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四人帮” 垮台,“文化大革命” 结束。 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确立改革开放的方针,使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香港经济的进步。 这一切都使得以前迁居国外的港商纷纷回来投资办厂,而且许多外商也不断进驻香港,兴办各式各样的企业,并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向大陆投资办厂,兴办企业,从而使得香港的房地产如日中天,价格狂涨。 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地价已涨到20倍之多。 这个时候,“长江” 实业所拥有的房屋面积达1500万平方英尺,从而与香港政府、“置地公司” 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乱世造就英雄,和平时代成就巨富,李嘉诚成为华人首富,固然有时势所赐,但最根本的还是其超常的眼光、 非同寻常的思维方式和对机遇的把握能力。
8.付出一点,收获往往更多
人们在钓鱼的时候,都必须加上鱼饵,如果你连鱼饵都舍不得,你能指望钓到鱼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时,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几经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家才蓦然发现,这个全球至高无上、 最权威的世界性组织,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买一块地皮吧,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机构还身无分文。 向世界各国筹资,牌子刚刚挂起,就搞经济摊派,负面影响太大。 况且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各国政府都财库空虚,甚至许多国家都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在寸土寸金的纽约筹资买下一块地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联合国对此一筹莫展。
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过商议,便马上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将这块地皮无条件地赠予了这个刚刚挂牌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连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
对洛克菲勒家族的这一出人意料之举,当时许多美国大财团都吃惊不已,870万美元,对于战后经济萎靡的美国和全世界,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呀,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拱手赠出了,而且什么条件也没有。 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主和地产商名流纷纷嘲笑说:“这简直是蠢人之举!” 并纷纷断言:“这样经营不出十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便会沦落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贫民集团!”
但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楼刚刚建成完工,毗邻它四周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赠款数十倍、 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尽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财团。 这种结局,令那些曾经讥讽和嘲笑过洛克菲勒家族捐赠之举的财团和商人们目瞪口呆。
洛克菲勒集团的赠予是因为他从中看到了这个 “鱼饵” 后面的机会。 看到了联合国的所在地必然会产生巨大的财富。 如果联合国被别的国家或地区吸引而去,那么,他们的损失就不是870万美元了。 洛克菲勒家族把握机会的能力让人叹为观止,不是如此精明,也就不会成就举世闻名的洛克菲勒家族了。
9.敢想敢做,松下成就电器王国
在机遇到来之时,如果有半步的退缩,机遇就可能悄悄溜走了,所以抓住机遇,敢想敢做,是成大事者的特质。松下王朝的创建者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敢想敢做,能够把握住机遇的人。
明治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松下幸之助诞生了,排行老八。松下家里是地方上很有声望的家族,由于在一次生意中不幸惨败,倾家荡产,松下家族开始走向没落。 松下幸之助4岁时,松下家族的没落已成定局。
在童年,松下幸之助进入了和歌山市的雄小学学习。 正当在学童的幸福生活中将要读完四年的全部课程时,父亲来信了,要他到大阪的一个做火盆买卖的店铺里去做小伙计。 也正是这段时间的磨练,培养了松下顽强拼搏的精神。
松下幸之助在火盆店干了3个月后,又到了一个叫五代的自行车店干了5年多。 在这期间,他从一个跑堂小伙计成长为机灵的中坚店员,受到店主的器重。
但是,在入店第七个年头,即1910年6月,他忽然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到一个新的、 更有意义的生活环境中去。
