;得可以变成失,而失也可以变成得。
凡种“瓜”得“豆”的人都善于细心观察分析。有时种“瓜”得了“豆”,由于表面现象的掩盖,即使留心你也很难看出“豆”在哪里。1932年德国的杜马克发现了一种染剂,它对链球菌病具有特殊疗效。但他没有细心分析原因。后来法国化学家特雷夫对这种染剂细心分析,才知道有特殊疗效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是染剂,而是因为它包含了一种叫磺胺的物质。如果杜马克也能细心分析,磺胺也就可以更早地为人类服务了。
在成败交替的人生旅途上,不妨小心翼翼地洗净失败的伤口,看看系着成功的线端,或许好运正在那里等着你。只要你细心观察、细心分析,说不定哪一天你也能从“瓜地里”收获一大堆“豆子”呢。
妙用失误
你落到水里不会溺死,溺死是因为你一直待在水下。就如同风推动风筝高飞,如果你选择承认和利用它,那么实际上,反对你的人和使你棘手的问题也有助你成功。
有一次,古埃及法老胡夫举行盛大的国宴,厨工们忙得团团转。一名小厨工不慎将刚炼好的一盆羊油打翻在灶边,吓得他急急忙忙用手把混有羊油的炭灰一把一把地捧起来扔到外边去。扔完后他赶紧洗手,手上竟出现滑溜而黏糊糊的东西,而且洗后的手特别干净。
小厨工发现这个秘密后,便悄悄地把扔掉的羊油炭灰捡回来,供大家使用,结果每个厨工都洗得又白又净。
后来,法老胡夫发现厨工们的手和脸洁白干净,没有了以往的油垢,便盘问起来。小厨工如实道出了原委,法老胡夫试后赞不绝口,很快,这个发现便在埃及全国推广开来,并传到了希腊和罗马。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人们研制出了风行世界的肥皂。
有一个德国工人,在生产书写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一大批不能书写的废纸。他被扣工资、罚奖金,最后还遭到解雇。正当他灰心丧气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提醒他,让他仔细想一想,能否从失误中找到有用的东西。
于是,他很快认识到,这批纸虽然不能做书写用纸,但是吸水性能相当好,可用来吸干器具上的水。于是,他将这批纸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投到市场后,相当抢手。后来,他申请了专利,成了大富翁。
在探索和创新的道路上,失误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只有什么也不干的人,才不会有失误。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失误是特殊的教育,是宝贵的经验,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往成功的阶梯。这些,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此外,失误还有容易被忽视和特别值得强调的意义。失误的结果,并不都是废物或恶果。有些失误的结果,是歪打正着可以妙用的宝贝。道理很简单,有些宝贝放错了地方,也就成了废物;有些废物放对了地方,也会成为宝贝。失误,就像一盆婴儿用过的洗澡水。当我们倒掉洗澡水的时候,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地将婴儿一起倒掉。
马克思说过:“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看来,善于巧妙地利用摔跤,也是学会摔跤的题中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