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自我管理一本通(居家自疗保健系列)
26251600000006

第6章 坚持服用降压药,治疗高血压(1)

为什么要坚持服用降压药,其意义是什么

降压药物可以作用于心脏收缩和舒张、血管弹性、血液黏稠度、血流量等因素、从而确保人体能够维持正常的血压和生理功能。但除了一些继发性高血压,大约95%的原发性高血压是不能根治的。那么,我们采用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意义在哪里呢?

服用降压药的意义在于预防高血压并发症

基本上,高血压是无法根治的,但是服用需要降压药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高血压发展到后来,出现高血压并发症的可能会很大。我们服用降压药物的目的是将血压降低至目标值以下,从而预防由于血压高给内脏器官带来的损害以及可能的并发症。

在治疗早期高血压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降低血压,如果持续一段时间,效果依然不明显的话,再进行药物治疗。

在通常情况下,一种降压药要投入使用,都经过了数量巨大的受试人群的使用,以及很长时间的追踪疗效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应用降压药治疗确实能够使脑中风、冠心病,以及总死亡发生率下降。因此,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之后,就要立即确定治疗方法,防治高血压并发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运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必须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非药物疗法。因为在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下降,人们容易放松警惕,恢复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而这些坏习惯会阻碍降压药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

另外,如果经济条件许可,最好服用长效降压药。

尽量保持全天血压平稳

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使每天24小时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防止清晨血压突然升高导致猝死、脑中风或心脏病发作,应该选择药效持续24小时的长效降压药。一般,长效降压药降压作用温和平稳,持续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以上,即使漏服一次,对维持平稳降压的疗效也影响不大。相比之下,用一种或几种短效降压药的患者,虽然白天血压控制得很好,但夜间血压却被完全放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引起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治疗高血压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高血压的用药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选择和使用降压药物上需要十分的慎重。要治疗高血压,首先应该以高血压的发展程度为基础来制订以后的大概治疗方案,同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有:有没有并发症,并发症的种类,生活方式是否有利于下一步的治疗,需不需要改变,要改变多少等等。经过这样的通盘考虑以后,就应该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了。在制订降压目标的时候,患者应该明确的一点是:降压目标因为年龄和并发症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时候对自己来说,将血压降至正常血压或是理想血压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高血压患者一般都有动脉硬化,要是为了达到降压目标匆忙降压,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脏器的功能下降,这就大大违背降压的初衷了。

因此,高血压的治疗需要因人而异,量身定制,需要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降压方案,并且最大可能地使患者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提高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避免中途停止服药的现象发生。要知道如何制订针对每个人的科学的降压方案,我们首先应该了解高血压患者与普通人的血压变化有什么差别,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如何选择一家理想的医院

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选择一家可信赖的医院定期接受检查,寻找一个你愿意配合他的方案进行治疗的主治医生是十分重要的。在选择医院时,你不一定非要选择一家大医院。即使只是你住所附近的医院,只要交通方便,并且你的主治医生愿意就你的病情和你沟通,他在了解你的高血压状态、充分考虑伴发疾病的可能性以及你的生活方式会对你的病况造成影响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你的状况,调整用药和确定治疗方案,那么,这就是最适合你的医生和最理想的医院选择。要指出的是,采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或药物种类的选择会因不同的医生而有所差异。并且,找出适合一个人的降压药物是需要时间的,见效也是需要时间的。因此,若是因为药物短期没有见效,就急着更换医院和医生,这种做法实在不算明智。

治疗高血压用药,要明确哪些原则

降压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各种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压药的共同作用为降低血压,但是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用药还是有差异的。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提出并倡导高血压的阶梯治疗方案。就是说,从单一药物的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剂量,要是足量仍未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加用第二种药物或更多的药物联合治疗,最终达到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目标。这个治疗用药的过程就像阶梯一样,一级级地加用或换用药物,因此被人们形象地描述为阶梯治疗。

现在对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依旧沿袭了从前的阶梯治疗原则,只不过在减少不良反应、因病施治上比以前更精进。这套方案因为针对性极强和易操作被广泛认可。