一旦决定他就迫不及待,而且他就敢想敢为。 其实他的转行是花了很大决心的。 五代自行车店的主人夫妻待他很好,所以他很难开口对他们说:请允许我辞职。 直到有一天,他终于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拿就擅自离开了店。 到姐姐家后,他才写了一封信给五代夫妻,对自己所采取的非常手段及行动表示歉意,同时恳切说明不得不这样做的心情。
3个月后,一纸大阪电灯公司的招聘书,使他走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
进入大阪电灯公司,他日夜期待得到的职位只是室内安装电线的练习工。 也许是生来便具有的技艺才能,再加上对工作产生兴趣,进公司不久,松下幸之助就有了显著的进步。 进入 “幸街营业所”工作3个月之后,该公司增设 “高津营业所”,公司知道他工作成绩优异,就调他到新成立的营业所担任领班。
1917年春天,正值春风得意之际,松下幸之助由装电线的工人升为检查员,得到了这一人人都梦寐以求的职位。 他具有的超人判断力,在公司里名声卓著; 他做的调查报告,没有瑕疵; 就是指挥工人做工,向用户交涉各种事务等,他也做得有板有眼,极为恰当,上司与同事无不对他表示佩服。
生活上的舒心,公司的看重,曾经让多少人羡慕。 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他22岁的时候,他辞去了检查员的职务,开始独立经营。当时公司极力挽留,但是松下下定了决心是不会改变的,这也培养了他敢做敢为的性格。
困难接踵而来,资金怎么办? 厂房怎么办? 但是不管怎样,工厂还是要办的。 没有厂房,就在自己住的屋子里挤。 资金只有100元钱,就连买一台必备的机器都不够。
在朋友的帮助下,又借来了100元钱,工厂终于开业了。 但是,开业不久,他便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抱着自信制作出来的产品,根本就无人理睬。
此时,松下幸之助想到了大阪电灯公司,只要他想回来,靠领取工资生活,仍然可以平平安安地度日,但这绝不是松下幸之助要走的路。 只要继续进行改良和钻研,一定会出现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的。 坚守孤垒的做法,终于得到回报。
一年年底,从大阪市内的批发商那里来了一笔意想不到的交易。原来在川北电气电风扇工厂制造的陶器电风扇阻盘,想试用炼物制造。 当时,在很多领域开始使用这一工艺,如果可行,耐久力和成本将有明显的优势。
松下幸之助终于有了第一批订货:1000个电风扇的阻盘。 为了把握这个难得的机遇,他日夜奋战,在交货期到来之前,终于完成了订货,得到了160元钱的收入。 这是他第一次得到80元钱的利润,他第一次深深地感到这钱的分量。
他们以第一次支付1000个电风扇的阻盘为起点,不久又追加了2000个订货,全家一下子就忙开了。 订货似乎还会继续,穿过困境的笼罩,前程步入了光明。 松下幸之助精神抖擞,他觉得,从此可以继续进行原来的主要工作了。 在一切都顺利周转过来之时,他下定决心搬迁。
松下电器的历史,从此掀开了第一页。
对于松下幸之助来讲,制作电风扇阻盘的工作,是逆境中意外的机会。 他一边完成阻盘的订货,一边着手其本行的配线器材的改进工作———这才真正是松下幸之助的工作。 费尽心血,他终于成功地制造出配件插头。
这种配件插头,原来就和软线接通,作为没有电的房间要用电的配线器材广泛使用,但使用上很不方便,价格也很贵。 经过松下幸之助的改进后,插头使用非常方便,以独特的方式制造,不仅样式新颖,价格也很便宜。 通过批发商出售之后,用户评价很高,订货不断。 松下幸之助加紧制造,给开张不久的松下电器制作所带来了经济上的良好转机。 在批发商方面,也多少有了点名气。松下幸之助经过艰苦的研制和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产品,炮弹形自行车灯从松下电器制作所诞生了。 自行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夜间使用很不方便,于是松下幸之助研究出了炮弹形自行车灯。 这种灯性能好,耐用,经济,成为自行车的必备之物。1924年9月,炮弹形车灯每月生产量已超过1万个大关。1929年底,日本国内经济混乱加剧,受秋季急速高涨的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各行各业不断出现破产的情况。 即使已具相当规模的松下电器制作所,也不能幸免于全产业界都受到的相同打击,松下电器具的销售量锐减到一半以上,库房中挤满了堆积如山的产品。一切情况并没有改变,这时各个厂家不得不减少员工和工资。这时,松下幸之助也感到十分着急。
松下幸之助毕竟是松下幸之助,在这危难时刻,松下幸之助作出了一个意外的决定。 那就是:生产减半,职工一个人也不解雇。而且,工厂只开工半天,却支付全天的工资。 另一方面,店员不休息,要求全力贩卖,把库存货物一扫而光。 在松下幸之助看来,这种困境只是暂时的,如果将特地录用来的职工裁减掉,在今后的发展中,这种损失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
消息传到全体职工耳朵里,顿时响起了宛如打了胜仗的军队的欢呼声。 单靠这种声音的力量,松下电器制作所便度过了经济萧条。后来,职工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激昂的斗志工作,堆积如山的存货很快减少,过了两个月,仓库就空了。 工厂又进入了全力生产的阶段。
松下幸之助使所有人士气高昂,不仅度过了眼前的危机,而且增强了全体职工的坚定的团结信念和一体感。
1932年,无论对松下幸之助,还是松下电器事业,都是成功的一年。 公司设置了贸易部,活跃了海外的立足点,相继在各地扩充组织设施。
时值创业十四年,松下电器的阵容,合起来已有一二百人。 作为产业界的一颗新星,松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令世人所瞩目。在发展松下公司的时候,松下幸之助的头脑十分清醒。 他认识到,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问题必然会出现。 人员的增加,工作的增多,使得松下幸之助感到若想成为第一流的企业,若要进一步地发展,就必须大胆地改进机构。
