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之仁”不可取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听过,好心的东郭先生从猎人手里救出了遇险的狼,却不料狼的本性就是凶残的,结果好心却没有好报,最后被饥饿的狼吃掉了。如果要说做好事,恐怕东郭先生救狼的行为也算是一桩了,可惜他错就错在了不应该毫无底限地做好人、做好事,结果反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做好人,做好事,对处于困境的人给以同情和帮助,这本无可厚非,也是我们基本的做人规范。但切莫毫无底限地做好事,否则就成了可怜又可恨的东郭先生。帮助别人可以,但切莫帮助心术不正、行为不端的人,否则你就是助纣为虐。
在边境地区的一位老妇人,一天院子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身上到处是伤,看样子也是几天都没吃东西了。老妇人看他很可怜,就给了他吃喝,并让他在家里住了下来,哪知道这个人正是命案在身的在逃犯,最后竟然抱着杀一个也是杀,杀两个也是杀的想法,在警察拘捕时将老人当做人质,最后可怜的老人搭上了性命。
一个人的恶行也许会因为“妇人之仁”获得宽恕,但有时“妇人之仁”不但没有感动他,反而让他有另外的机会犯下更多的恶行,对别人造成更多的伤害。有时“妇人之仁”还会成为一个人的弱点,成为人人想利用的目标,在眼泪、温情、请求、孩子似的无辜与可怜之下,抱有“妇人之仁”的人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春秋时期的宋襄公,一向以仁义标榜自己。公元前638年,宋襄公率领本国军队讨伐郑国,在涿河之滨与精锐强大的楚军遭遇,一场血战正在酝酿之中,宋军先到一步,已经排成战列,剑拔弩张。此时,楚军兵马还在乱糟糟地渡河。
宋军司马子鱼一见,劝宋襄公说:“主公,楚军在船上不便攻打我们,我们就趁此良机,放火箭烧他们的船,杀他们的兵,楚军一定大败。”
宋襄公不同意,说:“寡人听说有道德的君子不杀害受伤的人,不抓白头老者,不乘人之危,推人于险。楚军还未站稳就打,这违背仁义!”当子鱼还想再劝宋襄公时,楚军已经渡过河了,以致宋军错失了良好战机。
等楚军渡过了河,还在排列阵势,声音喧呼可闻时,子鱼又劝宋襄公说:“趁他们混乱的时候攻打他们,他们一定没有防备,我军必然会取得大胜。”
宋襄公还是不同意,说:“这也不是君子的作为,你不要破坏我的好名声。”子鱼气得不知该说什么好,在这双方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又不好和宋襄公理论,于是又错失了一次绝佳的战机。
结果等楚军一切就绪,就向宋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宋军本来实力就不如楚军,宋襄公又不肯倚仗有利时机攻打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弃械逃跑,宋襄公也狼狈不堪,而且腿部还受了伤。
在面对你死我活、你上我下的斗争时,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宋襄公为了自己所谓的“仁义”,对楚军一让再让,致使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机。其实像宋襄公这样的人,在历史上还有,最为典型的就是楚汉之争,本来是你死我活的事情,项羽在关键时刻,却来个“妇人之仁”,放刘邦一马,放的结果是虎归山、龙入海,项羽最后只能“刎颈乌江”。
但仁义和忍让也不是说不应该有,而是需要你在施与中去认清对象是否值得去给予。
忍让在有的时候,它能化解矛盾,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在有的时候,若把忍让的对象搞错了,就只会使自己陷于不利的境地。
善良,但不要让人感到无以回报
一位女士结婚不久就离婚了,离婚的原因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用她丈夫的话说:“你对我们太好了,我们都觉得受不了。”
原来,这位女士非常喜欢照顾别人,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所有的家务,包括买菜、做饭、洗衣服、擦地板等,都由她一个人包办,别人绝不能插手,弄得丈夫、公公、婆婆觉得像住在别人家里一样,所有的好事几乎都被她做尽了。久而久之,全家人对其忍无可忍,终于提出要让她离开这个家庭,因为他们都感到心理不平衡。
人际交往中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令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中国人讲究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一个雇佣兵首领拯救了一座城池,城内善良的百姓千方百计地想要报答他,可是用哪种方式好呢?
金钱似乎显得轻微,多少金钱才足够奖励保存一个城市自由的人的功绩呢?有人想让这名雇佣兵首领担任城市的主人,但又有人反驳说,如此小的城市配不上他。最终人们采用了他们一致认为最完美的方式:吊死他,然后把他封为他们的守护圣人!这就是雇佣兵首领得到的回报。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如何做以及其中包含的心理学的道理未必都知道。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中国古语有“交友强于己”,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何止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远远大于付出的,也会令心理失去平衡。在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常有这样的情况,很多父母抱怨自己为孩子付出很多,结果孩子却不领情,往往就是孩子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所致。
人情不能不投资,也不能过度投资,对一个有劳动能力、心智健全的人来说,付出同获取回报一样重要,因为这往往牵涉一个人的自我意识。
如果你想取悦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这样就不至于因为对方内心有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不面面俱到,而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才能给心灵一个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