由小剂量和单一用药开始

最初开始药物治疗时,坚持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先单独且小剂量地使用合适的药物。然后,根据具体病情变化,逐渐加量或减量,以确保平稳降低血压。任何一类降压药物都可以作为初始药物使用,如果发现某一药物疗效不好,或是患者感到不能耐受,就应该换用另一类药物,而不是靠加大用药剂量或同时加用第二种药来达到降压目的。要是对低剂量单药反应不错,但血压控制不够满意,只要耐受良好,就可以适当增加剂量。这样的话,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副作用,避免不良反应。同时,也可以了解患者对于各种药物的疗效以及耐受性的反应。缺点就是,见效需要一定的时间。

观察单一用药效果,酌情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研究发现,能用一种药控制血压的高血压患者在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里不到一半,一半以上的患者要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以使用多种药物,弥补各种药物的缺点,这样的话,既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又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起到协同降压的作用。

一般来说,用低剂量单药治疗降压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就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事实上,高血压发展到后来,为达到目标血压常常需要降压药联合治疗。

应用联合治疗的原则是:

在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优先考虑联用小剂量第二种药物,而不增加第一种药物的剂量,两药在低剂量范围内合用可以尽量避免副作用。

在增加第一种药剂量或加用第二种药物前,如果对第一种药物的反应或耐受性很差,要换用另一种药物。

在加用第二种药物后,如果血压仍然不能达标,则可以将药物的剂量增至足量,或添加低剂量第三种药物。

这时候,要是血压仍不能达标,那么就应该将三种药物的剂量调至有效剂量。联合用药的目的是通过药物的协同治疗而相互抵消不良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说,日益增多的固定低剂量复方制剂有其优越性:虽不能调整个别药物的剂量,但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但是,要指出的是,联合应用的药物种类不宜过多,过多的话,也许会引起更为复杂和不可控的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联合用药也应该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及同时伴有的其他疾病,医生要注意降压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避免搭配不当,造成不良反应。

逐渐降压,不可操之过急

血压是保障血液流动的原动力,因此,如果降压过快,则不免会因供血锐减而导致器官组织缺氧,发生功能障碍。因此,合理用药,逐渐降压,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一些老年人,降低血压,一定不能操之过急。

有时候,一些人会由于自己的血压降得不是那么低或者不够快,而误以为是治疗效果不好,对医生有些埋怨。事实上,就像让一辆疾驰的汽车放慢速度一样,它已经加速了,因此,要使车速回到原来的安全范围,你不能简单地踩刹车,你应该做的是松小油门,让汽车慢慢地把速度降下来,这样,车和人都不会有什么不适的感觉。降血压也是这个原理。你的血压在过去的时间里升高了,你的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种持续时间很久的高血压状态。这时候,你要是心急要在短时间内把血压降下来,那么就会造成头昏、心悸、无力等身体不适。严重者还会加重心、脑、肾的缺血,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诱发脑中风、心绞痛,造成严重后果。

一般来讲,在四到六周的时间里,使血压逐渐降到要求的范围内是合理的。但是,对于老年人,或者是已经出现心、脑、肾血管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应放缓,只要在3~6个月内使血压缓慢下降到安全范围140~160/90~100毫米汞柱就可以了。除非发生高血压危象,即短期内血压高达260/120毫米汞柱以上并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等明显症状者,就可暂停降压治疗,但进入康复期后,仍应该坚持小剂量维持治疗。

此外,还应该考虑到的是,有些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这部分老年人来说,血压高些反倒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自身状况,一味要求把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反而会影响到脏器功能,得不偿失。正确的作法是根据患者的年龄、脏器的功能以及伴随疾病等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

另外,还要提醒的是,一些血压低的老年人为自己没有高血压而沾沾自喜,这种心态也要警惕。因为从某个层面来讲,低血压的危害不亚于高血压。老年性低血压会引起脑和心脏的严重供血不足,使患者感到头晕、头痛、眼前发黑、健忘、思维迟钝,并且极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