后来,松下幸之助将 “松下电器制作所” 改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将原来独立核算的事业部改为相对独立的分公司; 把过去那种由个人经营管理转变为法人组织管理; 松下幸之助本人也由过去的 “所长” 变为运筹帷幄、 宏观控制的 “社长”; 总公司管辖十个分公司。 进行这种改革的目的,是将庞大的机体化整为零,让各个分公司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充分发挥创造力和主动性。 同时,为了使分公司的经营风格及方针路线同 “松下电器” 不相违背,保持“松下电器” 创业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总公司以 “纲纪” 的形式向全体 “松下人” 提出必须遵守的 “七大精神”,即:产业报国精神、光明正大精神、 友好一致精神、 力争向上精神、 顺应同化精神、 感谢报恩精神、 礼貌谦让精神。 松下幸之助要让这 “七大精神” 成为公司每个员工的精神支柱。 他认为,只有这样,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才能目标远大、 作风正派、 团结一致、 开拓前进。 其实这 “七大精神” 正反应了松下的性格优点。
机构改革为 “松下电器” 注入了更大的活力,特别是加强了内部团结和凝聚力,同时,也使松下幸之助在这个庞大的独立王国中建立了牢固的统治基础。
松下幸之助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才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成为超一流的企业家。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够创造出如此大的成就时,他总是说:“靠的是稍微走在时代的前面,我的每一分钟都在思考着前进。” 简单的一句话说出了 “松下王国” 发展的奥妙所在,但他对机遇的把握能力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
松下幸之助就是这样,凭借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的判断力,审时度势,深谋远虑,敢想敢做,在家电热来临之时,他不仅已在国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阔步迈进国际市场。 松下幸之助真不愧为 “经营之神”。
松下电器在日本国内声名远扬后,松下幸之助并不满足,又把他那敏锐的目光投向了海外。
1951年1月,松下幸之助首次出访美国,此行之目的已不言而喻。 他要以美国为突破口,让松下电器走向世界。
战后的日本,由于国际势力的干预,政治和经济的相对独立性越来越小。 特别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占领军实行对“财阀” “整肃”,以民主方式改革日本的政治和经济之后,这一特点更加明显。 日本经济已同世界经济紧密相连。 这种格局给日本经济既带来机会,又带来挑战。 能否顺应形势,在新的环境里谋求生存和发展,便成为日本企业界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 松下电器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各方面已取得巨大发展,但这毕竟已成为过去。 新的形势迫使松下幸之助看到,事业的发展空间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
松下幸之助此行的目的是,考察美国对日本具有多大的市场价值,在经营方法、 设备、 资金和技术方面,哪些值得借鉴; 另一重要目的是,他想知道美国人靠什么使国家如此强大,美国企业又靠什么兴旺发达。 当时,日本同美国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基本相同,价格也差不多,卖价也大体相同。 不同的是,美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日本的十倍; 成本明显比日本高得多,但美国公司却能获利,而日本公司却出现亏损,为什么?
一个月的美国之行,使松下幸之助大开眼界,耳目一新,他认为美国之所以发达的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体制的民主化; 二是企业的科技化。 如果能够把美国的先进经验引入到日本,那么松下电器定会更加发达。 松下幸之助在美国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机遇。访美归来,松下幸之助敢想敢做,立即采取行动。 首先,他在“松下王国” 内开展关于 “民主” 的广泛宣传。 他指出,民主是达到繁荣的最可靠之路。 强调民主,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他十分清楚,单靠传统文化只能使 “松下人”的效率达到一定水平,只有实现民主化,才能真正提高 “松下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他强调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商品化的重要性。 他指出,科学技术不仅使美国人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他们创造了财富和价值。 如果松下电器不能尽快掌握和研究新技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迟早要被淘汰。 松下幸之助正是站在这两个战略制高点上,使松下电器紧跟时代步伐,跨入国际市场。