小心应对低血压

低血压并没有明确的定义,通常用来指较低的血压值长期持续的情况。低血压的判定标准是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的状态长期持续。

一般来说,造成低血压的原因与遗传和体质有很大关系。其症状包括:头晕、肩膀僵硬、失眠、注意力下降、疲劳、心悸、气喘等。低血压的一大症状为“晕厥”。如果颈动脉的血压太低,不足以为大脑细胞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葡萄糖以维持大脑的正常工作时,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也就是“晕厥”,在年轻人中(尤其是女性)较易发生。因为女性的血压往往偏低(通常收缩压低于100毫米汞柱),而且相对成年人来说,她们的血压更不稳定。此外,当降压治疗过度时,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当体位性低血压(就是上面所提到的症状)作为降压药的副作用出现在老年人身上时,会成为引发脑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原因,所以还须注意。

通常情况下,低血压是不需要应用药物治疗的(除非症状非常严重)。但是,对于老年性低血压患者,还是应该注意自己是降压过度造成的血压过低还是体位性低血压,要是贫血、慢性胃出血等也要及时诊治。还可以适当地增加盐的摄入量,多喝水,升高血压。

坚持长期服药,不要自己随心所欲停药或换药

高血压患者最应该避免的是在血压高的时候服药,血压正常时就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而停药不服。另外就是服药随自己的心意,使得服药没有连续性:血压高的时候,按时服药;血压降低了一些,就减少用药量;血压再升高的时候,又急着加药。患者往往以为这样的做法很聪明,既降低了血压,又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因长期服药可能造成的耐药性。事实上,这种做法最容易造成血压波动,从而造成脑动脉壁承受的压力不均衡,内皮损伤,使得脑血管病发生,引起重要脏器心、脑、肾的严重损害。

有些患者曾经在很多医院就诊过,因此,当他们发现自己血压高的时候,就把几家医院的药一起混合来用,结果往往违背药性,造成不良的后果。这样不仅起不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反而会给自己增加更多的问题。

另外就是小部分患者,总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可以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经常自己换药,想一劳永逸地治疗高血压。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患者不能好好地配合医生进行降压治疗,结果血压没有控制好,特效药也没有找到,反而白白地耽误了治疗时机。

临床经验显示,即使血压降到正常值(130/85毫米汞柱)或者是理想的水平(120/80毫米汞柱)也不应该盲目停药,但是医生可以根据血压状况,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从而可以用最小的剂量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有效地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

什么是降血压停药综合征

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突然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临床上称之为降血压停药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头昏、头痛、乏力、出汗等症状,甚至还有患者因血压骤升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用药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与常人比较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血压波动性大,忽高忽低,常呈现两个“峰值”清晨和晚上。这样的血压波动,对心、脑、肾的损害尤其明显。

二是昼夜节律不同。三分之一的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接近白天血压,而普通人夜间血压一般都要比白天下降10%,以保证血管在夜晚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因为不能够得到适度的休息,长期发展就会导致左心室肥厚。

了解了这些,你就应该知道高血压治疗主要是哪些方面了。首先,应该减少血压的波动性,这样就要尽可能地服用中长效降压药,在24小时内平稳降压。其次,要是应用一种降压药物效果不佳,不应该盲目要求加大剂量,而是应该考虑联合用药,以避免加大药量引起的诸如心慌、面红、脚肿等不良反应。

另外,不同年龄的患者对不同药物的降压和不良反应也是不同的。比如中青年患者,特别是更年期女性在服用降压药物硝苯地平后,会出现心悸、面红、头痛等不良反应,降压疗效也不好;但是,老年人应用降压效果就特别好。

切忌同种药物同时服用

患者在用药时,要对自己的病情和所用药物有最基本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服同类药物,比如说,硝苯地平、络活喜、尼莫同都为通道阻滞剂,不应同时服用。但有时患者可能会因为药物的产品名和化学名不同而误服,这样就极容易导致不良后果。因此,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服药,不要自行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